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從不覺得自己偏心,自以為很公平,孩子看到的細節不是這樣

2020-12-11 CiCi媽媽說育兒

李華(化名)在女兒6歲時選擇生了二胎,意在等自己老了女兒能有個伴。可就在女兒能和兒子一起玩時,李華卻發現女兒開始有了叛逆心理。有次在給女兒收拾房間時,無意中發現女兒寫下的小字條,「媽媽偏心!」四個大字瞬間映入了李華眼中。

那一刻李華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姐姐活潑內向,弟弟含蓄內斂,都是一樣捧在手心裡疼愛,明明每次都是你先欺負弟弟,媽媽才生氣說你的,怎麼會覺得我偏心呢。看著女兒留下的字條,李華覺得女兒太不懂事了,陷入了深深痛心中。

做母親的偏心孩子,只是自己不覺得,還認為理所當然

很多二胎媽媽在有了二胎之後都覺得自己沒有偏心,一碗水端平了,甚至覺得自己還偏向大寶多一些。可大寶最後給予的回應卻是在告訴媽媽:你偏心!會有這種思想上的反差,多是源於「你偏心時你根本不知道」。

給予的物質陪伴都是一樣的———偏心的媽媽會以此證明我不偏心

在很多媽媽的眼裡,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就是給予他們同等的愛和陪伴。的確很多媽媽做到了這一點,可就在大寶二寶發生矛盾的時候,媽媽們卻總是喜歡唯獨責怪大寶(一是覺得大寶性格不好;二是覺得大寶年紀大一些,該學會照顧二寶)。自以為不偏心的媽媽其實從這一刻開始就已經偏心了。

二寶聽話你常誇讚,大寶叛逆你常教育———在偏心的媽媽心裡這是你的教育方式,不是偏心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成為父母的驕傲,能在媽媽的口中聽到誇自己,對孩子來說這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二胎沒來之前,媽媽都會誇大寶各種懂事聰明,可在二胎來了之後大寶有了性格改變,覺得大寶變得叛逆了、不聽話了;而聰明的二寶則以大寶為戒,想方設法討媽媽喜歡。

慢慢的作為媽媽的你忽略了大寶給予的情緒反饋,非但沒有讀懂大寶的內心,反而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教育工作,不僅如此你總是當著大寶或外人的面誇讚二寶。

媽媽「理所當然」的家庭教育,無疑是把大寶越推越遠,作為媽媽的你說「你沒有偏心,只是教育大寶」。可其實你已經偏心了,你忽略了大寶的內心感受,還一味地斥責他的感受,最後強迫他不允許有感受。

大寶先欺負二寶的,我只是象徵性說了下大寶———偏心的媽媽覺得這是為了不讓大寶養成不好的性格,不是偏心

大寶為什麼會討厭二寶,為什麼不去討厭其他比他小的孩子。這是因為你總是在用行動告訴孩子:「媽媽以後給你的愛只有一半甚至更少了」;甚至你做的某些事會讓孩子覺得「你不愛他了」。大寶二寶發生爭執,你只是責怪強勢的一方,看似公平,可在孩子看來這就是偏心。

偏心的媽媽自以為「一碗水端平」,孩子看到的卻不是這樣

偏心的媽媽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偏心,他們覺得自己對待孩子在物質和陪伴上都是一樣的,所以並沒有覺得自己偏心,反而覺得這是孩子自己性格不好所致。

親戚家有兩個孩子,大寶性格強勢,這點是在二胎出生後顯現的,二寶性格乖巧。同樣是犯錯,大寶犯錯了沒有立即給媽媽道歉,二寶犯錯了立即給媽媽討好。媽媽一看到二寶就樂得合不攏嘴,到處誇讚;反之因大寶性格強勢頑固,媽媽很是頭疼,對大寶經常是各種行為教育。親戚並沒有覺得自己偏心,反而覺得是大寶自己性格不好,不懂事。

二胎的出生,是在分割孩子「本擁有全部的愛」,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創傷,家長卻不以為然

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二胎之前他是整個家庭的重心,爸爸媽媽都寵著他,雖不是無原則的寵,但至少在孩子的心裡,他擁有完整的愛。

二胎出生後,他本就擁有的愛要被分割,對孩子來說這本就是一種心理的創傷。如果再因為生活各種瑣碎的小事去責備他,對孩子來說是非常痛苦的,這種痛苦就是導致孩子叛逆不聽話的重要原因。

沒有天生性格強勢的孩子,只有「故意」引起大人關注、宣洩自己情緒的小孩

沒有人願意做那個天生強勢不討喜的孩子,孩子之所以會表現出各種強勢的行為,是因為家長的種種行為把孩子往這個方向引導所致。他們喜歡欺負二胎、不聽話並不是出於本意,只是他們在宣洩自己的情緒,吸引你的關注而已。

媽媽在說「你比弟弟/妹妹大多少」時,可別忘了他也是個孩子

偏心的媽媽總是在教育孩子時會說出這樣的話「你是姐姐/你是哥哥,你怎麼還能欺負弟弟/妹妹」。家長可別忘了,他也是個孩子,二胎的出生本就傷了他的心,分了他的愛。

作為家長的你現在還在要求他和大人一樣懂得照顧弱小、忍讓弱小,這對他來說公平嗎?偏心媽媽嘴裡的公平,在孩子看來是最大的「不公平」。

嘴上說不重男輕女,都是自己的孩子,可還是會在有意無意的「偏心」

在多數家庭裡,生二胎一般都帶有目的性的,這種目的性就是「湊個好字」。特別是目前還存在很多重男輕女的地方,二胎生了個男孩更會讓媽媽感到欣慰。

嘴上說的一視同仁,可面對弱小的弟弟哭泣時,媽媽們都會有意無意的偏向弟弟,一是覺得女兒是姐姐該照顧弟弟;二是覺得女兒性格不好,該好好教育,以此來做到「自以為是的一碗水端平」。

CiCi媽寄語:在孩子的眼裡,二胎的出生本就是一種「不公平」,所以需要家長花更多精力去緩解孩子的情緒

相關焦點

  •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只是說說,父母想不偏心真的很難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安家》中有一些關於家庭的情節讓網友覺得義憤填膺,女主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雖然生了她,但是她不配做一個母親。潘貴雨極力的壓榨房似錦,從而去補貼兒子。這種現象在現在不多,但是絕對不是沒有。曾經看到過一個父母要求女兒把自己結婚的房子賣掉,給錢弟弟買房子的新聞,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確實有父母偏心到這個程度。2."
  • 其實父母的偏心,孩子早已一清二楚
    人心從一開始就是偏的,即使是面對自己的骨肉親情,肯定會有更喜歡的,別說是年齡有所差距的二胎了,就說雙胞胎,同樣的年紀,同樣的長相,父母都有可能會差別對待。但父母並不承認這個事實,反而一直強調二胎出生後都是一碗水端平,但事實上這不過就是父母的感覺而已,在孩子眼中事實並不是這樣,因此大多老大都是看不慣二胎的。
  • 多子家庭的父母不一定誰孝順喜歡誰,多半會偏心這四種娃,很常見
    德善特別想擁有一個自己的蛋糕,專屬為自己定製的,她想在自己生日那天慶生,但得到的答案永遠都是「等下一年」。不要以為這都是電視劇裡的橋段,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鳳起(化名)是吉林大學的一名學生,平時在校謹小慎微,集體活動很少參加,還經常去做家教來貼補花銷。
  • 「房子寫你弟弟名字吧」我買房時母親一句話,看清他們的偽裝
    吳桐後來看到這句話,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從小到大,母親對吳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在我們看來,男孩和女孩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偏心之說。」兒時吳桐是相信這句話的。她有一個父母很是重男輕女的髮小,偏心得都快沒邊了,吃的玩的都是給哥哥,如果發小敢提出要求,就會遭到謾罵。
  • 母親從小偏心妹妹,孩子周歲她各送1萬紅包,丈夫卻和我大吵一架
    現在二胎開放政策上臺,導致很多孩子不信任父母,因為他們總覺得弟弟或者妹妹會搶奪父母的愛。父母確實應該對自己每一個孩子平等,但大多父母都很難做到。這種偏心的區別對待會讓孩子長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從大花記事起就發現父母對小可有求必應,而自己只能用妹妹剩下的東西,不管是學習用品還是玩具,只有等妹妹不想要了才輪得上自己。最讓大花印象深刻的兩件事是自己上初中時想要當時最火的學習機,母親當時滿口答應,表示下個月發了工資就給大花買。但發完工資後母親給小可換了一個新書包和一套新文具,對大花說:"哎呀~妹妹最近老是鬧著要這個,我們也實在煩。
  • 梅婷的「眼神殺」讓人望而生畏,這樣偏心的愛,大概只有女兒才懂
    也許是因為梅婷平時被老公寵壞,雖然是2個娃的媽,但她帶娃的表現仍然十分新手,不會餵奶、不會做飯,但這都不是主要的,網友們看不慣的是她的「偏心」。梅婷太偏心了,光顧著兒子卻忽略了女兒。還有些網友認為快快並不是故意的,在打弟弟前她是笑呵呵的,她可能覺得打弟弟是跟弟弟玩,但梅婷的做法確實有失偏頗,對快快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不過也有網友理解梅婷:淡定,這是二胎媽媽常見的錯誤。
  • 「有了老二,才發現二胎一碗水是最大的謊言,我就是偏心的媽媽」
    兒子用很委屈的眼神看著我,嘴裡還說著是妹妹自己玩玩具的時候砸著腳了,自從有妹妹後,你們都不愛我了,要是沒有妹妹多好。我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老大也不過5歲多的年齡,我怎麼就成了我最討厭的偏心媽媽呢?為什麼都是自己的孩子,很多媽媽會不自覺地偏心呢?
  • 江蘇一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自己真不是個東西
    生下來不由自己,十幾年被人控制,最後瘋了同歸於盡,做爹媽的不知道圖啥中國的大多數父母,有了娃沒辦法把他當作獨立的人,不尊重,只控制,還自以為偉大,自我感動,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小孩想要殺了父母,而有更多的父母看了這個新聞,只會說這個孩子這麼不知好歹,大逆不道,出再多的人命,也不會讓這些家長反思看到這個問題,我看到了自己當年高三的影子
  • 老婆天天抱怨我母親偏心,下班後我都不敢回家!
    因此,在我心裡總覺得欠哥嫂一個人情。我比哥哥小12歲。畢業後我留在了徐州工作,結婚是在2010年,2012年9月我們生了第一胎,老家的母親過來幫忙照顧了8個月,因為父親不太會做飯,她總是心掛兩腸。2016年,父親因病去世之後,母親就常住在哥嫂家裡,平時就幫他們料理家務,買買菜,燒燒飯,拖拖地什麼的。
  • 女子愛上袖珍男孩,母親以為是騙子,女孩:結婚
    女子愛上袖珍男孩,母親以為是騙子,女孩:結婚如果愛情像是一場馬拉松,那麼他們的愛就很簡單,無論生活工作還是在任何地方,他們都執手相依,不離不棄,從不放棄對方,簡單的讓人羨慕。愛情會在生活中磕磕碰碰,但生活很複雜,有時候,面對無數的誘惑,許多人都會發出疑問,他們到底能走多遠壯壯是一個袖珍人,從壯壯出生的那一天,母親就為壯壯操碎了心。從他上學擔心他被其他孩子欺負,到他長大後怕沒有人喜歡他,沒有人願意嫁給壯壯。
  • 這就是母愛:大雨天母親騎車接娃,雨披給了孩子自己卻冒雨騎行
    而為人母的我們也在日常養兒育女的過程中逐漸明白,當初母親給予我們的愛,和我們現在給予孩子的愛是一樣的。母愛不光體現在各種危難時刻,更多的時候它都存在需生活中的小細節裡。當她看到自己的女兒頂著雨向她奔來時,這位母親毫不猶豫地脫下了雨披,和女兒爭執一番後,還是把雨披給女兒穿好了。自己則任由雨水肆無忌憚地澆在自己身上,哪怕把自己澆了個透心涼。
  • 二胎家庭「你有我也有」就是公平嗎?
    於是,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家的時候,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奶奶坐在地毯上,左邊腿上抱了一個娃,右邊腿上也抱了一個娃,兩個娃都在嚎啕大哭。  自那以後,我買啥都買兩份,一模一樣。  吃飯的時候,盤子、筷子、菜品的擺放位置都一模一樣。  但是,也避免不了會有不同的時候。
  • 女子高鐵上辱罵親生母親:為人父母,你做錯了什麼?
    大庭觀眾之下,打罵父母並不是個例,近些年來,類似事件時有發生。2017年,網上爆出一條視頻引起人們關注:江蘇鹽城一名12歲男孩在飯店內弄壞了物品,要求媽媽替他賠償,媽媽對其教育一番,男孩不但不聽,反而對母親大聲吼叫,最後竟然動手掐住母親的脖子打母親,被人拉開後竟然又連續三次對母親動手。
  • 「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受窮」,家長太偏心某個孩子,反而是害了他
    跟她共事一年多,一直以為她是個獨生女。結果同事由此打開話閘滔滔不絕,我才知道,原來同事一直沒談對象,是因為她弟弟,一直過得這麼儉省節約,也是因為她弟弟。同事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弟弟的出生顯然顛覆了她在家裡的地位,父母偏心是理所當然的。不僅如此,父母還因此剋扣自己女兒,之前曾要求女兒工作後掙得的錢要寄一大部分回去給弟弟交學費。
  • 為什麼二胎家庭中,父母想做到公平很難?可能是「虹吸效應」作怪
    於是,就批評了小妮,這讓小妮更加的不開心了,直接就說父母太偏心,小妮的父母就回應他們沒有偏心。02分析很多家長在對待兩個孩子的時候,都會有和小妮父母一樣的想法,就是覺得自己已經把一碗水端平了,實則都沒有做到真正的公平。
  • 孩子上幼兒園後,你有給老師送「禮物」嗎?為什麼要這樣做?
    昨天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問答:孩子上幼兒園,要送禮物給老師嗎?現在這個社會,真的有錢好辦事,沒錢辦事難。好多事情都需要送禮物來打點,這已經形成了一個風氣,好像不送點啥就辦不成一樣。看到這個問題,我想難道連孩子上幼兒園也要隨大流送老師禮物才行嗎?
  • 50歲母親離婚後告誡我:把負能量帶回家的男人,成不了大事
    閨蜜雅蘭的母親50歲了,每當她和雅蘭談起婚姻的問題,她都會很認真地說,一個男人一定要充滿正能量才行,這樣才會讓人感受活著是有希望的。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不過是她在生活中受夠了負能量帶來的苦。雅蘭的母親年輕時是個很自信的人,可因為家裡窮,就早早輟學嫁了人。
  •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有多難,不偏心的父母真的存在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不偏心的父母真的存在嗎?」評論裡很多網友在指責自己的父母偏心弟弟、妹妹。不可否認,在多數二胎家庭裡,父母都是偏心的。那些自認為沒有偏心的家長,其實在無意中區別對待孩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傷害。懂事的孩子總是不哭不鬧,默默地把委屈藏在心裡,但家長也不能忽視孩子的心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