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發現一個真足蛇化石,專家說,蛇類沒有腳難道是這個原因

2020-12-26 歷史店

畫蛇添足的故事廣為流傳,也常用來批評一個人做事多此一舉,但經過古生物學家們研究發現,確實存在長了雙足的蛇,而且還有化石能夠證明。如此一來,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疑惑,為什麼現在的蛇沒有雙足了呢?專家們經過研究後給出了答案,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發現雙足蛇化石的地方叫巴塔哥尼亞,位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內。巴塔哥尼亞西部是著名的安第斯山脈,不僅景色宜人,而且地質結構也豐富多樣,還有大面積的原始生林,冰川和火山。除此之外,巴塔哥尼亞地區還有豐富的化石資源,吸引了世界各國古生物學家前往考察,並且還曾發現過大量的恐龍化石,以及更早的寒武紀時期無脊椎生物化石,簡直就是「化石天堂」。

1993年9月,美國著名古生物考古學家文特斯教授,獨自前往巴塔哥尼亞地區尋找古生物化石。面對交通不便,語言不通的局面,文特斯教授找了兩位當地人做嚮導,深入安第斯山脈以前有人發現過化石的地方。文特斯教授經過兩天的尋找一無所獲,因此他就先離開,轉而拜訪一位朋友。

文特斯教授的朋友是位化石收藏家,多年來已經收集了數百塊古生物化石。在朋友家裡,文特斯教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飯後他還和朋友一起談論化石。文特斯教授注意到客廳擺了一塊較大的蛇類化石,長約80釐米,頭部呈彎曲轉態,不過尾部卻很寬,與他見過的蛇類化石不太一樣。文特斯教授對這塊化石很感興趣,於是朋友就慷慨地贈送給了他做研究。

文特斯教授帶著這塊化石回到美國,他在實驗室裡對其進行了仔細研究,試圖揭開它尾部寬大的秘密。因為肉眼觀察看不出其中的奧秘,所以文特斯教授找來一件秘密武器——高強度X光機,首先利用X光機對化石進行照射,然後再多角度地轉動化石,使X光從不同位置穿過整塊化石,於是就得到了數百張化石影像,最後再根據影像用計算機建立三維模型。

通過對三維模型的分析,文特斯教授發現這條化石蛇不一般,尾部寬是因為長了東西,而且兩側對稱,每側長約2.3釐米,究竟長的是什麼呢?文特斯教授又經過深入研究,確定這條蛇長出來的竟是兩條腿,而且每條腿上還有4個腳趾,又測定其年代距今9200萬年,是恐龍時期的蛇類。文特斯教授也感到很新奇,他沒想到蛇長腿竟是真的,並將其命名為真足蛇。

在此之後的幾年,還有一些古生物學家也陸續發現了其他長腿的蛇,其中有兩足的,也有四足的。比如,在阿根廷的內格羅河,巴西古生物學家札赫爾教授,也找到一種兩足蛇,並稱之為希伯來文蛇,它的身體構造很特殊,長有支撐盆骨的薦骨,與水上蜥蜴的結構類似。因此,也有很多科學家認為,蛇存在薦骨能夠證明它們是從水生蜥蜴進化而來。另外,在如今的自然界中,依然存在極少數長腿的蛇,因為受到了基因突變的影響,被稱之為「返祖現象」。

科學家們研究表明,在距今3.4億年前,地球上才開始出現陸生脊椎動物,由水生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比如蛇的祖先就已經出現,然後又經過數億的進化,在距今1.5-1.3億年前蛇才開始在陸地上出沒,它的祖先或許就是蜥蜴,因為蜥蜴在距今2.8億年就出現了,而且兩者的習性也很相似。

後來隨著海水上漲,海水淹沒了大部分陸地,導致一部分生活在陸地的蛇不得不生活在海裡。一旦蛇生活在海裡,它的腿就用不到了,而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用進廢退的原則,蛇的腿長期不用也就逐漸退化消失了,身體也變得光滑細長,能更好適應水生環境。另外,長了腿的蛇一開始不適應水生環境所以就死亡了,然後形成化石,而只有適應了水生環境的蛇,才能將基因傳遞下去。

由此可見,我們不應該再嘲笑畫蛇添足的人了,因為這世界上,真的有長腿的蛇。考古是一門奇妙的學科,為我們打開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讓我們對地球和遠古的生命,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陝西首次發現珍貴蛇類化石
    原來,在陝西洛南龍牙洞發現的有鱗類化石,其中的水遊蛇化石距今大約35萬-27萬年,時代為中更新世。這是我省首次發現三十萬年前珍貴蛇類化石。蛇類骨骼化石十分珍貴蛇並不是珍稀的動物,為何蛇類化石如此罕見?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李永項是論文的第一作者,「這個也就是蛇的一個骨節,就是蛇的脊椎,一節長度也就是3毫米左右。」李永項介紹,由於蛇類骨骼十分細小,小型蛇類蛇體全長約30釐米左右,骨骼就更小了,很難保存,其化石十分珍稀,我省以前沒有發現。李永項介紹,標本的來源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996年發掘採集標本的一部分。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這一發現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9日凌晨發表在《科學進展》(《科學》旗下子刊)上。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極為罕見,此前人們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白明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大多數蛇類骨骼質地不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非常不易。
  • 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 來自一億年前是蛇類祖先之一
    由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隊日前在產自此地的兩塊琥珀中,首次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的化石極為稀有。此前,科學家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由於大多數蛇類骨骼質地並不堅硬,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非常不易保存,故而極為稀有。提供的信息不多,比如1.67億年前的安氏黎明蛇。
  • 蛇的腳去哪兒了呢?它是怎麼運動的?
    蛇是沒有腳的,畫蛇添足這個典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蛇為什麼沒有腳呢?為什麼蛇沒有腳還能行動自如呢?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有四條腿,人的兩條腿已經演化成手臂,鳥則演變成翅膀了。而蛇呢,四條腿都在演化的過程中退化掉了。
  • 癸巳年考古北京生肖文化 周口店發現蛇類化石
    有關「蛇」的發現,在北京舊石器時代到金代的考古遺存中都有存在。  周口店發現蛇類化石  房山周口店曾發現距今50萬年前的古遺址。在這裡,考古學家不僅找到了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完整的頭蓋骨,還發現有爬行類蛇舅母科(蛇和蜥蜴之間的過渡物種)的化石。  周口店的地貌特點是山區,在古代還兼有部分草原。
  •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
  • 蛇的壽命一般是多久?
    蛇類的起源與演化現代科學家普遍認為,蛇類起源於蜥蜴。在早之前,人們認為蛇類起源於陸生穴居蜥蜴,不過,隨著另一個重要的證據被發現,科學家又打消了這一個念頭。科學家在耶路撒冷發現了一種更為貼近現代蛇類的「古蛇」類化石,這種蛇被科學家命名為雙腳古蛇,也稱後蛇,經過研究,科學家了解到這種古蛇生活在約1億年以前,從化石來看,體長達1米。從化石的骨骼結構來看,與如今的蜥蜴差別很大,卻與現今的蛇類骨骼較為相似,因為這種古蛇的腦袋骨骼是封閉的,但是如今蜥蜴的腦袋骨骼是開放的。
  • 河北新樂回應「養殖眼鏡蛇跑出」:數日排查未發現蛇類蹤跡
    網傳青同村多處發現眼鏡蛇 圖片來源:網絡此前該局發布的一份《情況說明》顯示,有一家養殖戶反映跑出了四條蛇,已全部捉回。經數日大規模排查,沒有發現蛇類蹤跡。各部門也未接到群眾被咬反映。《網傳新樂市南青同村養殖眼鏡蛇跑出的情況說明》 @新樂自規局 圖稍早前,18日下午,新樂市協神鄉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目前未發現有群眾被蛇類咬傷的情況。前述工作人員稱,因為蛇的種類較多,目前正在等專家過來鑑定村內養殖戶所養殖的蛇類品種。「我們已經向上級部門反映了。」
  • 池州發現瀕臨滅絕蛇類—中華眼鏡蛇
    via.饒頤近日,在貴池戶外攝影時,發現一條約1.5米褐色的蛇橫在馬路上一動也不動,一開始以為是一條死蛇或是嚇人用的蛇玩具
  • 這塊琥珀裡居然有條蛇?長頸鹿是不是不遠了
    邢立達(左一)與合作專家(攝影:王申娜) 這次的報導共包括兩塊蛇類琥珀標本,它們都出自緬北克欽邦胡岡谷地的琥珀礦區。 第一個出場的,是世界上第一塊保存有蛇類皮膚的琥珀化石。獲得化石後,邢立達立即請蛇類專家張亮先生鑑定,並從鱗片大小和形態推測出它可能來自某種蟒或蚺這樣的大型蛇類。
  •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有多大?
    蛇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根據已發現的蛇類化石看,它們早在距今約1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經過了上億年的進化,現在已知的蛇種類超過了3000多種,它們遍布除了南北極以外的世界各地。由於蛇類的分布很廣、行蹤隱秘、具有一定的攻擊性(約有500種毒蛇),而且出現的時間比人類出現的早得多,所以,蛇類成為了人類最害怕的動物之一。
  • 捕蛇專家四年抓蛇超200次 戲稱眼鏡蛇為「中華田園蛇」
    捕蛇專家張亮  老街坊 新街坊  在廣州,捕蛇專家是一個特殊的職業,負責市區的捕蛇專家僅寥寥幾人,37歲的張亮就是其中之一。  接報後,他和其他動物專家趕到了現場。「我們勘察發現,在某一戶附近的蛇最多,甚至在屋後還有死蛇,我們分析是有人故意投蛇。」這一猜測最終得到了證實,嫌疑人也被抓獲。這是張亮第一次以「捕蛇專家」的身份出現,他也親手捕獲了20多條毒蛇。
  • 人工養殖蛇類能食用嗎?蛇類疾病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來源:一財網調查結果表明,臨床發現蛇的許多疾病是人獸共患病(如蛇曼氏裂頭蚴病),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禁野之後,人工飼養的蛇類還能食用嗎?蛇類養殖者憂慮叢生,並且認為純養殖的蛇類沒有問題。但記者調查發現有關蛇類疾病問題不容忽視。
  • 諸城發現恐龍墓地,恐龍化石為何朝一個方向,專家解密:是這回事
    在我國的山東省,有一處著名的「龍城」,它以專門盛產恐龍化石著稱。在古生物學家們的一次探查中,他們驚奇地發現,諸城遺蹟中的恐龍化石,原來具有一定的方向規律。這個規律究竟是什麼?專家又能否揭開其中的秘密?考古專家面對「龍骨」不由得大吃一驚,這些「龍骨」居然是大型恐龍鴨嘴龍的骨骼化石。這一驚天發現,立馬引起了我國考古界的高度重視,隨即,一場關於諸城恐龍骨骼化石的發掘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 吃螃蟹的蛇你見過沒?盤點那些窄窄窄食性蛇類 ! | 肆養周報
    誰說蛇類只吃老鼠的!還有吃螃蟹的見沒見過?不信?那接著往下看!一般蛇類在自然界生存不易,對食物不會太過挑剔,蛙類鳥類小型嚙齒類甚至動物屍體什麼的都可能成為食物。但是有這麼一些蛇,它們的食物種類非常單一,不是自己喜歡吃的那類食物寧願餓死也不碰,這就是窄食性蛇類。
  • 到底哪種動物是所有蛇類的壓倒性克制天敵?蛇的壽命有幾年?
    總有人說,人是所有動物的天敵,這個觀點就有些偏激了,且不說並不是所有動物都可以食用,尤其是一些身藏劇毒的生物,實際上有不少動物的自然棲息地都不適合人類涉足,一方面可能環境都難以適應,另外,刺身肉搏我們也佔不到優勢。一說到蛇類動物的天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平頭哥」,它更書面化的名字叫做非洲蜜罐,身上頂著「無所畏懼」的光環。
  • 遠古神獸化石被意外發現,龍的原來長這樣?這塊化石顛覆傳說!
    據有關媒體報導,通過對古代化石的研究,真正的龍身是存在的,通過對這個化石的研究,改變了人們對龍的想法。炎黃子孫的精神圖騰是龍,從古代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過程。龍的身體像蛇一樣彎曲,龍的角像鹿一樣,龍的頭像馬一樣,龍的鱗像魚一樣,龍的爪子像鷹一樣堅利,這些身體的部件共同構成了一個古代神龍。
  • 蛇的壽命一般多長?能活上千年嗎?
    許多蛇類不僅危險,而且行蹤十分隱秘,因此很難統計到蛇類的精確年齡,只能給個大概的數據。蛇是脊索動物門爬行動物綱下的一大類動物,受生活條件、生活習性、蛇的種類等因素影響,蛇類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平均壽命。一般來說,人工飼養的蛇要比在野外自然生長的蛇的生存時間長。因為野外存在蛇的天敵,以及食物和環境等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化石證據表明,蛇類已經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3億年。除南極洲以外,在全球廣泛分布,水中、樹上、洞穴、地面都能發現蛇的蹤跡。總共有3400多種,其中中國有240多種。除了陸地上,海裡面其實也有蛇。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專家:蛇傷病人很罕見
    一旁的鄰居補充,小區一般很少有野生的蛇類出現,是不是附近的飯店裡有賣蛇的,不小心跑出來,爬到小區裡了呢?  昨天下午,把小汪用手機拍的蛇的照片,發給了杭州動物園的蛇類專家辨認。蛇類活動一般活躍在5、6、7、8這幾個月。這幾年來,杭州動物園接到杭州市區內110、119以及個人關於蛇類求助的電話並不多。  「請大家放心,到目前為止,我們動物園去處理的家蛇,都是無毒蛇,有毒的一條都沒有遇到過。」  杭州動物園的蛇類專家提醒大家,蛇類有個特性,他們是流動性的,在家裡出沒,完全是為了尋食,找完食物,它們就遊走了,不會停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