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篇文章,學會煮老白茶,教你5個煮茶細節,不愁喝不到好茶了

2021-02-07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三九天,天氣寒冷到了極點。

最近頻頻在朋友圈裡,刷到下雪的消息。

太姥山下了層薄雪,晶瑩潔白的雪,襯得茶樹枝梢愈發蒼翠。

早幾日,武夷山和桐木關也下了雪。

位於閩贛交界的桐木關,海拔高,氣溫低,下的雪比較大,積得比較厚。

從視頻上看過去,白茫茫一片,恍如夢境。

清早起來,聽說鼓嶺下雪了。

白雪紛紛,落雪無聲,不知今年的鼓嶺,梅花開了有幾枝?

嚴寒的冬天,下幾場薄雪,足夠引起福建人的狂歡,雪對南方人而言太稀罕了。

但北方地區的朋友,早已對冬日下雪,司空見慣。

漫天飛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嚴寒難捱。

天色蒼茫,北風呼嘯,枯樹搖曳,天寒至極。

白天很短,連陽光也變得蒼茫冷冽。

天氣寒冷到了極點,適宜煮一壺老白茶。

倒一杯暖乎乎的茶湯捧在手裡,如暖陽在心。

喝幾杯熱茶,禦寒暖身,提神解乏。

漫長的嚴冬,煮茶正流行。

不過每回說起煮茶,總有細心的茶友,來問煮茶的細節。

比如,怎麼煮啊,用什麼壺,放冷水還是熱水,煮多久可以喝,一共能煮幾壺……

今天就系統地講一講,關於煮老白茶的細節二三事。

《2》

煮茶用什麼壺才好?

冬日煮茶,用具準備起來並不複雜。

一個煮茶爐+煮茶壺,便已足夠。

就煮茶壺的選擇而言,要考慮到眾多情況。

以喝茶人數定,一兩人喝茶,選容量小的壺,每壺煮出200毫升的茶湯,便已足夠。

六、七個人一同喝茶,自然是選容量大的茶壺,方才妥當。

從煮茶壺的材質看,大多數時候,村姑陳會選玻璃壺煮茶。

背後的原因,無非是玻璃壺性價比高,材質細膩不吸收茶香,表面光滑不易留茶漬好清洗,透明的玻璃壺能觀察壺內的湯色深淺變化,玻璃壺的風格能與茶席風格百搭等。

若是一時興起,也會選粗陶、砂銚等古色古韻的壺煮茶,別有一股復古範兒。

其中,最不推薦的是用金屬材質的壺直接煮茶。

銅壺、鐵壺、銀壺等本身的保養比較麻煩,另外在高溫加熱過程中,金屬材質的壺容易析出部分金屬離子,直接與茶湯內的物質作用,導致煮出來的茶湯風味受到不良影響。

穩妥起見,選玻璃壺、粗陶壺等煮茶,自然要更省心。

不過市面上的玻璃壺,琳琅滿目,功能五花八門。

從煮茶的實用需求看,適合煮茶的「壺」,不需要有太多複雜功能。

將湯水煮開後,停止加熱,將茶壺移至一旁。

待茶湯平靜,不再滾沸冒泡,倒出茶湯飲用即可。

相比下,個別具有自動煮茶功能的壺,用起來反而不趁手。(如,養生壺等。)

當一壺茶燒到滾沸後,稍微平息一會,又會自動加熱,循環往復。

將茶壺放到壺座上,便會按設定的「煮茶程序」,將一壺茶煮到地老天荒,反覆多次煮開。

用這樣的壺煮茶,無形之間,很容易將茶煮濃煮苦澀!

《3》

不滿七年的白茶能不能煮?

冬日煮老白茶,沒必要太過拘泥於一款茶的年份。

基本上,將白茶存放轉過一個年頭,便適合煮著喝。

深冬歲暮,翻出2019、2018年的壽眉,取出部分,同樣可以煮。

白茶裡,除了新白茶(存茶時間未滿周年)外,剩餘下來的茶都可以煮茶。

周末時用2018年的白露壽眉散茶,煮了一回茶。

煮出來的茶湯,晶瑩剔透,藥香輕盈,柔軟爽滑。

在陳放足足兩年後,壽眉的茶香轉沉,悠遠綿長。

藏在梗與葉內的豐沛膠質,盡情釋放到湯水內,柔軟細膩的茶味,軟中有骨,確實特別。

冬天煮白茶,與其關注茶葉的「年份老」,不如多留意「品質好」。

茶味甘醇,茶香悠揚,內質豐沛的優質白茶,完全具備「適合煮」的條件!

《4》

煮老白茶要洗茶嗎?

洗茶這個步驟,因人而異,因茶而異,並不強求。

有人習慣性洗茶,逢茶必洗。

有人不喜歡洗,認為洗茶之後,喝不到茶葉完整滋味,原汁原味。

煮茶,洗與不洗,端看個人習慣。

按村姑陳的看法,好茶沒有洗茶的必要。

品質信得過的白茶,不論是衝泡,還是煮茶,都可以直接放心喝。

畢竟用熱水洗過一遍後,老白茶內部的茶味已經浸出部分,不再完整。

以「洗茶」的名義,將頭道茶湯倒掉不喝,確實浪費。

何況,品質得當,倉儲到位的白茶,本身沒有任何雜亂氣味。

所謂洗茶去「濁氣」、去「濁味」等說法,完全沒有依據。

好茶,不用洗。

如果擔心老白茶內部藏有「髒東西」,對其品質不放心,不洗不敢喝。

那麼這樣的茶,哪怕是洗茶,也無濟於事。

品質短板明顯,第一衝就讓人不敢喝的茶,哪怕洗茶多遍,茶味的表現也沒有任何改善。

冬天在煮老白茶,與其反覆糾結茶葉到底要不要洗,該怎麼洗?

不如多花心思乾淨存茶,挑選高品質的老白茶!

《5》

煮茶該用冷水還是熱水?

每個想要煮茶的人,都會考慮到這個問題。

洗淨茶壺,放到電陶爐上就會困擾於,這壺裡是放冷水,還是放熱水?

建議是,因情況而定。

常年吃海鮮的福建人,在煮貝殼時,往往採用冷水直接煮。

趁著一鍋水還沒加熱前,先將花蛤、青貝、扇貝等放進去。

隨著加熱升溫,貝殼便會逐漸張開,釋放出鮮味。

要是一開始,直接用熱水去煮,貝殼一接觸到滾燙的開水,會立刻起了應激反應,緊緊的縮殼,再也難打開。

等到吃的時候,就要麻煩許多,得逐一撬開了吃。

並且,喝湯時,海鮮湯裡的鮮味也會少了許多。

行文至此,不知茶友們有沒有摸透煮茶是要用冷水,還是熱水的規律?

往白了去說,如果茶葉內質積累有限,或是自己想喝濃一點的茶湯,就選冷水煮。

隨水溫升高,老白茶慢慢釋放養分。

等到水沸後,會有大量滋味釋放到湯裡,形成香氣濃鬱,滋味飽滿的湯水。

遇上內質豐沛的好茶,或者個人偏好喝淡一點的茶味。

可以等到水燒沸後,再投入茶葉。

投茶入壺,再次滾沸後,就可以停止加熱,倒出茶湯。

一般在煮老壽眉時,煮到茶湯呈現赤金色深淺左右,喝到的茶味已經濃淡適宜,鮮香適口。

反覆燒開,重複煮沸,一直熬煮,反而會將白茶煮濃煮苦澀!

《6》

煮老白茶一般能煮幾壺?

得看前提條件。包括且不限於煮茶的茶水比例、煮茶時間等。

煮白茶,平時推薦的茶水比例一般是300-400毫升的水,投2-2.5克幹茶。

當然,若是煮衝泡過的白茶葉底,在白茶衝泡過6-7衝後,完全可以將蓋碗內的茶葉全放進去。

已經泡淡的白茶,將原先放入蓋碗內的5克茶,悉數放進去,不必擔心會煮濃。

一般情況下,直接煮內質豐沛的老白茶幹茶,煮上3-4壺,是沒問題的。

而先用蓋碗衝泡,再去煮茶。

煮泡淡後的白茶葉底,基本上煮2-3壺左右,喝茶足夠盡興了。

當然,這還得看個人的煮茶操作。

要是採用熬中藥的做法,直接熬煮半小時。

白茶內在的茶味,早已在持續滾沸的高溫激發下,過量浸出。

熬煮出來的茶,滋味濃重不說,還會影響到耐泡度。

等下一道繼續添水煮茶時,滋味感下降明顯。

再好的茶,熬煮上一兩壺茶後,內部保留的茶味已是強弩之末,榨不出什麼滋味。根本煮不到三、四壺之多。

所以,一款茶究竟能煮幾壺,關鍵還得看怎麼煮!

《7》

冬日煮茶,是一種古香古色的生活。

閒坐時,隨便翻一翻詩詞,總能看到古人烹茶的身影。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柴門聞犬吠,風雨夜歸人。

食罷一覺睡,醒來兩碗茶……

冬日氣寒,煮上一壺熱茶放在爐子上,隨時喝隨時取,特別方便。

寒冬漫漫,煮一壺茶,燒旺一爐炭,等一個夜歸的人回家。

於一盞燈下,聞著茶香,捧著閒書,任時光滴答而過。

這份意境,讓人嚮往!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看一篇文章,學會煮老白茶,教你5個煮茶細節,不愁喝不到好茶了
    喝幾杯熱茶,禦寒暖身,提神解乏。漫長的嚴冬,煮茶正流行。不過每回說起煮茶,總有細心的茶友,來問煮茶的細節。比如,怎麼煮啊,用什麼壺,放冷水還是熱水,煮多久可以喝,一共能煮幾壺……今天就系統地講一講,關於煮老白茶的細節二三事。《2》煮茶用什麼壺才好?冬日煮茶,用具準備起來並不複雜。
  • 煮好一壺老白茶,這5個細節不能忽視,煮出好茶全靠它!
    尤其是在北方,室內雖說開著暖氣,但依舊擺脫不了天氣的乾燥,此時更應該煮一壺白茶,以緩解冬季的乾燥。在南方過冬,全靠一身浩然正氣,室內與室外的溫度,相差不大,這時候煮茶也是一種提供熱源的做法,不論是用電煮茶,還是用炭火煮茶,都能增加一絲溫暖。喝一杯煮好的熱茶,還能驅趕身上的寒氣,增加一絲溫暖。
  • 煮老白茶需不需要洗茶?
    冬日煮老白茶,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風尚,隨著越來越多的茶友開始煮起了老白茶,有關煮老白茶的問題也一個一個接踵而來,但萬事開頭難,問題再多,對於新茶友來說,也不能一口吞個大胖子,一篇文章全部說盡,還得逐一解決。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煮老白茶要不要洗這個問題。用白瓷蓋碗泡過老白茶的茶友們,很大一部分是做了「洗茶」這道工序的。
  • 煮老白茶,湯色紅就代表年份高?這3個迷惑人的謠言,還在聽嗎?
    前段時間,有位茶友截了一張圖給我。圖片上顯示的是,張三說,煮幹茶的話,5-10克幹茶,加水450毫升,這樣煮出來的茶湯滋味最好。常常看我文章的茶友,是不是覺得這樣的茶水比例很熟悉。平日煮茶的話,我們給出的建議是2-2.5克的幹茶,搭配上300-400毫升的純淨水。這樣煮茶的茶湯滋味更受大部分茶友的喜歡,更適合大眾口味。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煮茶茶水比例的文章,有茶友問,投茶2.5克不是煮一壺就沒有滋味了嗎?
  • 煮老白茶需不需要洗茶?
    由於老白茶經過了長時間的自然存放,茶性趨於溫和,加上口感清爽卻又不失沉穩內斂,適合大部分人的口味。冬日煮老白茶,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風尚,隨著越來越多的茶友開始煮起了老白茶,有關煮老白茶的問題也一個一個接踵而來,但萬事開頭難,問題再多,對於新茶友來說,也不能一口吞個大胖子,一篇文章全部說盡,還得逐一解決。
  • 先投茶還是先燒水,煮老白茶這個細節不抓好,想喝好茶一個字,難
    但是,關於煮白茶,有不少茶友發來私信,詢問煮茶的細節。 於是乎,從一堆問題中選出了三個茶友們問得最多的,來說道說道。 那麼有沒有什麼茶,是不需要洗茶的?當然有,產區好,工藝好,儲存好的茶沒有洗茶的必要。 所以你問我,煮茶時要不要先洗茶?我答,不洗。 平日裡喝的茶,都是來自高山茶園,生態環境好,工藝環節衛生乾淨,洗茶是多此一舉。
  • 一篇文章詳解煮老白茶的正確打開方式,不知道的茶友們看過來!
    煮老白茶的樂趣,大概只有親歷過的茶友才懂,於是,懷揣著對煮白茶的嚮往,或是嘗試煮白茶的新茶友在印象裡,認為煮老白茶是一件既簡單又充滿挑戰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許多新茶友的觀念裡,煮一壺老白茶,就是簡單的丟一把白茶到煮壺裡,將水燒開就行,殊不知,採用這種簡單粗暴的煮茶手法,一旦出現煮出來的茶湯滋味不對,茶友們往往要歸咎於白茶的不好,既浪費好茶,又對自己在煮茶手藝上的欠缺毫不知情。煮老白茶,是一項考驗技術的精細活兒。
  • 煮老白茶,湯色紅就代表年份高?這3個迷惑人的謠言,還在聽嗎?
    丨作者:村姑陳 《1》 你以為冬天煮茶,就一定對身體有益嗎? 這樣煮茶的茶湯滋味更受大部分茶友的喜歡,更適合大眾口味。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煮茶茶水比例的文章,有茶友問,投茶2.5克不是煮一壺就沒有滋味了嗎? 當然不是,一款品質出眾的白茶,投茶2.5克至少可以煮3-4壺。 當茶湯顏色變成赤金色便可關火倒出飲茶了。
  • 煮老白茶,冷水煮還是沸水煮?
    其二,玻璃材質表面光滑,不吸附香氣,可以更方便嗅聞茶香。其三,高硼玻璃耐高溫,耐用性好。至於到底要選用容量多大的玻璃茶壺,就需要看個人的喝茶需求了。品茶人數多,選用容量大的,更容易茶湯分飲。在關於用蓋碗衝泡白茶時,此前的文章一直在強調好茶不怕開水燙,衝泡內質豐富的白茶需要用沸水衝泡,才能最大程度激發白茶的香氣和滋味。對於煮老白茶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內含豐富、品質高的老白茶,需要等到水沸騰後,再投茶進去煮。
  • 冬季煮老白茶有訣竅,一看火候二看煮茶時長三看投茶量!
    但現實總是讓人猝不及防,原本設定的陽春白雪煮茶行為,卻充滿著波折。一茶友說:「聽你形容出來的茶,都很好喝,怎麼到了自己煮茶,一點兒也體會不到你說的口感?」煮茶,是門學問。看似一件「偷懶」的茶事行為,充滿著細節。
  • 天冷煮老白茶,是煮幹茶,還是煮葉底好喝?
    原來,不是不冷,而是時候未到。天冷了,要添衣保暖,茶友們也要適時添加衣物哦。隆冬季節,還可以多多喝茶保暖。冬天,真的是最適合煮茶的季節,沒有之一。冬天不煮茶,真是枉費這麼好的時光。有人給我煮一杯熱茶,當然是很樂意喝一杯啊。但是,有的茶友卻有點糾結,煮老白茶,我是煮幹茶,還是煮葉底?小白要做個和事佬,幹茶和葉底,都可以煮哦。但是,今天的文章,是要和大家聊聊煮幹茶的細節。
  • 天冷煮老白茶,是煮幹茶,還是煮葉底好喝?
    原來,不是不冷,而是時候未到。天冷了,要添衣保暖,茶友們也要適時添加衣物哦。隆冬季節,還可以多多喝茶保暖。冬天,真的是最適合煮茶的季節,沒有之一。冬天不煮茶,真是枉費這麼好的時光。有人給我煮一杯熱茶,當然是很樂意喝一杯啊。但是,有的茶友卻有點糾結,煮老白茶,我是煮幹茶,還是煮葉底?小白要做個和事佬,幹茶和葉底,都可以煮哦。但是,今天的文章,是要和大家聊聊煮幹茶的細節。
  • 初春時節煮老白茶,煮茶時,煮幹茶要比葉底更好喝嗎?
    像是閩南,就很少人煮茶。在喜歡喝鐵觀音的群眾當中,煮茶暫時還未普及。但在之前喝普洱茶的茶友中,煮茶已經是很常見的一種喝茶方式。「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茶友的朋友圈中,是膾炙人口的一句話。現今,喝白茶成了茶圈裡的新風尚。煮茶這等雅事,便越來越常見於人們的生活中。一個電陶爐,一個玻璃煮茶壺,珍藏的好茶,簡簡單單的搭配,便能煮出老白茶來。一壺茶喝完,再煮一壺。
  • 煮老白茶的最佳溫度是多少?用冷水煮和熱水煮茶,能喝出差別嗎?
    然而要將一壺茶煮出更好的風味,少不了要留意細節。比如,煮老茶的最佳溫度是多少?又比如,煮白茶是用熱水煮茶好,還是冷水煮茶好?煮老白茶的茶水搭配建議是,煮幹茶時。每壺茶煮300-400毫升,只需投茶2-2.5克即可。壺內加入純淨水煮開後,揭開蓋,將稱好重量的老白茶放進壺內,合上蓋,繼續再讓湯水沸騰一會。煮好一壺茶,最佳水溫毫無疑問是熱水。
  • 秋冬煮茶季,煮老白茶,老普洱,黑茶正是適宜,這有一份選茶標準
    《2》新茶,不適合煮。秋冬煮茶季,煮老白茶,老熟普,老黑茶等,正在適宜。從老茶客們常見的煮茶選擇上,大家已經能留意到新茶鮮少被人用於煮茶。咦,奇怪了。要不然,質量欠佳的茶,放進煮茶壺內。任憑煮茶技術再高超,也難以實現扭轉乾坤,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故而,大家在煮老白茶,老熟普等茶葉時,不僅要關注這款茶的存放年份。更需要格外的關注,它的品質高低。
  • 煮老白茶前洗茶?多此一舉
    如果茶友擔心有些品質一般的白茶,不乾淨不衛生,不洗一遍感覺有點髒。那這樣的白茶就不要買了,畢竟都不乾淨了,為什麼還要去買呢?就算洗完過後,它的品質也不會好,還不如買品質好的高山茶,喝起來也放心呀!03如果在煮老白茶之前洗茶,會有什麼影響嗎?在煮老白茶之前洗茶,小白從來沒有這樣操作過。
  • 直接煮老白茶的幹茶,不用洗茶嗎?答案還是那句話,好茶不需要洗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春雨連綿,風雨聲不停。天氣冷的季節,適合煮茶。大致上看,煮一壺老白茶,方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煮幹茶,一種是煮蓋碗泡開過的葉底。從省事的角度看,直接煮老白茶的幹茶,很簡單。
  • 熬煮、加陳皮煮、放冷水煮、鐵壺煮,煮老白茶就可以隨心所欲?
    不過在冬天煮老白茶,有不少錯誤的煮茶方式,要及早注意。不然,一不留神,就容易讓你踩到坑裡去!《2》錯誤煮茶法之,熬煮之前,看過一個煮茶的視頻。只見畫面中的女子,纖纖玉手,擺弄著一碗顏色偏黑的茶湯。而那壺老白茶湯,不知是濾鏡還是其它原因,黑澄澄的。看一眼錄製時間,嚇了一跳。
  • 煮老白茶適合用什麼樣的茶壺?
    現代人喝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泡著喝,另一種是煮著喝。但大多數人比較喜歡泡茶,少部分人煮茶。從鮮葉到茶餅是一個完整且連續的製作過程,而今人茶餅是用已經加工好的成品茶進行蒸壓制餅,前者用的是鮮葉,後者用的是成品茶。所以唐代餅茶與現代餅茶不同,而宋代團茶可以看作是更加精緻的唐代餅茶。
  • 白茶是煮著喝,還是泡著喝?喜歡煮茶的人,這裡有你想要的乾貨
    按照季節分,有春白茶和秋白茶。按照年份分,有新白茶和老白茶。那麼,所有白茶都能夠煮著喝,還是有條件限制呢?答案是,建議茶友們煮老白茶,而非新白茶。新白茶,指的是製作完成後,陳化時間還未滿1年的白茶。透過透明的玻璃壺,可以更好地控制煮茶時間,令茶湯濃淡適宜。不透明的茶壺,由於材質原因看不到內部,也就無法根據茶湯判斷關火時間。如此一來,很容易超過限定時間,導致茶湯苦澀。所以,煮老白茶時,可以提前準備好一個玻璃的煮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