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疫情緣由,全球最大運輸機安-225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投入到抗疫運輸的一線。近日,安-225就來到中國負責運輸波蘭訂購的醫療物資,一次就能運輸700萬個口罩和數十萬套防護服與護目鏡等醫療物資,這相當於十架波音-787的運載量。安-225強大的運載能力,也再次給各國提了醒,戰略運輸機的作用不可低估。
此次,安-225來到中國運輸物資,也讓很多網友紛紛建議,雖然中國目前已經有像運-20、伊爾-76等多款運輸機,但是它們的運輸能力比安-225還是要差一大截的,中國應該引進安-225來提升軍隊的運輸實力,但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嗎?對此,有專家給出了三點原因來解釋中國為何不需要購買安-225。
首先,安-225其實是前蘇聯為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而研製的一款太空梭載機,但由於前蘇聯的解體,這款運輸機僅僅只造了一架,未完工的二號機已經在烏克蘭封存了幾十年。換句話說,安-225的生產線已經名存實亡,如果再從新開發安-225的生產線,批量生產這樣超大運輸機的投資回報率極低。而且安-225維護成本太高,起降條件也比較苛刻,中國國內也僅有寥寥幾個大機場能夠起飛,所以不管是從生產還是後續的配套設施來說,購買安-225都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其二,與其說中國需要安-225這樣的超大運輸機,但不如說更吸引我們的是它寶貴的航天發動機技術,安-225採用的是D18T三轉子大涵道比渦發動機,每一臺可以提供高達22噸左右的推力。但隨著中國和俄國已經聯合研發出了同級別的AEF3500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其單臺推力最高可達到35噸,遠超前者的22噸,而且D18T已經是一款幾十年前的發動機,中國在能夠研製更好的發動機情況下,為什麼要花費冤枉錢去買這臺問世多年的老舊發動機呢?
最後,中國空軍目前已經擁有自行研製的200噸級運輸機運-20。而且配套的渦扇-20發動機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之中,有消息稱,在2025年時,運-20就可搭載渦扇-20發動機,這樣會極大解決運力不足的問題。按照武器裝備的研發要依照科學的規律,中國接下來更應該專注的是300-400噸運輸機的研發製造能力,,如果現在直接從200噸級的運-20直接跳到600噸級的安-225,好高騖遠式的發展必然會為未來留下隱患。
所以,不管是從實際出發、技術方面以及研發規律來看,中國其實大可不必要購買安-225,況且還有一個美國在明裡暗裡使壞,中國還是走自主研發的路更靠譜。(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