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牛,是分布於以青藏高原為中心,及其毗鄰的高山地區的特有牛種

2020-12-19 百家號

犛牛是分布於以青藏高原為中心,及其毗鄰的高山,亞高山地區的特有牛種。

飼養犛牛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還有蒙古,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不丹,錫金,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

蒙古是中國以外犛牛頭數最多的國家。蒙古犛牛的來源,蔡立認為是由古羌人在青藏高原馴化的犛牛。

隨著古羌人的遊牧和遷移,越過崑崙山和經由克什米爾、帕米爾、天山南北,最後到達阿爾泰山和杭愛山脈地區的。

吉爾吉斯犛牛主要分布於與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的吉爾吉斯東南部地區。蔡立認為是犛牛在我國青藏高原被馴化後,越過崑崙山脈,經由帕米爾進入吉爾吉斯的。

蔡立認為是犛牛在我國青藏高原被馴化後,越過崑崙山脈,經由帕米爾進入吉爾吉斯的。

相關焦點

  • 犛牛被稱作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犛牛被稱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種,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犛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體兩側和胸、腹、尾毛長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繁殖成活率為44%。02國外的犛牛犛牛是分布於以青藏高原為中心,及其毗鄰的高山、亞高山地區的特有牛種。飼養犛牛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還有蒙古、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不丹、錫金、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
  • 犛牛:它被稱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所特有的牛種!
    犛牛:它被稱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所特有的牛種!犛牛被稱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種,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是生活在世界上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犛牛分為野犛牛和家犛牛,野犛牛又叫野牛,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犛牛體形笨重、粗壯,但比印度野牛略小,體長200~260釐米,尾長約80~100釐米,肩高160~180釐米,體重500~600千克,雄性個體明顯大於雌性個體。
  • 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成就每一頭青海犛牛
    是的,這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青藏高原特有牛種,犛牛。以沉默中不斷積聚的頑強和深沉,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稀氧地區生生不息,並成為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高原人不屈的精魂象徵。
  • 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達成七大共識助推青藏高原特有畜種發展
    圖為青海犛牛。 鍾欣 攝圖為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上展示的犛牛奶製品。 張添福 攝圖為青海犛牛群。 鍾欣 攝中新網西寧8月30日電 (記者 張添福)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8月27日至30日在青海西寧舉行,300多名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進行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研討,形成七大共識,助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特有畜種犛牛產業發展。
  • 為什麼青藏高原不能沒有犛牛?
    ,是一種古老而原始的物種,起源於青藏高原,並生長繁衍在以青藏高原為中心,及其毗鄰高山高寒地區的特有珍稀生物種群。歷史上犛牛曾經的遷徙路線,與今天世界犛牛分布狀況大致相當。( 圖片來源 @網路 )其餘與中國毗鄰的蒙古國、中亞地區以及印度、尼泊爾、不丹、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有少量分布。同時,犛牛與北極熊、南極企鵝並稱為「世界三大極地高寒動物」。
  • 野犛牛憑什麼能夠在人煙罕跡的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上面生活呢
    野犛牛,是家養犛牛的野生同類。它們是高原上一種典型的耐寒動物,皮毛厚重,四肢強健,胸腹裹著又長又厚的毛髮,幾乎都要垂到地面上了。野犛牛的主要活動範圍在青藏高原附近,這是一片人煙罕跡寸草難生的乾旱地帶。犛牛分布在我國的青海,西藏,新疆甘肅等一些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地帶,是我國特有的野牛種類。野犛牛相比於其它的野牛,最凸出的特點就是它身上的長毛幾乎垂到地上,這些厚重的長毛就是野犛牛抵抗青藏高原這片高寒土地的法寶。夜裡的高原氣溫很低,野犛牛就靠著這身厚重的毛皮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夜晚。野犛牛的體型巨大,行動笨拙,體長在2-2.6米之間,重達500-600千克。
  • 野犛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犛牛屬。是家犛牛的野生同類,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種,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野犛牛體形笨重、粗壯,但比印度野牛略小,體長為200—260釐米,尾長約80—100釐米,肩高160—180釐米,體重500—600千克,雄性個體還明顯大於雌性個體。肩部中央有顯著凸起的隆肉,故站立時顯得前高后低。
  • 犛牛為什麼能在高原生存
    、水牛、奶牛,可咱們今天要說的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犛牛。能在青藏高原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生活的動物種類並不很多,可是犛牛就非常成功地適應了這兒的環境。犛牛的毛不僅長,而且體毛大都富有彈性,彎彎曲曲,因而起到了極好的保溫作用。而且這些長毛就像人們在雨天穿的簑衣一樣,不但不怕下雪,即使瓢潑大雨也不怕,在大雨天氣裡,犛牛也一樣可以悠閒地吃草。
  • 青藏高原犛牛記(中)
    世界上現有犛牛大約1300萬頭,85%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肅等省區。剩下的15%,分別分布於蒙古國,中亞地區和俄羅斯的高地。作為青藏高原最大的哺乳動物,犛牛的馴化和放養,主要由高原遊牧民族完成。範曄的《後漢書》中寫道:「冉駹夷出旄牛,重千斤,毛可為旌,觀此則犛牛之名蓋取諸此。」這是古人作出的推測。
  • 閻萍:青藏高原上的「犛牛媽媽」
    堅守犛牛育種和生產研究第一線的她,被很多藏民親切地稱為「犛牛媽媽」。  初到高原也曾打退堂鼓  1984年,21歲的閻萍從青海畜牧獸醫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進入犛牛課題組。此時,在閻萍的想像中,青藏高原還帶著一絲美好和浪漫。  「第一次來到青海大通牛場的時候,我想著300公裡的路程可能很快就到了。
  • 青藏高原巖畫——先祖留言
    「根據青藏高原考古和人類學資料及其分析後,可能舊石器時代以前,或者說全新世以前,青藏高原尚無人居住,全新世以後,分別來自華北和華南的移民各自沿著黃河和雅魯藏布江進入而逐漸深入到青藏高原,並帶來了與之相應的藏北和藏南兩地不同傳統和類型的細小石器和細石器工業。
  • 監測結果顯示: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地區,其中,雪豹、藏羚、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棕熊、巖羊等為青藏高原特有種,有許多已被列入全球珍惜瀕危物種。文/張添福 圖/曲麻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  中新社西寧3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9日介紹,從近年監測到幾十萬張紅外相機照片和幾萬條視頻中分析得出結論,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同時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 邀您觀賞青藏高原特有的「神奇動物」
    與之相適應的,就演化出了高山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動物類群,它們都有著鮮明的高原特性。犛牛  犛牛被高原居民馴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廣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各地,具有耐高寒、喜溼潤的生理生態特徵,其放牧上限可高達海拔5500至5700米,下限在海拔2500至3000米左右。
  • 訪35年堅守青藏高原犛牛繁育的「犛牛媽媽」閻萍
    犛牛課題的第一位女性初見閻萍的人,很難想像,這位身材嬌小、和藹可親的女性,竟是一名青藏高原犛牛科研工作者。然而,就是這麼一個進入犛牛群都找不見蹤影的女性,卻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立足前輩的積澱,幹出了一番事業。198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閻萍被分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 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因叫聲像豬人稱豬聲牛,藏民衣食住行都靠它
    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因叫聲像豬人稱豬聲牛,藏民衣食住行都靠它相信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們一定對家畜有一些了解吧!山羊、黃牛、豬、雞、狗等都是一些常見的家畜,對於農村人而言這些家畜對我們的衣食住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些家畜當中牛可以算得上是老大哥了,所以它必須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每年到了播種季節和秋收季節,牛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春天耕種,秋季豐收都是離不開它的;不過相信大家一般見到的都是一些老黃牛吧!因為這種牛是非常多的,但是牛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比較珍貴的牛種吧!它就是西藏犛牛。
  • 「世界犛牛之都」青海樹「牛品牌」
    中新社西寧8月28日電 (記者 張添福)「對我們高原牧民來說,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犛牛的毛、皮、肉、奶。」青海牧區雜多縣佐青寺僧人曲周向記者介紹說,聞牛糞煙甚至能抗缺氧。  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鄰高寒牧區,犛牛堪稱「高原之舟」「全能家畜」。青海是犛牛的主產區,存欄約480萬頭。
  • 如果發現青藏高原落單的這個霸道物種,勸你一句別去招惹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此它被被稱作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塔爾寺等。而今天我們說的這個是比較兇猛的。青藏高原有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地貌,許多珍稀動物就喜歡生活在這個雪山高原。
  • China 牛!中國培育出世界首個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 青藏高原特有的「霸道」物種,如果落單了快離它遠一些
    霸道被理解為蠻不講理的意思。在西藏,有一種特有的「霸道」物種,它成為了很多紀錄片裡的「明星」,但這一物種如果落單了,大家一定要遠離它,因為這時它會把任何靠近它的東西當作敵人,而且另很多牧民擔憂的是,有時候它們還會跑到山下,闖入家養的牲畜群中,拐走同類雌性上山做「壓寨夫人」。
  • 走進犛牛之都:沒有犛牛就沒有藏民族!
    在藏族先民的觀念和信仰中,一頭犛牛便是一個宇宙世界。《斯巴宰牛歌》是青藏高原廣為流傳的創世紀傳說,在詩歌中藏族先民將高山大地與犛牛聯想起來,高山是犛牛挺起的脊梁,大地是平鋪的犛牛皮,草原和森林是犛牛厚重的皮毛和尾巴,草原上的河流也被藏族先民形象的稱之為犛牛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