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的普洱市場出現了一種柑普,就是把青柑的果肉挖空,清洗乾淨晾乾後塞進位作好的茶葉,然後再行封裝。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陳化後,茶葉就帶有了陳皮的清香,泡茶時,茶香與陳皮香相得益彰,同時也能減輕茶葉本身的澀味,即使喝不慣茶葉的人,也會因為陳皮的清香,變得而更加容易接受。
這就是柑普啦。左邊的稍大,是普洱生茶柑普,右邊的稍小,是普洱熟茶柑普。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種柑紅茶,就是青柑配紅茶。
柑普雖然喝起來好喝,攜帶起來也方便。不過柑普卻有一個無法避過的缺陷,就是為了控制大小,柑橘都是在還很小,皮還是青著,沒有長成的時候就被採摘了下來。而廣東人非常推崇的陳皮,至少要等到果子自然成熟。
同時,陳皮要自然陳化三到五年(好一點的要五到十年)才能具備它應有的藥效和味道。而柑普大多是現做現賣,能夠陳化到年頭的柑普並不多。
同時柑普裡的茶葉質量也難以保證,對於一些喝茶比較挑剔的人來說,這樣的茶葉也不夠味道。
那麼這麼說是不是就不推薦大家喝柑普了呢?
其實不是的。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的功效,它的香氣聞起來也有提神醒腦的效果。不僅可以配合茶飲,還能夠煲湯做菜等等。
其實柑普大家自己在家就可以動手製作。選擇好品質的陳皮,再加上自己喜歡喝的普洱茶就可以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兩種柑普做法,一快一慢,想陳放,想馬上喝到,都能滿足你。
主料:陳皮、普洱茶
做法:
選擇一個漂亮的茶葉罐,為啥要漂亮?因為顏值即正義(霧)哈哈,喝茶也要有個好心情嘛。
2. 在罐子底部放一些陳皮進去。這裡非常建議大家買一些高品質的陳皮。好的陳皮香氣非常濃鬱,聞起來舒服,喝起來效果也好。
3. 在茶葉罐裡放入茶葉。這一步建議大家選擇一些低香、口感好的茶葉。比如這裡我用了一餅10年陳的生普,口感柔和順滑,因為本身就不是高香茶葉,加之陳放了十年後,茶泡好後香氣弱到幾乎聞不到。這樣剛好不會與陳皮的香氣衝突。二者一個提供口感,一個提供香氣,完美。
4. 茶葉放到七分滿即可,然後再放入一層陳皮。
5. 然後就可以蓋上蓋子等待茶葉吸收陳皮的味道了。
不過這樣的做法,多少還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行。而這饞茶和饞吃的是一樣的,特別想的時候,喝不到那味兒就喝什麼都不香。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快手的柑普也一樣有辦法。
做法:
1 取一塊陳皮,洗淨灰塵,並刮去筋膜,掰成小塊備用。這一步也可以用冷水稍稍的泡一會兒陳皮,大概20分鐘左右就行,這樣可以讓它在接下來泡茶時更快的釋放香味兒。
2. 將茶具燙好後,放進茶葉和清洗好的陳皮。然後就是正常的泡茶流程了,該怎麼泡怎麼泡,蓋碗飄逸杯通通可以。
通常來說,中國人喝茶都是清茶,從明朝朱元璋「廢團改散」後,我們就逐漸拋棄了唐朝的煎茶法與宋朝的點茶法(點茶法就是日本抹茶的起源啦),而改為泡茶法,且不像唐朝那樣要往茶裡加香料。而是直接清泡。
到了現在,有些人堅持認為,茶就是茶,清茶最好,不要往茶裡添加其他東西;當然也有人認為,只要好喝不奪茶味,加些輔料進去也沒什麼不可以。比如柑普,比如玫瑰紅茶(就是泡紅茶時加入幹的玫瑰花)。
在我看來,泡茶與做飯,或是調酒,都是一樣的。重點在於適合,無論是茶還是酒,只要自己喜歡,適合自己,那就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