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壇,最不缺的就是寫景詩。從青山綠水到小橋落花,從白雪皚皚到風雨蕭瑟,似乎我們看見的事物都被古人寫過了。在這些寫景詩中,大多數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寫的是什麼,但也有少數作品別說我們不知道,就連各路專家都是靠猜。
比如當年白居易寫了一首《花非花》,他的描述是「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至今還有人覺得白居易這多半是看到了「聶小倩」了。後來範仲淹寫了一首《野色》,也很玄乎,開篇是「非煙亦非霧,羃羃映樓臺」,都說只有在野外親眼見了這樣的景色才知道範文正公寫的是什麼。
不過我們看不懂倒也沒關係,白居易和範仲淹自己明白就好,但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千年謎詩《遊金山寺》,卻連作者蘇軾自己都不知道他寫的是什麼。此詩寫於熙寧四年,當時東坡正遊覽鎮江金山寺。一日東坡夜遇奇觀,回到僧舍內百思不得其解寫下此詩,至今我們也不知道他當時到底看到了什麼。讓我們來品一品: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詩的前8句和許多寫羈旅詩一樣,寫的是自己離開家鄉漂泊在外的苦。蘇軾表示自己家在長江源頭,一路沿江而下至此。聽說鎮江上潮水能漲到一丈高,天再冷江灘上都能看到沙子的痕跡。而且此地還一個叫石盤陀的地方,自古就是波濤洶湧之地。看得出來蘇軾是慕名而來此地,而且對於自己沒見過的奇景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惜最後還是在他意料之外了。
接下來的6句開始進入正題,寫江上的美景。「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寫得很是驚豔,微風徐徐吹到江面上,蕩起層層浪花,在晚霞中看上去就像一排排披著細鱗的魚兒一樣。「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寫的是兩幅美景,先是月亮初升時江上灑滿了銀輝,後是二更天時月亮消失後的一片漆黑。
詩寫到這兒整體都是挺正常的,景色也怡人的。但後兩句「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卻讓他和我們都百思不得其解了,月亮都已經消失了,馬上就要天亮了,江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火炬,那火焰照在山上連棲息的鳥兒都驚醒了。
對於這14字到底寫的是什麼,後世腦洞大開。有人說這是虛構,不可能有這樣的景色,但蘇軾當年為了防止有人這樣說,還在此句後特意加了一句「是夜所見如此」。也有人認為他看到的是一種熒火,古代也有不少這樣的描述,但一般的熒火應該沒有這麼壯闊。傳到現代,不少網友甚至懷疑東坡是不是看見了「外星人」降臨地球。
在詩接來的幾句,蘇軾也對此十分疑惑。「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他回到住處都已經睡下了,還在想到底看到的是什麼。實在沒想明白,東坡只能認為那是江神對自己的提示,讓他早點辭官歸田。不過了東坡畢竟是頑皮的,他還是像江神解釋了一下,「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是說可惜自己家沒有田產,想回也回不去呀。
縱觀這首詩,通篇虛實相結合,寄情於景,筆筆矯健,寫得很有水平。至於東坡到底看到了什麼,就只能見仁見智了,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