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館除了佩特拉古城和氣勢恢宏的歷史遺蹟——卡茲尼寶庫外,還有一景不得不提,那就是館內人氣最高的現場製作沙畫。
約旦館面積不大,但約旦傳統工藝——沙畫卻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圍觀,沙畫瓶製作現場一直被觀眾圍得水洩不通。我也擠在其中,觀看了沙畫製作的全過程。
幾位來自約旦的沙畫手工藝者,現場向遊客們展示起他們的絕活。他們一手拿漏鬥,一手拿瓶子,專心致志地將彩色細沙裝進漏鬥,邊搖瓶子邊轉漏鬥,就象在細心地調製雞尾酒。他們先灌入黃色和深黃色沙粒,在瓶子裡形成大片沙漠和沙丘,然後慢慢灌入黑色沙子,很快便出現駱駝的腳、身子和頭,這樣,一頭駱駝就在瓶子中展現出來了。加入青色沙子呈現出來的是沙漠邊緣的高山,最後灌入藍色和白色,描繪出藍天白雲,再加入少許黑沙,就出現空中飛翔的雄鷹。沙子灌到瓶口時,他們用手指或者小勺壓緊,放上石灰或膠泥封死,使瓶內畫面固定不變形,於是一個玻璃瓶載體的沙畫就製作成功了。
經由工藝師的手,使沙子在瓶中層疊出五彩斑斕的沙漠奇景。行走的駝隊、流動的沙丘、仙人掌、蔚藍的天際線、飛鳥、死海等沙漠風光的小瓶,似乎把整個撒哈拉沙漠都濃縮在了裡面。一幅幅色彩鮮豔、栩栩如生的沙畫,描繪的是約旦沙漠風光和死海景色。他們還為世博會特製了海寶沙畫,遊客還可以要求在瓶中畫上自己的名字,做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沙畫。
沙畫手工藝者嫻熟的手藝讓遊客讚不絕口,絢麗的色彩、有趣的工藝更是吸引了許多小朋友的注意,讓他們愛不釋手。據館內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約旦大約只有30人依然從事這項藝術,因此,說沙畫是約旦國寶級的藝術品也不為過。
約旦沙畫於150年前由薩拉汗家族始創,今年是薩拉汗家族第七次參與世博會,第四代傳人中的六個兄弟全部來到上海。現場表演沙畫製作的是薩拉汗三兄弟,他們家族掌握著這一「獨門技藝」。沙畫在他們手下仿佛有了生命,圖案惟妙惟肖。據了解,一個中等瓶子大小的沙畫售價大約是人民幣100元。
一個瓶子、一根鐵絲、一些不同顏色的沙子,就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的沙畫。這些沙子中有些是用彩色沙礫磨成的細粉,有的就只是普通的黃沙,將沙子染色、曬乾就可以成為原料。
製作沙畫瓶所需的材料也很普通:沙子、顏料、瓶子和一個漏鬥,珍貴的是手工藝者的技藝和創造力。
據工藝師介紹,這裡所有的沙子都是從約旦空運到上海的。
從北非的突尼西亞、埃及到西亞的約旦、敘利亞,都有沙畫瓶的工藝品,它們沒有國界。這也許和遊牧民黃沙戈壁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原料就地取材,繪畫題材和色彩與他們遼闊與蒼涼的生活背景一致,充滿了異域風光。
我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藝術品,我為約旦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美的創造所驚嘆,這就是沙漠民族眼中的美。
這種技藝從阿拉伯人的遊牧生活中發展出來,生活在滿目黃沙的世界,充滿想像力的藝術家讓最單調的沙子呈現出了藝術的姿態。這就是祖祖輩輩與沙漠為伴的人民,那份對家鄉的熱愛和深情。肆虐的沙塵暴也可以變幻成美麗清新的風景,點綴生活的空間。
沙畫瓶是純手工、純天然的藝術品,這些極具當地風情的沙畫,無一不令人拍案叫絕。
參觀約旦館後的體會是,只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處處都有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