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啊,姑娘你在河邊,在胡楊林,在春天的清風裡散發著火焰一樣的熱情,瀰漫著清香你的身材像玫瑰花一樣美麗…… ……
一個初春的午後,陽光洋溢著暖意,令人感覺渾身的舒暢。這時,從新疆庫車縣古城的一條巷子裡傳出一陣陣動聽的歌聲。隨著伴奏的都塔爾、熱瓦普和揚琴的美妙音樂,節奏由慢漸快,由快漸緩,歌聲激越高亢,此起彼伏,讓人仿佛忽而置身於空曠的草原,忽而佇立於亙古的戈壁大漠,又忽而頓足於宏偉的宮殿……
這就是充滿魅力的庫車民歌。聆聽著激昂的音調,我們仿佛穿越千年時光,來到隋唐時期的龜茲樂都。
庫車民歌就是新疆維吾爾族民歌,蘊含著龜茲文化藝術,是庫車縣民間一種獨特的演唱形式。千百年來,這類民歌演唱在庫車境內家喻戶曉, 廣為流傳。
1、庫車民歌的歷史淵源
尋覓著伴奏的歌聲,我們來到68歲的吾買爾·亞森家裡,他就是庫車縣名氣響亮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庫車民歌傳承老藝人。在庫車縣人民路老城,沒有人不認識他。幾乎每天,他都和10多位居民隨著院裡傳出的樂器節奏和歌聲邊跳邊唱,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喜慶歡快的笑容。
庫車素有「西域樂都」、「歌舞之鄉」的美譽。歌曲、歌詞、舞蹈,相輔相成,載歌載舞,交相輝映。猶如鳥與雙翼的關係,缺一而不能騰飛。庫車民間麥西萊甫是民間歌舞的承載體。內容極廣,有庫車版木卡姆大曲,有賽乃姆舞、盤子舞、薩瑪瓦爾舞,有民歌及庫夏柯民謠等。
說起庫車民歌的發展,該縣文旅局黨支部書記祝鵬介紹,庫車民歌形成於十七世紀,經數代歌唱家傳承完善,二十世紀初,庫車民間著名女歌唱大師尼莎菡,人稱吉麗德爾響鈴,(1987-1902)全面繼承民歌傳唱,並不斷創新,使庫車民歌得以流傳。
據了解,目前,採集的庫車民歌有200餘首,現已整理出版的有63首。
庫車民歌由於帶有龜茲音樂、宮廷文化的遺風,曲調明快悠揚,歌詞樸實、傳神,反映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心聲。伴奏樂器輕便,只要有手鼓、都塔琴即可演出,加上民歌大師尼莎菡具有右手彈都塔琴、左手敲手鼓同時引頸高歌的超凡技能。故此,庫車民歌流傳較廣,除在庫車城鄉流傳外,並流傳至周遍輪臺、拜城、新和、沙雅、阿克蘇市、溫宿、阿瓦提、烏什、柯坪以及烏魯木齊市等地。
《大塘西域記》裡記述:屈支(龜茲)「管弦技樂,特善諸國」,從西漢開始,以龜茲樂為代表的西域樂舞最為鼎盛,且逐漸進入中原。
庫車曾是古龜茲王國建都之地,以佛教為主的多種宗教並存傳播。龜茲是中原文化、中亞文化與本土土著文化交融之地,從草原遊牧逐漸轉為綠洲農耕,逐而形成了新型的回鶻西域音樂文化。16世紀葉爾羌汗國時期,民間樂舞經宮廷整理後,形成《十二木卡姆》,又反播民間。從維吾爾族木卡姆特定語境中,木卡姆已成為包容文學、音樂、舞蹈、說唱、戲劇綜合體,其中歌曲體裁包括敘事歌。演唱方式有合唱、獨唱等形式,現今的庫車民歌就是在上述音樂中派生的樂種,帶有濃厚古龜茲風韻。
隨著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從17世紀開始,民歌傳人為了反映現實生活,庫車民歌應運而生。從現今民間流傳的庫車民歌來看,大都是反映18世紀以來的維吾爾族現實生活。
據《庫車民歌》編者艾海提·達吾提講:二十世紀初期,庫車民間歌手、琴師雲集庫車城區及廣大農村。當時在庫車城區有艾拉·努爾汗、伊瑪汗、伊裡瑪洪·海裡派提等人為首的三大樂班。
其時的著名歌手尼莎菡(1902-1987)的母親帕苔木,為了生計,一邊從事縫紉業,一邊加入樂班彈琴。尼莎菡十五、六歲時已成為優秀的庫車民歌歌手及都塔琴琴師。常出沒民間及庫車王宮。早期出演時,尚備有樂班都塔琴師及手鼓師為之伴奏。後期為了演出方便,尼莎菡經長期磨練,練就右手彈都塔琴、左手敲手鼓,同時引頸高歌的自彈自唱的超凡技藝,由於歌聲清麗、委婉,被民間譽為尼莎菡·吉麗德爾響鈴。尼莎菡一生演唱及參與創作的民歌約300餘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她對傳承庫車民歌作出了卓越貢獻。經她培養的歌手,有的大部分已成為自治區、地區、本縣歌舞團的著名歌唱家,有的已蜚聲中外歌壇。
2、庫車民歌的形式與內容
作為國家級傳承人,吾買爾·亞森興奮地說:「我從小就跟爺爺和父親學唱維吾爾族民歌及彈奏樂器啦,說真心話,聽著那些老人所唱的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熱烈活潑富有張力,看著場內跳舞的人隨心所欲,舞姿輕盈,體態瀟灑自如,讓人不知不覺地跟著翩翩起舞。我每次都被這種濃厚熱烈的氛圍感染著,並深深地愛上了民間歌舞。」
吾買爾·亞森告訴我們,庫車民歌風格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諸如歌詞、歌曲結構,音階、調式、旋律、節奏、速度和樂器伴奏等方面。庫車民歌歌詞內容大致分為反映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烏鴉,你飛向何方》,有反映歷史時間的《坎兒井之歌》,有反映讚美生活的《阿艾泉的高山》,有反映民間婦女生活情趣的《這個婆姨真厲害》有針貶懶漢、流浪漢的《波爾麻裡》,以及絕大部分反映男女愛情的《達黛依》、《我的阿嬌多坦然》、《你的天空有沒有月亮》等主題的歌曲。如《烏鴉,你飛向何方》反映丈夫去安集延(烏茲別克共和國地名)做生意,妻子日夜思念丈夫歸來:
聽說你在安集延,我終日望眼欲穿; 聽說你不再返回, 我淚水溼透沙灘; 阿哥呀,我心神不安。
《茶馬古道》反映古絲道上,馱運貨物的馬幫不慎丟失馬匹,陷入進退兩難境地。告戒後人,記住教訓:
我的名字叫毛拉巴拉提, 再不要像我一樣悔恨慘悽; 雖然馬匹無尚珍貴, 切記拴在木樁上,再去休息。
《坎爾井之歌》反映1920年,庫車王宮總管吾甲木,負責在烏恰地方修建坎兒井成功,歡慶會上,出現吾甲木飲酒過量,墮馬身亡事件:
坎兒井上宿營地, 兩邊蘆葦多茂密; 豪飲百幹五斤整, 吾甲木好漢醉如泥。 如 《波爾麻裡》: 波爾麻裡呀,波爾麻裡, 石墨黑粉染雙眉; 自從離開父親後, 流浪四方波爾麻裡。
如:《達黛依》:
你的命,我的命, 纏在一起一條命; 為了我的好阿妹, 我願為你去犧牲。
如:《我的阿妹多坦然》:
我的阿妹多坦然, 隨他梧桐樹上攀; 快點舉起撐東棒, 狠勁朝他腿上砍。 如《你的夜空有沒有月亮》; 沒有經受嚴冬的百靈鳥, 不懂得春天的美好; 沒有遭受磨練的心上人, 不懂得愛情的貞操。
上述不同內容的歌詞,以生動樸實、詼諧、幽默的語言,記錄了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抒發了人們內心真實感情。庫車民歌,一般採用獨塔琴、熱瓦甫琴、手鼓伴奏,在運用音階與調式方面,多採用七聲音階或多於七聲音階,多為4/4節拍,從而使歌曲色彩更加濃厚,大部分歡快、抒情歌曲,具有可舞性。
「庫車民歌一般是由歌手、琴鼓手樂班,在麥西萊甫歡會上演唱,更多是在民間婚禮、喜慶佳節時進行演唱,是維吾爾族民間離不開的一種文娛活動。」吾買爾·亞森不愧是傳承人,一邊輕唱庫車民歌,一邊娓娓道來。
3、庫車民歌的主要特徵和價值
吾買爾·亞森說,庫車民歌集歌曲、歌詞、舞蹈為一體,具有民歌內容,音樂形態、舞蹈風格、器樂組合、服裝道具的多樣性。歌曲與歌詞結構一般分為3一10 段,每段為6句,前4句為主歌,押同一韻,後兩句為副歌,(反覆)換另韻。歌詞修辭手法:多採用比興、對比、誇張、隱語暗示等。歌詞中大量運用虛詞,如達黛依、瓦依達黛、江巴麗汗、阿亞來、麥絲坦亞裡姆等詞,以增加氣氛宣染。
「歌詞中常借用漢語音譯詞彙如鴨蛋青、馬棒、好漢子、娘子、菊花、不動彈等。」吾買爾·亞森一邊解釋,一邊彈著樂器做示範,他說,庫車民歌具有即興性,庫車民歌大都由歌唱家口傳心授的方法傳承,其詞曲常有即興之作,不斷充實豐富。
對於這項非遺的價值,祝鵬說:「庫車民歌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的價值,從它的萌生到最終形成,經歷漫長歷史過程,與維吾爾族民族史、文化息相關,體現民族文化傳統。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新疆藝術研究員周吉先生曾指出:以《龜茲樂》為代表的《西域大曲》是維吾爾木卡姆的早期形態,作為派生的庫車民歌,也是傳承了漢唐大曲及歌、舞、樂為一體的原生態形式。」
另外,庫車民歌具有民眾性,與維吾爾族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緊密結合,是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文化娛樂形式,體現本民族對文化審美的獨特藝術傳統。
「據近年調查摸底,民間流傳庫車民歌尚有200餘首,現已整理結集出版的有63首,其餘部分急待收集整理。現有的民歌歌手、琴師、鼓手僅有150餘人,分布廣大特區,年齡偏大,平均在60歲以上。加之生活條件較差,無暇進行民歌演唱,青年人學唱民歌寥寥無幾,加上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多媒體文化傳播帶來的衝擊,庫車民歌已臨瀕危失狀態。」祝鵬感慨地說,近年來,庫車縣正努力培養民歌傳承人,繼續讓這種歷史文化發揚光大。
展望未來,無論是龜茲文化,還是庫車民歌,它都融合著多種文化元素,包容著各民族的精神和信仰。這種文化的範疇,離不開地域特色的滋養和外來文化的交融,但都歸屬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