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羅布泊

2020-09-25 電力社藝術與設計館

十年前的一天,破曉時分,我來到敦煌以西的雅丹群。朦朧中,軍艦般排列著的一座座雅丹仿佛正從千年的沉睡中甦醒過來。但此刻我的眼睛卻盯著晨曦中的西面。我知道,再往那個方向走幾十公裡就是我嚮往多年但始終無緣謀面的羅布泊的邊緣。但對我來說,正如對絕大多數人一樣,羅布泊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咫尺—天涯。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現場,彭加木失蹤與餘純順遇難的地方,所有這些都給羅布泊添加了幾分神秘。但對我來說,羅布泊永遠與我心目中的英雄,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的名字連在一起。一個世紀前,赫定穿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九死一生後無意中在羅布泊湖畔發現了樓蘭古國遺址。後來他又多次返回那裡,並寫下了《遊移的湖》這部科考名著。赫定是真的熱愛這片土地和那裡的人們。他不但把羅布人的日常生活用精美的素描表現出來,甚至把羅布人的民歌都記錄下來並翻譯成西方語言。



我相信一定會有人說,羅布泊這種「鳥兒都不拉屎」的地方無甚可看,不值得一次又一次地去吃那些苦,冒那些險。我倒寧願相信,羅布泊這種地方雖然不是桃源,卻的確屬於「世外」。它是上天為熱愛這片熱土的人特意保留下來的。

《風起羅布泊》記述的不限於作者的數次羅布泊之旅,而是包括了他歷年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與塔裡木河流域的種種見聞與經歷。但從這本書的內容上來看,羅布泊是一個很恰當的象徵,它完全可以代表這片廣袤無際、亙古不變、多旱少雨的「不毛之地」(當然所謂「不毛」只是就地面上的植被而言,不包括地下的寶藏)。

在看似沒有生命的荒漠與飛沙走石之間,如果用心去感受,用雙耳去傾聽,用雙眼去搜尋,你會發現種種令你感動,令你驚喜的萬物。這既包括作者在庫木塔格沙漠偶然發現的那些五彩繽紛的瑪瑙石,也包括書中所出現的每一個人和他們的故事。

這本書的一個特點是語言生動直白,不事雕琢。唯其如此,才使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如樓蘭古佛塔下看流星雨和車陷沙漠那幾段就是極好的例子。在沙漠無人區旅行,衣食住行都與大眾化的旅遊極為不同,雖然艱苦,卻也是讓人難忘的體驗。

身為攝影師的作者在描述大漠戈壁的綺麗風光時,從沒有忘記生活在這個世界裡的人。例如在下面這段話裡,你很難把他與描寫的對象區別開來:「面對眼前波光粼粼的塔裡木河,老人一臉釋然。哪怕這裡已沒有了黃羊、沒有了野豬、沒有了老虎,甚至河水中沒有了魚,但這裡依舊是塔裡木河,滋養世代英蘇人的母親河。面向著老友般的河水,老人唱起一段歌,沙啞惆悵,但帶有一份希望。」

尤使我感動的是書中關於大漠深處簡陋小村莊裡維吾爾族小學生升國旗儀式的那一段描寫。想起有一年國慶節,我們站在川西丹巴的碉樓上,好客的小男孩用兩手張開五星紅旗讓我們給他拍照的那一幕;還有我初次進入康區,路邊的小朋友對著我們的車行少先隊禮的感人情景。



在祖國的偏僻角落裡,無數極為普通的人過著雖然貧窮或單調但不失尊嚴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喜悅與自己的茫然與失望。每個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命運也不同,但每個人的故事都有血有肉、有聲有色,都能感動我們。

作為一個旅行者,繼開的足跡與視野遍布全球。在黃石公園拍過日全食的他明年又要去智利拍日全食。但是他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返幾個他所心儀的地方(如梅裡雪山和羅布泊),猶如重讀一本文學經典名著那樣試圖進一步認識和讀懂它們——或許我在這裡用「愛人」這個詞不至於太俗吧?這是一種執著的愛,一種不帶佔有欲的愛,一種不能自已的愛。我們這個時代,在自己的護照上蓋上一百個國家的籤證和入境章並不值得炫耀,更值得欽佩的,是那些帶著一顆心去旅行的人。

是的,羅布泊是上天為熱愛這片土地的人特意保留下來的。羅布泊屬於他們,正因為他們屬於羅布泊。

林曉雲

2018年6月25日於北京

以上文字是《風起羅布泊》的序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這本書。


相關焦點

  • 羅布泊旅遊,羅布泊值得玩的地方
    這也是為什麼只有少數的旅行社只有羅布泊自駕旅遊項目的原因,在現代交通和通信設備的幫助下,穿越羅布泊並不難,但要找到羅布泊的美景就非常難了。,前往羅布泊需要得到批准才能進入,所以不要想著單人單車自駕穿越羅布泊,那是不行的,只有細心的探險穿越,才能摘得美麗的明珠。
  • 羅布泊涉險
    那年夏天特別熱,我和我的老搭檔老石友東華哥一直就有個心願想去一趟羅布泊,聽說那裡面的戈壁玉還有風凌石特別多。終於有機會了,在哈密我們的嚮導也是老石友老車的邀請下,先從烏魯木齊開7個多小時的車去哈密。在哈密休息了一個晚上,早上5點半天還沒亮就開始往羅布泊方向趕。
  • 羅布泊自駕遊,穿越羅布泊要注意什麼
    羅布泊無人區穿越真的那麼簡單嗎?為什麼感覺周邊很多人都已經去過了呢?提起羅布泊,很多人腦海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樓蘭美女」、「樓蘭古國」、「魔鬼大三角」、「無人區」等等印象,這主要這幾個太吸引人了,導致忘記了其他美好的景色。但穿越羅布泊要注意什麼呢?怎麼自駕穿越羅布泊呢?
  • 神秘的羅布泊重現美麗湖泊
    羅布泊在新疆若羌縣東北部,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自從1972年乾涸後納木措便成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第一大湖青海湖)。羅布泊乾涸後,周圍生態環境發生巨變,草本植物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融為一體。
  • 把羅布泊改造成曬鹽場?
    木人最近,一個叫做「引渤入新」的東西很吸引眼球,本以為就像「喜馬拉雅開口子」那樣忽悠忽悠就得了,沒想到卻越來越像真的,近日又有媒體報導「工程尚存線路之爭,需等國家審批」,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 一個神奇的地方---羅布泊
    它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此後,它成為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 而羅布泊「廣袤三百裡,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
  • 「死亡之海」羅布泊碧波蕩漾,羅布泊將變為「中國的鹽湖城」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羅布泊,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面積達2400-3000平方公裡。自上世紀70年代羅布泊乾涸後,這裡一片貧瘠,由於這裡地貌地形複雜,沙丘隨時可能移動,含金屬的砂石磁場幹擾,很多指向設備失靈。成為世人皆知的「生命禁區」。
  • 羅布泊勇士餘純順
    羅布泊勇士餘純順 作者:彭緒洛去羅布泊探險,必去的地方有樓蘭古城、羅布泊湖心、樓蘭文物保護站,再就是探險家餘純順的墓地了。今天上午我們重新返回了昨天夜裡曾經路過的一個地方,那就是餘純順紀念碑,我們要去悼念這位勇敢的探險壯士,他是挑戰大自然的英雄,是我們探險愛好者的榜樣。餘純順的墓地離羅布泊湖心十幾千米,離樓蘭也只有近二十千米的路程,可就是在這裡,探險家餘純順走完了人生最後的路,他在這裡迷失了方向,最後因為缺水缺食物而離開了人世。
  • 探秘羅布泊湖心之旅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羅布泊湖心之旅。我也不想給大家渲染羅布泊的神秘,就把自己在羅布泊的一些體會給大家講解一下。就一輛國產皮卡上路。2017年2月就開始了羅布泊之旅總行程一夜一天。羅布泊鎮我去過幾次也算是輕車熟路。路途遙遠就連夜出發。
  • 帶你走進「死亡之海」羅布泊無人區
    羅布泊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衛星下的羅布泊很多人知道羅布泊是因為中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在羅布泊進行試驗的,實際上羅布泊也是中國唯一進行核試驗的場地。羅布泊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第一大為青海湖,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 穿越羅布泊
    羅布泊是一個值得去探險的地方,由於整個地區基本上沒有通訊信號,沒有明顯的路線地標,沒有可以依賴的旅遊攻略。這也是為什麼只有少數的旅行社只有羅布泊自駕旅遊項目的原因。羅布泊並不是開放的,前往羅布泊需要得到批准才能進入,所以不要想著單人單車自駕穿越羅布泊,那是不行的,只有細心的探險穿越,才能摘得美麗的明珠。無人區野人谷、白龍堆雅丹、樓蘭古城遺址、小河墓地、羅布泊湖心、八一井、餘純順墓地、彭加木失蹤地等,這些地方,都成為羅布泊的風景。
  • 乾涸已久的羅布泊是否還有可能恢復綠洲?
    羅布泊是怎樣乾涸的呢?現流傳於世的說法數不勝數,但總結歸類來講,大致原因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人們用水過度,導致羅布泊生態破壞,從而使羅布泊逐漸乾涸,淪為如今這樣的荒漠。追溯歷史長河,有關羅布泊的最早記載應該是秦時的地理名著《山海經》。
  • 來或不來,羅布泊就在那裡!探險家餘純順與他的致命羅布泊之行
    但是餘純順卻是一個敢於冒險之人,他號稱是彭加木後第二個進入羅布泊的上海男人,最終他也魂歸羅布泊,也為死亡之地羅布泊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今天這篇文章,日航君就和大家講講餘純順徒步穿越羅布泊的故事。在餘純順之前,已經有了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最終神秘失蹤一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餘純順可以說是做了非常充足的前期準備。徒步穿越羅布泊是當時餘純順徒步探險中國的計劃中的一環,在此時餘純順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和比較完善的團隊。在1996年5月,餘純順到達了庫爾勒,目標是徒步穿越羅布泊。為了儘可能降低危險,完成這次探險。
  • 羅布泊日記:沙漠中迷路,夜晚的沙漠給人異樣的死寂
    在昨夜未燃盡的火堆邊續了點火,把燒紅的木炭放在一起坐了一鍋水,剩下留有餘溫的炭灰上放了幾個凍得冰冷僵硬的饢,很快饢變得酥軟,今天也是我們第一次在羅布泊吃到熱的烤饢。清晨依然很冷,帳篷裡外、夾層滾落下片片冰凌,測試下了溫度,零下15度。清理乾淨營地,將所有的垃圾焚燒掩埋。
  • 羅布泊無人區與四大無人區穿越比較
    因為政策原因,阿爾金、可可西裡、羌塘三個無人區已經暫停組織旅行穿越,目前四個無人區裡能組織穿越的只剩下羅布泊無人區,作為一個常年組織無人區穿越的組織,今天來為大家簡要分析一下羅布泊穿越與四大無人區連穿的差異。首先要說的是羅布泊無人區是包含在四大無人區連穿之中的,只是暫時後面三個無人區不能穿越,因此單獨提出來做一個比較。
  • 通往羅布泊的首條鐵路通車
    當日12時26分,隨著由哈密開往羅布泊的57001次貨運列車緩緩地駛離站臺,向著羅布泊的方向進發,從此「死亡之海」羅布泊告別了不通火車的歷史。通往羅布泊的新疆哈(密)羅(布泊)鐵路,北起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哈密南火車站,途經花園鄉、南湖、沙哈、巴特、鰱魚山、黑龍峰、多頭山、東臺地、羅中9個車站,直達羅布泊中心。設計技術標準為國家Ⅱ級單線鐵路,內燃牽引,預留電化條件,規劃輸送能力為貨運每年3000萬噸。
  • 餘純順在羅布泊的最後日子(上)
    餘純順意欲徵服羅布泊未料卻魂歸羅布泊悲壯的一幕,從此刻起,正式啟開。  汽車的轟鳴聲再次打破了庫魯克塔格山的沉靜。車身捲起的沖天塵土如同濃霧,剛剛聚攏又被燥熱的風吹得無影無蹤。烈日象一團火球高懸在我們的頭頂,汽車駕駛室裡悶熱難當,坐在前排司機老張師傅一側的餘純順,不住用毛巾拭去頭上和脖脛上的汗水。
  • 羅布泊乾屍案
    西域 ,一個充滿神秘而又令人嚮往的地方,那曾經的"孔雀河、雙聖山、三十六國、樓蘭女屍、小河公主、精絕古城……"如今成為了人們心目中,一個又一個的謎團,留下的只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又毛骨悚然的:羅布泊。關於真實的羅布泊,和因它繁盛而又消失的樓蘭古國,一度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探險者。
  • 「死亡之海」羅布泊的新生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法國人邦瓦洛等,都曾先後踏足羅布泊,想一探究竟。  斯文·赫定在羅布泊幾乎遭遇滅頂之災,我國科學家彭加木在此神秘失蹤、探險家餘純順黯然傷逝……羅布泊的自然之謎,世人至今無法參透。
  • 羅布泊奇遇海市蜃樓
    羅布泊白龍堆到達羅布泊時正好是下午2點,此時的氣溫已經高達40度,帶隊隊長買買提在我們前面停下了車,打開車門下車後就走向了我們車輛以下就是我拍到的海市蜃樓的幾張局部,你說它像什麼就是什麼,起碼這也是羅布泊的海市蜃樓,我想當年彭加木也有可能是看到了虛假的景象導致無法判斷方向失蹤的,這只是我的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