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鳥類大鴇與數萬小夥伴越冬棲息,長垣黃河灘區變身「鳥族天堂」

2021-01-20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瑞朝 攝影 許俊文

  

  長垣黃河灘內遷徙過來的大雁鋪天蓋地

  黃河九曲十八彎,進入長垣境內,更是左擺右蕩,彎道不斷,這也造成了大量的灘涂溼地。每年到了冬天,這裡就成為了鳥類的天堂,約160種鳥類在這裡留下足跡,各種禽鳥能達到數萬甚至十萬隻。

  這裡也是大鴇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除了當地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外,還有不少當地的「鴇衛者」,為了給候鳥提供一個安全的棲息環境,義務付出財力、精力、體力等。

  【觀測】

  大鴇已按時赴約雁群正在趕來的路上

  11月12日,今年下半年第一場寒潮到來之前,長垣黃河灘區內灑滿陽光,碧空如洗,一馬平川。身穿「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字樣衣服的王永昌,帶著鳥類觀測的專業設備,再次來到蘆崗鄉王新莊附近的黃河灘區。

  王永昌的另一個身份,是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每年到了秋冬交接之際、候鳥到來之時,他都要參加當地相關部門組織的護飛活動。而他日常的工作,就是觀測灘區內的候鳥種類和候鳥數量,監測在此棲止的候鳥有無受傷或生病的情況。把候鳥的情況記錄下來後,他們便報給當地林業部門,作為日常工作的參考。

  從2013年開始,王永昌便加入了這個協會。而根據這幾年的觀察,他也掌握了不同候鳥到達的時間,以及各種候鳥不同的屬性。雖然今年的秋天較常年同期偏暖,很多候鳥還沒有飛臨,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已經如約來到了這裡。

  「大鴇到來的時間比較固定,一般都是十月底十一月初。」他說,11月上旬的一天,霧霾比較嚴重,他們發現了第一隻在此活動的大鴇的蹤跡。這裡是大鴇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去年最多時一次觀察到了300隻大鴇在長垣市黃河灘區活動。

  

  堪稱國寶的珍稀鳥類大鴇把長垣黃河灘作為棲息地

  隨著今年下半年第一股寒潮的到來,河南迎來的是一次斷崖式降溫。而隨著溫度的降低,更多的大雁將來到這裡。王永昌說,現在雖然也觀測到了一千多隻的雁群,但還算不上太多,雁群數量最多時會達到一萬隻以上,黃河灘區將變得更為熱鬧。

  這裡的黃河灘區,是南飛候鳥的重要遷徙通道。除了雁類、鴨類、鷺類等常見禽鳥外,小天鵝也會選擇降落在黃河灘區。王永昌說,最多的時候能發現七十隻左右,它們簡單休息幾個小時或者一天後,就會繼續向南飛行。

  【保護】

  志願者拉起義務巡護大網聯合相關部門打擊非法盜獵

  黃河九曲十八彎,長垣市境內的黃河,由於地勢開闊、土地平曠,更是桀驁不馴,來回擺蕩,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彎道。

  河道時而東西走向,時而南北走向,時而東北,時而東南。這裡也是山東省與河南省的交界,東明縣與長垣市隔河相望。但由於黃河的來回擺蕩,往往黃河對岸有長垣市灘區農民的田地,黃河這邊還有東明市灘區農民的田地。

  這裡地處兩省四縣交界之處,再加上田地歸屬的犬牙交錯,附近居民的活動也變得複雜起來。一旦出現盜獵野生動物的事件,往往需要不同省份、不同縣(市)之間相關部門的相互協調。在此背景下,長垣市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應運而生,在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該協會是2002年成立的,但今年55歲的宋克明做義務護鳥工作的年頭已經超過了20年,是這裡的老資格。他對灘區內的鳥類感情也很深,對盜獵野生動物的行為深惡痛絕。

  為了配合政府部門的工作,協會組織人員對黃河灘區進行巡護,尤其是以夜間為重。而在半個月前,他們在巡護過程中,就發現有人在獵捕野雞。為了逃脫處罰,獵捕野雞的人甚至提出給他們錢財,讓他們放其一馬。趁他們不注意,犯罪嫌疑人逃脫了。但協會的巡護人員眼疾手快,已經拍攝了視頻,並拍攝了他的正面照片。現在已經進入了起訴階段,相信這個人很快就會落入法網。

  

  11月9日下午,志願者在巡護新鄉市黃河溼地國家級鳥類保護區長垣段大留寺附近時,發現一可疑人員在樹林裡撿東西,而附近停著一輛摩託車。志願者上前查看,發現此人正在撿拾死鳥。志願者試圖控制並詢問嫌疑人相關情況,不料在激烈的爭執下被他逃脫,但志願者已經掌握了他的清晰正臉照。

  

  【轉變】

  盜獵村即將成為無盜獵文明村

  近些年來,隨著黃河灘區生態環境的逐漸向好,在此棲息的鳥類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而這也離不開當地民眾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以及當地愛心人士的無償付出。

  苗寨鎮楊樓村附近的黃河灘區內,有一片將近三千畝的被流轉的土地。土地流轉的主人公名叫祝崗領,也是該協會的會員。他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士,平常就對灘區內的扶貧村提供無償的捐助。

  為了給候鳥提供一個放心、安全的棲息環境,前幾年他特意流轉了將近三千畝土地,全部種上農作物。秋天種小麥,夏天種玉米,殘留的玉米任由候鳥啄食,破土的麥苗任由禽鳥食用。這樣一來,更多的候鳥來到這片廣袤的土地內。去年冬天,好幾萬隻各種候鳥生活在他所流轉的土地內,景象可以說是蔚為壯觀。

  除了愛心人士的付出外,附近居民的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黃河灘區惱裡鎮東沙窩村的村支書王永富現身說法,以前村裡有不少人家都飼養了獵狗,時不時到灘區獵取一些禽鳥,然後提回家後,都是自己食用。

  隨著認識的提高,目前全村已經沒有一條獵狗,也再沒出現盜獵行為。為此,長垣市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準備給他們村命名為無盜獵文明村。

  

  【做法】

  觀測到禽鳥數萬隻多部門聯合保護母親河

  黃河水來回擺蕩,大片大片的灘涂地裸露出來。走在灘涂地上,能夠看到各種禽鳥在上面留下的腳印。正如蘇軾詩中所說:「泥上偶爾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而走在黃河岸邊的麥田裡,禽鳥留下的痕跡更是處處可見。有時是兩三片羽毛,有時是各種形狀的排洩物,還有的是凌亂的腳印。禽鳥經常在麥田裡起落,這裡已經成為了候鳥們較為理想的棲息地。

  長垣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科長李志衛介紹說,長垣市黃河溼地中觀測到的野生鳥類160種。這些鳥類隸屬16目、41科、95屬,其中,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鳥類有33種,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大鴇、白鸛、黑鸛、金雕、丹頂鶴等7種。長垣市黃河溼地中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數量很大。從2016年以來,每年在這裡觀測到的各種禽鳥能達到數萬甚至十萬隻

  

  今年,為了給在此棲息的候鳥提供一個更為安全的生存環境,長垣市公安局印發了《保護母親河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行動方案的通知》。

  根據《通知》,當地公安部門將積極與河務、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行政監管部門對接,對轄區黃河流域河道、灘涂地、溼地、農用地、林地、村落、企業等重點部位進行摸底排查,全面發現涉及破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各類違法犯罪線索,深入開展核查,及時固定完善違法犯罪證據,做好集中打擊準備。

相關焦點

  • 黃河灘內 雁群正鋪天蓋地趕來
    堪稱國寶的珍稀鳥類大鴇把長垣黃河灘作為棲息地許俊文/攝影黃河九曲十八彎,進入長垣境內,更是左擺右蕩,彎道不斷,這也造成了大量的灘涂溼地。每年到了冬天,這裡就成為了鳥類的天堂,約160種鳥類在這裡留下足跡,各種禽鳥能達到數萬甚至十萬隻。
  • 數十種旅鳥遷徙到鄭州越冬 大鴇驚現中牟黃河溼地
    幾十隻瀕危鳥類大鴇驚現中牟黃河溼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朱長振 通訊員 安曉朗近年來,鄭州市採取得力措施,強化環境的改善,加大對野生動物、鳥類的保護力度,野生鳥類數量、品種不斷增加,國家一、二類保護鳥類也不斷地遷徙到鄭州,甚至長期駐留當地。如灰鶴、白鷺、白琵鷺、鷸、野鴨等數十種旅鳥遷徙到鄭州越冬。
  • 群雁翱翔 數萬大雁飛抵山東菏澤黃河灘區越冬
    隨著氣溫下降,越來越多的大雁飛抵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廣袤寂靜的黃河灘區增添了生機和活力。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的灘涂與麥地中,一群群的大雁正在棲息、覓食、嬉戲,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在黃河上空,場面蔚為壯觀。
  • 陝西大荔縣黃河溼地迎來上萬候鳥棲息越冬
    中國園林網1月11日消息:數九寒天,陝西省大荔縣的黃河溼地裡鳥鳴陣陣,數以萬記的候鳥在這裡聚集、棲息,讓冬日的黃河溼地充滿生機。在距離渭南大荔縣城5公裡的鹽池窪溼地,記者看到,在大約50畝沒有上凍的水面上聚集著數萬隻鳥。
  • 黃河岸邊護鳥人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多年來,黃河保鴇人這支志願者隊伍以「一個都不能少」為口號,通過志願巡護、入戶普法、環境宣教、協助警方出擊等多種渠道,儘可能讓飛來越冬的大鴇等鳥類能夠一隻不少地在來年春季安全返航北方。
  • 孟津黃河溼地迎來珍稀物種蓑羽鶴,是翻越珠穆朗瑪峰的越冬鳥類
    它們是為數不多的能飛越珠穆朗瑪峰的鳥類之一,它們的遷徙被稱為「地球上最艱難的遷徙」。5月23日,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2隻蓑羽鶴在悠閒的漫步、覓食,這是時隔十幾年後蓑羽鶴再次光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  據了解,蓑羽鶴屬鶴形目、鶴科,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很高。蓑羽鶴在我國種群數量較少,屬罕見珍稀鳥類。因體型嬌小玲瓏、舉止優雅、性情羞怯溫柔,又被稱為「閨秀鶴」。
  • 大荔公安、林業聯手:加大對黃河溼地宣傳保護力度確保鳥兒越冬
    大荔公安、林業部門聯手:加大對黃河溼地宣傳保護力度確保鳥兒越冬【李世居、李曉豔報導】12月11日,隨著陝西公安開展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的開展,大荔縣公安局範家派出所和林業溼地保護部門緊密配合,加大宣傳巡視力度,開展保護溼地野鳥、
  • 世界頻危鳥類「大鴇」連續8年白洋澱越冬
    中新網保定12月10日電(呂子豪 齊洺)河北省安新縣白洋澱溼地保護區管理處10日透露,該管理處工作人員於12月9日在白洋澱畔麥田拍攝到今年入冬以來首個世界頻危鳥類大鴇群的照片。此為該管理處連續第8年完成大鴇來白洋澱越冬的觀測記錄。 今年入冬以來,安新縣白洋澱溼地保護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根據歷年對大鴇的觀測記錄,對大鴇活動的重點區域進行巡護觀測。
  • 黃河溼地調研行:萬類霜天競自由
    青蛙一次排卵上千粒,大多數魚類一次產卵數萬乃至數百萬粒,而青頭潛鴨通常每窩產卵7~9枚,黑鸛則是4~5枚,「一旦生活環境遭破壞、食物鏈斷裂或遭遇大肆捕獵,這些大型鳥類的繁衍生息便亮起紅燈。」因為種群數量少而瀕臨滅絕,珍稀野生鳥類的每次「驚現」,都觸動著人們的神經。
  • 大鴇來了!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大鴇越冬種群
    春季繁殖期的大鴇種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吉林鎮賚護飛隊志願者在觀測大鴇種群1月6日,吉林鎮賚「護飛隊」2名骨幹隊員趕到大鴇棲息地,採集了大鴇種群的影像資料,做了詳細的植被、土壤、水文等環境調查,並對大鴇越冬環境支撐做了評估,制定了下一步的保護方案,確保該種群安全越冬。
  • 中國夢·黃河情|鳥類「國際機場」!「打卡」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5日訊丹頂鶴、白頭鵲、東方白鷺、金雕……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博物館裡,1400餘件珍惜鳥類標本靜靜地陳列在這裡,置身其中,仿佛身在鳥類天堂。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媒體行走進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尋黃河口溼地「鳥類天堂」的奧秘。
  • @愛鳥達人們 愛鳥周福利來了,一起看看咱河南的珍稀鳥兒吧!
    目前,河南已經發現和記錄的各種野生鳥類有 400 餘種。4 月 21 日— 27 日是我省第 39 個愛鳥周,今年愛鳥周的主題為 " 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 "。今天,河南日報客戶端聯合河南省環保聯合會、河南省野生鳥類觀察學會推出一組在河南境內生活棲息的珍稀鳥種,以饗讀者。
  • 黃河入海口的「鳥類國際機場」
    【解說】於廣軍所在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鳥類國際機場」,橫跨東亞—澳大利西亞和環西太平洋兩條鳥類遷徙路線,是全球鳥類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近幾年,由於保護區的各類環境不斷優化,東方白鸛、黑嘴鷗等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到該保護區繁殖、越冬。在保護區工作6個年頭的科研中心工程師趙亞傑,見證了這裡鳥類種類越來越豐富,棲息環境日益優越。
  • ...林業部門:加大對陝西最大的黃河溼地宣傳保護力度確保鳥兒越冬
    12月11日,隨著陝西公安開展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的開展,大荔縣公安局範家派出所和林業溼地保護部門緊密配合,加大宣傳巡視力度,開展保護溼地野鳥、守護安全越冬的護航活動,半個多月時間,先後發放宣傳資料1千餘份,向溼地沿途群眾宣傳諮詢達到200餘人次,營造愛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 【專題】唯有塔城能保護它了,比熊貓還珍貴的保護鳥類:大鴇
    它們,是比大熊貓更珍貴的保護鳥類——大鴇。由於人類無節制的獵殺,使大鴇數量急劇減少。在人類各項生產活動幹擾下,大鴇的數量開始急劇減少。農業機械和農藥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脅繁殖期的大鴇、鴇卵及幼鴇。在草原及農田附近架設的電力線更是使大鴇經常撞線死亡。一隻撞到電線死亡的大鴇雖說大鴇有一個不雅的名字,但絲毫未影響人類對它貪婪攫取之心。
  • 黃河溼地保護區再現「萬鳥臨河」 但是也發現偷盜者者的足跡
    按照另外一路志願者的說法,盜獵者應該是從此地進入了河灘,這裡面棲息著大量的大雁。此時,灘區除了天上的星光,沒有任何燈光。除了風聲,四周一片寂靜,未發現任何動靜,溫度為零下6攝氏度。觀察10多分鐘後,宋玉傑決定,沿原路返回到灘區50號大壩看看情況,那裡同樣棲息著大量的大雁,也是盜獵者的首選之地。晚8時55分,記者一行摸黑趕到了50號大壩。
  • 黃河蘭州段:保護越冬候鳥 黃河灘頭為鳥兒投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冬日暖陽,眾多遷徙候鳥開始長途跋涉,來到蘭州棲息越冬,在河心溼地悠然自得地嬉戲、覓食,讓原本安靜的黃河蘭州段變得熱鬧起來,成為冬日黃河蘭州段的一道靚麗風景近年來,黃河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作為候鳥棲息路上的重要棲息地和中轉站,每年冬季,來自遠方的候鳥都會如約飛到黃河蘭州水域,在城市的上空翱翔,在黃河之畔嬉戲。
  • 三百多種鳥類的家園,鄭州要建萬畝鳥類棲息地保護區
    ,鄭州黃河溼地中牟鳥類棲息地保護區內,規劃的一萬畝黃河灘區內,將成為三百多種鳥類的家園。【環境】鄭州與開封交界處的黃河灘區 冬季是三百多種鳥類的家園盛夏時節,多雲天氣,黃河岸邊。渾濁的黃河水來勢洶洶,侵蝕著南岸的大片大片的土地。站在中牟候鳥棲息地保護區內,土方隕落黃河之內的聲音,更顯出灘區的寂靜。和剛剛過去的冬天相比,如今的棲息地保護區要寂靜得多。
  • 國際鳥盟理事會主席迪亞斯到訪綠會,共商鳥類生物多樣性保護
    (迪亞斯博士一行到訪中國綠髮會。)2016年4月18日,綠會建立第一個「中華保護地」——「中華大鴇保護地·長垣」。大鴇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瀕危的遷徙物種。宋克明主任向Dias博士介紹近年來志願者團隊在保護大鴇方面的努力。通過與當地政府、森林公安、野保站、漁政科等多方聯動配合,該保護地誌願團隊多次開展夜間巡護,清除田間毒餌,成功打擊數起非法盜獵大鴇案件,志願者們還走進村鎮和校園宣傳保護大鴇,呼籲人們珍視這一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