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宙向地面送電,JAXA等公開無線供電實驗

2021-01-10 快科技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日本宇宙系統開發利用推進機構(J-spacesystems)於2015年3月8日在日本兵庫縣的三菱電機試驗場實施了無線供受電系統實驗,實驗過程同時向媒體公開。太空光伏發電是指將在宇宙空間利用太陽能電池發的電通過微波方式輸送到地面。因此,必須準確控制微波的發射方向。另外,在陽光照射面與非照射面存在攝氏100度以上溫差的宇宙空間,需要防止天線熱變形導致的供電效率下降。過去,地面上的無線供電實驗使用拋物面天線進行供電,而用拋物面天線則難以補償熱變形。

JAXA和J-spacesystems此次全球首次在供電和受電兩方面都採用了由小型天線元件呈平面排列組成的相控陣天線。採用了利用受電方發出的引導信號,供電方以微波形式沿正確方向送回電力的形式。另外,有意錯開由4塊面板構成的供電天線各面板的安裝位置,再現了發生熱變形的狀態,通過控制向天線發送的微波的相位,驗證了即使存在熱變形也可以防止供電效率下降的結果。

相距55m供電340W

實驗中,將供電天線和受電天線相隔約55m相向設置,利用5.8GHz的微波傳輸了電力(圖1)。供電方的驅動電力是普通的200V三相交流電。受電方會產生50V直流電。此次實驗中,演示了利用50V直流電通過逆變器轉變成普通家庭使用的100V交流電,並利用這個電供業餘無線電通信(圖2)。


圖1:實驗裝置的概要。
左側文字標註,從左到右:微波供電天線、供電部分、飛船信號接收天線。
右側文字標註,從上到下:受電部分、光束方向控制裝置(受電控制)。
紅色箭頭:高功率微波5.8GHz頻帶。
綠色箭頭:飛船信號2.45GHz頻帶。

??
圖2:演示利用無線供電的電力進行通信當天由業餘無線團體進行了演示。

相控陣天線通過控制向構成天線的各元件發送的微波的相位,可以控制發射電波的方向。天線中央部分有收發其他用途2.45GHz微波的天線(圖3~5)。首先,受電裝置向供電裝置發射引導用的2.45GHz微波。供電裝置朝著2.45GHz微波到達的方向返回5.8GHz的供電微波。JAXA負責研究引導機構,J-Spacesystem負責研究無線供電機構。引導機構和供電裝置由三菱電機製造,受電裝置由IHI Aerospace公司製造。


圖3:受電天線的外觀(左)和引導用微波發送天線的放大圖(右)
在受電天線中央有發送引導用2.45GHz微波的天線。正在解說的是JAXA研究開發本部未踏技術研究中心尖端任務研發組長大橋一夫。


??圖4:設在高5.5m土堆上的供電天線
為避免地面反射,設在土堆上。另外,在電波通過部分的地面上設置了電波吸收材料。


圖5:供電相控陣天線(左)和引導用微波接收天線的放大圖(右)
供電天線由4塊面板構成,在各面板的中心有接收引導用微波的天線。

供電電力為1.8kW,其中,340W被受電裝置轉換成電力(圖6)。雖然乍看上去傳輸效率不高,但「天線越大,無線供電效率越高。在太空光伏發電實用階段,宇宙與地表都將架設方圓2km左右的天線,因此即使採用現有技術也能夠實現90%以上的效率」(JAXA研發本部未踏技術研究中心尖端任務研發組長大橋一夫)。

??
圖6:供電實驗時的輸出功率監控畫面
上面顯示通過控制微波的相位,基本以額定的326.52W供電。??

增大天線時,由溫差引起的天線面上的熱變形會影響天線的效率。相控陣天線通過由各天線元件發射適當控制相位的電波,會向一個方向發射強烈的電波。天線面發生變形時,相位會發生位移,因此電波強度減弱。5.8GHz微波的波長為6cm左右,但天線面位移3cm(相當於半波長)時,位移部位的天線元件發射的電波與未位移部位的元件所發射的電波發生幹擾,相互減弱,最壞的情況下不再發射電波。

為避免這種情況,需要測量位移,提前補償發送給各天線元件的微波的相位,以防止天線效率下降。此次實驗已經證實,構成發送天線的4塊面板中,將下面2塊面板有意錯開3cm設置,通過相位控制可以確保天線效率(圖7)。


圖7:模擬天線面熱變形的供電天線
從側面看,4塊供電天線面板,上面2塊和下面2塊前後錯開配置。只錯開了3cm,相當於傳輸使用的5.8GHz微波的半波長。如果在這種狀態下,不控制微波的相位,上下面板發出的微波將發生幹擾而相互減弱,導致微波功率降低。

無線供電的想法早就有,現在研究的中心在日本

無線供電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20世紀初確立了交流供電和感應馬達等原理的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提出了通過無線供電在世界範圍內供應電力的「世界無線系統(World Wireless System)」。在摩根財團的支持下,他在紐約州長島市建成了大型實驗設備「沃登克裡弗塔」,進行了無線供電實驗,但以失敗告終。

後來,處理適合供電且指向性好的微波的技術取得進步,1964年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利用無線供電將模型直升飛機送上了天,全球首次成功實現向移動物體無線供電。

最先想到可以在宇宙中使用無線供電的是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他於1941年發表的短編科幻小說《推理》(Reason,收錄在短編小說輯《我是機器人》早川書房刊中)中,出現了一個收集太陽能並輸送到行星表面的宇宙空間站。

將宇宙空間利用太陽能電池發的電通過無線供電傳輸到地面的「太空光伏發電系統」於1968年由美國工程師Peter E.Glaser首次提出。Peter E.Glaser的設想被美國能源部(DOE)和美國宇航局(NASA)採納,1975年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在加利福尼亞州金石(Goldstone)地面站的沙漠上實施了相距1.6km、供電450kW、受電30kW的大規模供電實驗。這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無線供電實驗。但是,後來美國政府因財政困難大幅削減預算,導致美國的無線供電研究衰退。

後來,太空光伏發電的研究中心逐步轉移到了日本。首先,以日本京都大學、神戶大學、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學研究所(現JAXA宇宙科學研究所)為中心,日本於1983年使用「S-520」火箭,實施了測量供電用微波與電離層之間的幹擾的實驗。1992年,日本京都大學及神戶大學等成功利用無線供電將模型飛機送上天空,1994年,日本京都大學、神戶大學、關西電力實施了繼JPL實施5kW供電、1kW受電實驗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規模地面試驗。1995年,日本神戶大學、日本郵政省通信綜合研究所〔現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NICT)〕、日本通產省機械技術研究所(現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等利用無線供電發送了無人小型飛船。2008年,日本神戶大學等在日美合作體制下,成功實施了從夏威夷諸島的毛伊島(Maui)到夏威夷島相距140km、供電20W的實驗。

極短距離已實用化,要想實現太空光伏發電,輸送系統成本有待降低

現在,無線供電在極短距離內已實現實用化。以JR東日本的SUICA為代表的非接觸式IC卡內部沒有電池,接觸時利用由檢票機通過電磁感應供應的電力工作。採用同一原理,放在充電座上充電的可攜式信息終端也已上市。

利用磁場共振的距離幾十cm的無線供電也在進行技術開發。家電的無線化將成為一大市場,業內已開始著手評估無線供電對人體的影響以及制定統一標準。更大功率用途方面,已提出了只要將純電動汽車停在固定位置就可以充電的「可充電停車場」、甚至在行駛中也可以充電的「可充電道路」等。

使用微波的太空光伏發電需要在宇宙空間內設置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另外,為提高傳輸效率,必須增大供受電天線的面積。目前,要想兼顧發電量和供電效率,需要在宇宙空間設置方圓2km~3km的發電供電設施並在地面上設置同等規模的受電設施。現在,火箭發射成本還很高,因此無法以可與其他發電方式競爭的成本建設大規模宇宙設備。

要想以有競爭力的成本建設太空光伏發電設備,宇宙輸送系統的成本要比現在低兩個數量級。要想實現太空光伏發電,需要穩步推進技術開發,同時降低宇宙輸送系統的成本。

相關焦點

  • 日本推動無線送電技術實用化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說,日本政府希望在明年3月底前分配電波頻段用於無線送電,並制定相關規則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無線送電是指無需插入充電線而是藉助通信電波為數字設備供電。此前,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已經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但以10釐米左右的短距離為主。
  • 日本推動無線送電技術進入實用化階段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說,日本政府希望在明年3月底前分配電波頻段用於無線送電,並制定相關規則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  無線送電是指無需插入充電線而是藉助通信電波為數字設備供電。此前,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已經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但以10釐米左右的短距離為主。
  • 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說,日本政府希望在明年3月底前分配電波頻段用於無線送電,並制定相關規則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 無線送電是指無需插入充電線而是藉助通信電波為數字設備供電。此前,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已經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但以10釐米左右的短距離為主。即將進入實用階段的技術是通過天線在距離1―10米之間對設備進行供電。
  • 日媒:無線送電在日本走向實用化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新媒體專電 日媒稱,在日本,藉助通信電波為數字設備遠程供電的技術正走向成熟。日本總務省計劃在2020年度劃出3個專用電波頻段,供松下、歐姆龍、東芝等公司使用。日本、美國和中國三國在無線送電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日本官方和民間正聯袂促進這一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 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14小時,火速為醫學觀察點送電
    7月31日,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城區第一供電中心黨員服務隊再次來到大灣北路8號、15號臺地兩個居民小區,以物業運維人員的身份對配電室進行日常巡視。7月25日20時,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有關部門緊急通知,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城區第一供電中心所轄大灣北路8號、15號臺地兩個居民小區被政府臨時徵用為本次疫情防控的醫學觀察點,將於7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需要供電部門在3日內協調解決好這兩棟小區共計459戶居民的供電問題,滿足入住條件。
  • 國網瀋陽供電公司:連續奮戰 增容送電
    1月8日16時20分,經過連續奮戰,瀋陽市渾南區桃仙衛生院電力增容工程送電。1月7日18時,國網瀋陽市蘇家屯區供電公司接到通知,桃仙衛生院醫院被確定為桃仙國際機場的隔離點位。由於醫院新增醫療設備與人員,用電負荷激增,原有供電容量不能滿足防疫用電需求。
  • 京瀋高鐵配套供電工程承德段全面送電
    京瀋高鐵配套供電工程承德段全面送電 2020-12-08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網德州市慶雲縣供電公司完成35千伏嚴務站升級改造一次送電成功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日訊 近日,隨著慶雲公司變電值班人員向調控中心匯報「電容器已完成3次衝擊送電,35千伏嚴務變電站設備運行現一切正常」,德州市慶雲縣嚴務鄉變電站設備一次啟動送電成功。為此,國網慶雲縣供電公司堅持問題導向,超前策劃,將嚴務站升級改造列入年度電網改造重點工程,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得到了省、市公司的大力支持。改造前改造前主變容量分別為兩臺3150千伏安和5000千伏安,因容量偏小。
  • 日本環線巴士試運行的啟示——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是「無線充電」
    如何實現由鋪設在路面上的供電部分(一次線圈)向電動巴士車底安裝的受電部分(二次線圈)高效供電是目前面臨的課題。通過增加送電距離使供電裝置能夠埋入路面早稻田大學的研究小組最初拿到了一臺德國生產的無線充電裝置評估了其實用性,結果發現送電距離只有5cm,因此做出了不能直接應用於電動巴士的判斷。
  • 符合送電要求,正式送電!
    符合送電要求,正式送電!隨著國網南京市江北新區供電公司浦口供電服務中心大客戶服務專職薛嵩的一聲令下,經過8個小時不停歇的連續奮戰,1月30日19點30分,南京新型冠狀病毒隔離觀察點,共計394戶計量裝置的安裝調試和用戶變臨時電源約300米電纜敷設的施工任務,原本需要2天的工期,在8小時內高質量完成,這就是江北新區供電人的速度!
  • 京瀋高鐵配套供電工程承德段全面送電
    京瀋高鐵配套供電工程承德段全面送電 2020-12-08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線ap有幾種供電方式_無線ap一般裝在什麼位置
    無線ap有幾種供電方式   在網絡視頻監控系統中,不僅監控攝像機有三種供電方式,無線組網設備AP也有三種供電方式選擇。分別為獨立供電、PoE供電、SPoE供電,對應的供電設備為12V電源適配器、PoE交換機、SPoE交換機(簡易版的PoE交換機)。   這三種供電方式各有什麼特點,哪種更好、更實用?   1、PoE供電   該供電方式需要PoE交換機和PoE供電模塊,成本一般。從施工維護方面來說,施工量少,維護也容易。從兼容性來說,適用於支持PoE供電的無線AP。
  • 國網天津城西供電公司:水木天成中心花園順利送電
    4月30日一早,紅橋區西沽街道團結路水木天成小區內的中心花園一派繁忙景象,國網天津城西供電公司綜合能源服務部大客戶經理鍾曉晨正在進行送電前的驗收工作,並指導現場施工人員做好防疫消殺工作。  據了解,4月22日,天津市紅橋區住房和建設委員會為水木天成中心花園申請供電,總容量為320千伏安。水木天成社區中心花園6000多平方米,採用幾何圖案布局,以橢圓形大型綠化為中心,以兩條綠化帶為輻射軸,貫穿八個社區。在小區建成之初即開園,後因無人管理等問題,導致公園養護不當。2019年初,政府自籌資金對中心公園進行改造,徹底解決失養失管的現場。
  • 【勞動者之歌】開啟電動汽車無線供電的美好時代
    原標題:【勞動者之歌】開啟電動汽車無線供電的美好時代 4月28日,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仙葫培訓基地,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女博士祝文姬和同事肖靜駕駛著實驗車在橢圓形的灰色跑道上緩緩駛過。「今後大家可以像我們這樣一邊開車一邊充電,甚至電動汽車沒有車載電池也能解決電源問題。」祝文姬的介紹引來圍觀者一片驚嘆之聲。
  • 《缺氧》無線供電BUG用法 缺氧怎麼無線供電
    《缺氧》遊戲中電線會大幅度降低裝飾度,目前版本中並無無線供電器材,不過使用BUG的話還是可實現無線供電的,下面小編帶來「肥肥羊毛衫」分享的《缺氧》無線供電BUG用法,感興趣的玩家趕緊來試試吧。
  • 溫州送電工區首次獨立完成500千伏帶電作業
    浙江在線04月26日訊近日,溫州送電工區採用500千伏等電位帶電作業的方式成功更換了位於泰順境內的一條500千伏線路上損壞的間隔棒,這是該工區首次獨立作業,完成500千伏線路帶電消缺。  近兩天天氣晴朗,空氣溼度及現場合適的風速,給本次帶電作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 攻克電動車無線供電難關
    本報記者 童 政 周驍駿人物小傳祝文姬是南方電網廣西電力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2012年擔任「面向智能電網的無線電能傳輸關鍵技術」這一前沿項目攻關的技術負責人。期間,她帶領團隊攻克道道科研難關,終於在今年1月20日成功結題,打造出國內首條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車道,開創了電動汽車無線供電時代。
  • 送電緬甸佤邦
    5月18日,中方送電勐平開發區的消息不脛而走,這在3萬多人的緬甸佤邦轄區立即成了「特大新聞」。通電前夕,筆者和同事一起走進佤邦,領略了此次送電對佤邦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7年向緬甸佤邦供電6323萬千瓦時   接近孟連縣芒信邊境口岸,筆者看見中方施工人員正在橫跨邊境的23至24號塔上放最後幾根導線。
  • 外媒:日本科學家成功進行微波無線輸電實驗
    原標題:外媒:日本科學家成功進行微波無線輸電實驗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3日報導,日本科學家成功進行了微波無線輸電實驗,此一成果使太空太陽能發電研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2日說,研究人員利用微波,將1.8千瓦電力(足夠用來啟動電水壺)以無線方式,精準地傳輸到55米距離外的一個接收裝置。
  • 市供電公司:110千伏前岐變主變增容工程啟動送電
    福鼎新聞網訊(李依涵)12月4日18時40分,110千伏前岐變2號主變增容工程順利啟動送電,為居民迎峰度冬期間正常用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10千伏前岐變電站位於前岐鎮,主要滿足於前岐鎮、佳陽鄉、沙埕鎮及雙嶽園區22萬用戶的供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