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雁翱翔 數萬大雁飛抵山東菏澤黃河灘區越冬

2020-12-25 央視新聞

隨著氣溫下降,越來越多的大雁飛抵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廣袤寂靜的黃河灘區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的灘涂與麥地中,一群群的大雁正在棲息、覓食、嬉戲,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在黃河上空,場面蔚為壯觀。這些雁類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額雁,還有豆雁、灰雁、鴻雁等。據悉,每年11月,大雁群就從內蒙古、黑龍江甚至西伯利亞等區域,長途跋涉飛到這裡的黃河灘區越冬,一直停留到來年三月。

近年來,菏澤黃河灘區的居民逐步遷出,生態逐步改善,黃河灘區形成大片地廣人稀、水草豐美的溼地,為候鳥遷徙和停留提供了安全的自然生態環境。8年前開始有少量候鳥飛臨這裡越冬,這幾年鳥群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千隻大雁增加到今年的10萬多隻。

今年11月初開始,當地森林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對雁群集中分布區域,特別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主要活動的區域,進行觀察、巡邏,並組織志願者在黃河沿岸村莊進行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為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護航。

(編輯 黎佳易)

相關焦點

  • 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
    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時間:2017-05-21 12:46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 每到秋天,北方的嚴寒氣候不再適合大雁生存,大雁便會飛往溫暖的南方。
  • 山東做好黃河灘區遷建:給60萬群眾「穩穩的家」
    黃河在魯奔流千裡,灘區百姓困苦百年。黃河山東段長628公裡,河槽和大堤之間形成1702平方公裡灘區,60萬群眾居住其間,飽受水患威脅,因洪致貧年復一年。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是關係灘區60萬群眾防洪安全、脫貧致富和安居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對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菏澤東明縣黃河灘區遷建工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夢媛 菏澤報導午飯後,55歲的張留芳像往常一樣來到了菏澤東明縣長興集鄉八號試點村臺查看工程進展情況,這幾乎成為了他飯後固定的項目,因為這裡即將成為他的新家。黃河自東明縣進入山東,在山東範圍內共計628公裡。「三年攢錢、三年墊房臺、三年建房、三年還帳。」曾是東明縣村民逃不掉的魔咒。張留芳說起現在居住的地方,連連搖頭。「就像是在山區一樣。」為了避免洪水漫灘,家家戶戶都墊了最少三四米高的房臺,鄰裡之間溝壑縱橫,下雨時積水嚴重,極不安全。
  • 黃河岸邊護鳥人
    黃河邊的這群保鴇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社區生態治理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的作用。1.給大鴇溫暖的家黃河灘的冬夜,總是格外的寒冷,但在河南新鄉黃河溼地一帶,常常可以看到一群冒著嚴寒保護越冬候鳥的志願者的身影。
  • 珍稀鳥類大鴇與數萬小夥伴越冬棲息,長垣黃河灘區變身「鳥族天堂」
    長垣黃河灘內遷徙過來的大雁鋪天蓋地  黃河九曲十八彎,進入長垣境內,更是左擺右蕩,彎道不斷,這也造成了大量的灘涂溼地。這裡是大鴇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去年最多時一次觀察到了300隻大鴇在長垣市黃河灘區活動。
  • 山西芮城:大批白天鵝飛抵黃河溼地聖天湖越冬 壯觀
    山西芮城陌南鎮,大批白天鵝飛抵這裡的黃河溼地聖天湖棲息越冬。黃河溼地聖天湖有千畝水域,三面環山,像一個避風港灣,湖面平靜,水草豐美,每年冬季,大批白天鵝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在這裡越冬,吸引了大批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看。聖天湖曾是第二屆青運會鐵人三項比賽場地。 鮑東升/IC photo
  • 濟南黃河灘區遷建再邁新一步!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方案審查通過
    齊魯網12月6日訊 記者從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官方微信獲悉,濟南黃河灘區遷建又有新進展,目前,濟南市黃河灘區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已通過了專家審查。為徹底改變山東黃河灘區居民的貧困生活,讓灘區居民安居、脫貧、致富,今年8月印發了《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根據規劃,到2020年,包括平陰、長清在內的黃河灘區將通過分類實施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築村臺、築堤保護、舊村臺和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等五種方式,全面完成灘區居民遷建各項任務,基本解決60.62萬灘區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
  • 山東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最大社區搬遷 灘區居民迎來新生活
    央廣網濟南6月28日消息(記者桂園)山東斥資260億元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讓60萬灘區百姓遠離水患,安居樂業。近期,全省最大的黃河灘區外遷安置社區——濟南市長清區孝裡鎮即將啟動搬遷,孝裡鎮三萬多灘區百姓將迎來新生活。
  • 《飛閱齊魯》濟寧·菏澤篇 | 領略魯西南大地的文明傳承和發展巨變
    齊魯網12月15日訊空中縱覽山東,品閱時代變遷。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製作的大型航拍紀錄片《飛閱齊魯》在山東衛視開播。在十集節目中,山東17市將逐一亮出自己的空中顏值。這既是一次對美麗山東的空中俯瞰,也是一次對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改革開放發展的獨特品讀。
  • 6000餘只大天鵝飛抵「中國大天鵝之鄉」山東榮成越冬
    本文轉自【中新網】; 12月8日,在山東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群結隊的大天鵝或覓食遊弋或振翅飛翔,成為冬季裡美麗的風景。記者當日從山東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已有5000多隻來自西伯利亞等地的大天鵝飛抵該保護區越冬,另有1000隻左右分布在榮成其餘的湖河、溼地等。
  • 張新文到東明縣調研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
    2021/1/8 9:09:31   來源:菏澤日報       1月7日,市委書記張新文到東明縣調研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
  • 秋末冬初,再訪菏澤黃河及障東堤碑
    碑文記述了光緒元年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過,撰文、書寫都是丁寶楨,記載了1855年黃河銅瓦廂決口改道後,山東修築250裡黃河新大堤的一段史實。 畢竟,現在的黃河灘區,已經成為菏澤市民的後花園了。
  • 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即將上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鄭珂12月25-26日,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山東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山東省話劇院、山東藝術教育發展有限公司和山東省音協少兒音樂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的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將在歷山劇院迎來首演
  • 從黃河灘區到黃海之濱的溫情握手——扶貧車間產品擦亮菏澤青島...
    新華社濟南11月16日電題:從黃河灘區到黃海之濱的溫情握手——扶貧車間產品擦亮菏澤青島扶貧協作底色新華社記者閆祥嶺「沒想到我的產品如此受歡迎,沒想到能籤到一個大單」。菏澤扶貧車間產品暨菏澤·青島扶貧協作成果展銷會15日亮相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為期兩天的展銷會,吸引了來自菏澤市11個縣、區的550餘家企業、600餘種產品參展。
  • 三百多種鳥類的家園,鄭州要建萬畝鳥類棲息地保護區
    ,鄭州黃河溼地中牟鳥類棲息地保護區內,規劃的一萬畝黃河灘區內,將成為三百多種鳥類的家園。【環境】鄭州與開封交界處的黃河灘區 冬季是三百多種鳥類的家園盛夏時節,多雲天氣,黃河岸邊。渾濁的黃河水來勢洶洶,侵蝕著南岸的大片大片的土地。站在中牟候鳥棲息地保護區內,土方隕落黃河之內的聲音,更顯出灘區的寂靜。和剛剛過去的冬天相比,如今的棲息地保護區要寂靜得多。
  • 大量天鵝三門峽越冬,數萬斤玉米建功,是「偽生態」還是生態保護
    天鵝是個頭最大的水禽,比常見的家鵝(屬大雁馴化)個頭還大,也被認為是體型最大的飛鳥,兩翼展開可達3米,不過這種大型鳥類並不常見,因為天鵝大都是野生的,只有在它們的棲息地才比較容易看到。天鵝是一種候鳥,夏天的時候它們會飛到高緯度地區生活一段時間,在那裡繁衍和孵育後代,冬天的時候會飛到低緯度地區越冬,我國的天鵝夏季的時候大都會飛往我國東北地區、蒙古國以及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帶,冬天的時候返回我國黃河、淮河、長江和珠江流域,我國南方地區的五大淡水湖都是天鵝的越冬棲息地,不過在我國的西北地區,黃河流域的三門峽一帶有一個天鵝湖溼地,據說每年大約有數萬隻左右的天鵝在此地越冬,如此之多的大型鳥類集中在一起
  • 山東菏澤: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目前,菏澤市28個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村臺已經全部復工。黃河灘區邊塔吊起落、扶貧車間裡熱火朝天、產業基地內生機盎然……一派繁忙景象,菏澤幹部群眾正與春天同行,齊奏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行曲。菏澤作為山東脫貧攻堅主戰場,近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累計減貧170.15萬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灘區遷建手記|菏澤東明縣長興集鄉八號村臺主體封頂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9日訊 黃河,中華民族的根,它不僅哺育著我們,也把災難帶給我們。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帳是灘區群眾的生活寫照。2017年8月,為徹底解決灘區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山東省出臺《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按照規劃,黃河入魯第一站的菏澤市東明縣將建設24個村臺和一個外遷社區。隨後,選址、清障、吹沙淤填等工作相繼開展。2019年5月30號,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平宣布,菏澤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臺社區工程正式開工。
  • 東明黃河灘區有人毒獵豆雁,菏澤森林公安正全力偵查
    近日,東明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兩次接志願者報警稱,有不法分子在黃河灘區毒獵野生動物。有網友也在網上發布「東明毒死數隻豆雁」的信息。據菏澤市林業局森林公安和當地公安查證,在焦園鄉黃河灘區發現疑似毒誘餌玉米粒,在長興集鄉黃河西灘區發現死亡豆雁2隻,網傳「數隻」為失實傳播。
  • 菏澤鄄城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選新房了
    魯網9月22日訊(見習記者 馬靜)9月21日,記者來到鄄城縣舊城鎮黃河灘區的三合村臺,新落成的三合村村臺上一排排兩層小別墅整列建成,村民們正在熱火朝天的選房。村臺社區建築面積24.3萬平方米。據村民介紹說,經歷了4次大水,每來一次,就眼睜睜的看著房子被大水衝走;現在好了,國家給咱農民造福,給我們補助,我們一個大房子就花了5.6萬,房子有36平方、72平方、108平方、144平方的,供我們選擇,水、電、太陽能都給我們裝上了,真是感謝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