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60o大迴旋點睛「完美賽道」
赤日炎炎的7月,在北京2022冬奧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施工現場,各項施工任務持續快速推進。這座具有中國氣質的場館輪廓已初步顯現,宛如一條遊龍飛騰於山脊之上。
近日,賽道上世界唯一一個360°迴旋彎道完成混凝土噴射,標誌著極具挑戰性的彎道主體施工全部完成。預計8月底,項目將完成全部賽道的主體結構施工,這條「完美賽道」也將露出大模樣。
迴旋彎道施工難上加難
位於延慶賽區的雪車雪橇項目是冬奧會中速度最快的項目,又被稱為「雪上F1」。來到施工現場,山林掩映間,全場1975米長的賽道已經輪廓初顯,16個角度不同、傾斜度各異的彎道貫通成型。抬頭望去,剛完成主體結構施工的360°迴旋彎道空中挺立,分外壯觀,工人們正忙碌著剩餘13段賽道的混凝土噴射作業。
「134.4公裡的最高設計時速,讓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成為北京冬奧會最快賽道,也為賽道建設提出了極大挑戰,可以說,這是延慶賽區施工中最難的一條賽道。」工程建設方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副總經理夏魏介紹,賽道共設16個彎道,每一個角度、每一個曲面、每一處細節都能影響比賽成績和運動員的安危。其中第11個彎道是360°閉合迴旋彎道,也是截至目前世界唯一的一個360°閉合迴旋彎道,施工時更是「難上加難」。
這條迴旋彎道有什麼不一樣?夏魏解釋說,從比賽角度講,迴旋彎道曲率大,滑行難度增加,對選手的技術水平和比賽節奏控制能力要求極高。
從施工角度講,賽道螺旋式上升下降的不規則曲面對結構施工的精度有著嚴苛要求,迴旋彎賽道U型槽基礎距地面最高達15米,需要高支模腳手架支撐,而且支撐架底部地勢高低變化大,架體搭設困難。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這段彎道成為整個賽道結構施工中難度最大的一段。
打造毫米級手工賽道
「迴旋彎道施工最關鍵的環節,一是土建階段的混凝土澆築,二是最後的賽道混凝土噴射。」施工方上海寶冶雪車雪橇項目項目經理林劍鋒向記者「復盤」了迴旋彎道施工的全過程。
以混凝土噴射來說,全長179米的迴旋彎賽道分為4個製冷單元,彎道曲率大且全部為高牆段,每個製冷單元均需持續噴射20小時以上,是對混凝土噴射手體力與技能的雙重考驗。噴射手在高強度、高難度施工條件下,須確保賽道噴射一次成型,精度還要控制在10毫米。「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毫米級精度的手工賽道。」林劍鋒說。
噴射混凝土是賽道施工中的主要工藝。藍色施工「外罩」防護的作業現場,三位混凝土噴射手組成的小組正在進行現場噴射。三人中,一人端著噴射槍的後座,一人打著照明燈,一人進行噴射。密不透風的施工現場十分悶熱,記者僅僅站了5分鐘就感到後背滲汗,而噴射手們卻需要在裡面待上至少20個小時。
主體結構8月底完工
作為世界第17條、亞洲第3條、國內首條雪車雪橇賽道,這裡將承擔北京2022冬奧會、冬帕運會的雪車、鋼架雪車、雪橇三個項目全部比賽內容。
截至目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共完成了41段製冷單元賽道主體施工,共計1732米。近日,項目還已完成賽道遮陽棚系統木樑首次安裝和賽道制冷機房封頂,預計8月底將完成全部54段賽道的主體結構施工,隨後進行遮陽篷、照明、監控等附屬設備安裝工程。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全長1975米,主賽道落差達到121米,約47層樓高。建設內容包括主賽道、出發區1、出發區2、出發區3、結束區(含場館媒體中心)、訓練道冰屋、團隊車庫、制冷機房、運營及後勤綜合區、媒體轉播區、主觀眾廣場等設施,總觀眾席位數7500席。本報記者 潘福達
(責編:尹星雲、高星)
北京地鐵禁食規定怎沒管住不文明的嘴? 今年5月15日,北京頒布實施了新版《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其中明確提出乘客不得在列車車廂內進食。新規實施近兩個月來,記者發現,有人自覺遵守規定,也有人繼續旁若無人的在車廂內吃東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