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時候信仰神靈,所以對自己家族祖墳的位置十分看重,因為在風水學中認為祖墳埋藏在好的位置可以保佑後代家族昌盛。而古代最大的祖墳當屬皇陵了,可是封建王朝幾千年,歷代皇陵數不勝數,可是如果要說到最好的皇家祖墳所在地那就非它莫屬了,因為這座祖墳出了16位皇帝。
這座祖墳就是明皇陵,明朝是中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掌管的朝廷,它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較為傳奇的一位皇帝,因為在古代能夠成為皇帝的,除了皇族後代之外那就是地方諸侯或者是達官貴人。朱元璋卻不是,他是一個真正的草根階級,他自小失去父母到處流浪當過乞丐,當過和尚,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得是,地位如此低下的人最後竟然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君主。
他出生在安徽的一個平民家庭之中,由於當時正處於元朝末年,當時元朝廷內部混亂皇帝昏庸無能,百姓過著流離失所,飢不擇食的日子。朱元璋的父母都因飢餓而亡,從此他變成了一個孤兒,由於他十分年幼根本沒有埋葬父母的能力。他與他的哥哥四處乞討希望能夠為父母求得一方土地,最後劉繼先給予他一塊土地用來安葬他的父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們準備要安葬父母的路上,受到了惡劣天氣的阻撓,山體滑坡直接把他們的父母給埋葬了,由於埋入太深所以他們兄弟倆只好把父母埋葬於此,這就是朱元璋的祖墳,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這次山體滑坡卻給朱元璋的父母選了一個風水佳地,這或許是冥冥中的天意吧,這就是所謂的"天葬",而這塊風水寶地,造就了朱元璋當了皇帝。
父母死後他跟隨兄嫂一起生活結果厄運再一次來臨,兄嫂也相繼去世。此時他無依無靠只能四處漂泊後來參軍,最終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朝廷。他登基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祖墳,由於他認為當時是山體滑坡導致父母埋葬,所以打算重新選擇一個墳址。但是後來劉伯溫告訴他此地乃一靈地,若堅持改換可能會洩龍氣最終朱元璋放棄了這個打算。並且把那地方擴張為皇陵,如此以來就建造了如今的明皇陵。
在修建京滬高鐵時本來計劃要從明皇陵中穿過,但是操作施工時容易對皇陵造成損壞所以當地政府為了避免對明皇陵造成損壞,所以最終決定從明皇陵的旁邊繞過,這就導致了工期延長成本增加。
但是明皇陵是我國的重要的文物體現,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堪稱無價之寶。作為華夏民族的後代,我們應當要保護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它不僅僅是一座冰冷的陵墓,更是一個朝代幾百年的興衰鑑證,文明的傳承和歷史的印鑑是多少金錢都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