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有個國家沿用崇禎年號3百年,把「萬世奉明」立為祖訓

2020-12-16 毒蛇說歷史

中國歷史上沿用最久的年號是什麼?絕大多數人會答錯。因為有一個國家一直堅持沿用大明「崇禎」年號265年,甚至民間逢傳統節日至今仍在使用。

2007年立春時,仍有旅遊者在該國對聯上拍到其百姓堅持「崇禎」年號,此時已經紀年379年!連中國人都覺得太誇張了!

沒錯,上圖正是中國旅遊者在韓國拍攝到的。

一向民族自尊心爆棚的韓國人,連漢城、漢江都改名了,為什麼對明朝感情這麼深?

根源在於朝鮮李氏王朝立國之初就與明朝有了深厚的關係。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廢除高麗幼主,自立為王,建立李氏朝鮮政權。他派韓尚質以「和寧」、「朝鮮」請國號於明朝。朱元璋以為「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乃賜其國號為朝鮮,令朝鮮君臣甚為感激。

朱元璋賜國號被朝鮮稱為「大造之恩」,以朝鮮為國號,顯示了李成桂對王朝正統性的考慮。早在箕子朝鮮就有了接受周武王冊封的傳統,來爭取天子的冊封。也就是說,只有大明認同了李氏朝鮮,李成桂才能名正言順建立新的政權。所以李成桂在立國之初就立下了「願言修職責,萬世奉皇明」的祖訓。

而朱元璋也曾立下祖訓: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也就是說,那些鄰國,大明子孫不能主動出兵討伐。除非他們侵犯大明國威,雖遠必誅!

從此,明朝跟李氏朝鮮建立了深厚關係,明朝對朝鮮全面施恩,賞賜遠大於朝貢,逢倭寇入侵時也果斷出兵,趕走侵略者,但不趁機奪其土地和財富,令朝鮮人對明朝更加充滿感激之情。

送朝天客歸國圖

所以,當1644年大明覆亡,崇禎上吊自殺後,朝鮮無論官方還是民間主流思想們然以明為尊。雖然被迫臣服清朝,但官方一直以尊明為榮,用清朝年號為恥,如果有臣子使用了清朝年號,全國上下都會象唾棄賣國賊一樣辱罵他,當時朝鮮民間流傳著「雖下賤無書清國年號者」。明朝滅亡60年後的1704年(康乾43年)朝鮮官方還偷偷在國內搞了一場甲申60年的紀念儀式。

以「小中華」自居的朝鮮淪為清朝的藩屬國,在當時的朝鮮是令君臣黎民都痛心疾首的事情,他們史書記為:丙子虜亂。而清朝對朝鮮實施的政策是經濟掠奪、政治欺壓、文化壓制,把朝鮮當作家奴……這些使得終朝鮮之世,思明反清的情緒一直都是社會思潮的主流,甚至一度想出兵幫助南明反清復明。

宋時烈

而在民間,受朝鮮大儒宋時烈影響最深。宋時烈積極主張北伐,指出「虜,予仇也,誓不忍共戴一天。積怒累怨,銜痛匿恨。卑詞之中,冤恨愈切;金幣之中,謀猷愈壯。」 同時,他又對明朝極度懷念和崇拜。在1644年明朝滅亡之時,宋時烈「聞毅宗殉社,則舉哀於家」 。宋時烈這種強烈的「尊周大義」也成為了後來建造萬東廟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他的弟子在他死了15年後,建成了萬東廟,供奉明神宗和崇禎帝的靈位。

穿明朝服飾和官服的崔益鉉

宋時烈的思想甚至一直影響到韓國民族英雄崔益鉉,他堅持不肯剃髮,最終絕食殉國,此時已經是1906年,他被流放在對馬島。他一生都不承認日本文化是傳統文化,更不承認滿清文化為中華正統文化,卻始終堅持明朝的思想政治主張。他的詩歌散文非常出色,《勉庵集》和《勉庵續集》這兩部極其出名的書都是用漢字寫成的。

因此,朝鮮為何成了明朝死忠粉?答案就很明顯了。一是朱元璋立祖訓,推德化外交政策,十五不徵諸國中首列朝鮮。明朝各皇帝對朝鮮如父子,不徵伐掠奪,反而經常捨命相救,令朝鮮官方、民間形成一種類似報大造之恩的思想。1704年明朝滅亡六十周年之際,朝鮮國王在昌德宮後苑建大報壇,將崇祀對象擴展到明太祖和明崇禎帝。

《東闕圖》中的大報壇

清朝卻只把朝鮮當成奴才,令以「小中華」自居的朝鮮君臣權威一落千丈,文化倒退,經濟掠奪,令他們更加想念明朝的恩德,後來日本的欺凌、殖民也一樣,這些仇恨都強化對比了明朝的恩。他們寧願承認自已是明的臣子也不接受夷狄,私底誰敢用清的年號都會被擢脊梁罵。

到最後,紀念明朝,奠明的皇帝,使用明的年後成了一個民族的烙印和文化符號,使用至今就不奇怪了。

相關焦點

  • 朝鮮為何要沿用崇禎年號長達265年?祖訓只認同大明 違背就是忘祖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這一年被稱作「建元」元年,以後立年號一直沿襲到民國。那大家是否好奇,中國歷史上沿用最久的年號是什麼?這個年號我想大家很熟悉,那就是「崇禎」。崇禎皇帝自殺殉國後,明朝被清朝取代,崇禎這個年號已經完成了歷史的使命。大明雖然已經滅亡,但是朝鮮李氏王朝卻一直沿用崇禎年號,加上朱由檢在位時的十七年,前後累計超過二百六十五年。「崇禎」年號的使用時間,堪稱中國皇帝年號使用年限之最。那朝鮮為何不使用清朝皇帝的年號,而是繼續使用大明王朝的年號呢?
  • 明朝滅亡,時至今日,仍有16萬人自稱大明遺民,崇禎忌日痛哭
    1644年李自成攻破了京城,崇禎帝在後山上自縊身亡。這標誌著明朝的徹底滅亡。此後清軍入關,建立了清朝,直至1912年清朝滅亡,清朝的皇室仍然對大明朝的後人趕盡殺絕。時至今日,明朝已經滅亡了370多年。這期間,明朝皇室的後人基本已經滅亡了。
  • 明朝滅亡後,此國仍有幾萬人自稱大明遺民,崇禎忌日集體痛哭
    ,在滅亡百年之後,依然有人不遺餘力的想要重新恢復明朝王室。  明義會在哪呢?  除了這些人以外,還有9個人也很有代表性,被稱作「明國九義士」。他們既不是東徵將士的後裔,也不是明朝大臣的子孫,僅僅是普通的平民,崇禎自縊後,堅持抗清被俘,後來被當做奴僕送給了朝鮮王世子鳳林大君。
  • 為什麼李氏朝鮮會尊崇明朝,還將「崇禎」年號用了上百年呢?
    公元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上奏明太祖朱元璋冊封,朱元璋封國號為「朝鮮」,並將朝鮮列為永不討伐的藩屬國之一。因為歷史上曾經出現箕子朝鮮、衛滿朝鮮等王朝,歷史學界為了區別李成桂所建立的朝鮮,一般稱為李氏朝鮮。
  • 大明的鐵粉朝鮮:明朝滅亡後,該國仍用崇禎年號表示年份,後來漸成...
    眾所周知,在歷史上的好幾百年中,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的國家,非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莫屬。尤其是在明朝,作為大明藩屬的李氏朝鮮王朝(簡稱「李氏朝鮮」或「朝鮮」),其國號即由明太祖欽定,年號也跟大明一樣(使用明朝的年號),此外,律令、官制、服飾等都向明朝看齊,文字更是直接使用漢字,可以說:一切無不以大明(上國)為標準。
  • 朝鮮王朝對明朝有多忠心?明朝滅亡後,朝鮮國王暗中起兵反清復明
    中國在明朝時期,周邊的藩屬國多達幾十個,其中最忠心的絕對是朝鮮王朝,朝鮮王朝不僅主動向中國請求賜國號,而且對明朝採取「事大主義」,也就是國家一切都必須以臣服中國為主,每年準時給明朝進貢,是進貢最頻繁的藩屬國。
  • 為什麼明朝滅亡後,清朝沿用了明朝的皇宮而不是推倒重建?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眾所周知,故宮,紫禁城,是我國古代明朝和清朝兩代王朝的皇宮。但是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主要是推翻了前朝後建立的,那麼前朝留下來的皇宮都不會再用,而是會另外新建,為什麼清朝沿用了明朝的皇宮呢?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碼字不易,願君珍惜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即皇帝位,國號大明,年號洪武,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城,而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揮師勤王,可是走到一半,3月19日,傳來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北京歸大順所有,而揮師勤王的吳三桂只能退回山海關,這時的吳三桂成為大順政權和滿清政權中間的肥肉。
  • 朱元璋寫下11字祖訓立在宮門外,卻被不肖子孫毀掉,導致明朝滅亡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朝代的滅亡能夠像明朝滅亡一樣這麼富有爭議性,話題性。有的人認為明朝亡於皇帝怠政,有的人認為明朝亡於小冰河氣候異常,有的人認為明朝亡於黨爭,但更多的人認為,明朝其實跟強漢盛唐一樣,亡於宦官。
  • 明朝本可以不會滅亡,只因崇禎皇帝太過死板,錯失了兩次機會!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由「草根」皇帝朱元璋建立的,存在了276年,縱觀中國歷史,明朝存在的時間不算太短,但是明朝的滅亡,卻是讓現在很多人感到惋惜。不過明朝皇帝們的「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卻是讓世人敬佩,不賠償、不割地、不投降成了明朝皇帝的祖訓,但是明朝也恰恰是因為這個祖訓而滅亡的。明朝末年,官員貪汙、政府腐敗,恰又逢幾百年一遇的天災,致使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到處都有農民起義。明朝的末代崇禎皇帝朱由檢,也是一個勤奮的皇帝,相比之前的幾位皇帝,可謂是好的太多。
  • 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的皇子去哪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破了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崇禎皇帝一共有七個兒子。那麼,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的皇子去哪了?崇禎皇帝的七個皇子中有四個在明朝滅亡前就已經離世了,他們是皇二子朱慈烜、皇五子朱慈煥、皇六子朱慈燦、皇七子(名字不詳)。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資料上將皇五子朱慈煥和後來遭迫害的皇四子朱慈炤搞混淆了,本文後面將會詳細說明。所以,當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時,崇禎帝在世的皇子只有三人。
  • 「跑馬崇禎」:預言了明朝滅亡的錢幣
    但是,歷史上卻有三次例外:一是三國時期的「背龜太平」,二是唐朝的「瑞雀乾元」,三是明朝的「跑馬崇禎」。 民間認為出現這種情況非瑞即妖,而賦予了很多的傳說。其中,又以「跑馬崇禎」在社會上流傳廣泛,影響最大,說它預言了明朝的滅亡。 下面就結合錢幣實物以及民間的傳說,來說說「跑馬崇禎」錢是如何預言了明朝滅亡的。
  • 日本為宋亡而縞素,朝鮮沿用崇禎年號是對中國的感恩戴德
    有段似乎被公認的歷史:在737年前,大宋王朝最後的血脈於崖山海戰的失利中被蒙元剿殺。消息傳到日本,上至天皇將軍,下至武士平民,全部身著喪服,西跪三日,痛悼中華的隕落。我似乎看到了日本四島上的悲傷逆流成河。既然傲嬌的大和民族為中華哭泣,那肯定應該是有原因的。
  • 朝鮮王朝對明朝有多忠心?明朝滅亡後,朝鮮國王暗中起兵反清復明
    中國在明朝時期,周邊的藩屬國多達幾十個,其中最忠心的絕對是朝鮮王朝,朝鮮王朝不僅主動向中國請求賜國號,而且對明朝採取「事大主義」,也就是國家一切都必須以臣服中國為主,每年準時給明朝進貢,是進貢最頻繁的藩屬國。
  •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
  • 明朝十六位皇帝,都用過那些年號,這些年號中又有哪些美好寓意?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從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稱帝,到1644年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統治時間長達276年。在這276年中,明朝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又出現了十七個年號,這十七個年號又有著不同的寓意,今天我們聊一聊明朝十六位皇帝年號中的美好寓意。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只不過這個年號只用了四年,皇位就被燕王朱棣奪走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後,將建文年號廢除,不肯承認侄兒的帝位。這個年號只有朱允炆用過。3、朱棣奪走侄兒的皇位後,改年號為「永樂」,意思是希望國家永遠太平、百姓永享安樂。這個年號曾被兩個人用過,一個是前梁桓王張重華,一個是五代南漢時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張遇賢。
  • 明朝滅亡真的怪崇禎嗎?看看以下七個皇帝就知道了
    我們多說一支精英隊伍,背後肯定有個好的領導。咱們古代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也決定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與否。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明朝的一位皇帝,崇禎。明朝的滅亡到底和他有沒有著實質性的關係呢?在明朝這麼多位皇帝當中,要麼就是很有能力的,要麼就是亡國之君!
  • 明朝滅亡是崇禎皇帝打破魏忠賢與東林黨平衡關係造成的?
    當年誰也沒有料這位英姿勃發的少年竟最終會淪落為亡國之君,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漢族帝王。儘管明王朝的衰落在當時已經是大勢所趨,歷史的必然,但以明朝多年積累的實力和人才基礎絕不至於短短十七年時間就突然隕落。細細品來,決心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種種措施和昏招頻出的失誤,竟然是導致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
  • 明朝將滅之時,崇禎如果不死明朝是否能走上中興之路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王朝最後卻因為各種原因滅亡了實在可惜。 公元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薨逝,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繼位為帝,改年號崇禎。崇禎帝繼位後勤於政務,徹底剷除了禍亂明朝百年的閹黨,處決閹黨200餘人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使得明朝有了些中興的跡象,崇禎帝實打實的算是一位明君,可是崇禎帝上位僅僅十七年明朝就滅亡了,如果再給崇禎一段時間,明朝還會滅亡麼?先來看看崇禎上位後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