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申遺狂魔」韓國,咱有多少誤解?韓國人:媒體亂說,從沒搶佔

2020-12-16 老隱隱於宅

歷史上的中韓關係,向來跟父子兄弟般熙熙怡怡。按情理來說,即便到了現代社會,兩國當極融洽的才對。

可實際上,因為某些「歷史遺留問題」,中韓一直有芥蒂。帶著互相抱怨的情緒,進入了當代,雙方的民間大眾,那種或「反中」或「嫌韓」的對立情緒,是跟烏雲一樣至今都盤亙在社會上空的,隨著氣候變化,時晴時雨,無法完全驅散。韓國申遺的爭議問題,不過就是其中一個小出氣口。一樁本來可美美與共的好事,因為都帶著誤解,反倒被反向激化了。

在大部分國人眼中,韓國不僅是「申遺狂魔」,而且還是「申遺流氓」,專門跟咱們作對,搶佔中國祖先那點遺產。確實,近10多年來,韓國官方搞申遺就是無所不至無孔不入,從孔子、西施、李時珍等名人,到風水、中醫、渾天儀、活字印刷術等,再到粽子、餃子、元宵等美食,一切吃喝拉撒的東西,都要「強取豪奪」,打上「思密達」的標籤。以至於有玩笑說,韓國人似乎擠破腦袋想證明自己才是更正宗的中國人。

這樣的做法,反饋過來,民間民憤自然是很大的。這很好理解,也很理所當然。但是,我們也需要冷靜想一想、認真地多點了解:這裡面,是否有什麼誤解存在?

首先,我們明白,為啥韓國要如此費盡心思地「搶」咱們的文化遺產?論其原因,平心而論,當然是因兩國同屬東亞文化圈,彼此非遺的項目,存在數不清的交集。

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中韓之間,無論政治還是文化,幾乎都是類似主客這樣一種關係。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中國文化也是韓國文化的源頭與母體。中國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貝,也是對方祖先留給他們的最重要的文化資材。

對前現代的韓國人而言,「中國」,那是他們通過漢字典籍所了解到的,世界的文明典範國,是作為「教養的記憶」存活在他們實際生活之中的。中國文化,更是他們歷代都還要學習的對象,即便現在也不曾完全放棄。

像過去的朝鮮王朝,對中原文明正統地位的認同與堅持,是極讓人感動的,看過類似《南漢山城》影視劇的朋友可能感受更深。如今,去韓國旅遊,依舊能夠見到他們盡力保存的從大陸傳遞過去的「傳統文化」。他們那些文物舊儀的原汁原味,太多甚至「中國化」到比我們還徹底。

可以說,中韓之間,長期都是「同文同種」——這個觀念是雙方確認過眼神的。所謂「唐代看日本,明代看韓國,民國看臺島」,是否很正確暫且不議,但這話能流行,那也是有基礎的。因此,當韓國需要獨立地申遺時,那是無可避免地「碰瓷」、雷同,除非他自認野蠻,不認為自己有「文化遺產」。

客觀地說,你也很難說他們一定滿懷惡意:除此之外,他們的確拿不出多少與古中國文化完全無關的「遺產」了呀!

其次,我們還需明白,韓國人如此「瘋狂」地申遺,他們的核心目的到底在哪,又有著怎樣的企圖?

實際上,韓國人對申遺的熱衷,由來已久,並非近10年才開始的。設身處地一想,其實也不難理解:世界上任何民族國家,但凡是正常的,只怕都無不珍惜祖先的精神遺產,鄭重其事是理所當然,希望得到更好的保護更屬人之常情。當年,古希臘詩壇大V荷馬先生死後,那9個城邦國家,為爭奪他的出生地,竟發動了戰爭;即便是一國之內的地方之間,比如「二陽」的諸葛亮之爭,還不是火藥味十足?

而今的韓國,那麼的「猴急」,也是因為有很嚴重的焦慮在。從國家戰略高度來說,不管過去的韓國如何「附庸」,人家如今畢竟是一獨立國家,要在源頭上追溯自己的文化之根,論證自身「分家」後的「合法性」,也是必然之事。 可以說,不管「事大主義」與朝貢秩序曾如何正當過,如何擺脫外在依附,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文化上的,是人家作為一個民族國家徹底獨立自主的追求與夢想。

因此,他們當下汲汲熱衷於申遺,用意之一,也是要證明自身文化根源的獨特性。說扯遠一點,這波操作,完全可視為自15世紀以來他們的世宗大王搞出獨有的表音文字就開始的思路延續。前些年,將從「漢城」改名為「首爾」,堅決去「漢化」,也是這套理念在作祟——韓國的可悲在於,他們想去「漢化」又無法真的去掉「漢物」,只能硬著頭皮說是自家舊物。

當然,申遺還有一個很實在的利益關聯。因為,一旦成功,就可以獲取聯合國大量資金援助,進而推廣旅遊,拉動內外需,躺著掙錢發財。申遺,是一樁極其現實的考量:既可推動民族主義化、獲取獨立合法性,又能大創其收。如此利好,何樂而不為,如何不想著捷足先登?

最後,還剩下一個最核心問題,就是對於韓國如此「瘋狂」的舉動,我們該怎麼看待,並該怎麼應對?蠢笨如我,倒有3點意見:

一,我們必須得正面認識到,韓國「申遺」,很多爆出來的,讓中國人惱火的項目,是部分媒體或個人,以訛傳訛甚至是有意混淆視聽造成的撕裂,是意在挑撥和煽動對立情緒。韓國人就辯解過,都是媒體亂說,從沒搶佔

比如,人家的「暖炕申遺」,說的是朝鮮半島的「溫突」取暖系統,跟咱「土炕」就不是同一概念;比如,他們申報的「端午祭」,也並非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端午節」,二者有相似但並不一致,也不幹擾我們「端午節」申報;再比如,所謂的「韓國中醫申遺」,也是誤傳,實際是他們將一本「韓產」古醫書《東醫寶鑑》拿去申報而已。再比如,報端說他們有「活字印刷術申遺」,其實也是張冠李戴,實際是他們將一部現存最古老的由活字印刷而出的佛經拿去申報而已。

這樣一些誤傳,這些年數不勝數。論起緣由,或媒介誤導,或網友杜撰,似乎存心帶風向,有意無意挑起一些子虛烏有的文化爭端,真無必要。講的嚴重點,其實是咱們國人幫著韓國造假,然後再罵韓人不是東西,雙方誤解愈深了。

可以說,任何非理性的民族主義情緒,都不該助長。中韓本是兄弟之邦,而非世仇,隔閡日深只會是兩敗俱傷。

二,我們還需明白,「申遺」並非專利申請之爭,並非商標註冊之爭,更非所有權之爭。

這就是說,在規則上來論,類同的項目從不妨礙彼此申報,沒有必要搞得非此即彼。且「申遺」的核心意義,在文化繼承與文物保護,絕非一個國家文明高下的準繩。該爭的固然要去多爭取,但是我們也多點平心靜氣,多點「大國氣度」。

從積極的層面看,韓國申遺,即便個別項目與我們的寶貝有重疊,也並不會對我們造成啥衝擊和損失。因為,非物質的精神遺產,是全人類的共享遺產,咱們固有的一些文物舊儀為他國認同,難道不也是一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好事嗎?真沒必要事事太玻璃心,搞得民族集體心智很脆弱似的。

你說,為啥人家歐洲人,就從來不著急為他們的「聖誕節」申遺呢,到底是自信還是傻缺?

三,我們更需懂得一點是,「申遺」工作,固然有話語權之爭地盤算在裡頭,這不可否認;但同樣也不該完全否認的是,這也可以是一種良性互動,乃至相互學習的過程。

說句得罪人的大實話,關於申遺,我們真的還得跟人家韓國好好學習取經。人家申遺,是真正用心地保護,而我們呢?試問下,我們到底有多少「遺產」,是一旦申報通過,目的不是藉機撈一把,甚至不惜糟蹋?我們有多少申遺項目,申報目的無非赤裸裸地好搞旅遊開發掙錢,什麼改造、什麼拆建、什麼實景演出等等,文化遺產頻遭侵蝕、破壞的惡事觸目皆是。如此申遺,目的何在,又有何用?

我總以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根脈就在本土,你要搞得好,外人無論如何都是搶不走的,能搶的無非一些名頭而已。最怕的絕非惡鄰覬覦,而是我們自己不爭氣,自毀門庭,自己糟蹋。從這個大層面講,最該受責備的,反倒不是亦步亦趨、維護文化遺產唯恐不力的鄰國。

我們自己,如此洋洋自得地亂來,委實才是先祖們的不肖子孫,甚至是千古罪人。從這個層面講,當我們心心念念憤憤不平地陷入與韓國「拔河」的糾結時,是否更應該回頭本源思考:申遺到底是為了什麼?

相關焦點

  • 韓國的申遺從「暖炕」說起:體現韓國人對傳統文化自覺傳承
    原標題:韓國的申遺從「暖炕」說起:體現韓國人對傳統文化自覺傳承  韓國的申遺:從「暖炕」說起   韓國人要為「暖炕」申遺,並且要搶在中國人前面,不少中國人莫名其妙:「我們盤腿上了幾千年的炕,怎麼就又變成了韓國人的了?」實際上,韓國擬申遺的項目叫「溫突」,與中國大炕有區別。
  • 韓國申遺中國文化是掩耳盜鈴嗎?
    1.韓國在古代,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中國古代的習慣在韓國一直延用至今,也有所發展。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化和習慣保持到現在,韓國古代本身就沒有自己的文化,都是在用中國的傳統文化,韓國人的保守至今也是中國文化的輸入,再著韓國人認為中國文化就是她們傳統文化,就是泡菜其實也是中國的。據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有製作泡菜的敘述,可見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就有製作泡菜的歷史。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在韓國已根深蒂固了。
  • 韓國又雙叒叕申遺!還想說孔子是他們思密達?
    如果有人問起宇宙發源地在哪裡,一定會有人回答是韓國。現在只有這個國家一說要申遺,許多國人都要不禁打個哆嗦:這次你們又要搶啥?然而,該來的終究還是跑不掉,24號韓國那邊傳來了消息,他們又要申遺了,申遺的項目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又一次瞄上了儒學...
  • 韓國泡菜「申遺」成功 被評增強韓國人認同感
    [導讀]韓國泡菜於12月5日申遺成功,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片來自網絡)據韓國媒體12月5日報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5日在亞塞拜然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韓國「醃製越冬泡菜文化
  • 為何韓國人將端午節申遺?這不是中國的節日?韓國網民卻這樣解釋
    ——為什麼韓國把端午節申請成為自己的文化遺產?我的中國妻子告訴我那是中國的節日。▲為何韓國人將端午節申遺?這不是中國的節日嗎?韓國網民卻這樣解釋外國網民對此的回答也是亮了:(其中韓國網民也進行了解釋)1、我認為韓國人並不是想禁止中國人慶祝中國端午。
  • 中國一王城申遺成功,韓國不服,聯合國提一問題,韓國人尷尬了
    此後他們被日本殖民了一段時期,20世紀60年代,韓國經歷了一段黃金髮展時期,實現了「經濟奇蹟」,一躍成為發達國家,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突然富了,但是他們在自己的歷史文化方面還是沒有底氣。自己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歷史上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而且對世界的文化貢獻也幾乎沒有,這可說不過去。
  • 韓國「燃燈節」申遺成功,萬物起源在韓國?中國申遺為何不積極?
    韓國將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成功申遺。據韓國官方稱,燃燈節最早起源於新羅年間,寓意用真理之光照亮天際,創造一個公平豐饒的世界。    所以中國網友們不淡定了,韓國人抄襲中國,現在居然把燃燈變成了他們自創的傳統節日!難道萬物起源在韓國?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什麼我們申遺的工作做得如此糟糕?  申遺:沒有什麼不能申,只看你敢不敢申  每年我們都可以看到韓國各種申遺的新聞,網上總不免要嘲諷一番。
  • 韓國申遺又成功了,中國人應該高興啊
    圖/LukeLOU與其同時,由9座書院組成的「韓國新儒學書院」也申遺成功,韓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14項。此前,這幾座儒家書院要申遺的消息,曾在國內引起一片譁然。 嶽麓書院前院長朱漢民說,儒家書院源自中國,應該作為一個整體去申遺,「中國的文化被韓國先拿去申請,很遺憾」。
  • 闢謠 那些被申遺的韓國文化遺產並不是中國國粹
    而且,人家的釋奠大祭根本就沒有申遺,結果國內卻有學者稱2007年,韓國人將"祭孔大典"進行了正式的文化遺產申報,純屬子虛烏有。但是這傳到中國人耳朵裡,就變成了中醫被韓國申遺了,以後中醫就得叫韓醫了。還有"韓國稱李時珍是韓國人"、"連同《本草綱目》、人參、針灸一起收入囊中"這些傳言接踵而至。
  • 迷信的韓國人,算命成產業,看風水要申遺
    韓國深受我們文化的影響,有些傳統保留得比我們完整,在我們看來很多「迷信」的東西,韓國人還非常狂熱,並且深信不疑。在韓國,算命是一個大產業,大約有2萬億韓元的市場規模,從業人口達30萬。在韓國,談戀愛要很謹慎,一不小心就會犯了大忌。不能送鞋子給情侶,因為鞋子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一旦送鞋子,戀人就穿著鞋子飛了! 也不能帶戀人吃雞翅,因為戀人會用這翅膀飛走! 同我們很多地方一樣,韓國忌諱筷子插碗裡。
  • 韓國申遺和中國有關嗎?為什麼有韓國人會覺得中國文化是他們的?
    近些年韓國加大力度對中國文化申遺,其中有的成功(風水),有的未成功。在這行為的背後充斥著無知與貪婪,讓人很難理解。試問一個考古工作者,在不追溯任何源頭的情況下,僅憑片面的證據,就去認定是自己的東西,這是多麼無知的做法?
  • 孔子是你的,書院是你的,兵馬俑秦始皇竟也成韓國的?還跑去申遺
    我們當今社會有著很多我們發掘了和沒有發掘的文化遺產,就不如說秦始皇的寶藏,我們至今都沒有頭緒,但是他一手打造的秦兵馬俑卻已經被我們發現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陵,說到秦始皇相比大家都十分清楚,他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兵馬俑也象徵我們古代的智慧。是我們古代智慧的結晶。
  • 高句麗韓國申遺失敗,中國申遺成功,韓國:請撤回,那是我們的祖宗!
    近幾年,頻頻有人想要打我們中華文化的主意,而且韓國,日本更是對我們的文化,申遺不斷,有些我們堅持了幾千年的傳統,突然說沒就沒了。這群文化的盜賊,真的是厚顏無恥。韓國明明足足有八千年的歷史,為什麼還緊盯著中國的五千年歷史呢?
  • 韓國人又一次「申遺」成功了,中國網友為何要憤怒?
    這兩項建築的申遺也讓大家想起了「韓國申遺」。如今「韓國申遺」已經變成了網際網路上的一個梗,不過關於這些故事,遺產本身也被忽略了。在韓國申遺的遺產中,還有由9座書院組成的「韓國新儒學書院」也申遺成功,據了解,韓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14項。這幾座儒家書院要申遺的消息在國內也引起一片譁然。
  • 韓國申遺新高度,拿中國領土建築申遺,聯合國回復一句話
    提起韓國,在國際上有一句話絕對是公認的,在韓國人眼中,全世界都是韓國的。一個小國沒有自己的文化,一直是靠著宗主國作為學習的對象,才讓自己的國家逐漸的發展起來。如今,韓國的經濟發展起來了,他們就感覺自己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可以為所欲為。
  • 韓國人為何喜歡到聯合國申遺?韓國對中國文化遺產到底有多痴謎
    比如唐朝的建築物,被日本人模仿得栩栩如生,又比如明朝的官服,卻成了韓國的了。今天,小編就來盤點流失於韓國的中國國粹。2001年,韓國把中國周代時期的宮廷宗廟祭祀禮樂說成是他們自己的,並且還申遺成功了。這一活動是出自於中國「敬祖孝宗」的思想,也就是說祖先去世後,人們在埋葬祖先的位置定期祭祖祈求保佑。
  • 韓國申遺那些事,我們到底被誰當槍使,為何人們容易被帶節奏
    不知何時,韓國喜歡搶別人東西的形象在我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究其原因就是一些無良媒體斷章取義,為韓國安了些莫須有的罪名,這些假新聞甚至是謠言。雖然韓國有著許多做的不好的事情,在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還韓國一個清白,更分析我們為什麼容易被人利用。
  • 韓國將佛教「燃燈會」成功申遺,網友:佛祖也是韓國人?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海外網援引韓聯社報導,韓國昨天(12月16日)將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成功申遺。報導稱,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以下委員會)在線舉行第15次會議,並通過了有關將韓國「燃燈會」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申請。
  • 為何韓國人這麼熱衷「申遺」?著急申遺的背後,和中國離不開關係
    關於人類,往大了說擁有400萬年的歷史,但往小了說卻只有7000-10000年的歷史,為何會這麼說呢?更加通俗來說,就是「鍍金」,鍍上全世界最有價值,最被認可的「金」,不過其實申遺也並不容易,擁有許多的標準,包括需要代表人類創造智慧的傑作,需要展示人類價值觀念在一定時期的重要交流,能夠展示一段人類歷史重要的發展時期,或許具有特殊和普遍的意義以及聯繫等等,特別困難。不過就算如此,還是有著很多國家積極申遺,最具代表的無疑就是韓國這個國家。
  • 外國人認同韓國人的申遺嗎?
    曾幾何時,韓國開始熱衷於非物質文化申遺,像端午祭、活字印刷、泡菜、暖炕、韓醫等。更是反客為主,將中國的中醫、漢字、漢服和太極拳等劃歸本國發明。如今,韓國還盯上了孔子、西施、李時珍、張三丰等中國古代歷史名人,說這些人都是韓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