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雨水充沛
野生蘑菇大量生長
誤食毒蘑菇導致中毒事件接連發生
一個多月來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連續收治30名誤食蘑菇中毒患者
其中兩人因病情嚴重不幸身亡
一袋白蘑菇,一人喪命
9月1日的一場降雨過後,家住大連的賈大爺在附近山邊採了一小袋白色的蘑菇,當晚和土豆一起做了湯,和老伴兒一起吃。吃了一點點賈大爺覺得蘑菇發苦,便不再吃了。
第二天早晨,老兩口開始嘔吐、腹瀉,估計是蘑菇中毒了,兩人到當地醫院就診,由於病情較重轉到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監護室。遺憾的是,由於老伴兒的病情太重,三天後因肝衰竭而身亡。
賈大爺食用的蘑菇量不多,經過治療目前已經脫離生命危險。
賈大爺說他經常在山邊採蘑菇吃,一直都沒什麼事兒,沒想到這次採回來的看著像雞腿菇一樣的白蘑菇竟然是毒蘑菇。醫生分析,賈大爺誤食的很可能是白毒傘,或者是鱗柄白毒傘,有劇毒。
鱗柄白毒傘(有毒)
別總自稱「有經驗」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蔣麗說,來到醫院的很多中毒的患者都自稱「有經驗」,能識別毒蘑菇。
其實毒蘑菇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有豔麗的外表,肉眼即可識別。很多毒蘑菇外表跟市場上售賣的蘑菇外形相似,比如說白毒傘和鱗柄白毒傘,它們長得潔白無瑕,特別像雞腿菇,看上去好像無害,可其實有劇毒。有一些毒蘑菇,就連專家僅憑肉眼都難以分辨。
雞腿菇(無毒)
有的野生蘑菇毒性非常強,僅食用一點點就可中毒。前幾天醫院收治了婆媳倆,吃了鄰居採來的野蘑菇。鄰居沒什麼事,她倆都出現了中毒的症狀,可能是野蘑菇當中混了一些有毒的,恰好被她倆吃到了。兩個人也是在當地醫院治療效果不明顯,並且發生了肝損傷的跡象而轉到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當時的肝損傷已經很明顯了,經過醫生們的全力搶救,兩個人才脫離生命危險。
黑龍江這幾種毒蘑菇最多
根據中毒作用機制和典型臨床表現,蘑菇中毒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肝臟損傷型、溶血型,醫生說,從醫院裡所接收的患者來看,肝損傷的患者居多。醫生表示,這些患者中毒初期表現為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的症狀,有的患者症狀並不明顯,於是大意了,殊不知肝損傷已經在悄悄發生。
黑龍江省毒蘑菇種類有67種,分別隸屬於擔子菌門16科、30屬和子囊菌門2科2屬。其中鵝膏屬和乳菇屬各7種,佔20.9%;其次為紅菇屬和絲蓋傘屬各5種,佔14.9%,分屬於6種中毒類型。歐氏鵝膏、毒杯傘、細鱗絲膜菌、褐鱗環柄菇、鹿花菌等10種為極毒蘑菇。
醫生提醒
如果誤食毒蘑菇發生中毒,應立即採取催吐等措施,並儘快到正規醫療機構救治。
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治療藥物,死亡率極高。並且毒蘑菇中毒在治療中存在假愈期,即經相應治療後,症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但在一兩天後病情會迅速惡化,致使肝腎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因此,在中毒初期症狀出現緩解時,仍應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直至痊癒。
來源:瀋陽網、中國林副特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郭啟迪
審核: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