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又稱「龍的傳人」,我們的民族,關於龍的傳說太多了。
比如黃帝乘龍升天圖,傳說黃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使得上天都對他十分尊敬,到了他年紀大的時候,上天就派出一條龍來迎接黃帝上天。黃帝很謙恭,為了讓後人記得所有建功立業的人的名字,把他們的名字都刻在了器皿上面,然後乘龍升天為仙。
傳說中的「五帝」,除了黃帝,似乎每一個都與「龍」有剪不斷的關係,距離我們最近的記載是大禹的兒子夏啟,夏啟那個時候,歷史記載了他乘坐了兩條龍拉的車子在天上遨遊。不過從商朝以後,官方歷史記載「龍」的記錄就比較少了。
而且從傳說來看,天子時期,也就是三皇五帝夏商周時期,「龍」的地位似乎是要比有德的天子低的,所以天子都是駕著龍的,龍相當於天子的坐騎。而到了秦朝,也就是「皇帝時期」突然就有人把秦始皇稱作「祖龍」,相當於龍由天子的坐騎,直接變成了「皇帝」。後世的皇帝也都自稱龍,如「真龍天子」,「龍體聖安」,這些都是形容天子本人的。
到了明朝的時候,傳說有著大法力的劉伯溫設計了八臂哪吒城來困住當時作亂北京的幾條龍,不料卻有兩隻龍逃脫了出去,劉伯溫並沒有放過它們,把其中的一隻龍壓在北新橋的海眼,另一條則壓在崇文樓下面,從此龍的傳說已經非常少了。
不過到了近代,龍的消息卻驟然增多,尤其是在東北地區,關於龍的事件極其的多。
1934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營川墜龍」事件,「營川」並不是指一個城市,而是指包含營口市和周邊的河流的一整塊地區。當時先是天降大雨,下了一天一夜,然後第二天人們就在外面發現了「活龍」,據說這個龍方腦袋、大眼睛,身體如同水桶一般粗細,身體灰白,捲曲著身子,看起來奄奄一息。
當地人民頓時著急了,因為當時的人們都傳說,龍困淺灘,一旦翻身,以後必然掀起大風大浪,給大家帶來災難,於是慌慌張張的人們害怕「龍王」以後報復自己,紛紛提著水桶、臉盆來給龍王澆水,以防龍王以後報復自己。
另外當時比較迷信的人們還請來了大師給龍作法超度,希望龍能夠早日擺脫困境。一時間鬧得萬人皆知。但是過了幾天,下了一場大雨,這條十多米長的龍就這樣憑空消失了!人們都說這龍是擺脫困境,升天去了。
當時這件事的親歷者肖素芹還只有幾歲,現在說起來都還充滿誠惶誠恐的意思,覺得那條龍太過于震驚了。
這件事情還沒有過去多久,1934年8月,《盛京時報》又爆出,7月25 日,營口碼頭被一條龍光顧,「龍」從天而降,掀起翻天的巨浪,把當地的小漁船打得稀爛,還打死了幾個漁民。不過卻沒有後續的報到,從天而降的「龍」不知所蹤。
然而接下來便又有人從營口市其他地方發現了和龍十分相似的屍骨,一時間營口市到處流傳著龍的傳說,大江南北的中國人都想跑過去看看「真龍」。然而後面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戰事焦灼,再也沒有人去關心「真龍」的消息了。
後世科學家到處去搜集當時「墜龍」事件龍的「屍骨」,然後用基因檢測和生物分子學分析,絕大部分都顯示,這些屍骨只是「鯨」的屍骨,也有少量的是十萬年前的野馬的屍骨,真正的未知生物「龍」卻從來沒有出現過。
孔子年老的時候,遇見別人抓捕了一隻「怪獸」,他看到之後發現這是「麒麟」。孔子看到麒麟死了非常傷感,麒麟本來是盛世才有的,在當時的亂世出來,反而被人殺死,這不正像是在亂世推行禮樂教化的自己嗎?於是孔子作歌道:
「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1928年,日本害死了堅持獨立自主的東北王張作霖,由他的兒子張學良繼承了張作霖的位置。然而日本人並沒有就此罷休,到了1931年的時候,日本無中生有炸了柳條湖一帶的鐵路,並蠻橫的污衊這是東北張學良部所作,然後悍然對東北軍的北大營發動襲擊,毫無防備的北大營被日軍攻佔。
隨後,由於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準抵抗日本人,東北很快就全境淪陷,從此落入了日本人的手裡,所以實際上墜龍事件發生的時候,東北已經掌控日本了。所謂的《盛京日報》,也是日本人背景的一家報紙。
這是比春秋更亂的時代,龍卻不知道,降臨人間,慘遭殺害。
墜龍事件不也如麒麟被捕一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