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好過,誰也別想好過」,香港青年怎麼了

2020-12-19 山西商人網

近來因修訂《逃犯條例》,香港發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之事。明明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經三次致歉、表明條例「壽終正寢」,可事態沒有緩解,反而多點化,常態化、暴恐不斷升級。示威者不單在政府總部、立法會所在的金鐘鬧事,還蔓延至沙田、上水、上環、將軍澳、灣仔等地,逢周末就搞事。

香港的政治運動自2012年就沒有斷過。上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上臺就趕上「反國民教育」,政府向學生妥協,國民教育至今沒有影子。2014年,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香港政改的「831決定」,導致同年底為時79天的佔領中環運動。2015年,香港政改失敗。2016年2月,旺角發生暴亂。同年立法會宣誓,6名本土派議員口出汙言穢語,全國人大常委會罕見動用釋法權。

2017年,新一任行政長官上臺,形勢有所緩和。可消停不到兩年,部分港人又借《逃犯條例》瘋狂反撲,強行衝入立法會及其他地方,把警察打得重傷,手段殘暴血腥。香港出現的大規模社會運動,表象多種多樣,可追根究底,矛頭都指向香港政治經濟深層次矛盾。回歸22年來,這些矛盾沒能很好解決,反而更加突出。戾氣深重的港青,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沒有耐心,大有「我不好過,誰也別想好過」之勢。

有激進示威者持械襲警

科創曲高和寡,缺乏社會基礎

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到底怎麼解?政府也在積極尋求出路,靠科技創新就是一個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即便出不了蘋果、華為、阿里巴巴,有三星、臺積電、大疆、星巴克、喜茶也能極大幫助香港,擺脫產業的極端畸形。

當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人盡皆知。從政府和政策層面上,港府也並非沒做出努力。回歸伊始,董建華提出數碼港、中藥港、紅酒港、香港科技園,2015年成立了香港創新科技局。可創新最重要的是整體社會氣氛和人的思維模式。如果沒有後者,政府再怎麼支持都是虛數。

從傳統上看,香港是功用型社會,和「創新」二字沒什麼緣分——這從今年剛放榜的12名香港狀元,10個都去學醫就可略窺一二。香港社會對專業人士有宗教般的迷信。學習好的人,朝著醫生、律師、會計師、大學教師、公務員全速奔去。這些職業薪水優厚,能達到一般工作的三到五倍,甚至更多,是跨越階層的捷徑。可它們對社會起的基本是保障功能,對把餅做大、發展生產力,沒有根本性貢獻。

科創氛圍還需要基礎教育推動。而香港的初中階段,雖有物理化學等基礎自然科學,但沒有強制升學考試,落實課堂教學成果。高中課程改革之後,高考科目是中文、英文、數學、通識以及兩門或以上自選科目。可選範圍有經濟、地理、物理、歷史、文學、計算機、實用科目等等,學生往往出於現實主義選擇實用學科。高中畢業生有多少基礎自然科學知識,不容樂觀。

作為國際大都市,香港固然可以引進人才。在此策略之下,香港高校的科研水平也不低。可走進高校的理工科實驗室,內地背景的教師學生佔了大半壁江山,外加一些非華人,本地人鳳毛麟角。總體來說,香港的科研水平,與本地社會交集不大。科研人才出於多種因素,擇業大都不留在香港,因此空有實驗室高水平,難拉動實體經濟增長。

香港科學園(資料圖/IC photo)

高附加值產業,本地青年受益不多

前路走不通,香港立足鞏固基本盤,發揮傳統優勢當「掮客」,為中國及世界交往提供服務,行不行?答案是肯定的。回歸以來,在中國崛起、中央扶持、中外交往大幅增加的基礎上,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穩中有升。航運和貿易中心角色下降之後,香港又發展了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法律仲裁中心、保險中心等角色。

這些確實為香港帶來了大量的高附加值就業機會。可來自全世界的非華人,世界各地出生長大的二代華人移民,移民又回流的港人,國外接受教育赴香港淘金的內地人,在內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港漂、引進人才等等,全在分這杯羹。有機會搶這塊蛋糕的港人,怎麼也是中產階級以上,大多從小念英文學校、大學上中港科(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或者直接出去留洋。

基層出身的人能不能玩命讀書,爭取機會呢?在香港,升學看出身、比財力的程度遠遠高於內地,世襲制、贊助制等教育精英化、貴族化現象大量存在,教育固化階層是既有社會現實。想通過教育翻身,在香港比在內地難。也正因如此,眾多回歸之後帶給香港的機會,基層年輕人並沒有分到多少。他們能看到是:回歸前只是有些洋人搶機會,現在又多了一大批來香港「搵食」、與本地社會感情聯結不多、「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人。

房屋被地產霸權綁架,上樓無望

再退一步,如果無法治本,能否治標?學習新加坡組屋模式,讓人人都有地方住。這樣即便沒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至少可以保證不鬧事、少鬧事。以香港的經濟狀況,基礎的服務業崗位不少,穿衣吃飯解決起來不困難,可就是邁不過房屋問題這道坎。

幾位特首中,董建華推出過「八萬五計劃」,計劃每年增加8.5萬套私人房屋及居屋,以十年的時間使得香港70%的人擁有自己的房屋,解決1997年已經飆升至一平米8萬港幣的房價。可當年趕上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價跳水,最嚴重時跌了差不多7成,既得利益的中產階級以及大地產商堅決反對,「八萬五」跟今天的《逃犯條例》一樣,很快「壽終正寢」。現在吃後悔藥,空談如果當年堅持「八萬五」,現在房屋問題「已經解決」,就是一聲嘆息。

「八萬五」之後,港府改變了房屋政策,居屋和公屋幾乎停止,每年供應量比起需求杯水車薪。每年落成的私人住宅大概1萬多套,是九十年代一年房屋供應量的1/3至1/4。新房供不應求,價格自然炒上天。2003年之後,香港經濟開始轉好,房價漸恢復至1997年水平,現在又翻了一倍。到了梁振英、林鄭的時代,是輕舟過了萬重山,說什麼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大批年輕人大學沒畢業就開始去排隊等公屋。公屋的排隊時間平均從原來的3年變成5年多。香港現有安置著約一半人口的公屋和居屋,絕大多數來自殖民地時代。

香港尺寸之地,看不上這塊地方的,早就移民去美國澳洲加拿大。留在香港的進無可進,退無可退。近幾年國家提出去大灣區創業,可大學入學率18%的香港(不算專上教育),能去創業的始終是少數。若給人打工,大灣區的工作機會,與港人的一般專業不匹配。大灣區給了踏實肯幹、志存高遠的港青錦上添花的機會,可對廣大需要幫扶、期望領「差不多的薪水」、湊合過日子的年輕人,也沒有太多幫助。

說回香港本地,如果排不上公屋就只能高價去租房、或者住劏房,要麼啃老。這樣結婚年齡也在不斷推遲,結了婚實在沒地方住就各回各家。在內地,如果覺得北上廣深壓力大,可以退到二線城市,不行再往後退。小城市掙得少,消費相對低,欲望和誘惑也少。而香港偏偏貧民區和一個包就能賣幾萬的尖沙咀、銅鑼灣等就幾步路,十裡洋場物慾橫流,想眼不見為淨,清心寡欲,實在不容易。

政改癥結難解,民怨無處發洩

很多人說,香港最大的結構性問題是極少數大商人控制了香港的經濟命脈,通過房地產綁架本地中產階級,又以龐大的經濟勢力綁架了政治。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的建制體制,統統「擺不平」大資本家,因此房屋問題無法解決。

港人曾經把普選當成救命稻草,希望以引入更多下層聲音,淡化特區政府精英色彩,稀釋大資本家話語權,打破「官商勾結」的循環,解決某些問題。在這些人看來,如果可以實現普選,即便問題得不到解決,特區政府認受性的增加,也能多少發洩一些港人心中的怨氣。

       屆時特首是自己選的,做不好只能換屆換人試試,不必怨天怨地。這部分人,顯然迷信於西方民主選舉,只看到了表象,等到香港真的被搞亂了,那時候吃後悔藥也來不及。何況港英政府時期,香港人何曾有過民主選舉?再何況普選事關「一國兩制」的重大政制改革,基本法裡也寫得一清二楚。

香港於是陷入某種死結:經濟上,香港需要解決民生問題。可「一國兩制」之下,香港不向國家交稅,經濟屬於香港「高度自治」範疇,國家可以把香港納入「大灣區戰略規劃」,但是沒有義務、也不方便替香港解決「創新科技、房屋土地」等問題。政治上,某些人想隔絕於「一國」之外,享受「半獨立政治實體」的自由,也是痴人說夢。「一國」茲事體大,香港這一制再特殊,也大不過一國。寧願沒有普選,也不能有帶「分裂國家」傾向的候選人出現。

結果就是政治經濟兩頭卡。港青「上流、上位、上樓通通無望,只能上街」,所以就成了一堆乾柴,不管出現什麼事情,不管什麼人煽風,都是一點就著,無限上綱埋怨港府和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

到了臨界點的香港,向上要大開大合看問題,重新梳理思路;向下要重拾理性和耐心。當務之急是摒棄暴力和恐怖行為,依法懲治不法之徒,回歸法治,以便在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為香港社會贏得寶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反修例暴動觸目驚心,香港青年怎麼了?
    儘快落實穩定經濟、關注民生的措施,讓香港重新出發。   近一段時間以來,香港社會圍繞特區政府有關條例修訂出現紛爭,一些極端激進分子以反對修例為藉口,暴力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圍堵警察總部、有組織地攻擊警察,嚴重破壞了香港社會的秩序和法治。香港面臨的問題矛盾到底從何而來?應該如何解決?以下推薦觀察者網刊發的文章《「我不好過,誰也別想好過」,香港青年怎麼了》,以饗讀者。
  • 不讓我好過就都別想好過,川普開始挖大坑,九朝元老慘遭清洗
    基辛格是美國的九朝元老,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近幾屆總統都對他非常重視,包括以任性著稱的川普,在上任前也專門跟基辛格交流過,這逐漸成為了美國總統的一個慣例,甚至包括一些外國首腦,也會請教基辛格一些問題。基辛格在被川普解僱之前,扮演的是一個顧問的角色,向美國防長和副防長提供建議。
  • 別攔著我,我要去香港過中秋節!
    九月來個小約定:在香港過個中秋節!別以為香港像個現代的西方城市,其實在香港過中秋有可能比內地更加傳統,每年中秋,香港各區都會舉辦各種各樣別具特色的活動,易趣橫生。往年的維園燈會(圖片來自http://www.hopetrip.com.tw)時間:2016年9月15日晚 8:00 至11:00          青年之夜
  • 五四青年節,我要「開炮」,別給青年戴高帽
    雖然,激昂的言語還在耳邊縈繞,但我忽然一句也不想聽,一句也聽不見。因為我已經腳踏實地,沒有懸在空中。你們都在別再試圖給我們捧上天,這是五四,不是六一,我們長大了,身子重,飄不了多久,很快就會墜下,而且會摔得很痛。我們幾斤幾兩,我們自個兒知道,別給我們臉上貼金,別給我們戴高帽,不值得浪費材料。
  • 14國去美元化,基辛格:美國如果敗了,誰也別想好過,幕後推手出現
    新冠病毒重新蔓延已經嚴重傷害美國經濟復甦,美國經濟在第二季遭遇至少194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暴跌32.9%,美聯儲在7月利率決議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將不惜一切地採取行動來支持經濟,我們甚至都沒想過要提高利率」。
  • 基辛格:如果美國敗了,誰也別想好過,德法意日等多國回應,有新進展
    或正基於此,美國經濟近期不斷發出種種對全球多個市場的制裁威脅,甚至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不久前再度發聲,作出「如果美國敗了,誰也別想好過」這一闡述。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美國經濟還將制裁之手伸向了其多年的經濟盟友-德國、法國等歐洲多個國家。無獨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
  • 我住過的十家國際青年旅舍│香港賽馬會摩星嶺青年旅舍篇
    這一說,我納悶了:是我人品爆發、手氣好一點嗎?我不過是在國際青年旅舍的網站上提前付了10%的訂金。這是我第一次通過國際青年旅舍的網站上預訂。以往預訂國內青旅的床位,似乎打個電話就ok。國際青年旅舍.中國的網站上顯示香港青旅有三家;不過香港青年旅舍協會顯示則有八家,其中有六家目前正在營運中http://www.yha.org.hk/chi/
  • 去香港玩兒不好打車?別糾結了,現在香港也能打滴滴啦!
    去香港玩兒不好打車?別糾結了,現在香港也能打滴滴啦! 2018-02-12 14:45 來源: 環球科技出行 一年一度春節假期就要來了,大家都琢磨好去哪兒玩耍了嗎?
  • 時評:是誰把香港青年推下黑暗的深淵?
    新華社香港12月29日電 剛剛過去的聖誕假期,暴徒在全港多區進行滋擾破壞活動,給本應平安祥和的假日蒙上暴力陰影。這期間,有兩名青年為躲避警方截查試圖逃走時不幸墜樓受傷。令人痛心的同時,更須深究到底是誰把香港的年輕人推下了黑暗的深淵?
  • 香港青年「穿越」古蜀
    許多香港青年記得,「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正是出自蘇軾之手,內地誌願者說,現在是「共話一家親」。  另一路的青年此時正走進綿竹年畫村。幾個水盆和一排顏料擺在他們面前,一張張已有輪廓的年畫變幻出不同的色彩組合。香港學生吳曉帆畫的是掃地童子,「我用了一些陰影來營造層次感,還用了眼妝幫他弄成哪吒的樣子,讓他有一點喜感……可以學到一些中國畫的文化。」他舉著新創作的畫說。
  • 香港青年體驗高鐵 「我的中國心」高飛
    參加「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活動的150餘名香港各界青年乘坐高鐵從深圳前往武漢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列車前方停車站武漢站,正點到達的時間是20點23分。」26日,參加「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活動的150餘名香港各界青年,乘坐高鐵從深圳出發一路北上,親身體驗了高鐵的舒適、快速和平穩,並留下一路多彩的經歷。
  • 混在三和的半年,我真正認識了這群「底層」青年
    03 睡大街的時候小心點,別被人家拍到了三和青年裡,有像我這樣總住小旅館的,也有像「福建佬」和「我是誰」那樣日常睡大街的。他們管一個地方叫「海新大酒店」。我第一次聽見的時候覺得奇怪,三和還有這種高消費場所?
  • 評:部分香港青年歧視內地狂妄無知 耽誤香港發展
    核心提示:《信報》發表一篇評論文章,提出了一部分香港青年,他們歧視中國內地,實際上是把香港耽誤了,而且喪失了競爭的能力。現在香港的一部分青年不僅不了解內地,他也不想了解,這樣一種狂妄無知的一個心態,相當值得關注。
  • 伊朗軍隊三號人物斃命,張召忠提醒以色列:千萬別把伊朗惹急了
    伊朗軍方三號人物死亡張召忠:惹急伊朗,以色列別想好過聯合國倡導全球停火之際,中東局勢卻開始升溫。不過,誰也沒有想到,伊朗會在短短一年內連續失去3名大將。上月時間,伊朗國防副部長兼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周邊遭到暗殺,現在德黑蘭正在面臨無精英將領可用的地步。就在伊朗揚言要為死亡的將領報仇之際,以色列卻公開亮出了一份2020年的空襲作戰報告,以色列空軍在過去十幾個月中空襲行動中,以零損失炸毀了伊朗高達五百個單位目標。
  • 範徐麗泰:香港青年對中國歷史了解太少 尤其是近代史
    範徐麗泰:香港青年對中國歷史了解太少 尤其是近代史發稿時間:2015-03-08 11:41:00來源: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茜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 郭蕾 楊茜)3月7日,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第三屆立法會主席範徐麗泰在會場門口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應當改革中國歷史課,提高現代史比例,讓香港青年了解更多的中國歷史。
  • 香港青年聯合國發聲:希望國際社會了解真實的香港
    【同期】中國聯合國協會理事、香港特區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 林琳  (記者:你希望向國際社會傳達出來一些什麼樣的聲音?)就是真實的聲音。  【解說】近日,一段香港青年林琳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上發言的視頻,受到很多人的關注。
  • 2020年5月4日突然發現我不想過青年節,想過兒童節,我是不老了?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我卻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我的童年小時候我不喜歡上幼兒園。不過原因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那時候我經常尿褲子。每天褲子就得帶好幾條。大概情節是奶奶眼睛不好,掉了一根針,我拿吸鐵石給她找的。我拿起吸鐵石上的根兒針,大喊大叫著,啊!奶奶,我找到了!然後家長們就配合地鼓起了掌。到現在我還覺得這位老師很有眼光,她怎麼就能從那麼多小朋友中發現我很有表演天賦呢。
  • 楊穎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先別著急噴,看看標籤和實力有多重要
    對於傑出青年這個榮譽稱號,我們往往對它形成了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方方面面都是優,容不得有任何汙點。近期,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名單新鮮出爐,楊穎突破重圍,成功入選。消息一出,評論區引起一片轟動,大多對楊穎提出了質疑。
  • 香港一線:青年關心公共事務是好事
    香港的青年人怎麼了?修例風波延燒超過半年,這是令很多人都不解的問題。針對香港青年人話題,深圳衛視&直新聞客戶端日前採訪了民建聯副秘書長、香港觀塘區議員顏汶羽。顏汶羽:青年民建聯是民建聯轄下的一個委員會,專門負責青年相關工作。由2004年張國鈞議員創立,之後的主席是周浩鼎議員,再後來是我,現任主席是施永泰。其實四任主席都肩負著青民不同階段發展的責任。張國鈞成立青年民建聯,那是一個成長期。周浩鼎讓青民更具知名度。我的任內更注重青年政策的工作,也希望將青年民建聯工作帶入18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