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疫情、洪水,旅遊業短期回暖難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疫情、洪水,旅遊業短期回暖「難」

即便跨省團隊遊恢復  短期內人們還是不太敢出遊

作者:杜一蘭

停擺170多天後,旅遊業終於等來了好消息。

7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通知:恢復跨省團隊旅遊,旅遊景區最大承載量由30%上調至50%。消息一經發布,旅遊從業人員紛紛奔走相告。

自1月24日開始,團隊旅遊等被按下暫停鍵已近半年,期間逾一萬家旅遊企業註銷,行業遭遇四十多年來前所未有的重創。為了「活下去」,旅遊從業者開始「花式自救」,紛紛轉型直播、朋友圈賣土特產、海外帶貨、送外賣等領域。

如今,跨省團隊旅遊恢復,是否能夠緩解旅遊業的燃眉之急?後疫情時代,旅遊業該如何突圍?

團隊遊放開,遊客流量並未快速恢復

7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同時調整旅遊景區限量措施,最大承載量由30%調至50%。

「對旅遊行業來說真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消息一出,全國旅遊工作者奔走相告,國內民眾的旅遊熱情也被瞬間激活。

受此消息影響,旅遊平臺搜索量激增。在馬蜂窩平臺上,杭州、廈門、成都、西安、重慶等熱門目的地的搜索量相比政策出臺前漲幅超過300%,南麓島、瀘沽湖、枸杞島、呼倫貝爾大草原、稻城亞丁等戶外景區景點的搜索量上漲3倍。攜程平臺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個板塊搜索量亦迅速攀升,國內跟團遊、自由行搜索量相較開放前暴漲了500%。

不過,雖然跨省團隊遊政策恢復,相關限流門檻提高,老百姓的旅遊熱情較為高漲,但人們是否真正會走出家門,依然有待觀察。

據了解,即使文化和旅遊部出臺了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的通知,但也有相關要求。首先,不管是各省政府、旅行社還是景區都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其次做好汛期旅遊安全工作,要根據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的安排,加強對索道、纜車、大型遊樂設施等設備的安全檢查;最重要的是,還要經過當地省(區、市)黨委、政府同意後,才能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遊。

7月16日,中國新聞周刊走訪了北京阜成門、宣武門、豐臺等部門地區的線下旅遊門店,包括攜程旅遊、康輝旅遊、途牛、神舟國旅、北京青年旅行社等,均還未開門。神舟國旅北京某門店店長陳建(化名)表示,還沒有接到北京旅遊局對恢復跨省團隊遊的通知,「我們也著急,都待半年了。」

此外,很多業內人士表示,跨省跟團遊恢復之後,旅遊行業回暖也不會那麼快。「恢復跨省遊還是有點難,現在好多客人對疫情還是報有牴觸心理。」康輝旅行社導遊於湘(化名)這樣說道。目前她還沒有接到一個新老客戶的電話,諮詢跨省團隊遊。

在神舟國旅市場部總監史濤看來,恢復跨省跟團遊確實是個好消息,但旅遊行業能不能因此爆發還有待觀察,一是現在的消費者更加理性,還有出於對安全方面的考慮,暫時不太敢出去旅遊。

陷入停工停產、業績慘澹困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根據鳳凰網旅遊從天眼查了解到的數據,截至3月27日,我國總計有6456家涉旅企業註銷,其中包括1670家旅行社,46家景區相關企業,1890家酒店以及274家航空類企業,北上廣三地佔了全部註銷企業總數的19.8%。

百程旅行網宣布關閉並啟動清算準備,途家民宿叫停20城直營業務,北京市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宣布停工、停產;更有一些國家級5A、4A景區宣布重整破產,如河北的野三坡、河南洛陽的養子溝等等。

此外,背靠資本的旅遊上市公司日子也不好過。

中國新聞周刊不完全統計,2020年一季度A股有近11家上市旅遊公司業績虧損,虧損金額合計約為7.29億元,其中桂林旅遊虧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超過30倍。

截至7月17日,部分旅遊上市公司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虧損面進一步擴大,其中眾信旅遊預計虧損約1.5億元-2億元,嶺南控股預計虧損約1.2億元-1.5億元,峨眉山A預計虧損約1.2億元-1.4億元。

為了「活下去」,旅遊企業紛紛自救。

針對遊客對旅遊內容的新需求,馬蜂窩上線了旅遊直播業務;中青旅爭取國家、政府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包括社保、稅收、貸款利率等;主營境外遊的神舟國旅則轉型推出周邊遊、國內遊產品。

不過,受疫情以及水災的影響,神舟國旅推出的產品還沒落地就被「擱淺」。

此外,旅遊從業人員也通過朋友圈賣貨、送外賣等方式止損並恢復信心。「賣了一段時間的乳膠、堅果,但由於客戶有限,生意不太好,而且老闆說不能因為賣貨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於湘說。據她介紹,去年帶了200天的團,今年到目前為止只帶了6天,周圍好多旅行社都關門了,「我們社還好,基本工資一直發著,每月1600元。」

相比之下,很多旅遊從業者和陳建一樣,沒有復工也沒有工資,只能硬抗等旅遊恢復。也有人在苦苦等待之後無奈轉行,黯然離場。

「旅遊業在本輪疫情中遭受到沉重打擊,一些自救措施也收效甚微,全行業陷入困局」,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曉磊表示,恢復跨省跟團遊,目的是激發旅遊需求,與此同時,由於旅遊業的拉動作用,還能促進交通出行、票務預訂、餐飲娛樂、購物、景區酒店等細分領域經濟的增長。

如何應對新風險?

不過,即使在團隊遊放開後,行業仍將面臨很多考驗。多家券商研報指出,旅遊業復工之後,要警惕遊客出行低於預期、疫情反覆、南方洪澇災害等風險。

對此史濤表示,首先遊客要做好自我防護,佩戴口罩;其次旅遊車輛也不要滿載,最好跟景區一樣人流量控制在50%;要隨時隨地做好清洗消毒工作;最後由於跟團遊人數較多,不建議多人聚餐,分餐制可能更好。

後疫情時代,不僅要做好防控工作、安全出行,旅遊行業也需要改進和提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旅遊業本次受疫情衝擊之所以這麼嚴重,除了旅遊業過於傳統,沒有進行數位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外,旅遊業傳統的商業模式的韌性也不足。

未來旅遊業可以朝著數位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以應對特殊時期下的情況。此外旅遊的收入來源應該多元化一些,現在很多景區、旅行社都是靠門票、人頭等單一收入,對像疫情這類不確定因素的抵禦能力不足。

「原來旅行社簡單靠規模取勝,以後估計要靠精品、個性化的服務定製來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盤和林說道。

史濤認為,隨著疫情期間人們出行方式、旅行觀念發生改變,可能會對跨省跟團遊產生一定衝擊,這就要求旅行社推出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或旅遊路線。親子遊、家庭遊、定製旅遊可能會更受歡迎,不過相比正常的跟團遊價格也會高一些。

徐曉磊坦言,不排除小團隊、自由行、定製旅行更受歡迎,但基於多年的遊客畫像,正常跟團遊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國內還有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沒有旅遊過,從客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旅遊亦存在多樣性。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周刊》與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結伴」
    中新社倫敦12月22日電 中國著名時政雜誌《中國新聞周刊》、英國富中傳媒21日與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締結媒體夥伴關係,籤署了三方「媒體合作諒解備忘錄」。在英國富中傳媒推動下,「媒體合作諒解備忘錄」籤約儀式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
  • 外媒:疫情後 中國國內旅遊業迅速回暖 助推中國經濟增長
    《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題為《免稅熱潮助推中國旅遊業股票大漲》的文章。文章指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旅遊,但中國國內旅遊熱度有所回升,中國旅遊業迅速回暖,並促進中國經濟第二季度恢復增長。△ 《華爾街日報》報導截圖文章指出,今年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漲143%,助推中證旅遊主題指數上漲19%,該指數相關股票主要涉及景區、旅行社和酒店等業務。文章分析稱,中國旅遊業股票的持續走高既得益於投資者對中國國內旅遊業市場的信心,又因為中國新實施的免稅優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遊客消費。彭博社7月29日一篇報導同樣關注到這一點。
  • 西班牙旅遊業剛剛回暖又被「潑冷水」
    該國已於7月1日開放國際旅客入境,但由於一直未能阻斷新冠病毒傳播且缺乏有力防控措施,本土疫情反彈加劇。近日,歐洲多國陸續發布赴西班牙旅行警示,或要求返回旅客居家隔離,給剛剛回暖的西班牙旅遊業潑上一盆冷水。據了解,西班牙社會經濟「解封」以來,各類由生產生活和違規社交活動引起的反彈事例層出不窮。西班牙不強制要求入境旅客進行核酸檢測和隔離,也讓不少輸入病例轉為本地傳播。
  • 西班牙旅遊業剛剛回暖又被「潑冷水」
    來源:中國文化報西班牙一向是歐洲旅客夏季最青睞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該國已於7月1日開放國際旅客入境,但由於一直未能阻斷新冠病毒傳播且缺乏有力防控措施,本土疫情反彈加劇。近日,歐洲多國陸續發布赴西班牙旅行警示,或要求返回旅客居家隔離,給剛剛回暖的西班牙旅遊業潑上一盆冷水。
  • 《中國新聞周刊》
    新世紀的第一天,2000年1月1日,《中國新聞》周刊創刊號正式出版。旨在構建中國權威時政傳媒,與進步中國同步的《中國新聞周刊》,以其敏銳、深刻、犀利、獨到的精神坐標在國內新聞周刊中獨樹一幟,其個性化標籤「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已鮮明地印刻在讀者心目中,成為中國期刊界的優秀品牌。
  • 柬埔寨旅遊業受疫情重創仍未緩解,但西港經濟已日漸回暖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資料圖該報告顯示,受疫情衝擊,金邊市共有124家旅遊相關企業倒閉或暫停營業,佔全國10.43%。旅遊從業者共有約1960人直接受影響,佔全柬旅遊業失業人數的9.33%。旅遊部部長唐坤表示,疫情期間,諸多旅行社暫停營業或倒閉。
  • 西媒:中國旅遊業加速回暖 相關經驗值得他國借鑑
    國際在線專稿:隨著跨省團隊遊重啟,中國旅遊業正迅速回暖。西語媒體普遍關注中國旅遊業快速復甦的情況,認為中國在促進旅遊業加速回暖方面的經驗做法值得借鑑。智利《金融日報》發布題為《中國旅遊業回暖》的報導智利《金融日報》7月21日題為《中國旅遊業回暖》的報導稱,在抗擊新冠疫情及促進經濟復甦上,
  • 《瞭望》新聞周刊:三亞頂住疫情衝擊重返旺季,旅遊疫後重生
    大東海景區此前倒閉的餐飲店,重新裝修迎客;暑期裡,高端酒店亞特蘭蒂斯成了親子樂園;呀諾達景區轉型升級成網紅打卡地,主力消費群體紛至沓來……旅遊回暖的三亞,疫情後正脫胎換骨,除了大海和沙灘,還變出了許多旅遊消費新玩法。
  • 《瞭望》新聞周刊:三亞頂住疫情衝擊重返旺季,旅遊疫後重生
    大東海景區此前倒閉的餐飲店,重新裝修迎客;暑期裡,高端酒店亞特蘭蒂斯成了親子樂園;主力消費群體紛至沓來……旅遊回暖的三亞,疫情後正脫胎換骨,除了大海和沙灘,還變出了許多旅遊消費新玩法。攜程網數據顯示,全國恢復跨省團隊遊一個月以來,海南三亞持續穩居跨省遊目的地城市人氣排行榜單前列,僅7月份全市景區入園人數就達110萬。而三亞也面臨三問:國際競爭下何以繼續穩居前列?
  • 疫情衝擊 澳大利亞旅遊業掙扎
    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即將進入春季,天氣回暖,風和日麗,正是旅遊的好季節。往年這個時候,在澳大利亞雪梨經營旅行社的何清遠格外忙碌,要為即將到來的旺季做準備,但今年遭遇新冠疫情,一切都不一樣了。「第二波疫情令旅遊業再受打擊,感覺明年6月之前都沒有恢復的希望。」
  • 西藏旅遊業回暖態勢明顯
    央視網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2月以來西藏旅遊業受到較大影響,當地採取多項措施推動西藏旅遊業快速回暖。剛剛過去的周末,西藏羊卓雍錯景區迎來了不少遊客,觀景平臺上的拍照留念以及購買小商品的遊客絡繹不絕,人氣比4月18日景區剛開放時明顯上升。遊客主要是國內自駕遊、散客和本地遊客。在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門前,遊客用手機、相機記錄下與布達拉宮的完美合影。
  • 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多國旅遊業初現回暖跡象 內部遊成行業復甦契機
    來源:第一財經歐洲多國旅遊業初現回暖跡象,內部遊或成行業復甦契機7~8月是歐洲的傳統旅遊旺季,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歐盟邊境政策逐步放鬆,歐洲的旅遊業出現了初步回暖的跡象。巴黎旅遊局預計,今年夏天旅遊業活動僅為往年的30%~50%。德國是南歐國家主要的客源國,但德國外長馬斯近日提醒民眾,對於去南歐國家旅遊要有所警惕,因為這些地區的疫情風險仍很高。艾媒諮詢資深分析師、合伙人李松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疫情的影響正逐漸減弱,歐洲內部的旅遊業開始恢復,但是入境遊短期內仍將受到一定影響,非歐盟國家的遊客難以進入歐盟。
  • 全球旅遊業現區域性回暖跡象
    全球旅遊業現區域性回暖跡象 2020年11月25日 10: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0年國內旅遊業逐漸回暖
    國內旅遊業逐漸回暖隨著復工復產的逐漸推薦 ,受到疫情衝擊嚴重的旅遊業,在最近也有了回暖的現象。根據華住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集團下的酒店入住率明顯增長,恢復到了疫情前的80%。國內旅遊業出現回暖的勢頭,主要有幾個原因。
  • 「高鐵遊」助力旅遊業回暖升溫
    高鐵具有安全性高、載客量高、舒適度高、耗時少等優勢,不僅對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推動和均衡的作用,更是大大釋放出周邊地區的旅遊市場潛力,逐漸改變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格局。  疫情防控以來,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開展,生產生活秩序逐漸得到恢復,社會經濟態勢回暖。
  • 西藏採取多項措施 推動旅遊業快速回暖
    央廣網拉薩7月21日消息(記者羅布次仁 普布次仁)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旅遊業是西藏實現高質量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之一。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藏全區旅遊接待2月份開始整體停滯,工商部門註冊的5000多家涉旅企業不同程度受到影響。西藏採取多項措施,推動旅遊業快速回暖。
  • 疫情衝擊下,澳大利亞旅遊業苦苦掙扎
    新華社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即將進入春季,天氣回暖,風和日麗,正是旅遊的好季節。往年這個時候,在澳大利亞雪梨經營旅行社的何清遠格外忙碌,要為即將到來的旺季做準備,但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一切都不一樣了。「第二波疫情令旅遊業再受打擊,感覺明年6月之前都沒有恢復的希望。」何清遠告訴記者。
  • 疫情衝擊下澳大利亞旅遊業苦苦掙扎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雪梨8月24日電(記者郝亞琳)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即將進入春季,天氣回暖,風和日麗,正是旅遊的好季節。往年這個時候,在澳大利亞雪梨經營旅行社的何清遠格外忙碌,要為即將到來的旺季做準備,但今年遭遇新冠疫情,一切都不一樣了。「第二波疫情令旅遊業再受打擊,感覺明年6月之前都沒有恢復的希望。」何清遠告訴記者。
  • 疫情衝擊下,澳大利亞旅遊業苦苦掙扎
    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即將進入春季,天氣回暖,風和日麗,正是旅遊的好季節。往年這個時候,在澳大利亞雪梨經營旅行社的何清遠格外忙碌,要為即將到來的旺季做準備,但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一切都不一樣了。「第二波疫情令旅遊業再受打擊,感覺明年6月之前都沒有恢復的希望。」何清遠告訴記者。這是8月6日,在停業的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前拍攝的禁止入內的告示。
  • 經濟學人精讀:旅遊業回暖!週遊世界還是周邊遊?
    01 「出現回暖跡象」怎麼說? 五一期間旅遊業雖有所回暖,但據新聞報導,與去年「五一」假期相比,今年日均接待遊客不足19年假期的一半,在假期多了一天的情況下旅遊收入僅為去年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