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30日消息(記者 馮贛勇)臺灣花蓮太魯閣風景區是與日月潭、阿里山齊名的臺灣著名的風景區之一。這裡也是赴臺灣遊專列的遊客們此行環臺灣島遊的最後一個景點。5月17日的行程,相對於前一天的東海岸之旅要寬鬆了許多。
「東西橫貫公路」牌坊
上午8點半,遊客們才從花蓮市出發前往太魯閣。首先到達的是「東西橫貫公路」牌坊前,這裡是東西橫貫臺灣公路的起點。穿過牌坊,往西就是著名的「東西橫貫公路」,而隨著「東西橫貫公路」的宛轉逶迤,將進入橫跨花蓮、南投以及臺中三縣,總面積達92,000公頃的臺灣第二大自然生態公園--太魯閣風景區。
旅遊車行駛在東西橫貫公路
自清初始,位於臺灣東部花蓮縣西北的太魯閣大峽谷,便以「太魯幽峽」的芳名躋身於寶島八景之列;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主辦、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比活動中更被推選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如果說臺灣是美麗的寶島,那麼太魯閣峽谷則是美上加美的奇景。
太魯閣風光
導遊小姐冰冰介紹說:「魯閣」是當地住民泰雅族的語言,原為「桶」的意思,這裡懸崖壁立,峽谷幽深,作為當地住民的聚居地,易守難攻,仿若鐵桶江山,故稱「魯閣」;引申為連綿雄偉險峻之意,通稱為太魯閣。
建於峭壁間的半封閉隧道
太魯閣族的發祥地,是臺灣中央山脈白石山腰的一棵大石柱。大約在300多年前,他們翻山越嶺來到了立溪旁,是相中了這裡的耕地獵區。太魯閣人以父系社會生活,小家庭為結構,男耕女織,推選最聰明正直的男人為部落首領。他們信仰泛靈,相信子孫如果遵從祖先的規範和教訓,即會得到祖靈的庇護。
太魯閣白雲繚繞
太魯閣公園內名列百嶽的高山多達27座,主要的山峰包括了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無明山、畢祿山、奇萊連峰、合歡群峰、大魯閣大山等。南湖大山為區域內最高峰,山容壯大,周圍比列著大小副峰,共同懷抱著上、下兩座圈子谷,獨具帝王氣象;奇萊連峰則包含了北峰、主峰、南峰、卡羅樓山等山峰,素以斷崖崢嶸著稱,其中又以北峰最高,山勢也最險惡。合歡山區則是知名的賞雪勝地,非雪季時則是一片綠野柔和的高山草原,由於有公路通達,已成為郊山化的高山。此外,公園東側的清水斷崖、三棧溪峽谷,都是以地質之美著稱的風景點。
旅遊車進入景區後先後兩次停下來供遊客們在景區中觀賞拍照,但最後一次,當大巴車再次啟動時,透過窗外看到的空間越來越窄,兩旁的大山仿佛約好了似的,慢慢的向著中間擠壓,把眼前的路面擠成窄窄的,一段段的,然後再緊緊的把它貼到峭壁之上。車子終於停了下來,遊客們開始了步行觀光太魯閣之旅。從車上下來,只見道路靠峽谷的一面是堅實的公路護欄。憑欄遠眺,奇峰搏雲,林蔭迷濛,古壑幽深,怪石嵯峨,一支湍急的溪流咆哮著,翻滾著,撞擊著,在峽谷和巨石間曲折奔流,這就是太魯閣大峽谷中的立霧溪。
太魯閣大峽谷中的立霧溪
立霧溪從海拔3000多米的合歡山急流而下,到新城北方的入海口,全長僅81公裡,幹流長僅55公裡,許多地段的落差達每公裡20到30米。百萬年來,豐沛的水流對腳下的巖層進行了不屈不撓,不依不饒的切割,終於在地殼隆起作用的協同下,造就了太魯閣大峽谷這一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尤其令人叫絕的是,被切割的竟是長達數十公裡、厚度超過1000米的大理石巖層!致使裸露在立霧溪兩岸的危崖,乃至兀立在奔騰溪水之中的怪石,皆是白色的、間有層層圖紋的大理巖,絕無僅有,極具特色,所以,太魯閣大峽谷也被譽為大理石峽谷。
燕子口
遊客們首先來到燕子口景點。所謂燕子口,就是山崖上有很多的洞。車子穿越的隧道是人為的大洞,而在隧道的右邊有很多大小不一,排列不齊的長年風化而形成的天然洞,遠看像蜂窩;近看,一不小心就會從洞裡掉下萬丈深淵。據說燕子常到這裡棲息、築巢,故而得名燕子口。每年春季,燕子們在此上下翻飛,浮光剪影,場面十分壯觀,故有「百燕鳴春」的美名。
燕子口留影
穿過燕子口,撞入迎賓峽,在靳珩橋和流芳橋之間,當一面碩大無朋的、光禿禿的斷崖撲面而來,這裡便是馳名中外的錐鹿大斷崖。面對這「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險關絕境,誰能想像得出,當年那些築路老兵是怎樣把公路鑲嵌到這斷崖腰間的?
其實當年築路時,老兵們的確真的像猴子一樣,攀附在刀削的峭壁上,先用最原始的鐵錘鋼釺在峭壁間橫向掏出一道凹槽,然後再把凹槽一點點做大,一步一步向前推移。如今,當人們倘佯在清幽別致的觀光步道上,領略到的不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是人類的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與大自然戰天鬥地的奮鬥精神。
「九曲洞」
在這一路段裡,如果說險崖相擁、天光乍瀉的「虎口線天」是尤物天成,那麼,隧洞相接、犬牙交錯的「九曲洞」則是中橫公路建設者們超凡智慧的結晶了。九曲洞步道全程兩公裡,由一連串的山間隧道和谷中橋梁銜接而成。數不清的隧洞緊傍著立霧溪,一次次的鑽進巖腹,左旋右轉,忽明忽暗,蔚為壯觀。洞壁上有梁寒操者題寫的「九曲蟠龍」四個大字,龍飛鳳舞;又有黃杰者題寫的「如腸之回,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奇局」的詩句,更為此雄渾奇景憑添一份儒雅。
遊覽九曲洞
由於不久前內地的廣東遊客在遊覽九曲洞時被山上的落石砸傷,為了避免這類事情的再度發生,現在太魯閣景區為參觀九曲洞的遊客們提供了安全帽,每位遊客進洞時都發放一頂,看著一個個帶著安全帽的遊客在洞內觀光的景象,總感覺怪有意思的。雖是如此,但實事求是的講,它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臺灣觀光局對來此觀光遊客們安全問題如此關注的良苦用心。
遠眺長春祠
走出九曲洞一段路以後來到大沙溪和陶塞溪交匯處的河階臺地上,這裡便是大峽谷中的暖巢天祥休憩區了。天祥位於太魯閣大峽谷的最西端,據谷口19.4公裡。原名「太必多」,系泰雅族山胞的世居地。後因紀念「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而改名。
長春祠澄思
在長春祠附近的長春橋前遊客們結束了太魯閣中心景區的觀光碟機車離去。之後又再次來到東海岸的蘇澳公路的清水斷崖處。其實這裡也屬於太魯閣風景區的範圍。清水斷崖位於臺灣東部海岸,花蓮縣城東北,立霧溪口到大清水溪口之間的花蓮-蘇澳公路上。是太平洋西岸的大海崖區。飛田盤山、清水山、千裡眼山、立霧山等都是結晶石灰巖,崖岸壁立,以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為險峻,又位於全線的中線,清水斷崖由此得名。懸崖峭立,高達數百米,是為中央山脈東側的大斷層所成。臨崖遠眺,碧波萬頃;俯視則驚濤駭浪,奪人心魄。
所謂「清水斷崖」主要是指和仁至崇德之間長約12公裡的路段,此段公路蜿蜒曲折、臨崖逼岸,是蘇花公路最驚險壯麗的代表景觀,也是臺灣八大奇景之一。由宜蘭往花蓮,自和平出長達900公尺的和平隧道,峭壁懸崖即已在望,再穿過和中、和仁隧道,眼前即為清水斷崖層層疊疊直向遠處延伸的巖壁。
這段長約20公裡的清水斷崖,地質以片麻巖和大理巖為主,且以垂直的角度向海平面急降,築在斷崖中間的蘇花公路,在這些隧道的阻隔下,斷斷續續地出現,崖壁下方則是驚濤駭浪、波瀾壯闊的太平洋。
太魯閣魚躍龍門景觀
雖然從和平到崇德之間目前已鑿通了許多新的隧道,車行其間已不若以往刺激,但太魯閣公園在崇德隧道北口、小清水、公園界碑等處皆設有遊覽區,無論立於觀景臺上遠眺,或循步道至沙灘上仰望,蘇花公路皆有如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鑲嵌在猙獰的大理石崖壁上,觀此奇景,令人不禁讚嘆自然的浩偉及人類不畏艱辛的勇氣。
只要過了和平隧道,就可看見這懸在半空中的道路,層層的懸崖和峭壁相連著。一路上,全都是片麻巖和大理巖,壯闊的景觀令人感到敬畏。走在這條公路上或許不會覺得害怕,但是當走完了這條路,回頭望時,才體會到這一路上的險境。而旅遊團的大巴車正是順著這條險峻的沿海公路一直駛到了蘇澳港,最後於當晚抵達宜蘭礁溪。
清水斷崖
礁溪位於宜蘭縣北方約7公裡處,是東部著名的溫泉鄉,整個鄉鎮的發展與衰落都與溫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稱,早期先民見此地溪谷終年砂石堆積,故取名礁溪,「礁」就是閩南音「乾涸」的意思;後來,又在這一帶發現地底湧冒出溫泉,所以也稱此地為「湯圍」或「湯仔城」。
宜蘭礁溪夜景
礁溪之所以會有溫泉,主要因為當地地下水源豐沛而且還有地熱資源,這裡的溫泉水質清澈透明,屬無色無味的碳酸質礦泉,水溫介於攝氏50~60度,具治療皮膚病及慢性胃病的理療功效,溫泉泉眼則位於福崇寺附近,以礁溪警察分局為中心的附近地區,是礁溪溫泉的精華地帶,德陽路、中正路上四處可見溫泉旅館和澡堂林立,一幅典型的溫泉鄉景象。當晚遊客們在下榻的宜蘭礁溪山泉大飯店裡也盡享了溫泉浴的泡湯,度過了臺灣環島遊的最後一個夜晚。翌日,旅遊團將再次返回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