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火災救了書法史赫赫名跡《西狹頌》(附:摩崖原石實拍,震撼!)

2020-12-10 騰訊網

@睡前伴你夜聽

漢三頌「中,

無論是《石門頌》、《郙閣頌》,抑或《西狹頌》,

都見證了逾越秦嶺、巴山,

溝通關中平原、漢中盆地與成都平原的蜀道開通,

也見證了一種早期漢人致力打通阻塞,

張揚原初生命的精神與張力,

而《西狹頌》更因為「破四舊」前一把意外大火的原因,

得以跨越特殊年代,

完整保存至今,

其中緣由何在?

大約50年前,險峻的地勢與一場沒找到原因的大火陰差陽錯的保護了《西狹頌》的完整。

《西狹頌》與《石門頌》《郙閣頌》並稱為漢代書法「三頌」。《西狹頌》至今保存完好,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隸書碑文。

西狹頌摩崖原石

摩崖刻石,漢代隸書。全稱為《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篆額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稱《李翕碑》、《李翕頌》,俗稱《黃龍碑》。東漢靈帝(劉宏)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鐫刻,在甘肅成縣西狹中段青龍頭。此石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楊守敬評論說:「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碑文末刻有書寫者「仇靖」二字,開創書家落款之例。

《西狹頌》全稱為《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篆額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還稱為《李翕碑》《李翕頌》,又俗稱《黃龍碑》。

《西狹頌》摩崖石刻原石局部

《西狹頌》摩崖刻石,在甘肅成縣西狹中段青龍頭,刻於東漢靈帝劉宏建寧四年,即公元171年,書體為隸書。

《西狹頌》正文拓片

《西狹頌》文後題名拓片

此刻石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著名金石文字學家楊守敬評論道:「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碑文末刻有書寫者「仇靖」二字,開創書家落款之先例。

《西狹頌》頌文右側所刻的《五瑞圖》

《西狹頌》碑額《惠安西表》

《西狹頌》碑亭速寫 顧村言 圖

原石高清圖

《西狹頌》摩崖

《西峽頌》鐫刻崖體為花崗巖,石質堅硬細密,其碑面向內凹進,上有天然石龕遮掩,崖面坐陰,相隔不足20米的單山相蔽,且崖下潭水相潤。故《西狹頌》崖面風吹不著,雨灑不著,日曬不到,加之地處偏僻峽谷,山勢險峻,道路難行,人跡罕之,崖面陡峭,距地面較高,不易攀爬,錘拓難度很大,雖經1800年之久,碑文等完好無缺。1982年修起碑亭和鐵柵以作保護。近年經政府修葺、曲經通幽,棧道懸壁,古亭護於崖前,鐵柵欄阻人進前,但觀瞻碑文無礙。並不是訛傳的「碑石几經刻洗,已貌存神遺」,而是古碑神採依舊照人,公元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釋文:

漢西狹頌

惠安西表

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天姿明敏。敦詩悅禮。膺祿美厚。繼世郎吏。幼而宿衛。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是以三浿符守。致黃龍嘉禾。木連甘露之瑞。動順經古。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朝中惟靜。威儀抑抑。督郵部職。不出府門。政約令行。強不暴寡。知(即智)不詐愚。屬縣趨教。無對會之事。儌(音jiao,上聲,攻擊之意)外來庭。面縛二千餘人。年穀屢登。倉庾惟億。百姓有蓄。粟麥五錢。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緣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谿。阨窄促近。才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有顛覆。霣隧之害。過者創楚。惴惴(音zhui,四聲)其慄。君踐其險。若涉淵水。嘆曰。詩所謂如集於木。如臨於谷。斯其殆哉。困其事則。為設備今。不圖之為。患無巳勅。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審因常繇。道徒饌燒。破析刻臽。磪嵬減高。就埤(音pi,通陴-本義是城上女牆,上有孔穴,可以看外。這裡同卑)平夷。正曲柙(音xia,這裡似通匣)致。土石堅固廣大。可以夜涉。四方先雍(即壅)。行人歡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風。乃刊斯石曰。赫赫明後。柔嘉惟則。克長克君。牧守三國。三國清平。詠歌懿德。瑞降豐稔(音ren,上聲)。民以貨稙。威恩並隆。遠人賓服。饌山浚瀆。路以安直。繼禹之跡。亦(即奕)世賴福。建寧四年六月十三日壬寅造時府。

西狹頌所在地風貌

甘肅省成縣西狹景區目前可見的懸泉飛瀑與人工棧道

《西狹頌》保護碑亭與黃龍潭

峽中初尚平坦,然而越往裡行,越多巨石,溪流湍急

《西狹頌》碑亭(右)與深潭

到達碑亭須攀行一段險峻的小徑,須攀著鐵索而過。

黃龍潭

《西狹頌》摩崖石刻原石

峽中水際瑟瑟的蘆花

2016年11月,西狹景區在修建人工棧道

《西狹頌》碑亭

《西狹頌》摩崖石刻原石局部

古棧道巨大的柱孔

險峻的石壁與棧道

部分圖片來源 | 顧村言 澎湃新聞

@睡前伴你夜聽

相關焦點

  • 《西狹頌》原石實拍,震撼人心!
    圖為《西狹頌》摩崖原石所在地《西狹頌》摩崖刻石,在甘肅成縣西狹中段青龍頭,刻於東漢靈帝劉宏建寧四年,即公元171年,書體為隸書。《西狹頌》全稱為《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篆額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還稱為《李翕碑》《李翕頌》,又俗稱《黃龍碑》。此刻石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著名金石文字學家楊守敬評論道:「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碑文末刻有書寫者「仇靖」二字,開創書家落款之先例。
  • 漢隸《西狹頌》原石賞析
    圖為《西狹頌》摩崖原石所在地 《西狹頌》摩崖刻石,在甘肅成縣西狹中段青龍頭,刻於東漢靈帝劉宏建寧四年,即公元171年,書體為隸書。 《西狹頌》全稱為《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篆額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還稱為《李翕碑》《李翕頌》,又俗稱《黃龍碑》。此刻石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
  • 西狹頌原石完整版,附高清原拓片,極度震撼!
    西狹頌摩崖原石 摩崖刻石,漢代隸書。全稱為《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篆額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稱《李翕碑》、《李翕頌》,俗稱《黃龍碑》。東漢靈帝(劉宏)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鐫刻,在甘肅成縣西狹中段青龍頭。
  •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的書法審美特徵
    《西狹頌》、《石門頌》、《郙閣頌》是始造刻於我國東漢時期的摩崖刻石,被後世人並稱為「漢三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三頌之一的《西狹頌》的書法特徵。西狹頌全貌摩崖原石《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又稱《惠安西表》,民間俗稱《李翕頌》《黃龍碑》。
  • 《西狹頌》摩崖石刻,歷經1800多年一字不損,天下隸書第一
    位於甘肅省成縣天井山魚竅峽中的《西狹頌》摩崖石刻,位居我國「三頌」之首,歷經1800餘年仍完好無損,至今一字不損,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被評為「天下隸書第一」。1962年,《西狹頌》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是東漢建寧四年六月仇靖撰刻並書丹的摩崖石刻,頌文主要記載了東漢武都郡太守李翕率眾開天井道的政跡。
  • 隴南·西狹頌景區
    西狹頌國家4A級風景區,位於甘肅省成縣縣城西13公裡處的魚竅峽谷,因完好保存有東漢末年鐫刻的摩崖石刻群而得名,且馳譽海內外。現為國家級4A級景區,甘肅省十大名勝風景區,隴南市十大名牌風景區和文明旅遊景區。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為您武都太守漢陽河陽車翁西峽頌,俗稱黃龍碑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臨摹鑑賞價值。
  •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來源《書法報》2019年6月5日第22期10版 欄目: 讀帖 作者:李景臣 責編:葉積豔)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李景臣>《西狹頌》(圖1)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
  • 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摩崖刻石《西狹頌》,「君諱」兩字分析
    漢代隸書摩崖石刻《西狹頌》筆法試析。作者:張聰枝巜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巜李翕頌》《黃龍碑刻石。記載武都太守》,位於甘肅省成縣天井山,東漢建寧四年(171)六月刻。《西狹頌》與陝西省漢中市的《石門頌》、略陽縣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 "三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記載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頌其修復西狹道為民造福的政績。《西狹頌》書法古樸方勁,從用筆來說,多方筆起收,少作提按,取中鋒行筆,兼側鋒作波磔。
  • 千古《西狹頌》,看完真的長見識
    北宋末年,有一個樵夫,仿佛冥冥之中天賜良緣,他在甘肅成縣天井山魚竅峽有了一場華麗的邂逅,像一個勇敢而又幸運的新郎,莽撞地揭開了新娘神秘的蓋頭,霎時,《西狹頌》那汲取千年日精月華的絕世容顏展露在眾人的面前:「疏散俊逸,如風吹仙袂,飄飄雲中……」漁樵,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類重要角色。
  • 甘肅省西狹頌文化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在蘭州召開
    據了解,《西狹頌》是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成縣縣城西十三公裡處的天井山峽谷魚竅峽和黃龍潭邊的一塊鐫刻於東漢建寧四年的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石刻正文隸書陰刻,計20行385字,記敘了漢武都郡太守李翕組織修建西狹棧道、惠澤於民的事跡,正文上方有「惠安西表」四個篆刻大字,右有黃龍、白鹿、木連理、嘉禾、甘露降「五瑞圖」,左有武都郡下辨道一幹官員的姓名和身份。
  • 無人機之旅|航拍「漢三頌」之《西狹頌》碑所在景區
    原標題:無人機之旅|航拍「漢三頌」之《西狹頌》碑所在景區  西狹頌景區位於甘肅成縣縣城以西13公裡處的拋沙鎮豐泉村魚竅峽峽谷,其歷經1800餘年仍完好無損地保存有我國「漢三頌」之首的《西狹頌》摩崖石刻群而聞名於世,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圖為航拍成縣西狹頌景區。
  • 試析漢代隸書摩崖石刻《西狹頌》,呈現超邁高華之意趣
    試析漢代隸書摩崖石刻《西狹頌》,呈現超邁高華之意趣作者: 張聰枝漢代隸書崖石刻巜西狹頌》的主要內容是讚頌武都太守李翕為謀求民利,開通西狹中道之事而刻。而在《西狹頌》的最後題記中,有"仇靖字漢德書文"字樣,它告訴我們是仇靖撰文並書。
  • 自駕遊一定要去甘肅這兩個景點:成縣西狹頌、西和縣雲華山
    自駕遊第三段,離開兩當縣沿福蘭線、s205、G567到達甘肅成縣西狹頌景區、白雀寺、晚霞湖、雲華山。離開兩當縣時已是中午,吃過飯繼續出發去成縣西狹頌景區,還是避開高速,結果我們又被導航坑了,走了一段不知名的縣道,到了景區的西門,因為走了冤枉路,導致我們晚上9點多了還沒找到住的地方,最後在成縣小川鎮上費好大勁才找到一個小旅館,還算便宜,環境嘛,反正能住。在鎮上買了點吃的,就當是晚飯了,休息一晚,大清早進西狹頌景區(西門)。
  • 「印象隴原」漫遊西狹頌
    【印象隴原】漫遊西狹頌何潤民西狹頌景區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的成縣,這裡風光兼南北之美,氣候無寒暑之虞,山川靈秀,陵谷藏珍,聞名中外的漢代摩崖石刻《西狹頌》,就位於該縣城以西13公裡處的拋沙鎮豐泉村魚竅峽谷,這裡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美麗的傳說、優美的風光一直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前來觀光旅遊。
  • 心戀隴南之十二:西狹長歌
    《西狹頌》碑文四周有諸多歷代文人的鐫刻,已成摩崖頌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辨認者有14方,以宋代為多,有7方,明代1方,清代4方,民國2方。在西狹溝中,還有耿勳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處。溝口存有李可染的《西狹頌》碑題。      我把碑文內容全部複製,如下:      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伯都。
  • 甘肅境內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提起刻於甘肅成縣天井山、東漢仇靖所書的《西狹頌》,國人莫不嘖嘖稱讚。因為《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而《西狹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至今一字未損。
  • 千年摩崖石刻橫空出世,被奉為國寶,甘肅這個山溝也跟著出名了
    然而甘肅隴南成縣天井山麓的魚竅峽不僅有靈山秀水,還有足以威震四方的歷史文化遺蹟,那便是蜚聲中外的摩崖石刻《西狹頌》。 《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埔閣頌》同稱為漢代書法「三頌」,且為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至今一字未損。如此高的文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難怪有人會說,到甘肅旅遊如果錯過了魚竅峽,那才是真正的走馬觀花,因為錯過了國寶。
  • 甘肅一樵夫峽谷砍柴,發現1800多年的摩崖石刻,至今一字不損
    不去甘肅,可能都不會知道隴南還有這麼一處佳景:西狹頌。「西狹頌」為我國漢隸書法「三頌」之一,是古代摩崖石刻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藏於甘肅成縣一處天井山麓魚竅峽中,此處則是成縣有名的自然風景區:西狹頌風景區。
  • 在臨寫《西狹頌》與《郙閣頌》時,你更喜歡怎麼寫?
    《西狹頌》的書風有兩個特色:一是方圓融合。直線條的起訖兩端大都用圓筆,以圓渾來調和剛性,避免僵直,波折曲線的起訖兩端大都用方筆,以勁健來調和柔性,避免軟弱。因此《西狹頌》不用這種方法追求大氣,而是將筆畫撐在字形的四邊,結體方整,甚至是長的,儘可能多地在字形中間留出空白,造成疏可走馬的寬博結體,同時,為了強調橫勢,在章法上縮小行距,使左右字連成片,橫向有綿延不盡的大氣效果。《西狹頌》的這兩個特色使它的風格既方整雄偉,寬博道古,義富於變化,耐人尋味。
  • 關於西狹頌風景區東口開放的通告
    廣大遊客,各旅行社: 因西狹頌景區受7.24暴雨影響,導致景區臨時關閉,現根據汛情經研究決定將東門恢復開放,請各位遊客從東門進入遊覽,然後原路返回,道路溼滑,請注意安全,待景區道路暢通後再全面開放,由此帶來的不便,敬請廣大遊客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