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林
聞說晉江南端圍頭角西坡有一個極具閩南風情與自然風光匯聚在一起的濱海漁村,不由心嚮往之。天氣晴朗的一天,智善慈航文學院暨泉州市作協散文創作委員會一行來到這個美麗的的漁村——塘東村。
假如你不親自站在塘東村的海邊,你也許想不到海岸線有多長,大陸距離金門有多遠。 「白沙堤」與臺灣金門隔海對望,是大陸距離金門島最近的地方,相隔 5海裡左右。站在大海邊眺望,依稀可見對面金門島的輪廓。
漫步塘東沙堤,眺望海中的一條沙路。只見長二、三裡天然獨特的觸角狀沙堤,雪白的沙岸猶如一條玉帶,伸在大海之中把大海分成了外海內海。我們赤足走在水質清透、沙子細膩的白色沙灘,享受陽光海洋,沐浴風涼水冷。灘涂上晾曬的海帶、船兒彎彎入海灣、藍天碧海,如此景色怡人,怎能錯過?
浪漫的倩女用海帶披成了「海帶衫」,更有靚麗的美人把漁船作舞臺,海天一色為背景,在舞臺上展示著風採。人美、景美誰不為之所動。沙灘、美人、美景吸引不少遊人駐足圍觀;攝影師也頂著烈日,把融入沙灘的美好都攝入鏡頭,留下了美麗的瞬間。沒來之前並不知道這個地方的美妙,當真的踏上這片土地時,才會發現別有一番天地。
沐浴完海天水色,沿著村中的小道走進塘東村。村中一幢幢排列有序的大屋頂、高屋脊,門路精美磚石雕刻的紅磚古厝及大量的番仔樓隨處可見。並且幾乎每戶門上都有堂號,上面寫著「青陽衍派」、「濟陽衍派」等。
走著走著,兩座坐北朝南的典型番仔樓給人視覺的驚豔,吸引住了眾人的眼球。此樓承襲閩南傳統的建築格局和風格,也不乏西方的建築元素的五開間二落樓房。底層石砌裙堵、櫃檯腳,紅磚面牆,門廊前一列並排8支紅磚方柱,柱頭疊澀,各砌成拱形頂、冠形頂;室內門窗多施彩畫,堵頭木雕花鳥,實木的樓梯,民國家具。從門樓上懸掛的金色匾額得知,這裡是原菲律賓僑領蔡本油、蔡文華的故居。二樓的一位老人正在寫字,看他寫的字很工整。老人見有人在欣賞他的好字,親自泡茶,並熱情地遞餅乾和糖果。詢問得知,他是蔡本油的侄孫,叫蔡連發,現年80多歲,是移居臺灣多年後,晚年回來定居。當問他為什麼回來定居,他說臺灣很小,想家,就回來了。
葉落歸根,人老思故鄉是遊子內心的情結;血脈情牽牽,對海外華人而言,故土始終是心田裡溫暖的一隅。那一抹濃濃的鄉愁氤氳在心頭,揮之不去……
塘東村,這個小小的村莊,旅居國外的華僑華裔和港澳臺同胞2萬餘人,足跡遍及天下,是典型的僑村。乃是明代不少族人前往呂宋、安南等地,他們在外面掙了錢,為活躍家鄉經濟,建起那一幢幢排列有序、饒有風味的紅磚古厝及其夾雜的中西結合的大量小洋樓。漸漸地,塘東村遺存了不少古厝,形成了特有的古村落文化,且每處古厝都有著典故和特色。隨著歲月的流逝,原住民絕大多數在海外,現已十屋九空,加上無人看管,年久失修,被時光侵蝕,有些房屋荒涼和敗殘,令人噓唏!為了挽救這些象徵著心中的「根」,把根留住。塘東村對有些古厝「修舊如舊」,留住鄉愁,留住情懷之「魂」。讓這些古香古色的故居古厝與都市的現代建築交相輝映,無聲訴說著塘東村今古傳奇及繁榮。
塘東村,這個以蔡姓為主,先祖自宋元在此落腳以來,有700多年歷史的原生態閩南漁村。村子裡有一個小池,那是蔡氏先人用來蓄水排澇,養殖魚鰻的「龍光池」, 塘東村的得名因它而得。近年則由僑胞捐資,村人出力,建起石亭和石拱橋,砌起石護欄。池水周圍,座落著紅磚村屋,陽光映照著村裡斑斕的景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僑鄉的故居古厝雖沒有城市的浮華與繁雜,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及喧鬧聲,可它在海外遊子的思想裡是家的「根」,是心中的扯不斷的「根」,這不僅是一個家,更是一份對故鄉難以割捨的情懷。
也許正因有了這種情懷,到塘東,不能不到蔡氏家廟。因晉江自流傳著一句「塘東崎,檗谷大,莊厝祠堂蓋南門外」的俗語。站在歷經數百年風雨的蔡氏家廟前,看著金碧輝煌的祠宇,屋頂高斜俊俏的祠堂,外圍木柵,中門上懸紅漆金字「東蔡家廟」匾額。讓人置身其中,恍若穿越到了古代衙門口的感覺。
除了古厝別墅,沙灘美景,村裡更是人才輩出。當「海濱鄒魯」的文風吹佛到這裡,早在明代就孕育出蔡纘、蔡鼎等名聞遐邇的俊賢。「辛丑部元」牌坊就是泉州府官員為地方上出了蔡纘這個名宦而驕傲樹立的,村裡人稱為「轅門腳」;緊挨著「轅門腳」的是一座三開間二落紅磚鏡面牆的蔡纘、蔡鼎的故居;古話說「地靈人傑,鍾靈毓秀」,再往前走幾步,來到閩臺關係史上知名人物蔡德芳的「進士第」,門路有精美的磚雕上雕刻的瑞草、蓮花、白鷺等吉祥的圖案。如細細打量起星羅密布的古厝群,你會發現,高屋脊翹的有高有低,有的還翹有雙屋脊。據知情人告知,那高高翹起的屋脊是名望的標誌,在當時,名望越高,建屋時脊就翹的越高。
都說把原始變成時尚很容易,但是保留原始就很難。今日之行讓我們邂逅了原始、邂逅了塘東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領略到閩南文化的魅力。那具有村民僑居國的建築風格和特色,又溶入故鄉傳統的建築藝術,形成了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故居古大厝建築群,儼然是僑鄉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處處盛開深厚的文化底蘊,充滿了濃濃的「僑」味。
不論海枯石器爛,故土情緣難捨,祖籍根基難以動搖。剪不斷的是鄉情,對故鄉的思念,已根植於華人血脈的基因;沉澱了海外僑胞無盡的「鄉愁」。以「僑」 為橋,「根」 情懷系塘東,僑村涵養「根」情懷。
塘東村的古厝群,讓海外遊子記住了鄉愁。那一縷剪不斷的鄉愁,總是千裡迢迢,牽繫著遊子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