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的世界《沙漠考古:消失的羅布泊、樓蘭古城探謎》

2020-09-05 樂藝會

沙漠考古:消失的羅布泊、樓蘭古城探謎

驀的世界

歷史愛好者


中國沙漠現狀

中國沙漠面積約有70萬平方公裡,如果算上戈壁灘的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處於極度乾旱的環境。雖然我們每年都在治理,也僅僅是控制沙漠面積不再擴大。


中國地理圖


我國最著名的八大沙漠都在中國的大西北:塔克拉瑪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準噶爾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庫木塔格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


西北沙漠圖


1935年,中國地理專家胡煥庸提出,中國人口的地域分布以黑河和騰衝畫一條線(胡煥庸線)為界,把中國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區。幾十年過去了,世事巨變,但唯獨這條線還未改變。線的西北方向,國土面積佔64%,人口卻僅有4%;而線的另一頭,36%的國土,卻聚集96%的人口。


胡煥庸線

中國沙漠成因

我國的沙漠成因歸為兩類, 自然因素和人為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是西周時期結束了大暖期,地球變冷,北方降水減少。不過最近三十年,天氣開始轉暖,北方降水有所增加。但是北方依舊偏乾旱,土壤中水分少,植被也少,土地疏鬆,容易形成顆粒,特別是北方的大風,很容易把沙粒吹到遠方,形成新的沙漠區。中衛沙坡頭地區的沙漠就存在沙粒過黃河的現象。


中衛沙坡頭

中國人口持續增長,一些地區常有濫墾、濫牧、濫伐等粗放的掠奪方式,加速了對植被的破壞, 水土流失,沙漠化持續發展。把不應該成為沙漠的地方破壞成沙漠,比如在陝西和內蒙古伊克盟的毛烏素沙漠,大都是這樣造成的,即為「人造沙漠」。

我國沙漠的三種類型為,沙質草原荒漠化、固定沙區活化和沙丘遷移入侵。


毛烏素沙漠

根據野外調查及航空衛星照片的分析,以土地利用為主的沙漠化:過度農墾佔沙漠化土地面積的25.4%,過度放牧為主的佔28.3%,過度樵柴為主的佔31.8%,水資源利用不當及工礦建設破壞植被所引起的佔9%,單純由風力作用的沙丘前移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僅佔5.5% 。


可見,人為原因是沙漠化過程中最為主要的因素。


內蒙古沙漠分布圖

呼倫貝爾地區的沙地

過度放牧使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草原開始退化。由於大面積開發農田和砍伐林木以及氣候的變化,呼倫貝爾的生態逐漸惡化。目前,呼倫貝爾草原沙化面積達到87.6萬公頃,形成一條縱貫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西麓的巨大沙帶,成為繼科爾沁、毛烏素、渾善達克沙地之後的全國第四大沙地。(來源:光明日報,2004年07月23日)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分布著很多沙丘,也稱為沙地。

原來這裡距今35億年至5億年,一直是汪洋大海,地質學家稱作古興安海。後來形成若干孤島式陸地,再受到華力西運動的影響,中國北方海洋大部分都變成了陸地。


呼倫貝爾草原


在該草原上,發現很多細石器遺址,這是漁獵民族使用的工具。遼代時期,契丹人在這裡墾種,建城,挖水渠,開邊壕等,不僅破壞了草原植被,也破壞了地表土層,使得地下沙粉露出擴散,形成流動沙丘。到了元代仍有一定數量的農業耕種。

現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沙漠化更為嚴重,修建鐵路砍伐森林,尤其濱州鐵路沿線的沙漠化特別嚴重。


科爾沁草原沙地

科爾沁沙地,由古松遼大湖而來,其地下沙土很厚,鑽孔80米左右,皆是粉沙,有的厚度居然要超過100米。

科爾沁最早的文化是著名的興隆窪文化,距今8200年—7400年,這裡是中國最早使用玉器的地方。其後,又產生了最要的紅山文化,出土了玉龍,以及祭壇、廟、冢,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

遼金時期,這裡大規模遷徙,砍伐大量森林,破壞草場,改成耕地。長期耕種後,地表的流沙越來越多,形成流沙。清代大量墾荒,造成的危害更大。


科爾沁煤礦

烏蘭布和沙漠

烏蘭布和沙漠位於內蒙古阿拉善高原的東北部,黃河後套平原的西南部。這裡是典型的「人造沙漠」。原來這裡一些地區屬於匈奴人的原住地,頭曼城在後套平原的五原縣境內,曾經也是「草木繁盛,多禽獸」。


烏蘭布和沙漠


漢人驅趕匈奴後,在這裡進行大量屯墾,不斷砍伐森林進行耕種。漢代墓葬,喜歡使用大量木材,導致森林面積減少,耕種導致扶沙出現。西夏的強大,使這裡再次復興,但是沙漠化更加嚴重。

到了清代,這裡已經是「沙深數尺,流走不定。馬蹄過處,沙復掩之」。

毛烏素沙漠

毛烏素沙漠在內蒙古烏審旗與陝西榆林地區。這裡曾經是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在南北朝時期,生態環境就保持相當好。但是,到了唐代一些地區出現了流沙堆積。北宋時期,無定河流域的流沙又擴大了。


無定河

追究原因,首先在修建統萬城的時候,為了蒸土築城,就砍伐了大量樹木當作燃料,大規模取土,使得附近地表支離破碎,這些地區水土流失,使得河水泥沙增多,河床抬高,左右動蕩不定,於是奢延水在唐代改稱無定河。


統萬城

西夏時期,這裡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墾耕。明朝在這裡修建明長城,擴大了沙地範圍,加速了沙漠化。

塔克拉瑪幹沙漠形成的地理因素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這裡曾有過輝煌的綠洲文明,消失的樓蘭、尼雅、米蘭、精絕等古城。然而氣候變化,河流、湖泊的乾涸,綠洲消失,輝煌的西域古城成為沙漠裡的墓碑,這都與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變遷有關。



距今2.3億年至2500萬年,這裡曾經是特提斯海(特指現在的喜馬拉雅山海洋沉積物和海洋生物化石的古海域)。由於地殼的變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海水逐漸退去,形成一些湖泊,由於喜馬拉雅山系的阻擋,印度洋暖溼的海風很難吹到這裡,塔裡木盆地就逐步出現了極端乾旱的荒漠現象。

塔克拉瑪幹沙漠最常見的季風為東北風和西北風,而東北風最強。因此,沙漠最早形成於東部,東部的沙丘多在50—200米之間。而西部的沙丘多為10-50米之間,沙丘的年齡越早,形成的高度越高。



沙漠周邊形成黃土地

也正是因為季風,風吹黃沙,天降黃土。古人稱為「天雨黃土」或「雨土」,也就是我們現代人說的「沙塵暴」。在《竹書紀年》中,記載了殷商時期的降土現象:「帝辛五年(公元前1150年),雨土於亳」。

經年累月的堆積形成黃土,中國著名的黃土高坡的厚度為100-200米,甘肅蘭州附近最厚處可達336米。看起來,絲綢之路南道上的綠洲被掩埋消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黃土高坡

冰川與河流

塔裡木盆地乾旱少雨,河流的水源主要依靠冰川融雪來補充,差不多每條河流都有數百條以上的冰川。比如來自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冰川融雪,形成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以及來自敦煌附近冰川的融水,不斷注入羅布窪地,形成了羅布泊。


塔裡木盆地


大暖期結束,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減少,冰川水源補充不足,使得很多河流流程變短,已經不能流入塔裡木盆地的腹地。而塔裡木河的斷流,就直接導致了羅布泊的消失。


塔裡木河


羅布泊曾經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就這樣神秘消失了。

在1934年,斯文·赫定得到盛世才的批准去羅布泊考察,他們沿著塔裡木河—孔雀河水道航行。5月16日,他們的船划進了羅布泊。他首次明確指出羅布泊是塔裡木水系的終端鹹水湖,並且測算羅布泊的大致面積為2800平方公裡,不過夏季由於蒸發嚴重,湖面會迅速縮小,減至1900平方公裡。他還進一步完善了羅布泊的「遊移湖」說,而且對遊移的周期做了具體的推論。




斯文·赫定在羅布泊


王炳華先生在《新疆訪古散記》寫到,接近羅布泊荒漠的孔雀河下遊,已是一片乾涸的河谷。這一變化,開始於50年代初期,開發建設的要求,在塔裡木河、孔雀河上遊修建了水壩,庫爾勒地區農業得到了足夠的開發用水。


羅布泊、小河墓地、樓蘭古城、古墓溝


樓蘭古城的消失



由於人類活動,農業耕種需要灌溉,河流築壩,下遊斷流從而使得羅布泊在地球上消失。

樓蘭古城的消失,由於篇幅原因沒有細談。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片廢墟。


樓蘭古城


斯文·赫定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臺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裡就是樓蘭古城。


樓蘭古城衛星圖


目前樓蘭古城進去花費較多,並且還需要得到文物相關部門的批准,也只能在裡面瞻仰一圈。不過裡面的文物嘛,你只能看不能拿。

樓蘭人曾經對周邊環境有所破壞,濫砍濫伐導致水土嚴重流失。曾有記錄,「嚴禁砍伐活樹,否則罰馬一匹」,可見當初破壞環境相當嚴重,才有此禁令。


樓蘭古城


《水經注》曾記載,東漢以後,樓蘭嚴重缺水。估計是塔裡木河中遊改道,才導致如此。正如,斯文·赫定預測的那樣,河道泥沙容易淤積,導致改道,羅布泊才成為「遊移湖」。這才有小河墓地的存在,樓蘭古城的消亡。


小河墓地


最近,有學者提出從西藏取水,可以直接改變新疆缺水的現狀。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對於中國人來說問題不大,但還是要考慮到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我心裡總有一份情懷,希望能見到沙漠成綠洲,滄海變桑田。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特別鳴謝驀的世界公號支持

相關焦點

  • 探訪神秘消失的古文明殘片:樓蘭古城消失之謎
    樓蘭古城消失之謎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羅布泊沙漠考察途中,他僱傭的驢工兼嚮導,維吾爾族農民艾爾迪克在尋找丟失的鐵斧的途中,遇到了沙漠狂風,意外地發現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這發現告訴了斯文赫定。
  • 沉睡在沙漠中的樓蘭古城——消失之謎
    這個地方就在我國新疆的樓蘭古城,它擁有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樓蘭文化。樓蘭古城的發現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樓蘭古城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到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如今,樓蘭古城突然消失只留下一片廢墟靜立在沙漠中。現在的樓蘭古城是國家重點保護單位,目前未正式對遊客開放。除了交門票還需要提前向文物局申請通行證方可進入,所以全世界只有不到5萬人見過它真實的樣子。
  • 樓蘭古城神秘消失之謎
    在塔裡木盆地東部,羅布泊窪地的西北邊緣,有一個風沙肆虐的沙漠地帶。樓蘭城的遺址就靜靜地躺在這個幾乎完全被沙丘所淹沒的、死寂的世界中。千年的烽燧、古怪的雅丹地貌、漫天的絕域風沙、還有時隱時現的羅布泊,交織構成了一個神秘莫測、充滿異域風情的西部傳奇。歷史總是輕易地拋棄它曾經的寵兒。
  • 未解之謎新疆羅布泊區域神秘古國樓蘭古城是何時消失的,馬可波羅曾...
    神秘古國樓蘭的消失,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網絡圖片:樓蘭美女 從考古學者多次探索羅布泊地區的樓蘭古城遺址看,樓蘭當時並不是處在荒漠之地,而是一個存在於東西要衝的一個小王國,五臟俱全。
  • 樓蘭古城之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新疆蒼茫的大漠深處,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叫樓蘭古城,這裡出土了聞名於世的3800年前的樓蘭美女,後來又有科學家彭加木和探險家餘純順的神秘消失,都讓這裡蒙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紗。而關於樓蘭的神秘,則是關於一個繁華驛站,卻於一夜間消亡,留下一個千年之謎!
  • 樓蘭,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羅布泊邊上一座消失千年的神秘古城
    新疆大沙漠,對眾多探險旅遊者來說,有一處充滿吸引力的神秘古城。這個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國樓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可見,樓蘭在唐朝還是邊陲重鎮。然而,不知在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城鎮神秘地消失了。樓蘭古國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們猜了若干世紀的不解之謎。
  • 樓蘭古城真的存在?!樓蘭古城的發現和消失的秘密?
    樓蘭古城真的存在嗎?還只是小說筆下傳說的精絕古城?1980年,生物化學家彭加木在此地科考不幸迷失方向,留下了一張手寫字條一去不復返。樓蘭古城的發現被視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那麼它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 樓蘭古城——消失的地下文明
    >     樓蘭古城位於羅布泊西北,距羅布泊約28公裡,其地理坐標是東經89°55'22",北緯40°29'55"。    到了唐代,已經找不到它了,王昌齡寫的「樓蘭」只是西域的象徵罷了。元朝時候,馬可·波羅嚮往樓蘭,但也無法找到它。它就這樣神秘地消失了,無任何記載,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面對茫茫的沙漠,人們不禁要問:樓蘭古國是怎樣消失的?千百年來,進入塔克拉馬乾沙漠的考古隊一次次地深入到這白骨遍地的不毛之地,帶著期望而來,懷著失望而歸。
  • 曠世之憾|樓蘭古國消失之謎
    根據羅布泊地區考古資料還可知,樓蘭本來是一個隨水草而居的遊牧部落,之後逐漸演變成城市,一片繁華。但到了公元 5 世紀時,古國突然神秘消失,成為千古之謎。2、樓蘭古國的發現1900 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闖入羅布荒漠,意外發現佛寺廢墟,隨後又發現樓蘭古城,從中發掘出大批魏晉木簡殘紙和犍陀羅佛教藝術品,樓蘭文明驚現於世。這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眾多考古學家和探險者,樓蘭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古城也自此成了中亞考古聖地。
  • 樓蘭一夜間神秘消失,是誰不破樓蘭終不還?揭開樓蘭古國消失之謎
    可是在公元三世紀以後,樓蘭國卻神秘地消失了,樓蘭王國的親王和它旁邊的羅布泊一起成了一個巨大的謎。在漢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這樣一個神秘的古國。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將樓蘭帶入了中原人們的視野。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樓蘭古城成了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繁榮的商業為樓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 樓蘭古國的消失之謎
    1980年6月,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率考察隊在羅布泊地區考察時,不幸遇難失蹤。國家出動了飛機、軍隊、警犬,花費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大規模尋找,最終也沒有結果。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餘純順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當直升機發現他的屍體時,法醫鑑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殺,也非他殺,身強力壯的他,死亡原因還是個謎。
  • 《孔雀河》揭樓蘭消失之謎(組圖)
    本報訊由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和CAV(中心)音響公司共同打造的涉及文物考古走私案的20集電視連續劇《孔雀河》近日在新疆開機拍攝。據悉,這部電視劇要為觀眾揭開樓蘭消失之謎。孔雀河源出天山博斯騰湖,注入羅布泊。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影視劇部主任助理兼該劇的編劇楊軍告訴記者,電視劇《孔雀河》講述的就是這裡發生的一個故事。  新疆庫爾勒地區的文物和考古愛好者何廣泉在業餘研究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犯罪團夥暗中走私珍貴樓蘭文物的犯罪活動。為了保護最後的樓蘭王陵免遭盜掘,何廣泉及時向公安機關提供了重要線索,使警方成功地破獲了一個文物走私大案。
  • 美麗的樓蘭古城,神秘消失之謎
    千百年來,無數的探險家曾來到這片荒蕪的沙漠希望能找到這個傳說的古城,可全都無功而返。以至於很多人懷疑這個傳說中神秘古城的真實性。直到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一隊人馬來到羅布泊,在尋找水源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古城遺址,這裡有城牆、街道、房屋。斯文·赫定在這裡發掘了大批的漢魏古錢幣,各類絲織品,最重要的是他發現了150餘件魏晉時期的木簡殘紙。
  • 古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樓蘭古國消失之謎
    這個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國樓蘭。古樓蘭位於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一。這裡悠久的歷史、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是多麼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出現,又意外地消失,引起很多人的興趣。許多中外遊人和探險家都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去目睹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樓蘭。
  • 樓蘭之謎:羅布泊究竟發生過什麼?
    西域長史府將羅布泊地區正式納入管轄(樓蘭古城三間房遺址,其牆體極厚,應為當時西域長史府重要物資的存放之處;攝影師@文興華)▼成為著名的「有翼天使」(米蘭古城、樓蘭古城都有發現類似風格的藝術;由於亞歷山大東徵,將希臘式藝術帶入阿富汗巴基斯坦古國犍陀羅;這種藝術又隨著佛教東漸,傳入中國新疆;此壁畫被斯坦因盜走,現藏於英國國家博物館)▼
  • 一眼千年,世界盡頭消失的古文明—樓蘭,你一定想知道的8個問題
    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樓蘭考古發現——太陽墓。羅布泊曾經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乾涸。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曾經水豐魚肥的羅布泊變成茫茫沙漠?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當年絲綢之路的要衝——樓蘭古城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一直是個科學之謎。
  • 樓蘭古城三大未解之謎
    樓蘭出土的文物散布在世界各地:倫敦、首爾、京都、東京、新德裡、北京、烏魯木齊……這些文物涉及了地理、人種、考古、語言文字等學科,每一個問題,都足以讓學者用一生的精力來研究探索。對樓蘭的解讀,某種意義上是對人類文明史的解讀,樓蘭因此成為一個世界的考古聖地,一門顯學。樓蘭的謎很多,但一百多年來考古學家致力於解開的三個大謎仍然沒有結果。一是文明斷裂之謎。
  • 樓蘭古國之謎
    在塔裡木盆地東部,羅布泊窪地的西北邊緣,有一個風沙肆虐的沙漠地帶。樓蘭城的遺址就靜靜地躺在這個幾乎完全被沙丘所淹沒的、死寂的世界中。
  • 中國最大的鎮,相當於8個上海,25個深圳,著名的樓蘭古城就在這
    人們一路向西,南北穿越,穿越羅布泊成當下熱門的旅遊線路,羅布泊有著一些歷史遺蹟令世界矚目:樓蘭古城遺址!消失的樓蘭古城——東方龐貝城再現樓蘭姑娘你在何方,這首歌你一定聽過!說到絲綢之路,據《史記》記載,樓蘭人建立了國家,後被匈奴管轄,有河有樹,客商雲集,在羅布泊西部,貿易往來頻繁,繁華景象可比長安。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後,中原商品比如絲綢、漆器、鐵製農具、錢幣被傳入樓蘭,佛法高僧法顯西行取經也到此歇息。中亞的名馬、毛皮、香料等經此傳入中原。可繁榮了近500年的樓蘭,之後悄無聲息消失了。
  • 穿越羅布泊無人區,探索樓蘭古國文明
    樓蘭、于闐、龜茲,均為西域小國,今天我們來看看啊消失在羅布泊的樓蘭古國那獨屬於它的絢爛多彩的天空。經鑑定,這是「樓蘭古國」,轟動了整個世界。隨後,多國對此作出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79年,新疆考古也有了很大的發現,發現有著大批古墓,位置在孔雀河下遊:其中幾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壯觀:圍繞墓穴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圈外又呈放射狀四面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像一個大太陽,不由得讓人產生各種神秘的聯想。這些古墓的含義究竟如何,大家雖然猜想不斷,但是在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