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專家齊聚雲南保山 期冀重振滇西茶馬古道茶業輝煌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茶業專家齊聚雲南保山 期冀重振滇西茶馬古道茶業輝煌
2015-06-27 18:35: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保山6月27日電 (記者 史廣林)「滇西茶馬古道是中國」南絲綢之路「咽喉所在,又是中國優質茶樹種質資源富集區之一,應以創新思維重振滇西茶馬古道茶業輝煌。「西南大學茶葉研究所教授劉勤晉27日在雲南省保山市表示。

  當日,「中華茶商保山行」在保山市啟幕,來自新加坡、香港、臺灣和中國內地的近200名茶商、茶葉專家和官員齊聚一堂,共品千年茶韻,探討茶業發展。

  劉勤晉在會上專題論述了「重振滇西茶馬古道茶業之輝煌」。他說,川藏茶馬古道東段雅安至漢源線與古蜀身毒道高度重合,是公元前122年(西漢元狩元年)張騫出使西域所發現我國最早通往南亞的一條商貿大道。這條路由成都出發,經雅安,西昌(清溪關道)和宜賓,昭通(石門關道)東西兩路,在祥雲會合,再經大理,保山,密支那去印度(古身毒國)此路古稱永昌道,博南古道,今也稱西南絲綢之路。這比北絲綢之路還早兩百多年。

  就在滇西茶馬古道經過的滇西茶區,茶葉種植歷史悠久,並分布了大量各種類型的古茶樹,是中國茶樹原產地中心,屬雲南大葉種種質資源富集區,即良種天然基因庫,擁有茶樹生物多樣性豐厚的物質基礎。

  劉勤晉經過多次考察分析,通過科學研究得出,滇西大葉種在高海拔茶區製造綠茶或其他特種茶,亦獨具香高味醇耐泡之風格。尤其是保山境內的昌寧大葉種豐富特徵香氣成分不僅賦予紅茶舒適的香氣和口感,其高兒茶素,胺基酸活性亦有益於人體健康。

  然而,滇西茶區的茶產業優勢並未真正體現出來。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建議地方政府應限制茶園面積增加,不斷提高茶葉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優勢。同時積極拓展網際網路銷售渠道,並抓緊時機開拓海外市場。

  劉勤晉表示,目前,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南亞產茶國廉價茶葉激烈競爭,中國茶產業,尤其原產地茶業,必須以創新思維,充分利用個性與特色,尋求國內外市場新的突破,進而重振滇西茶馬古道茶業輝煌。(完)

相關焦點

  • 原生態 老工藝 高品質 好味道—記安化縣茶馬古道茶業有限公司
    安化縣茶馬古道茶業有限公司位於千年茶馬古道入口安化縣馬路口鎮雲臺山下,也是雲臺大葉種茶發源地,緊鄰六步溪國家級原始次森林。公司創始人鄧冠軍董事長傳承世代做茶經驗,致力於製作黑茶、紅茶傳統工藝的挖掘和安化黑茶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與保護。榮獲第二屆武陵山茶王擂臺賽金獎公司坐落在群山懷抱之中,氣勢磅礴的雲臺山引領眾山之首,翹望六步溪原始森林綠海茫茫。
  • 保山古道春茶業:萬畝良茶孕育脫貧致富新希望
    走進保山古道春茶業有限公司佔地12000多畝的大西山茶葉基地裡,成片的茶林鬱鬱蔥蔥、長勢茂盛,鶯飛鳥鳴,蝶亂蜂喧,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保山古道春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餘建劉說:「我們的茶園是原先保山老書記楊善洲親自創辦的『保山地區茶樹良種場』茶葉基地,依託這一基礎條件,公司2011年成立之後,我首先做的就改良茶葉品種
  • [茶馬文化]普洱茶:茶馬古道,古道茶香
    在易武繁盛時期,出了滇藏之間的這條開闢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茶馬古道外,茶商還開闢了一條從易武到寮國、轉越南、走南洋的「茶馬道」。清代末年,隨著茶葉貿易的式微,易武的茶馬古道逐漸被亂草所湮沒,只有古道上光滑的青石板記錄了當年的輝煌。
  • 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為何第三次選擇雲南?
    △點擊上方圖片,查看「第十六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通知詳情中國茶業經濟年會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是中國茶界最具影響力的全國性會議和重要的交流平臺,是中國茶產業經濟的風向標與晴雨表,年會形成的系列決策直接影響著中國茶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是茶的故鄉,雲南更是世界茶源。
  • 茶馬古道上的一顆璀璨的寶石——"雲南公路館"
    茶馬古道上的一顆璀璨的寶石 ——"雲南公路館"雲南保山 潞江壩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區由於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設計專家戴復東設計,他是當年滇西抗戰為保衛滇緬公路立下赫赫戰功的戴安瀾將軍之子。
  • 打破封閉割據 促進茶業發展
    為加強雲南邊疆治理,同時擴大茶葉來源,清雍正初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從打破滇南產茶區及滇西北銷茶通道上土司勢力的封閉割據入手,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變革措施,鞏固了邊疆,且極大地促進了雲茶大發展,使茶業終成為雲南又一大傳統產業和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因茶馬互市的擴大,增加了政府稅收收入,並且通過經濟文化的交往,使川滇藏交界地區乃至西藏腹地與祖國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
  • 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
    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為了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並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合作與發展,我們擬組織「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暨「佛祖故鄉行」系列活動。
  • 普洱茶的故鄉,中緬邊境上的馬幫故事,茶馬古道從這裡走來
    茶馬古道,源遠流長,興盛於唐宋明清時期。這是二戰中後期最繁榮的時期。中緬邊境有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莊園。古街、古道、古驛站無聲地訴說著過去馬幫的故事。這是雲南省勐海市的大邑莊園。茶馬古道從這裡到遠方。茶馬古道一直神秘莫測。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雲南茶馬古道主幹線有兩條:1.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西雙版納→
  • 2000年前這裡以「雲南」作地名,是茶馬古道上最大的驛站
    雲南驛古鎮原是茶馬古道上最大的驛站,也是最早並且一直叫雲南的地方,被稱為雲南之源。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它位於滇西,屬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雲南驛鎮管轄,是通往大理、麗江、香格裡拉、保山、瑞麗以及西藏、緬甸和印度的交通要道。 雲南驛以雲南作為地名,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滇西茶馬古道第一鎮.魯史
    青龍橋建成,交通條件改善,過往魯史馬幫商旅與日俱增,魯史成為順寧通省驛道和茶馬古道上瀾滄江和黑惠江之間的重要驛站。是古時滇南通往蒙化(今巍山縣)、下關、昆明,北上麗江、西藏,直達印度,南進順寧——今鳳慶、鎮康,再西出緬甸的重要驛站,距今已近400年歷史。徐霞客在1369年來到魯史時,就感嘆於魯史的繁華。
  • 洪漠如:從溪上浮梁走過的,多是安化茶業人
    從白沙溪茶廠出發去往永錫橋,永錫橋在洞市,去往安化的「茶馬古道」景區會經過那裡。安化「茶馬古道」拷貝的是雲南茶馬古道的故事——馬幫運茶。這從側面體現了茶馬古道從文化概念到產業運作上的成功,就像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然後大家抱著各自的目的起來響應一樣。很顯然,茶馬古道並不能完整的將安化茶產業的背景故事敘述出來。
  • 2020瀾湄萬裡行:走進「滇西春城」保山
    央廣網保山10月28日消息(記者張雷)10月25日,「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採訪團從大理市沿杭瑞高速向西南行進180公裡,來到「滇西春城」雲南保山市。位於雲南省西部、與緬甸相鄰的保山市,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的發源地之一、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歷來是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樞紐。
  • 中國大西南茶馬古道上的十大古鎮
    古鎮至思茅、倚邦綿延數百公裡的崇山峻岭中用青石板鋪成的茶馬古道,記錄了古鎮當年的曾經輝煌。雲南·臨滄·魯史古鎮魯史古鎮是滇西茶馬古道第一鎮,在瀾滄江、黑惠江之間,位於雲南臨滄市鳳慶縣東北部,呈圓狀分布,是滇西至今保存完好、規模較大的有著濃鬱宗教文化特點的古建築群,至今還保留著一條將古鎮一分為二的青石板茶馬古道。
  • 福建臺商李瑞河進軍西部記:打造茶業大觀園
    中新社漳浦四月二十日電 題:福建臺商李瑞河進軍西部記  作者 嚴利人  十年前,祖籍閩南漳浦縣的臺商李瑞河在故鄉漳浦縣投資建成了天福茶莊,十年後的今天,年近古稀的李瑞河雄心勃勃地再振雄風進軍西部,並在「天府之國」四川省建成天福茶園,再次書寫人生的輝煌篇章。
  • 留在茶馬古道驛站中的百年老店,雖黑瓦老舍,卻傳承古老的工藝
    當代人提起「茶馬古道」首先就會想到與雲南有著莫大的關係,現在以茶馬古道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點出現在雲南許多地方,的確!這條古道就是由古老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而形成的,源於唐代雲南大理一帶的滇商,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國際貿易通道,也是一條文化走廊,在明清時期處於鼎盛時代,歷史記載雲南的茶馬古道不是只有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貿易通道,匯聚在雲南的許多地方,在馬幫進行爬山涉水行走千裡時,在不同地點都會設有驛站,供人馬休息,這些驛站猶如現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不僅有客棧,還有一些茶館和餐館,時至今日已無法體會當時的盛況,但能從如今保留較完整的茶馬古道驛站目睹當年滇商行商路上的實況
  • 神秘的千年變遷的茶馬古道,始於何時?
    這是亞洲大陸以茶葉為紐帶的古道網絡,長在千裡以上,其中以雲南中甸、四川康定、西藏昌都構成的三角地帶是茶馬古道網絡分布最為密集的地方,是各路馬幫交會最為頻繁的地方,來自雲南的滇茶和四川的雅茶與西藏的麝香、皮毛,以及來自印度的珠寶首飾香料等等在這一帶互市
  • 七彩雲南茶業2018全國經銷商大會圓滿召開!
    短暫茶歇之後,大家參觀了七彩雲南多年來持續合作的邦東曼崗合作初制所,初制所乾淨衛生的環境、種類齊全的設備,技術過硬的茶農,讓大家對七彩雲南的茶業的原料來源和品質的掌控更加放心。只有把控好源頭,才能產出高質量的茶葉,這也是七彩雲南茶業一直以來的堅守原則。
  • 「古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轉)
    因而此通道起先是珠寶玉器、白銀和雜貨的運輸古道,它是貫通多個國家口岸的國際通道。    古道演變    在泰國、緬甸及印度等地的物產經此通道運往華夏內地的同時,該地的茶葉貿易也逐步興盛起來,銷往雲南各地,使茶業步入初興。隨著茶業的逐步興盛,上述鹽道和銀道又逐步上升為茶道。
  • 醉品集團創新茶業新零售模式 助推中國茶產業復興
    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中華茶業,自唐宋以來,經歷了幾多輝煌和滄桑。直至今日,中國茶業在外來品牌和網際網路的雙重衝擊下,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和新環境下,復興中國茶業,不僅是每個茶葉從業者的目標,也是醉品集團一直以來肩負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