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魚sir梳理了2020年一整年的教育熱詞:停課不停學、網課、神獸、小鎮做題家、教育內卷……
但魚sir沒有放一個詞:跑路,更具體地說,是教培機構跑路。
按照發生頻次和影響程度,它應該被列入今年的教育年度熱詞。
為什麼沒放?
因為這個詞已經超出了年度時間範疇,成了整個教培行業當下的常態。
跑路或爆雷,大規模始於2019年,不會止於2020年,還會出現在2021年,2022年,甚至更遠的未來。
這聽起來怪嚇人的,但事實便是如此。
未來具體如何,魚sir不知道,不過各位家長有必要把2020年的情況捋捋清,因為這能幫助我們在今後有效避雷。
倒下去的老牌機構
整個2020年,因為疫情這隻黑天鵝,許多行業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教培行業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重資產運營的線下機構。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發布的《疫情期間培訓行業狀況調研報告》預計了疫情對教育機構2020上半年營收的影響狀況。
數據顯示,受衝擊最大的是線下機構,近一半同比營收減半。
預計疫情對教育機構2020上半年營收的影響
其中小型線下機構,出現嚴重虧損狀況的佔到了85%。
相對大機構,中小型機構抗風險能力確實會弱些,受到疫情的衝擊更大,也在邏輯之內。
令人意外的是後續的發展。
一些在家長看來可靠,或家底不差的老牌機構,竟然也「前赴後繼」地走向了關門或爆雷。
其中最出乎意料的是,「迪士尼英語」的離場和優勝教育的爆雷。
6月22日,華特迪士尼英語培訓(上海)有限公司官方微信「迪士尼英語」發布了《致迪士尼英語學員及家長的一封信》,信中宣布:
「全國迪士尼英語中心自2020年1月以來一直未開放。經過慎重考慮後,公司決定將不再重新開放迪士尼英語中心。」
「迪士尼英語自3月19日起為學員提供的免費在線課程將於6月22日起停止。」
說實話,在魚sir寫過的那麼多機構危機事件中,迪士尼英語的轉身是最為優雅的。
它沒有玩失蹤,沒有甩鍋,沒有訴苦,沒有把風險轉嫁給家長,更沒有捲款跑路,只以一封公開信,把事情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家長自己去猜,去爭取,雙方都保持了體面和尊嚴。
當然,迪士尼英語這不拖泥帶水的大氣操作,有部分底氣來自母公司雄厚的資金支持。
有家長可能就不理解了,既然不缺錢,怎麼不再堅持堅持,等疫情過去?
乍一看,確實是疫情導致了迪士尼英語的關門,其實不全是,疫情只是加速了問題的暴露。
正如迪士尼英語在其告知信中提及的:
「在過去幾年,我們注意到消費者偏好的改變,更多消費者傾向於在線學習體驗,而全球疫情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家長對恢復面對面的課外學習課程存在諸多顧慮。」
就這一角度而言,迪士尼英語離場是為了止損。
與這名副其實的「止損「對照的是,優勝教育一系列的騷操作。
優勝教育這家老牌機構,成立於1999年,規模和去年爆雷的韋博英語有得一比。
對於這樣的機構,家長總是會多幾分信任,預繳的學費往往也很可觀,有位家長甚至預存了40餘萬學費。
要接住如此分量的信任,優勝教育根本不敢說自己爆雷了,不然絕對是「地震」。
所以,當10月份,被爆出崩盤跑路時,其官方微博立馬出來「闢謠」,聲明自己沒有破產,還要「請那些不懷好意,別有用心之人停止不雅的行為和語言,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但僅兩天後,這份聲明就被全網打臉。
優勝教育總部人去樓空,周圍擠滿了維權的家長。
後面的事情,就是按套路上演,創始人出來訴苦,表示賣車賣房也會負責到底,喊話馬雲、馬化騰等企業家大發善心接盤……
這個時候,不管優勝教育表現得如何無辜、積極努力,也無法再獲取家長絲毫同情心了,因為大家的信任被踐踏了。
老牌教育機構倒閉,以及倒閉後的處理方式,直接關係著家長對整個行業的信心。
比較遺憾的是,迪士尼英語只是個案,優勝教育才是大多數。
家長還能將自己的信任繼續交付給老牌機構嗎?
如今看來,可能要三思了。
因為在疫情催逼下快速壯大的新興教育業態,正在重塑整個教育行業格局。
老牌機構面臨著轉型陣痛,轉不好,就是「鐵達尼號」。
那選擇新興的教育機構嗎?
這更需要三思。
圈快錢的新興機構
新興機構主要是指在線教培機構,以及細分領域裡,如音樂、美術、體育類等非剛需素質教培機構。
當然不是所有這類機構都是奔著圈快錢去的。
只是今年,時不時爆雷的打卡0元學項目,不斷升級的賣課套路,讓魚sir體會到這個行業,部分從業者的浮躁與精明。
新興教培機構是一塊剛開始做大的蛋糕。
逐利的資本密集進入,將整個行業的發展架上了高速公路。
今年上半年,超百億融資湧入了教育賽道,其中在線教育尤為受資本市場青睞。融資金額排名前十的企業中,9家均為在線教育機構。
10月22日,猿輔導在線教育公司宣布,近期已完成G1和G2輪共計22億美元融資,創下紀錄。
疫情推波助瀾,資本高歌猛進,機構野蠻生長。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新增23.5萬家教育相關企業。
截至10月,2020年新增教育相關企業47.6萬家,註銷13.6萬家,淨增34.0萬家,淨增企業數量同比2019年上漲22.5%。
具體到月份來看,新增企業數量從今年3月開始暴漲。
雖然註銷企業數量亦有所上漲,但淨增數量總體仍呈現上漲趨勢。
這種「快」背後,未必是從業者對做教育的熱愛,更多是看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可能,渴望早點進場,讓利益最大化。
魚sir一細想就會很擔憂。
這些湧進來的從業者真的都懂教育嗎?
未必,但他們中的多數都深諳人性,擅於營銷和資本運作。
拿打卡0元學這個項目來說,很多機構背後是新成立不久的公司,就運作這一個項目。
這一年,魚sir寫了多個打卡0元學爆雷事件,它們最大的共同點是,前期營銷直擊家長痛點,看起來很「善解人意」,等到家長繳費進來了,就關起門來,甚至堵住門縫,不讓大家輕易出去,個別出去的,也得褪一層皮。
比如某個0元學,前期規定家長如果漏卡,要在課程打卡期內,邀請一人購買當前課程,才能完成1次補卡。
但後期這條規則變了。
補卡必須當天完成,不然就等於默認放棄所有課程打卡,那麼返現就沒了。
更過分的是,家長如果要補一個119元課程的卡,需要推廣一人購買價值608元的課程才行。
和返現性質類似的是各種轉介紹、分享朋友圈後獲得的返課,最後能本本分分兌現的機構屈指可數,翻車的比比皆是,包括一些大品牌。
奔著薅資本主義羊毛去的家長,最後都被反薅了。
新興教育機構,普遍對現金流有極高的需求,重營銷,節奏「快」,進場退場頻繁。
按照這個邏輯,雷還會繼續爆。
那究竟有多少雷要爆呢?具體數據誰都不知道。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在教育行業中,存在經營異常風險提示的企業佔到所有教育相關企業的17.8%。
按此,今年淨增的34萬家機構中,就有6萬餘家存在經營風險。
這34萬家機構,分布在全國各個地方,它們都需要想盡辦法活下去,都會和家長孩子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繫、交易。
不爆雷相安無事,但每爆一個雷,首先傷害的一定會是家長和孩子。
看到今年註銷了13.6萬家機構,魚sir想到更多的不是機構的難,而是無數維權無門的家長,他們今後會做怎樣的選擇。
進退維谷的家長
教培機構的頻繁倒閉,維權的毫無結果,將選課變成了一件高風險的事情。
家長仿佛在一張賭桌上,選到怎樣的課,會不會「被出爾反爾」「被跑路」,全憑運氣。
行業新舊交替產生的動蕩,作為主要消費者的家長確實很難完全置身事外,只是要成為這一地雞毛的主要承受者,讓人委屈又抓狂。
無奈的是,家長還不能瀟灑地退出,在全民報班雞娃的當下,不報班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自我放棄「。
可選課,也戰戰兢兢,畢竟老牌機構和新起來的機構,現在看來各有各的危機。
家長猶如砧板上的魚肉,萬分被動。
面對這樣的進退兩難,家長究竟該如何做?
魚sir其實給不出什麼萬能錦囊式的方法,但能以自己這些年的觀察給些建議。
首先,家長要認識到選課已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家長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做比較,換句話說,家長要開始對自己有要求。
如今有這麼多不同的機構,這些機構還特別願意花錢打廣告,信息又是如此的無孔不入,家長想不被營銷,真正憑理性去做出選擇,是需要點裝備的。
概括而言,要嘗試將自己從迷霧般的營銷話術中解救出來。
當某個機構推出的某個課程,無比契合你的心意時,一定要告訴自己,冷靜冷靜冷靜。
其次,學會從宏觀上大致把握整個行業的發展邏輯,尤其是搞明白機構為何跑路爆雷頻發。
知己知彼,方能在關鍵時刻剎住車。
最後,魚sir要高調安利一下自己。
很多具體的選課方法、機構測評、防坑指南等等,魚sir的號會經常不定時更新。
家長如果有關注,並按著去做,能避開大部分的雷,選到相對合適的課。
舉一個例子,在後臺或者留言區,魚sir經常會看到有家長希望測評一下某某機構。
很多時候,魚sir不知道怎樣回應比較好,因為沒有測評某個機構,其實就已經表明了一種態度:它在某些方面是存疑的。
相應的,魚sir測評的那些機構,以及列出的優缺點和選課建議,是基於專業的調研考察得出的,家長可以放心參考。
作為一個媒體人,魚sir要對自己寫的每一句話,下的每一個結論負責,因為是數十萬家長粉絲支持魚sir走到現在。
未來,仍舊要倚賴家長的信任。
至於選課報班教育學習這些事情,都非一蹴而就能抵達終點,它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需要大家一起參與建設。
魚sir的期望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起的星廬課評能成為一個值得大家交付信任的平臺,星廬的教育夥伴能陪伴大家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彼此互為良師益友。
我發起的星廬課評,集結眾多教育達人與課程專家,一起幫助孩子選對課,上好課。如果你想向星廬專家團諮詢有關孩子學習規劃和報班選課方面的問題,可以留言或者直接私信和我溝通。娃的寒假可以安排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