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2021-02-07 旅遊哎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字,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提起福建旅遊,很多遊客想到的第一座城市是廈門,其實泉州的歷史更悠久,人文底蘊更深厚。

泉州是聯合國唯一承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早在宋代就繁極一時,歷史上綜合實力曾經和廣州不相上下。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悠久的人文歷史給泉州留下眾多景點,光是市區的景點就值得花三天時間遊覽,除了西街、開元寺等熱門景點,泉州還有一些相對冷門的旅遊勝地,比如府文廟、金魚巷和中山路,這些景點都是免費開放的。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府文廟位於泉州百源川池畔,是我國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為傳統文廟格局加閩南風格,這在國內文廟建築中較為罕見,其中殿宇的飛簷翹角較為特別。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潮州府文廟始建於唐朝開元末年,追溯起來已有一千多年,是我國南方較早的文廟建築群,由於年代久遠,歷代皆有維護或增建。這片紅牆綠瓦的宏偉建築群留下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藝術印記。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泉州府文廟既是紀念儒家先師孔子的地方,又是古代府學場所,現在也是一座免費的博物館,裡面有文物陳列館、歷代名人紀念館等。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泉州金魚巷毗鄰府文廟廣場,和中山路相交,除了居住在附近的本地人偶爾經過,平時鮮有遊客來探訪,一天大多數時間顯得冷冷清清。

剛聽到金魚巷三個字的時候,以為這條巷應該集中了很多售賣金魚的小攤販或商店,實際上金魚巷的「金魚」並不是指鮮活的金魚。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這條如今看起來沒什麼人氣的巷子在宋代叫謝衙,因為福建轉運使謝仲規曾把大宅建在這裡,他的後人又增建了祠堂並上書「金魚世第」。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金魚」指的是官員佩戴的魚袋,這種傳統始於唐朝,宋代發揚光大。當年謝仲規和後代都是高官,世代佩戴金魚袋,這是他們家敢上書「金魚世第」的原因,由此可見金魚巷在歷史上的地位曾經是很崇高的。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泉州中山路毗鄰府文廟,和著名的西街相交,不遠處就是開元寺。這條馬路遍布騎樓,中間還有一座教堂。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二十世紀20年代初,因為發展的需要,全國興起拆城闢路的風潮,中山路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騎樓本是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建築,泉州對外貿易頻繁,華僑眾多,碰巧這種建築非常適合當地的氣候,很快便建成規模,如今新建的商業區,已經很少再採用同類風格的建築了。

福建泉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二個叫金魚巷,名稱卻和古代官員有關

騎樓建築最大的特點是前面建有連廊,可以遮陽、擋風、擋雨,天氣不好也不會影響逛街。

相關焦點

  • 福建泉州最冷門街道,第二條不賣魚的街,卻叫金魚巷,原因很意外
    提到旅遊業知名度,廈門無疑是福建省最高的,但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卻是泉州,全年GDP全省第一,是聯合國唯一承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建城史比廈門悠久。儘管泉州是個比較發達的城市,卻沒有一線城市的密集感,到這裡來旅遊,感覺很舒服,再者泉州還有無數的美食。
  • 福建泉州最冷門街道,第二條不賣魚的街,卻叫金魚巷,原因很意外
    提到旅遊業知名度,廈門無疑是福建省最高的,但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卻是泉州,全年GDP全省第一,是聯合國唯一承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建城史比廈門悠久。儘管泉州是個比較發達的城市,卻沒有一線城市的密集感,到這裡來旅遊,感覺很舒服,再者泉州還有無數的美食。
  • 福建泉州最冷門的街道,第二條不賣魚,卻叫金魚巷,原因讓人意外
    騎樓建築最初興起於東南亞一帶國家,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的天氣和東南亞相似,加上華僑眾多,這是騎樓建築得以落地生根的主要原因。當然不是,這裡的「金魚」指的並不是現實世界裡的小動物,金魚巷也不是賣魚的街巷和批發市場。
  • 歸來又見金魚巷--福建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歸來又見金魚巷 五處名流宿儒的宅邸、三種閩南古早風味的美食、兩座造型獨特的天橋、一處歷史悠久的宗祠……草樹斜陽裡,最不尋常的是舊巷陌。在福建泉州這個浸潤了唐風宋韻的都市裡,稍不留神就會闖入歷史的天空和傳統的後院。
  • 重遊金魚巷
    順著泉州中山街向南步行,來到中山中落,一座牌樓矗立街側,匾額上書「泮宮」,端莊典雅。泮宮,即古代最高學府,官辦學堂,《禮記•王制》提到,「大學在郊,天子曰闢雍,諸候曰泮宮」。泮宮,又叫聖賢門,進了牌樓門,就是泉州文廟,泮宮是文廟的重要附屬建築。泮宮對面,就是金魚巷,前寬後窄。
  • 「滴水獸」遊入金魚巷 訴說泉州人鄉愁
    接下來我們到市區金魚巷去看一場特色展覽,循著一隻只靈動的「小金魚」,開啟一趟奇妙的古城之旅吧!點擊下方觀看視頻↓*視頻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大家好,我叫滴水獸,從小生長在屋簷上,雨天我們開始工作,晴天我們欣賞自然風景和人來人往,以前我們只能隔樓相望,現在我可以讓你捧在手心裡,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心我,為我打扮,蔡金海就是其中一位啦,還是請他為大家繼續介紹吧!
  • 來泉州金魚巷 邂逅狀元小鎮吧
    在金魚巷22-2號,一盞盞美麗的花燈,就是一段段動人的故事。狀元小鎮是2號空間創客陳麗真致力打造的一個文化IP概念,在其未來構想中,它是一個集文化、休閒、康養、旅遊為一體的產業項目。在泉州古城金魚巷,打造第一家狀元小鎮,作為夢的起點,也是文化探索的新一步。
  • 泉州金魚巷微改造 濃縮十幾種閩南古建築傳統工藝
    ,四處搜集原材料,濃縮十幾種閩南古建築傳統工藝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吳嘉曉 文\圖  踩著古老的石板路,邂逅來自清朝的「胭脂磚」,在鬥拱疊接而成的古厝裡,尋找記憶鄉愁……位於泉州中山路的金魚巷,也許有多種「打開方式」,但聚焦小巷及其深處的閩南古建築之美,絕對是不容錯過的一種。
  • 泉州金魚巷微改造:小巷大手筆 看我「十八般武藝」
    原標題:金魚巷微改造:小巷大手筆 看我「十八般武藝」   金魚巷微改造匯聚大泉州古建築工匠,四處搜集原材料,濃縮十幾種閩南古建築傳統工藝   踩著古老的石板路,邂逅來自清朝的「胭脂磚」,在鬥拱疊接而成的古厝裡,尋找記憶鄉愁……位於泉州中山路的金魚巷,
  • 從一到萬 泉州那些與數字有關的古城街巷
    泉州古城有173條街巷,包括西街、裴巷、金魚巷等36條一類歷史街巷,臺魁巷、通政巷、米倉巷等104條二類歷史街巷,以及東街、塗門街、講武巷等33條與歷史格局相似的街巷。這些看似平凡的街巷,構成古城豐富的肌理,承載著泉州千年的歷史和人文積澱,記錄著千百年來的市井生活,亦有許多傳奇故事隨街巷的名稱流傳至今。泉州古城裡的街巷名,大多與歷史名人、民間傳說、宗教信仰、風物特產等有關,記者採訪了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有關負責人,向大家介紹這些有趣的街巷的位置及其背後的故事。
  • 福建十大經典旅遊景點,你去過幾個?
    歡迎評論更好景點 福建旅遊景點分布圖 【景點01】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是客家人營造的「抵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建築。
  • 千年古韻老巷迴響 泉州金魚巷引入南音公益演出
    活化老街巷,市區金魚巷引入南音常態化公益演出點——千年古韻 老巷迴響 周末晚上,泉州市區金魚巷11號店鋪,古風古調的南音汩汩流出,坐在露天座位上的觀眾沉醉其中。「古城南音閣」不過進駐金魚巷10天,就免費上演了6場演出 。「剛開始以為就是路過的人來看看,沒想到吸引了很多人專程前來觀看。」負責南音閣演出的南音弦友鄭澤峰說,首場演出還吸引了兩名法國人駐足欣賞並點讚。 留形留人留鄉愁,271米長的金魚巷微改造後,如何活化街巷、聚集人氣、優化業態布局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 長假玩轉鯉城金魚巷 細品古早閩南泉州味
    泉州古城的金魚巷一定是值得打卡的好去處。金魚巷將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節日體驗和文化享受。參與本次展覽的作品以弟子手作的禪意凳和建盞、洛陽橋主人杯為主。22-4號:10月2日將奉上彩繪陶瓷體驗活動,提供各種器型的杯子或者碗碟、釉下彩顏料、釉下彩鉛筆和畫具等。
  • 泉州金魚巷微改造收尾 濃縮十幾種閩南古建築傳統工藝
    踩著古老的石板路,邂逅來自清朝的「胭脂磚」,在鬥拱疊接而成的古厝裡,尋找記憶鄉愁……位於泉州中山路的金魚巷,也許有多種「打開方式」,但聚焦小巷及其深處的閩南古建築之美,絕對是不容錯過的一種。  清水磚與走山仁壘砌成「泉州紅」  站在金魚巷巷口,許錦溪指著一堵老磚柱說,這叫清水磚,閩南語叫「富泰磚」,也叫胭脂磚,是師傅們到晉江、惠安一帶採購的,再經過清洗、挑選等工序,最後才上牆壘砌。
  • 2020國慶長假玩轉鯉城金魚巷 細品古早閩南泉州味
    泉州古城的金魚巷一定是值得打卡的好去處。泉州古城「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計劃第六期的六支創客團隊將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節日體驗和文化享受。學習傳統雕藝金魚巷22-1號:橋南手藝村是中國十一位手藝人老師聯合組建的公益藝術組織,旨在通過作品啟蒙和喚醒更多人對藝術的理解,並通過學習傳統雕刻手藝,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 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揭牌儀式在金魚巷舉行
    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揭牌泉州成為福建省第二個成立考古機構的設區市今後考古所將制定泉州城考古計劃,為講好泉州故事提供實證泉州網10月31日訊 (記者張素萍)10月30日,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揭牌儀式在金魚巷舉行,泉州自此成為福建省第二個成立考古機構的設區市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的泉州,是個神明「集中度」頗高的地方
    泉州位於廈門東北方向,與臺灣隔海相望,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這裡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27處。泉州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
  • 泉州金魚巷11號進行南音公益演出 每周演出時間介紹
    聽金魚巷中南音聲  傍晚,踏著幽靜的石板路,踩著鑲滿金魚的銅板地雕,走進古色古香的金魚巷11號,耳畔傳來陣陣千年古樂,令人瞬間靜了下來……上周六晚,市區古城金魚巷11號的「古城南音閣」正式開唱,將成為古城又一個南音常態化公益演出場所
  • 店記 • 金魚巷丨拼出名堂來吧,林金魚要在這裡翻身!
    說在前面泉州古城有一條巷子,叫金魚巷。270米長,從中山路泮宮口往西,到壕溝墘的距離。經過一年微改造後,很多老厝邊紛紛回來,繼續他們的生活和故事,也延續著別人的回憶和鄉愁。在泉州古城,若要問「去哪裡可以吃一碗甜湯?」很多人會告訴你,「去金魚巷吧!」更確切的說,是去金魚巷找一位叫林金魚的阿伯。30年前,還是20幾歲小夥子的林金魚,帶著自己的名字,偷偷地告訴自己:「在金魚巷拼出名堂來吧,林金魚要在這裡翻身!」
  • 邂逅泉州,尋找一座古城的千年記憶(二)
    石柱的每個圓盤內分別浮雕印度教古代神話故事、中國古代傳統吉祥圖案及花草圖案,但以印度古代神話故事居多。這些故事的中心內容,都和公元前10世紀的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和公元前5世紀的印度著名史詩《羅摩衍那》有關。開元寺的古印度式石柱,一方面印證了婆羅門教在泉州傳播的歷史,另方面也說明了古代泉州對不同宗教的包容和見佛就拜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