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飛抵浙江漩門灣 400多隻雁鴨類將戴「國際身份證」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南遷候鳥飛抵浙江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 辛慧 攝

中新網台州11月17日電(範宇斌 黃瀟以 辛慧)時下,浙江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以下簡稱「漩門灣溼地公園」)碧波蕩漾,蘆葦搖曳。17日記者獲悉,隨著南遷候鳥飛抵,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專家們也如期來到漩門灣溼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對候鳥進行環志工作。

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專家們對候鳥進行環志工作。 辛慧 攝

據悉,鳥類環志是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漩門灣溼地公園是候鳥遷徙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的重要中轉站。

為一隻候鳥戴上「國際身份證」。 辛慧 攝

在漩門灣溼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專家們正在仔細測量記錄一隻斑嘴鴨的體重、翅長等數據。記錄完畢後,專家給這隻斑嘴鴨套上了鼻環,鼻環上為國際統一的惟一編碼,相當於給這隻斑嘴鴨配發了國際通用的「身份證」。

一隻完成環志的綠翅鴨。 辛慧 攝

「我們給斑嘴鴨帶上鼻環,是為了在野外能夠更好地識別它,然後通過野外觀察,就能得知斑嘴鴨的遷徙時間以及相關的生物數據。」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溼地與野生動物保護處工作人員吳丞昊介紹道。

吳丞昊說,鳥類環志對於研究候鳥的正常遷徙路線,確定每種遷徙鳥類的重要中途停歇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環志成果對於保護鳥類及其生活環境有著重要意義。

候鳥被放飛回大自然。 辛慧 攝

據了解,此次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專家們在漩門灣溼地公園的環志工作將持續一個月,期間將為400多隻雁鴨類候鳥完成環志。目前,已有200多隻雁鴨類完成環志,品種有琵嘴鴨、綠頭鴨等,均為浙江省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或物種。

經過測量、環志、野生動物疫病預警樣品採集、拍照等一系列流程後,這批雁鴨類候鳥被放飛回大自然。專家們還為其中一些候鳥佩戴了北鬥衛星定位裝置,這將為接下來研究其遷徙規律、生活習性提供有利佐證。(完)

相關焦點

  • 400多雁鴨帶上「國際身份證」 為它們遷徙保駕護航
    11月的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內碧波蕩漾,蘆葦搖曵,一批批南遷的候鳥們飛抵於此
  • 數十萬雁鴨類候鳥正經過遼寧飛往北方 未見非正常死亡
    其中,經過瀋陽遷徙水鳥有鷗類、鴴鷸類、雁鴨類、鷺類和鸛鶴類等,此外,還有大量猛禽與林鳥。  候鳥經遼寧遷徙的線路有兩條  2012年6月,國際溼地公約大會發布的《水鳥種群估計》報告顯示,在全球8條候鳥遷徙通道中,有3條經過我國,分為東、中、西三條線。東部路線主要沿我國東部海岸線推進,是「溼地水鳥」最重要的遷徙路線。
  • 浙江漩門灣溼地雁鴨類首獲「全球身份證」 監測種群遷徙
    圖為:專家為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雁鴨類候鳥環志 張鶯鶯 攝中新網台州12月11日電(記者 範宇斌)11日記者獲悉,浙江省玉環市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內,一批雁鴨類候鳥擁有了「全球身份證」——鳥類環志,以監測它們的種群遷徙變化、生活習性等,這是該溼地雁鴨類候鳥首次被環志
  • 瀋陽法庫:北遷候鳥飛抵「白鶴之鄉」
    3月27日是「世界白鶴日」,記者在瀋陽市法庫縣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看到,大批北遷的候鳥已經飛臨法庫縣「現在獾子洞溼地有白鶴、天鵝還有各種雁類、鴨類,今年白鶴高峰期達到了1500餘只,花臉鴨集群達到6萬餘只,各種雁類已經達到5萬隻左右。今年候鳥的數量超出去年的一倍,在我們巡護員的維持下,現在幾乎沒有打擾。」法庫縣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巡護隊隊長張海剛向記者介紹說。
  • 中國台州網丨漩門灣溼地:生態藍色港灣
    9月,玉環漩門灣溼地又開始陸續迎接遠道的候鳥客人。它們都是這裡的常客了。「現在才剛開始,到了深秋會有數以萬計的候鳥來這裡。」長期在溼地觀測記錄鳥類情況的陳嚴雪說。作為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中轉站,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都有數萬隻遷徙候鳥飛抵漩門灣,因此這裡也被授予「中國最佳生態溼地」榮譽稱號。
  • 候鳥紛到臺北動物園過冬 黑天鵝「霸氣」趕雁鴨
    候鳥紛到臺北動物園過冬 黑天鵝「霸氣」趕雁鴨 2016-01-07 10:40:03: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園內的水鳥池是許多冬季候鳥的休息站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白骨頂、鷸鳥、鴨類已來「打前陣」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本周,在姜堰區溱湖溼地公園、興化市千垛鎮劉莊村萬畝荷塘景區等地,已有觀測者觀察到一批白骨頂、鷸鳥、鴨類在水面上棲息、捕食,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生機。
  • 中俄界湖進入雁鴨類候鳥「南遷」高峰 比往年晚近10天
    每天2萬多隻候鳥回遷到保護區(鍾欣攝)中新網雞西10月27日電(王妮娜)27日,記者從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10月末,該保護區內,雁鴨類候鳥大遷徙進入高峰期,每天兩萬多隻雁鴨類候鳥飛至保護區內,將繼續「南下」過冬,今年候鳥回遷比往年晚
  • 2萬多隻雁鴨正在崇明嬉戲,觀鳥已入黃金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大軍已經陸續抵達崇明東灘。視頻由於上海崇明區提供 剪輯 王思琪(01:01)這幾天,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大軍已經陸續抵達崇明東灘。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裡,枯色的蘆葦蕩掩映著水面,水裡的葦草稈清晰可見,不少雁鴨扎堆聚集在水面嬉戲玩耍。成群結隊的雁鴨將這裡度過一整個寒冬,待到來年開春時,再陸續離開。
  • 天津北大港溼地迎來今年首批六千餘只候鳥飛抵
    新華網天津3月14日電(記者毛振華 孟華)記者從天津濱海新區政府獲悉,隨著中國北方入春以來氣候逐漸轉暖,作為天津市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和永久性生態保護紅線區,北大港溼地近日迎來今年首批提前回歸的候鳥6000餘只。為加強對候鳥的保護,溼地所在的濱海新區相關部門已經開展相關保護工作。
  • 候鳥啥時回 回來去哪看 可否寄相思 這些疑問咱們一一解答 南雁已...
    路線可以分成東西兩條  雁是一類動物的統稱,有灰雁、鴻雁、豆雁、黑雁、雪雁、斑頭雁、白額雁等多種。咱們平時說的大雁,實際上又叫灰雁。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  候鳥在遼寧的遷徙路線可以分為兩條,一條由浙江、江蘇、山東等地飛過渤海灣,到達遼寧雙臺河口;另一條從黃海、朝鮮半島、日本、我國臺灣地區飛過鴨綠江口。  大雁飛行為啥排隊形?
  • 玉環:生態好 候鳥來
    連日來,玉環市漩門灣溼地迎來大批國家保護珍稀鳥類反嘴鷸和白鷺在此棲息覓食,時而翩翩起舞。——澳大利西亞路線的重要中轉站,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都會有數萬隻遷徙候鳥飛抵漩門灣。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候鳥「客人」,連日來,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抓緊時間開展溼地修復,為候鳥營造適宜的棲息環境。
  • 5000多隻候鳥飛抵內江這裡——
    10月9日降落在古宇湖,當時只有幾十隻,都是斑嘴鴨。短短10多天,現在已有5000多隻了。」在古宇湖北岸八角亭觀測點,隆昌市愛鳥養鳥協會會長王林遠激動地說。,途經青海、甘肅和成都等地,主要是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鸕鷀、白骨頂雞等。
  • 蒙古國羔羊火了,該國會遊泳的「綿羊寶寶」也飛抵浙江,身長和成年...
    不完全統計,在整個東亞,卷羽鵜鶘僅存約100隻,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也是我們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根據近幾年的觀測,卷羽鵜鶘入浙後,會在寧波杭州灣溼地短暫停留,然後飛抵浙溫州灣,這裡也是該種群最主要的越冬地,每年的觀測數量均在50隻以上。
  • 內蒙古:今春首批北遷候鳥飛抵額濟納旗
    央視網消息:隨著天氣轉暖,這兩天,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內迎來今春首批北遷候鳥,預計3月至4月底,遷徙候鳥將逐漸達到高峰。額濟納旗溼地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又到了候鳥北遷的季節。額濟納旗溼地保護執法大隊副隊長 範建利:我們發現天鵝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20隻,這說明候鳥北遷已經開始,並陸續到達額濟納旗境內。為了解決食物短缺的問題,溼地工作人員在大天鵝活動的區域及水域周邊投放了以玉米飼料為主的食物,並不定期進行監測。
  • 候鳥「春運」開啟先頭部隊抵廈 廈門迎來觀鳥「黃金期」
    10月以來,隨著候鳥「春運」逐日熱鬧,廈門也迎來觀鳥「黃金期」。近日,不僅作為先頭部隊的鸕鷀、大濱鷸、仙八色鶇等已經抵廈,開始在杏林灣水域等處棲息,備受期待的水鳥遷徙高峰也逐日臨近,市民將有機會遇見稀有的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  廈門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觀鳥地點?又有哪些鳥中精靈值得期待?記者聯繫廈門觀鳥協會,為市民遊客定製觀鳥指南。
  • 雁南飛 北部灣迎候鳥
    十月份以來,北海每天都迎來大批的候鳥。您要是現在到北部灣,除了可以看到南飛的大雁之外,還能見到黑鸛和白肩雕等珍稀候鳥呢。秋天是一個候鳥南遷的季節。北部灣處在西太平洋候鳥遷徙的路線上,每年9月開始到11月,北方大批大批的鳥兒就會往南遷飛,北部灣上空,過境的猛禽、水鳥是成群結隊,有的在這裡落腳休息然後繼續向南飛往大洋洲,還有一部分就此停下,留在這裡過冬。
  • 群雁翱翔 數萬大雁飛抵山東菏澤黃河灘區越冬
    隨著氣溫下降,越來越多的大雁飛抵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廣袤寂靜的黃河灘區增添了生機和活力。這些雁類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額雁,還有豆雁、灰雁、鴻雁等。據悉,每年11月,大雁群就從內蒙古、黑龍江甚至西伯利亞等區域,長途跋涉飛到這裡的黃河灘區越冬,一直停留到來年三月。近年來,菏澤黃河灘區的居民逐步遷出,生態逐步改善,黃河灘區形成大片地廣人稀、水草豐美的溼地,為候鳥遷徙和停留提供了安全的自然生態環境。
  • 湖湘自然歷丨大雁都是些什麼雁
    湖湘自然歷丨豆雁:它們是東洞庭數量最多的冬候鳥之一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小寒第1日 行走在東洞庭湖採桑湖,遼闊的沼澤地上,湖天一色。遠處灘涂一大群水鳥忽然受驚飛起,一瞬間遮天蔽日、蔚為壯觀。這裡面數量最多是雁鴨類水鳥。
  • 【探索】上海動物園鴨類圖譜來了→
    這裡說的鴨子,是指所有的鴨科鳥類哦。那你知道上海動物園的天鵝湖裡有多少種鴨科鳥類嗎?都分得清楚嗎?不妨一一來看↓     大天鵝    別名「喇叭天鵝」,全身的羽毛雪白,雌雄同色,上嘴基部為黃色。喙部有豐富的觸覺感受器,叫做赫伯小體,主要生於上下嘴尖端的裡面,比人類手指還要多,靠嘴緣靈敏的觸覺在水中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