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重慶友平曾到火車站做過一次小調查:「來重慶一定要去的景點在哪裡?
\「大多數來重慶的人都是漫無目的的:」「閒逛,不特別想去什麼地方」「,但有一個地名,我記得很清楚,在年輕人中出現過好幾次。
不是解放碑,不是觀音橋,也不是洪亞東。它是原中央銀行印鈔廠「二嶺二廠靠近利子壩」。以前是重慶第二印刷廠。現在是testbed2。
成立於2014年。2017年,二嶺二廠文化創意園在電影《穿越你的整個世界》的支持下,迅速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景點。
很少有人知道,二嶺二廠並不是重慶市唯一一個由老廠建成的文化創意園區——它甚至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園區。
除二陵第二印刷廠外,還有琵琶山第一印刷廠和南平第五印刷廠。五家印刷廠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從事文化創新。
但是,文化創意區的成功條件非常苛刻。雖然一五、二五工廠都是文化創意園區,但這三兄弟的情況卻完全不同。
在這三個園區中,位於南平東路的5號印刷廠是文化創意園區內最早入駐的企業。印刷五廠,原名金鑫印刷廠,是一家公私合營工廠,建於1953年,原位於渝中區寶安路。
1964年改為「重慶印刷五廠」,1981年遷至南平,2011年宣告破產。
圖片來源:7788.com破產清算後,不是5號廠的命運,而是建設「綜合文化創意園」的項目建議書。
2013年,五廠以「舊時代的新生活」為口號,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N18閣樓庭院。N是給南平的首字母,18是指18號。
N18為園區地址:南平東路18號。南平五廠最大的IP是一個叫「黃覺樹」的民間音樂節,每年舉辦一次。
圖片來源:所謂的「黃麻樹下」的堅果屋是指這棵黃麻樹。平常的周末,黃覺樹下沒有拿著樂器的年輕人,只有打撲克、磕頭瓜子的市民,還有急急忙忙想「抱抱」的保安,哪怕伸著脖子。
也許南平五廠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
周末公園裡沒有遊客。園區內的文化創意企業也紛紛倒閉倒閉,顯得蒼涼衰敗。從外觀上看,二廠的建築風格與五廠相同:紅磚外牆,粗糙簡陋的鋼結構樓梯,超大超亮的建築標誌,你可能看不清。
但不亞於人氣很旺的二嶺二廠、五廠似乎成了周邊居民的免費停車場。
由於缺乏經營管理,公園裡頹廢的氣氛十分猖獗。枇杷山后街的一家工廠仍在建設中。
最近,徐徐有一家商店開張了。與二嶺二廠相比,位於枇杷山后街的一廠別具一格:毗鄰渝中各大風景名勝區和后街影視城。
除了傳統的工業肌理外,第一工廠還有兩處文化古蹟,一處是仙窟,另一處是郭園。洞中供奉呂洞賓等8尊塑像;郭元是川軍將領郭迅奇的住處。
作為文化創意園區,第一工廠的整體風格與第二工廠不同。二廠的氣質有一種簡潔隱逸的氣質,但一廠更多的是50年代美學的回歸趨勢,紅磚牆上掛著標語和舊海報。
第一工廠的建設應以第二工廠的經驗為基礎。
我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有一出超越性的戲劇。第二工廠的英文名稱是testbed。「第二工廠」的兩個大字旁邊有幾個字母。
試驗臺是指試驗場。第二個測試場屬於英國設計師威廉·阿爾索普。他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