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涸已久的羅布泊是否還有可能恢復綠洲?

2020-12-18 進藏攻略君

羅布泊是怎樣乾涸的呢?現流傳於世的說法數不勝數,但總結歸類來講,大致原因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人們用水過度,導致羅布泊生態破壞,從而使羅布泊逐漸乾涸,淪為如今這樣的荒漠。

追溯歷史長河,有關羅布泊的最早記載應該是秦時的地理名著《山海經》。書中有云:"東望幼澤,河水之所潛也。"而其中的'幼澤'指的就是今天我們所認識的羅布泊。在歷史上,羅布泊曾有過許多的名稱,有因其特點而命名的,例如湖澤、鹽澤、涸海等,也有因其位置而得名的,例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洛普池等等。雖名字時常發生變化,但總體圍繞著海、湖這類與水相關的字眼。而到了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代以後,羅布泊就被統稱為'羅布淖爾'了。這是由蒙古語直接音譯得來的名字,翻譯成漢語就是'多水匯集之湖'的意思。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那時候的羅布泊應該是一派欣欣向榮,水路四通八達的大湖風光,與如今這副悽悽慘慘的荒涼模樣簡直就是大相逕庭。不過,即便曾經如此繁華,也抵擋不過羅布泊走向乾涸的命運。

早在元代之前的漢朝,曾經頗為繁華的西域古城樓蘭王國就在這裡建城,樓蘭古城存在的這800餘年裡,也曾有過"廣袤三百裡,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的昌盛。關於樓蘭的消失之謎,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因古人的用水不當和氣候變遷而導致日漸消退的。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裡木河中遊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雖後期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和改進,但在此之後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消逝了。

這處聯通中原與西域的重要樞紐,曾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最終也只能無聲無息的退出了歷史舞臺,淪為茫茫大漠之中的一處廢墟。

不只是古人的用水無度,羅布泊的水源與塔裡木河還有著重要直接的聯繫。新中國成立後,大批內地人口遷移西部,開墾浪潮的大規模開展,大大增加了塔裡木地區的生態壓力。人口的激增和盲目的修建工程導致人們對用水的需求大大增加,塔裡木河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縮減與乾涸,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羅布泊的面積也開始因為塔裡木河下遊斷流而急劇縮小,由此引發的生態效應開始無法控制,周圍生態環境發生巨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惡性循環的最終結果,也以羅布泊的徹底乾涸而悲涼的收場了。

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融為一體的羅布泊,如今也已成為了寸草不生的地方,惡劣的自然環境早已不再適宜人類的居住,因為缺少了對它認知,人與人之間也開始依靠著道聽途說來的各種失蹤事件、鬼神傳說等流言,編造出關於羅布泊無人區的各種恐怖故事,真真假假,好壞參半。

當今各界對於羅布泊的消失原因,大體與綜上所述保持贊同的看法,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羅布泊的乾涸屬於自然界的必然現象。其依據則是與喜馬拉雅山脈不斷隆起、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雪線退化等大環境變動有關,雖然沒有具體的科學依據表明這一論證,但或多或少都會對羅布泊的乾涸造成影響吧。

近些年來,隨著越野、徒步、探險話題的逐漸火熱,人們對羅布泊穿越的關注度開始有所提升。除了對羅布泊環境的探討之外,還引發出了一項比較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羅布泊還能否恢復到原來的面貌?'

沙塵暴來襲
內蒙古額濟納旗的沙塵暴

暫且不說能否恢復到原有的程度,但是看見這一話題,就讓攻略君聯想到了曾經同樣因為環境惡化而有消失風險的居延海。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的居延海,與羅布泊都是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逐漸走向乾涸。不過與地處遙遠新疆的羅布泊不同的是,居延海乾涸後產生了大量的風沙,加劇了內蒙古地區的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了當地及附近城市的生態環境,這也就是"風起額濟納,沙落北京城"的來歷。為了不再使環境進一步惡化,也為了不讓居延海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守護居延海的綠洲,國家大膽"借水",在當時居延海水源不足的情況下,於2002年7月份開始逐漸把水源豐沛的黑河水引進居延海,歷經種種坎坷與磨難,乾涸了四十餘年的居延海生態環境慢慢得以恢復。從2002年到2020年,居延海的變化有目共睹,無論是生態上的恢復,還是旅遊經濟的發展,居延海的奇蹟都在向世人證明著沙漠也有變綠洲的可能!

居延海
居延海水鳥

目光再次轉向羅布泊,我們不能否認這裡還有恢復綠洲的可能性,但考慮到現實因素,這些可能性則變得有些小的可憐。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羅布泊的氣候異常惡劣,引調的水源能否留存下來不說,極端的環境給施工建設帶來的困難與壓力也是無法預估的,即便我國素有'基建狂魔'的稱號,也要充分考慮這項大工程的困難程度!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羅布泊真的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重現了綠洲奇蹟,我們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也都能得以實現。未來的路還長,誰都不知道未來的羅布泊會是什麼樣子。對於我們來說,眼前能做的,就是保護好現有的生態環境,沙漠也許不能再變為綠洲,但綠洲絕對不能因我們而淪為沙漠!

相關焦點

  • 走進羅布泊,探秘它最後乾涸的原因
    提起羅布泊,我想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片古老的土地有著太多關於它的故事,大耳朵之謎,神秘消失的樓蘭古國,還有那些被發現的裸露白 骨……這塊看似平靜的地方,總是令人震撼、不解、痴迷。對於它,我們的感情總是略帶複雜,我們想要了解它,卻怎麼都不夠透徹,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它的乾涸之謎。
  • 羅布泊雖已乾涸,還在繼續造福我國人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聚寶盆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有各種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資源,可以說別人有的我們有,別人沒有的我們還有,如果要把祖國的每一個山川河流都遊覽一遍,可能要花上一個人一生的時間。我國東南西北地質特點各不相同,就連土地的顏色都不一樣。
  • 甘肅民勤綠洲調查:三大沙漠可能連成一片
    有專家論證,作為中國西北地區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的天然屏障,民勤綠洲日漸乾涸,可能會在近些年內消失。如果真如此樣,中國北方巴丹吉林、騰格里、庫姆塔格三大沙漠將連成一片。到那時,對於生活在北京這樣大城市的居民來說,沙塵暴可能就不再是一年幾次,而是要成為北方生活中的伴侶了。      而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如果民勤綠洲消失,將改變大氣環流的模式。
  • 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樓蘭古城神秘消失,而它曾經竟是綠洲
    既然這樣,為什麼現在的羅布泊變成了死亡之海?中科院的地理專家夏訓誠研究了幾十年的羅布泊,終於發現了蛛絲馬跡。在研究中夏老發現,在樓蘭消失後羅布泊還有過生命。而時間離我們並不遠,就在1959年。那時的羅布泊還碧波蕩漾,水草豐美,水量最豐沛的時候可達5350平方公裡。五千多平方公裡是什麼概念呢,比現在的青海湖還整整大了一千多平方公裡。
  •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供圖/羅布泊科學考察隊
    羅布泊古東湖的乾涸過程可以劃分為6期,在雷達圖像表現了明確相間的6個條帶。這次野外考察中,找到並確認了羅布泊東湖的北湖岸線存在,由此推測,羅布泊古東湖分布範圍遠遠大於5350平方公裡,這樣測算超過1萬平方公裡。  其次,根據遙感資料,羅布泊是在1962年乾涸的。
  • 乾涸三百年 今朝漾碧波
    令人驚喜的是,近日,這個乾涸近300年的湖泊竟奇蹟般再漾綠波,在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段與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會處,出現了一處面積約5平方公裡的水面,水面東邊還有紅柳和蘆葦叢,白鷺等水鳥棲息翱翔,生態和諧的景象令人欣喜。
  • 羅布泊正在復活?已不再是恐怖的「死海」,水是怎樣來的呢?
    羅布泊,在大家心中絕對是非常隱秘的存在,位於新疆若羌縣,獨特的地理地貌環境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而有關樓蘭古城消失的神秘事件更是給這片土地增添了很多神秘傳奇色彩。別看現在的羅布泊是如此乾旱荒涼的模樣,曾經這裡可是有中國內陸第二大鹽水湖呢,不知為何原因,歷史上這個羅布泊湖水域面積逐年減小,從1942年的3000平方千米已經銳減到1962年的660平方千米,到了後來完全乾涸,內陸第二大鹽水湖的位置也被納木錯取代。
  • 新疆若羌縣臺特瑪湖行記:沙漠變綠洲,印證衛星地圖的旅行體驗
    臺特瑪湖附近美景 臺特瑪湖是塔裡木河與且末河的尾閭(即下遊)湖泊,湖水曾向南溢出,注入羅布泊。在上世紀後期繼羅布泊乾涸之後,緊接著臺特瑪湖也遭遇乾涸。 該湖名氣沒有羅布泊大,所以很多遊人即使駕車從公路上經過,也不知道自己所在何處。 經過當地多年的努力與治理,數次向其輸水,幾年之前,臺特瑪湖已逐漸恢復了生機。據當地人說,臺特瑪湖是季節性湖泊,目前夏秋有水,冬春乾涸。
  • 可以開採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地下水,恢復羅布泊嗎?
    今日的羅布泊是生命的禁地,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海」,遍布荒漠,只剩下大片鹽殼,周圍的環境也隨之惡化,是比塔克拉瑪幹沙漠更為乾燥的境地。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高達5000多平方千米。比現在的青海湖大了一千多平方公裡。而在60年前,羅布泊其實還是水量豐富的超大湖泊。
  • 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鹹水湖,藏水入疆海水西調能否重新煥發生機
    原標題:羅布泊乾涸之後還有沒有可能恢復呢?看新聞說是塔裡木河等斷流所致?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羅布泊的一些基本情況。羅布泊位於我國新疆東南部、塔裡木盆地東緣,原來是我國面積第二大的鹹水湖,水域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裡,由於氣候的變遷和人們對羅布泊支流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河流沿岸水量的截取,導致各支流萎縮、匯入到羅布泊的水量減少,最終也使得這個巨大的湖泊乾涸,成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
  • 樓蘭之謎:羅布泊究竟發生過什麼?
    「匯水之地」,是否能成為天空之鏡還需要許多其他條件;下圖為烏尤尼鹽沼,攝影師@葉梓頤)▼中國史籍《漢書》中曾記載了羅布泊當年的盛況而是一個密布的湖泊群包括喀拉和順湖、臺特瑪湖以及柴魯特庫勒湖等數十個大小湖泊(臺特瑪湖,曾經全部乾涸,近年由於車爾臣河來水增加以及生態調水,湖面已經初步恢復,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 羅布泊為什麼會消失,為什麼連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也消亡了
    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裡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另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裡。到了20世紀還有l OOO多平方公裡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小舟。他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兒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裡的美景。回國後,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 樓蘭國所在地羅布泊,為何從三百裡大湖變成「死亡之地」?
    羅布泊,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漢代之後,由於氣候變遷,羅布泊湖水逐漸乾涸。但從羅布泊完全乾涸至今,只過了大約50年。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沙漠中發現了一座古城,1901年又再度深入沙漠探訪。在這個古城遺址中,斯文·赫定發掘出了許多手稿。其中包括一份《戰國策》的殘頁、往來的官文和書信等。
  • 「死海」羅布泊還能復活?湖水再現碧波蕩漾,網友:怎麼會這樣?
    羅布泊,在大家心中絕對是非常隱秘的存在,位於新疆若羌縣,獨特的地理地貌環境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而有關樓蘭古城消失的神秘事件更是給這片土地增添了很多神秘傳奇色彩。別看現在的羅布泊是如此乾旱荒涼的模樣,曾經這裡可是有中國內陸第二大鹽水湖呢,不知為何原因,歷史上這個羅布泊湖水域面積逐年減小,從1942年的3000平方千米已經銳減到1962年的660平方千米,到了後來完全乾涸,內陸第二大鹽水湖的位置也被納木錯取代。
  • 開採塔克拉瑪幹沙漠地下水,能否讓羅布泊,樓蘭古國重現?
    ,雖然崑崙山水系河流滲透到沙漠中達100~200公裡,但是在沙漠之中流動的時候,也在逐漸乾涸,所以地下水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了,更加別說開採。如果人類要想在沙漠開一條水道,將其重現,這無非就是一個將沙漠變成綠洲的工程,如果環境不改變,這一步還是解決不了。
  • 漢卿說: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裡!
    羅布泊起死回生,曾經也是水豐草美的綠洲。只是後來河流改道,得不到河流的注入,蒸發流失又十分嚴重,也就日漸乾涸了。彭加木折戟羅布泊,羅布泊無人區也就作為中國核試驗的主基地。第一個原子彈和氫彈都是在這裡爆破的。
  • 一個神奇的地方---羅布泊
    在20世紀中後期因塔裡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自從羅布泊乾涸後納木錯成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1970年以後乾涸,主要原因是因為塔裡木河兩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斷向塔裡木河要水,使其長度急劇萎縮至不足1000公裡,使300多公裡的河道乾涸,導致羅布泊最終乾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魯番、庫爾勒、若羌、且末、和田、阿克塞、肅北、瓜州、尉犁、民豐、于田、墨玉、玉門、鐵門關等都處於羅布泊周邊地區。
  • 羅布泊深處的鐵路小站
    今年年底,當這條「全世界最奇特的鐵路」正式運營後,羅布泊將進一步揭開她的神秘面紗,並向世界述說她的傳奇故事…… 「全世界最奇特的鐵路」「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百裡無人區,風吹石頭跑。」凡是進過「死亡之海」羅布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深刻記憶。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東側、若羌縣境內的羅布泊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
  • 樓蘭,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羅布泊邊上一座消失千年的神秘古城
    樓蘭城從沙丘下被人發現了,但一個更大的謎困惑著探險家們:繁華多時的樓蘭城為什麼銷聲匿跡,綠洲變成沙漠、戈壁,沙進城埋呢?平方公裡,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裡,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乾涸。
  • 無人區羅布泊,是什麼吸引你去穿越它
    羅布泊位於新疆東南部,被稱作「死亡之海"。這塊土地長約6萬米,寬3萬米,形狀如人的耳朵,不但有耳輪,耳孔,還有耳垂,因此獲得「地球之耳"之譽。近一個世紀以來,因塔裡木河改道,人們對羅布泊周邊開發,興修水利工程,開礦用水,塔裡木河兩岸人口激增,不斷地向塔裡木河取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塔裡木河僅剩下1000平方公裡,230公裡河道斷水,使羅布泊逐步乾涸,草本植物枯死,固沙的胡楊成片死亡。到1972年,羅布泊最後一塊水面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