多元美食文化深入臺灣巷弄

2020-12-14 臺灣頻道

  圖為吳寶春麵包店內景。

  來臺灣的遊客都會感嘆,臺灣真是美食天堂。這座小島從北到南不過394公裡,美食卻琳琅滿目,一路從頭吃到尾,基隆鼎邊銼,新竹貢丸,彰化肉圓,臺南擔仔麵,宜蘭鴨賞……讓人停不住嘴。

  筆者所住的臺北,幾乎是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餐廳。從北方口味的烤鴨、燻雞、大餅、餃子,到南方口味的海鮮、火腿、米糕、肉粽,從美國的漢堡、義大利的披薩、日本的生魚片,到德國的豬腳、瑞士的乳酪、東南亞的咖喱,世界各國美食,只有吃不夠,沒有不夠吃。如果去得晚,門口往往還排起長隊。

  連看起來沒什麼發揮空間的麵包,臺灣人也能做出花來。筆者住所樓下近日新開了一家麵包店,老闆吳寶春在臺灣人氣很高,據說還曾拿過世界冠軍。他創作的酒釀桂圓麵包和荔枝玫瑰麵包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別贏得法國世界麵包大賽的第一名,尤其是酒釀桂圓,用料十分講究,以法國紅酒代替米酒,並選用臺南縣東山鄉的古法煙燻龍眼乾,加上精心培育的老面、胚芽、核桃等,外勁內軟,桂圓香香,核桃脆脆,買來一個和朋友們分食,馬上一搶而空。

  筆者常愛光顧的,還有街邊的青蛙撞奶、珍珠咖啡凍、木瓜牛奶,這些藏身於巷弄深處的小攤小店,如果不是有本地人推薦,一般人還真發現不了。如果你揶揄一個臺灣朋友是「吃貨」,他多半不但不生氣,還有點洋洋自得。人生苦短,美景美食都不可辜負,是絕大部分臺灣人都認同的理念。

  所以臺灣人愛吃,餐飲海納百川,多元融合。從最傳統的中式宴席、臺式辦桌,到最接地氣的夜市文化、路邊小吃,這些居住在臺灣土地上的「原住民」、客家、眷村及各地區新移民,調味出豐富的臺灣飲食文化。

  在臺灣四處覓食,久了慢慢感覺,真正的生活是由煙火氣組成的。那些幸福滿足的瞬間,都在早起濃鬱的奶香裡,在午後豔陽下的一杯冰鎮果汁裡,在黃昏夕陽下的一碗牛肉麵裡。這樣的臺灣,深藏著最令人珍惜的光影湧動。 

(責編:劉晶(實習生)、劉潔妍)

相關焦點

  • 臺北看不見的軟實力 文化深入巷弄市府施德政(組圖)
    然而,當你有機會在臺北停留幾天,或者住上一段日子,親身接觸臺北的人,體驗那裡的風土民情,品嘗遍布街頭的各省或全球美食,或是到巷弄中的茶藝館與咖啡屋悠然自得地消磨一個下午,你就自然地會感受到一種融合了傳統和現代、東方與西方、本土與國際的特殊風味,那是一種屬於臺北人的日常生活文化,很難在其他華人城市中找到。
  • 必須收藏的臺灣本地人巷弄美食,一般遊客找不到!
    是什麼樣的味道讓當地人這樣誇張的推薦自家美食?我們先來看看臺灣本地美女主播的夜市美食推薦吧看起來好像蠻好吃的耶,口水都流出來了,臺灣不愧是個寶島。在臺灣,巷弄美食之所以被人們推崇備至,除了美味實惠,其實也有著一種情愫。
  • 必須收藏的臺灣本地巷弄美食,一般遊客真找不到丨美食推介
    在臺灣,巷弄美食之所以被人們推崇備至,除了美味實惠,其實也有著一種情愫。直到今天,臺灣仍有一些巷弄中不乏隱藏著經營2代人甚至3代人的小店,一些店,現在的主人還都傳承著最初的經營信仰,不惜操作複雜保留著古早的製作方法和味道,目的就是讓周圍的老街坊老顧客還能吃到最初的美味,而生活在周圍的居民也早已把這樣的店當做自家的廚房飯桌。在地人能夠誇張的讚揚自己巷弄美食小店也不足奇怪。
  • 臺灣鬧區中的清朝巷弄老街...
    因為臺灣電影《艋舺》而被廣為人知的剝皮寮,是從清朝便蓬勃發展的街區,這裡有濃厚的復古情懷,不算長的街道上,可看到清代的閩南式街道,日治時期的木門窗與巴洛克裝飾,還有民國風的彩繪與電影廣告牌。本篇文章幫你整理了「 剝皮寮歷史街區 」的必拍重點、交通信息,以及周邊美食和景點,下次放假就安排一日臺灣萬華懷舊之旅吧。
  • 巷弄美食之水巷口
    在海口想找一些特色的美食小吃,一定不要漏下這些巷弄裡面的美食哦!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喜歡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了,也是各有不同。龍生九子都各不相同呢,更何況每個人喜歡的東西或口味了!是吧?人往往都喜歡高檔場所製作的美食,但有時找一些巷弄裡的美味小吃也是不錯的選擇。水巷口被稱為「辣湯飯一條街」很多家都是出售著這種辣湯飯!看著簡單的這一份辣湯飯,承載著老海口人多少的回憶!
  • 臺北.巷弄之美.
    可若是臺北也和香港上海一般高樓林立,節奏飛快,城中每個人都急於拋棄溫暖人情的舊時光,目不斜視奔向更富足更摩登更刺激更新奇卻疏離冰冷的巨型都市生活,那我還來臺北做什麼呢?他們說,臺北是座適合「慢食樂活」的城。臺灣的本省人指的是漳州泉州移民,所以文化傳承自福建,大多街區的衣食住行皆以平面視覺「街坊巷弄」的方式展開。
  • 「文化大使」深入巷弄 香港社區文化推廣「接地氣」
    「文化大使」深入巷弄 香港社區文化推廣「接地氣」 2016-03-19 08:49:00  作為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在社區推廣表演藝術的重點項目,「社區文化大使計劃」自1999年問世以來,共有103個香港本地藝術工作者或藝術團體參與其中。今年3月起,他們又在小區、街頭、公園等公共空間,通過現場演出、展覽、工作坊等形式,帶動市民「強勢圍觀」並親身體驗。
  • 臺灣夜市:多元美食源於華夏多元文化
    除了名聲在外的臺灣牛肉麵,平民化的滷肉飯,還有頗具閩南風的蚵仔煎、蚵仔面線,比北京臭豆腐還臭的滷煮臭豆腐,比肩上海小籠包的鼎泰豐包子,滿大街的東北大餅,以及各種創新型的美食「大腸包小腸」……而如此多元的美食折射出的是一脈相承的華夏多元文化。臺灣夜市,尤以親民的價格、多元的風味深受臺灣人和遊客的喜愛。臺灣夜市亦成為臺灣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 遊 噓,在巷弄裡的臺灣好,店
    從赤峰街3巷一路到77巷,不管鑽進哪條巷子裡,都有服飾店、工作坊、咖啡館彼此錯落,隨意逛逛皆有新發現,且在這些新興店坊之間,老字號的燙金社、印刷行、茶行、雜貨店、麻油店,也依舊在守護著舊時光的美好。走一趟赤峰街,體驗這條新舊文化錯落,氛圍輕鬆寫意的街道。
  • 五大人氣巷弄景點
    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臺南,不僅有豐富的歷史古蹟與美食,還可以鑽進巷弄內,感受臺南的質感街道與特色小店,每個轉角都彷佛是一個故事
  • 巷弄美食 「山寨版」的鼎泰豐
    巷弄美食 「山寨版」的鼎泰豐2010-04-23 09: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張蕾清甜帶酸的泡菜 圖片來源:今日新聞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臺北市南京路驚現「山寨版」鼎泰豐,在場吃水餃的客人
  • 《臺灣食堂》高清紀錄片:探秘臺灣美食文化 講述臺菜故事
    《臺灣食堂》紀錄片美食地圖:臺灣食堂劇照  第一集.竹籬笆內的味道 南北大雜燴  村子口/ 王懷民/ 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34號/ (02) 2579-6455/ 眷村料理  老譚湖南臘肉/ 劉秀墳/ 臺南市白河區仙草裡61-16號/ (06) 685-3105/ 湖南臘肉  國旗屋/ 張老旺/ 桃園縣中壢市前龍街73巷19-1號/ (03) 466-6879/ 特色米幹
  • 帶你吃遍臺灣小巷!走遍巷弄美食的腔調...
    100張圖丨巷弄小吃的腔調本期圖攝作者丨@Guaiiiii到了機場先不急,做好三件事:1、到遊客服務臺掃描二維碼,下載高清地圖。其中包括臺灣全區地圖、臺灣騎跡、臺灣旅遊地圖等實用地圖。2、可以到特產區逛逛。先了解下價格,以便心裡有個數,可以知道哪些需要在市裡買好,哪些可以到機場購買更為方便。3、辦一張悠遊卡。機場、車站、711都可以買到悠遊卡,如果單純為方便使用對收藏沒多大興趣的可以在機場自助辦理,如果講究花式花樣的可以到便利店搜羅~這個卡片沒有有效期限。
  • 我的好朋友們 臺北巷弄裡的治癒小店
    ,我常看到有人這麼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所以,這一篇,寫寫我第一次去臺北,走過的那些臺北巷弄裡的治癒小店。Fun fun town放放堂  地址:臺北市富錦街359巷1弄2號1樓 電話:02-2766 5916    營業時間:14:00-21:00  周一、二休Beher生活廚房
  • 探訪青泥巷——主題文化美食一條街
    前幾天,我到青泥巷——位於大連市中心青泥窪橋、大連商場和渤海飯店之間的胡同裡——主題文化美食一條街看了看,還是蠻有特點的。大連市中山區青泥窪橋街道黨工委書記王佔東和青泥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偉博,熱情地向我介紹了相關情況:這條街全長150餘米,是以呈現本土文化,集大連本地特色小吃並融合成都、貴州、雲南、重慶、臺灣等各地新奇特小吃的主題文化美食一條街。
  • 不一樣的臺北 隱匿巷弄的經典臺灣風情
    很多初訪臺北的旅人都會錯愕於這座城市的質樸,甚至老舊,其實臺北的魅力並不在於他的硬體設施或高樓大廈,而是在於隱匿巷弄間的人情與慢活之美。下面蟬君為各位搜羅了幾片適宜散步漫遊的人文街區,請跟隨我們一起穿街走巷,觸摸臺北最纖敏、最豐富的肌理吧!饕餮永康街大名鼎鼎的永康街,可謂是臺北近年來最「夯」的生活商圈了,這裡美食、風格店家林立,口味選擇之多,簡直是吃貨老饕們的天堂!
  • 【走近臺灣】臺北巷弄裡的那些治癒小食店
    臺北巷弄裡的美味,擺盤往往沒有奢華感,用料也非頂級食材,但每每令人流連,原因就在於主人的用心經營與對健康食物的堅持,而空間氛圍、菜色滋味讓人有家的感覺也是重點。充滿溫馨又具個性的空間氛圍,還有產自全臺灣各地茶園的特色茶,王明祥希望打造的是一處可以自在品茶、泡茶、品嘗美食、聽茶主人細說茶故事的小小天地。
  • 【臺北】吃貨地圖|好味道,藏巷弄
    哪裡才是當地人心中真正值得一試的美食?街角巷落,尋常味道,今天Feekr帶你一起,在臺北及周邊的深巷裡,在小且無裝潢的小店裡,為你找尋最地道的吃貨地圖。一碗米飯、一杯茶水、一場市集、一盒便當.遇見的不僅是食物,更是城市深處的人情味。
  • 萬水千山等閒,探訪多元文化張力下的臺灣設計魅力
    當下,而經受了多種文化滲透、融合及持續影響的臺灣設計,在當代呈現出多元、共生的特質,設計界對文化融合、文化創意的思考更加成熟,對大陸設計界有頗多借鑑之處。       縱觀臺灣的城市風貌與人文生活,從城市規劃、旅遊觀光,到文創園區、創意市集與民宿,小到陳設物品與各色裝飾,處處展現出設計師對多元、共生理念的深入思考與巧妙實踐。
  • 臺北吃什麼-那些藏於巷弄的好味道
    藏匿於巷弄之中的小眾美食,它傲嬌卻不浮誇。它靜靜的待在那裡,等待合適的人去。尋找它,發現它,品味它。舒芙蕾-私家小館的甜心隱藏於臺北東區的一家小店,可是每個來到這家店的客人都會必點的一道甜點——舒芙蕾。軟軟綿綿的口感,入口及化,沒有過多的修飾。飯後品嘗,相信那一夜有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