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社區應急小分隊上崗後為居民採購生活必需品
本報訊(記者 王斌)海澱區永定路街道的疫情風險等級已被調整為「高風險」,因臨近出現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海澱玉泉東市場,轄區內多個社區已封閉管理10天,居民只能在社區內活動。作為高風險地區的封閉社區,居民的買菜購物如何保障?慢性病患者的「藥」緊事如何解決?6月24日上午,北青報記者前往永定路街道實地探訪,正趕上街道剛剛成立的「封閉社區代購藥品應急小分隊」首日上崗,當天有8位居民提出了代買藥品的需求。
據了解,6月13日,海澱區永定路街道玉泉東市場檢測出首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病例,次日確診。海澱區當即將玉泉東市場關停,並從6月15日零時起,對市場周邊10個社區啟動封閉管理措施,所有人員居家隔離並進行核酸檢測。其中有9個社區位於永定路街道。
6月24日上午,北青報記者來到仍處於封閉管理中的復興路40號社區北大門外。快遞員正隔著鐵圍欄,向社區內的居民遞送快遞物品。北大門內臨時設置了一處便民菜站,居民有序排隊採購蔬菜水果。「社區實行封閉管理後,居民不允許進出社區,但可以在社區內部活動。遛彎兒、採購商品,都是允許的。」復興路40號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
以前,居民在社區附近超市以及不遠處的玉泉東市場採購生活所需。封閉管理後,街道迅速對接商超及餐飲企業,送菜進社區,保障居民的「菜籃子」。復興路40號社區的蔬菜、水果、肉禽蛋奶、主副食等生活必備品由物業公司承擔,每天向社區供應約2000斤蔬菜。對於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物業公司還提供送貨上門服務。附近的超市發、首農、物美超市等商超,也為封閉社區提供蔬菜配送服務。居民可以網上下單,在規定時間去社區固定取貨區域取菜。
隨著封閉管理的時間延長,慢性病患者的買藥需求多了起來。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復興路40號社區有2800多戶居民、近萬人左右,其中老年人佔了四分之一。截至6月24日,居民已經居家隔離了10天。此前,由社區外的值守人員或用藥人在外居住的親戚負責代開藥。自6月24日開始,「封閉社區代購藥品應急小分隊」正式上崗,解決居民的「藥」緊事。
據永定路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任白雪莉介紹,應急小分隊共6人,由街道政務服務中心負責醫藥費報銷以及社保相關業務的工作人員組成,把距離社區不到1公裡的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作為定點採買醫院。「我們每個封閉社區都有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負責與居民對接。居民先進行開藥登記,提供醫保卡和現金,然後由應急小分隊幫助預約採買藥品。」白雪莉說,應急小分隊上崗首日,共有8位居民提出了代買藥品的需求,涉及約25種藥品。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玉泉東市場周邊社區預計還將繼續封閉管理至本周末。永定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天,街道將在嚴格落實封閉管理措施的基礎上,繼續協調多方資源,全力保障防疫期間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藥罐子」。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