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兩岸協商漸入深水區 臺灣要有前瞻性思考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明報:兩岸協商漸入深水區 臺灣要有前瞻性思考

  中新網5月7日電 香港《明報》7日刊載《從汪辜會談看兩岸對話》一文,文章指出,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和平協商的新裡程。時至今日,兩岸協商漸入深水區,在臺灣方面來說,要對兩岸和平發展需要有前瞻性思考。低頭紮實鋪路,也要對方向瞭然於心才會有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

  文章摘編如下:

  上月底,兩岸都隆重舉行活動,紀念汪辜會談20周年。兩岸政界、學界等各方都高度肯定,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以平等協商合作取代敵意對抗的和平新裡程,也對當今兩岸互動成果遠超過20年前的規劃設想鹹感驚豔,並對未來充滿期許。

  2008年以來,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世界矚目,而兩岸關係穩健發展背後最重要的政治基礎是雙方都認同體現「一個中國」意涵的「九二共識」。

  回想兩會接觸之初,是為了解決兩岸民間交流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協商性質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當時兩岸都面臨「與誰談」的問題,因此,1992年兩會在香港商談,確定兩會協商不是「國際談判」,而是一國內部對話,是兩岸授權特定民間團體協商涉及公權力的事務性問題。這一模式,在1993年於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中得以確立。

  縱觀汪辜會談肇端的兩岸協商曆程,政治對話始終貫穿其間。江澤民提出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8項主張,臺灣方面也以「李六條」積極響應。只是當時臺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口是心非,親手破壞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令兩岸關係跌入谷底。

  有鑑於此,大陸方面1998年透過上海的汪辜會晤表示要展開兩岸政治對話,但臺灣方面並未接招,李登輝更在次年拋出「特殊兩國論」,以阻擾汪道涵訪臺,兩會接觸再告中斷。

  此後,陳水扁「執政」臺灣,由於民進黨固守「臺獨」路線,兩岸協商大門未能重開;反而在野勢力抓住契機,連戰訪問大陸,與胡錦濤歷史性會面,發表「共同願景」,親民黨、新黨也接續「登陸」,兩岸政治對話風生水起,也為2008年國民黨再度「執政」奠下基礎。

  繼之,國共論壇等接連舉辦,持續探討兩岸政經互動;兩會在重申「九二共識」後,多次上演協議籤署大戲,兩岸關係漸入佳境,經濟融合加速。

  時至今日,在展現累累碩果的同時,兩岸協商也漸入深水區,進一步夯實兩岸和平發展政治互信,攜手解決兩岸互動中的難題等開始被提上議程。

  臺灣方面說,兩岸政治對話,沒有感受到來自大陸的壓力。不過,兩岸和平發展需要有前瞻性思考。低頭紮實鋪路,也要對方向瞭然於心才會有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

  當前,兩岸先由學界探討政治議題,值得期許。同時,臺灣內部對兩岸關係共識的整合也是一種政治對話。2012年初,民進黨陣營就說蔡英文不是輸給馬英九,而是敗給「九二共識」。敗選後的民進黨聲稱要在接觸中了解大陸,謝長廷等相繼出訪大陸,但該黨檢討兩岸政策並未全面展開。預料兩岸議題的爭論將在民進黨內持續發燒。

  未來臺灣選舉中,有關兩岸政策的競爭,將是朝野的主戰場之一,是理性的對話,還是煽情的權宜的政治動作,尚需觀察。(歐陽五)

相關焦點

  • 2013兩岸深水區難中求進獲突破 軟性元素風靡臺灣
    「和平發展鞏固深化期」,大陸方面常以之形容目前兩岸關系所處狀態,臺灣島內則以更形象的「深水區」一詞加以描述。其中均蘊含了「難中求進」的意味與期待。實際上,中共新一屆領導層上任後,對此已有清晰認識,而經過這一年的鋪陳,大陸對兩岸關係「攻堅克難」、「啃硬骨頭」展開了積極布局。
  • 航程只需一小時 臺灣直飛上海 傳兩岸協商中
    據中評社訊,有臺灣媒體今天報導,兩岸包機直線飛行氣氛越來越濃。據指出,兩岸有關部門已針對第三條航路進行協商,方案包括由中正機場直飛上海情報區,再轉上海或北京,雙方初步同意不碰觸國際或國內航路的政治爭議,且可由兩地飛航管制單位直接對話。
  • 楊錦麟:臺灣經濟依賴大陸 政治上卻漸行漸遠
    魏萼:他有想說,統一是要很長很長的路,但只要不搞臺獨就可以了。楊錦麟:就是說臺灣如果不搞臺獨就可以了?楊錦麟:我覺得鄧小平先生是個非常有戰略眼光和有前瞻性的一個政治家,兩岸能夠走到今天這樣一個田地,這樣一個水平,沒有那一代領導人,沒有毛主席,毛澤東、周恩來那種持續的努力,這是一個厚積薄發。我認為這個厚積薄發來講,就為未來的兩岸關係互動,提供很多新思維的空間。
  • 《證券日報》山西、青島負責人陳慕鴻:山西國企改革漸入深水區
    這一年,風險、機遇並存,雖然面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漸增、中美貿易摩擦頻頻、民營企業發展遇阻等挑戰,但是我們也清晰看到國內新舊動能轉換明顯提速、支持民營經濟成為一致行動、「科創板」推出在即等利好湧現,這也將為2019年的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
  • 香港《明報》:臺灣蓋世太保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上周先有臺灣「立法院」打架流血,現在本周又有陳水扁上電視威脅說,要動員「國會」少數派發動流血來阻止審議兩岸和平促進法。警號是,儘管過去民進黨在野時常見鬥毆流血,可是這次情況有蓋世太保影子。  以行政命令治國系魏瑪共和晚期興登堡總統的手段,導致納粹獨裁。
  • 時評:兩岸協商不前進 臺灣將陷入更大發展困境
    新任臺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行政院」舉辦的網上面對面溝通節目中的發言集中在3個話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應儘快進入實質審查程序,官方提出的草案充分考慮到兩岸協商的特殊性,較其他方案具有明顯的可行性;二是兩岸貨物貿易協議有利於臺灣發展,應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審查同步進行,以便及時提交審查並獲得通過;三是直陳自己的愛臺之心,指出島內一些人動輒以「賣臺」攻擊臺灣當局,對公務人員
  • "行政院"組織業務學習 林全:政策制定要有前瞻性
    華夏經緯網2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林全18日在共識營中裁示,各部門制定政策或發生問題時,應有前瞻性、預見危機,如「一例一休」,就是因為信息掌握不足,才會引發爭議。
  • 臺灣新黨:將爭取與大陸協商「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等議題
    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中國臺灣網資料圖)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答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新黨一直主張兩岸和平統一,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獨」,我們對此高度讚賞。」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對此,新黨回應表示,面對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民進黨直接否定「九二共識」,國民黨則莫衷一是,幾大政治領袖都只想混日子。新黨不掩耳盜鈴,將爭取在今年率先與大陸展開黨際協商,就兩岸結束軍事對立、建立和平機制,以及「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充分交換意見。
  • 兩岸春節加班機 下月臺北協商
    臺海網11月22日訊 臺灣「交通部民航局長」尹承蓬昨天表示,兩岸明年春節加班機預定12月中下旬在臺北協商;今年農曆年,臺灣航空業者被分配到很多時段差的紅眼航班情形,要設法爭取改善。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根據「民航局」初步研判,明年春節假期較短,加上松山與上海虹橋已於今年6月對飛,且5月兩岸達成增班協議,定期航班從每周270班增加到370班,明年春節加班機的數量可能比今年少。
  • 前海香港合作漸入深水區 首創「港企直通車」
    前海打造深港合作高點,構建香港產業集群漸入深水區。日前前海管理局舉行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證書頒發儀式,23名境外人士成為首批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中港籍人士17人,佔了74%。「前海管理局『萬千百十』工程提到的內容,預計8月就有幾個會對外公布了。」
  • 冰面上玩耍,連人帶車滑入深水區…
    冰面上玩耍,連人帶車滑入深水區… 2020-12-20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灣統派李俊清: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實在沒必要走上幹戈之路
    針對「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莫健提出的臺海情勢警訊,臺灣退役校官、中國老兵統一黨黨主席李俊清表示,臺海動蕩不無可能,假如民進黨當局刻意淡忘美國失信於臺灣的歷史,過去向美方靠攏,兩岸漸行漸遠,臺海就可能出現危機。
  • 微電影漸成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熱點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齊湘輝)隨著微電影的躥紅、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兩岸交流的深入,微電影領域漸成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新熱點。近年來,兩岸合作舉辦的微電影交流活動、兩岸原創微電影大賽多次舉行。
  • 兩岸學子跨海戀引關注 專家:臺灣男生易奪芳心
    在兩岸目前的現實下,兩岸年青學子之間的「跨海戀」漸成臺灣大學校園內的新風氣。但有專家指出,能夠真正開花結果的卻很少,因為根據目前臺灣當局的規定,陸生完成學業後,不能留島工作,需返回大陸,「新萌芽的戀情僅靠網絡、電話來維繫,終究不能持久。」
  • 兩岸2013年春節加班機12日在臺北進行協商
    兩岸2013年春節加班機12日在臺北進行協商 2012年12月08日 09:08 來源:人民政協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特色廟會漸入最高潮 與臺灣美食約起來
    東南網6月1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靖東 燕子/文 吳曉平/圖)作為海峽論壇「最超人氣項目」——兩岸特色廟會開了三天,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各種美食刷屏?那可要趕緊約起來!過去的這個周末,湧向兩岸特色廟會的人潮從來沒有減少過,誰讓臺灣美食名聲在外呢!不過,要想在不撐壞自己的前提下嘗到儘可能多的美食,可得做好攻略。熱愛美食的市民梁小姐就貢獻了自己的秘訣:「邊吃邊逛,邊逛邊吃,掌握好節奏,逛—吃—逛—吃!」梁小姐這番話看著像搞笑,其實還真的挺有道理。畢竟邊逛邊吃不僅能邂逅更多美食,還有助於消食嘛!
  • 旺報:臺「大選」參選人要有兩岸經貿政策
    旺報:臺「大選」參選人要有兩岸經貿政策 2015-08-11 14:49: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8月11日電 臺灣《旺報》11日社評表示,目前,臺灣「大選」候選人都沒有提出清晰的前瞻性的兩岸政策與論述
  • 臺欲修「公投法」挑動兩岸敏感神經
    但「5·20」還沒到,臺灣「公投法」修正草案初審通過的消息卻突然斜刺裡殺出來。臺灣《聯合報》注意到,臺灣欲修「公投法」的消息一出,立即被大陸媒體放在顯要位置上,顯示「審查『公投法』修正案進程已挑動兩岸敏感神經」。
  • 「臺車入閩」惠及臺灣同胞 發展契機兩岸共矚
    潘蓮琴說,她臺灣家裡有2部汽車,等「臺車入閩」各方面政策、配套更加成熟後,她準備把家裡的車輛開到平潭來。在潘蓮琴看來,隨著海上客滾輪直航的開通,閩臺人員、貨物、車輛往來常態化,日漸成型的「兩岸一日生活圈」必將吸引更多臺胞前來創業安居。
  • 阮次山:兩岸關係將因陳水扁而漸行漸遠
    臺灣當局醞釀在其「護照」上加上"臺灣"的字眼已多時,但是,陳水扁這項宣布在臺灣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不說,大陸國臺辦在15日以發言人的名義發表書面聲明,對臺灣當局此舉首度作出反應稱,臺灣正不斷進行"漸進式臺獨",中國政府的如此反應固然在預料之中,但是其反應如此低調,當然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