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沙漠,對眾多探險旅遊者來說,有一處充滿吸引力的神秘古城。這個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國樓蘭。樓蘭古城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裡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蹟。樓蘭古國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續800多年的歷史。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古樓蘭位於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一。這裡悠久的歷史、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是多麼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現,引起多少人的興趣——許多中外遊人和探險家都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去目睹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樓蘭。1979年1月,我國已故科學家彭加木就曾從孔雀河北岸出發,徒步穿過荒漠到達樓蘭遺址考察。
樓蘭古國屬西域三十六國之強國,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樓蘭在歷史上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樞紐,中西方貿易的一個重要中心。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城。這裡的「鹽澤」,指的是羅布泊。
西漢時,樓蘭的人口總共有1萬4千多人,商旅雲集,市場熱鬧,還有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寶塔。然而當時匈奴勢力強大,樓蘭一度被他們所控制,他們攻殺漢朝使者,劫掠商人。漢武帝曾發兵破之,俘虜樓蘭王,迫其附漢。但是樓蘭又聽從匈奴的反間之計,屢次攔殺漢朝官吏,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派遣傅介子領幾名勇士前往樓蘭,設計殺死了樓蘭王嘗歸,立嘗歸的弟弟為王,並改國名為鄯善,將都城南遷。但是漢朝並沒有放鬆對樓蘭的管理,「設都護、置軍候、開井渠、屯田積穀」,樓蘭仍很興旺,從此樓蘭便成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戰略支點。
後來的記載以史學家班固的《漢書·西域傳》,法顯的《佛國記》,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裡,去長安六千一百裡。戶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
《漢書》進一步介紹了樓蘭的生態環境:「地沙滷少田,寄田仰谷分國。國出玉,多葭葦(蘆葦)、枝柳(紅柳)、白草(芨芨)。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能作兵,與婼羌同。」東漢時,樓蘭在絲綢之路上依然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東漢政府在樓蘭大規模屯田,開發樓蘭。此後直至魏晉累幾百年之久,樓蘭一直是內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再後來,樓蘭便很少見於史載,逐漸地神秘消失了。
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裡,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20世紀50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東晉後,中原群雄割據,混戰不休,無暇顧西域,樓蘭逐漸與中原失去聯繫。到了唐代,中原地區強盛,唐朝與吐蕃又在樓蘭多次兵戎相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可見,樓蘭在唐朝還是邊陲重鎮。然而,不知在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城鎮神秘地消失了。樓蘭古國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們猜了若干世紀的不解之謎。
1900年3月,瑞典人斯文·赫定意外地發現了樓蘭古城遺址,樓蘭城的再現,引得各國探險家爭相前往探險覓寶。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國人亨遷頓、日本人桔瑞超先後抵達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遺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樓蘭城從沙丘下被人發現了,但一個更大的謎困惑著探險家們:繁華多時的樓蘭城為什麼銷聲匿跡,綠洲變成沙漠、戈壁,沙進城埋呢?
這就要從羅布泊說起,羅布泊曾經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達12000平方公裡,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裡,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乾涸。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曾經水豐魚肥的羅布泊變成茫茫沙漠?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當年絲綢之路的要衝——樓蘭古城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一直是個科學之謎。
中科院羅布泊環境鑽探科學考察隊對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考察隊認為:據初步推斷,隨著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萬年前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遷移,乾旱化逐步加劇,最後導致整個湖泊乾涸。這樣的一個解釋顯然並不能讓人滿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則認為,羅布泊乾涸的原因很複雜。這裡面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地域性的問題,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還有人為方面的因素。全球氣候旱化是大背景,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人類過度開發加速羅布泊消亡。
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裡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