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物業」撐起零星小區「服務傘」 松江嶽陽街道探索創新社區...

2020-12-17 瀟湘晨報

原先,報修電話要等一兩天才受理,現在,最多半小時就能得到反饋,還常常是兩個人一起上門;原先,晚回家最擔心的是找不到車位、居委會被停車糾紛攪得焦頭爛額,現在,小區停車問題的投訴已經降至零……在嶽陽街道的住宅小區中,零星房屋佔比超過四成,居民要求修繕和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始終強烈。回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近年來,街道積極推進舊街坊改造、老舊小區民生工程,積極發揮各級黨組織力量,探索出一條「紅領物業」創新社區治理的新模式,讓居民更有獲得感。

零星區域物業歸併 管理觸角深入盲區

「書記,新物業公司叫得應、修得快,真的蠻好!」家住振華小區的陸昌根,前段時間剛給物業公司寫過兩封感謝信,再見到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他又忍不住誇獎起來。振華小區屬於蔣涇居民區,共有168戶居民。除了振華小區,該居民區還有3處零星房屋地塊,加起來有居民180戶。總戶數不過300多戶的「蛋糕」曾由5家物業公司來「分割」,多處樓道甚至長期處於管理的「真空」地帶。管理的長久缺位帶來的是毀綠晾曬、車輛隨意停放、飛線充電等問題的層出不窮,鄰裡矛盾也極為突出。

2018年,蔣涇居民區在黨組織領導下,廣泛徵求居民意見,發動以黨員為先、居民自主參與議事的機制。經過多輪「三位一體」會議,最終通過將零星物業公司進行歸併的決定,統一交由翔禧物業公司管理。此次物業公司選聘成為了街道首次將黨建引領下居民自治工作方法引入管理不規範小區的一次嘗試。居民區也成為自實施舊街坊改造以來,第一個實現整街坊管理的零星小區。

如何在已有基礎上,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協調好物業工作服務好居民,是蔣涇居民區作為「紅領物業」的試點、同時也是示範點的頭等大事。去年底,蔣涇零星公房業委會成立,5名業委會委員中有3名是黨員。居民區以「紅領物業」1+9文件為指導,通過零星公房黨員業主開展動員宣傳,發動黨員帶頭自薦、推薦候選人,營造業委會選舉氛圍。業委會成立前,幾名候選人協調物業公司做好小區公共事務服務,採用公共設施維修維護費用物業公司先墊付的做法,經物業工程部核定審價,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作見證,物業維修部進行施工及備案,在業委會成立後再進行審核,從而確定維修基金的最初使用辦法。這套模式是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與物業公司協商後,經居民代表同意後予以落實的短期方案,為業委會成立期間的社區維護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緩衝作用。「紅領物業」的良好示範,推進了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工作的落實,落實後的具體工作反過來又促進業主對「紅領物業」給予支持和配合,從而形成了管理的良性循環。

今年初,物業公司在零星區域新設了維修站,新的保潔、保安專員也陸續配備起來,改變了小區長久以來靠志願者外運生活垃圾的局面。5月,居民區內街西陶航弄終於亮起來了,安裝的兩盞路燈由物業公司負責出資,在這之前,這段100米長的路已經黑了多年。物業服務水平提升,物業費卻維持原樣,不僅使物業費收繳率提高到九成以上,更重要的是一系列惠民舉措給居民帶來獲得感和幸福感。

協同服務治理平臺 督促管理更具實效

在總結「蔣涇經驗」的基礎上,西林塔居民區也啟動了零星公房物業管理的新舉措,物業公司在街道「紅領物業」政策的引導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原先完全開放的區域實行半封閉管理。

今年初,居民區對四通八達的區域採取了多出口臨時封閉措施。結合防疫要求,物業公司還主動提出,讓公司黨員加入志願行動,參與守護小區的工作。一段時間後,居民們發現,半封閉式的管理益處良多,不僅有效地防止疫情,小區的整體環境面貌也煥然一新。採取半封閉管理,原本只是防疫期間的臨時性舉措,然而在嶽陽街道領導班子現場查看和走訪時,了解了居民的心聲,這項舉措於是成為了工作的常態。

物業管理混亂的問題,屬於典型的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三跨」問題,需要大量橫向溝通,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能有所突破。在具體推進過程中,街道建立的物業管理協同治理平臺,保障了這一方案得以順利實施。

今年5月上旬,街道由房管所牽頭,會同發展辦與西林塔居委會、第三方諮詢公司實地踏勘、測算、設計,形成了可行性管理方案。隨後由街道出資,新砌通透式圍牆140平方米,在此基礎上房管所多次協調物業公司,要求物業公司提前介入,優化方案,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為落實該區域管理要求,物業公司相繼安裝了3處道閘及5套配套公共視頻,又增配4名保安,共計約23萬元。6月,物業公司在零星區域內新砌了6面圍牆,設置3處路障,實行人車分流,同時,新安裝3個機動車道閘,通過「經濟槓桿」限制外來車輛長期停放。

「以前我們這片區域是完全開放的,因為停車不收費,也沒法收費,變成了公共停車場。現在畫了線、裝了道閘,車位有300個,相對實有車輛還有盈餘。」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姚梅介紹,轄區裡有一個被零星房屋包圍的規範小區,雖然一直有道閘,但是停車位資源十分緊張。「現在我們可以與零星地塊資源共享了。」小區居民表示,每年增加800元停車費換來了家門口的停車位。此外,辦理親屬卡還能享受3小時免費停車政策,這筆帳划得來。

從街道房管所獲悉,嶽陽街道共有44個規範小區和31個零星房屋區域,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為了進一步督促物業公司加強整改、提高服務質量,街道對整個轄區範圍的物業公司建立考核標準,同時堅持問題、整改相結合,通過形成多方壓力,對管理不到位的物業企業實施約談等負面懲戒。並結合街道房屋老、舊、散的特點,制訂了《嶽陽街道物業管理工作考評暫行辦法》,通過對在社區治理和物業管理過程中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同時實績突出的業委會和物業企業從業人員進行表彰,尤其對小區經理採取鼓勵先進、激勵後進。這一制度推行後,目前西林塔零星區域的評分從72分上升到79分,蔣涇零星區域的評分從77分上升到了85分。

【來源:松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興區探索「物業超市」服務模式 推進城鄉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池夢蕊)為推進《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落地落細,有效破解物業服務不到位、基礎設施老化、居民投訴率高等社區物業問題,大興區堅持「黨建引領、民生導向、分類指導」原則,針對「三無」社區、回遷小區、多產權單位小區、超大社區等不同類型小區,積極探索區域化、多元化物業管理模式,打造「物業超市」。
  • 松江這個社區的小變化,讓居民「堵心」變「安心」
    松江這個社區的小變化,讓居民「堵心」變「安心」 2021-01-11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曉軍赴嶽陽街道調研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
    1月6日,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曉軍到嶽陽街道調研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區委政法委副書記朱玉標、季求清,區信訪辦主任黃建春等陪同調研。嶽陽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柴亞華,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陳斌,黨工委副書記張青參加調研。
  • 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黨總支創新服務管理
    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黨總支創新服務管理 作者:王剛 2019-02-03 02:38  來源:遼寧日報   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黨總支創新服務管理以「三位一體」治理機制化解民憂  前不久,由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黨總支牽頭
  • 大連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黨總支創新服務管理
    原標題: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黨總支創新服務管理 前不久,由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黨總支牽頭,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共同組織的2018青雲林海小區業主大會吸引了200名業主代表參會,通過聆聽業主委員會的報告,並就物業管理和服務以及下一步業主委員會改選提出了務實的意見和建議。
  • 【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
    這些都離不開黃樓街道「紅色物業」的落地。近年來,黃樓街道不斷探索社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新方法,通過發揮黨組織優勢和集聚效應,激活黨建神經末梢,逐步探索形成「網格+警格+紅色物業」的社會治理模式。「中心思想在於將黨建引領作為根本保障,以『紅色引擎』驅動基層自治,以黨員為骨幹,組建服務群眾的『紅色隊伍』,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
  • 「物業管理+志願服務」會變成什麼樣,丁家這個小區探索出了新模式
    為進一步深化奎文區紅色物業工作,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北苑街道丁家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積極鼓勵轄區物業成立志願者服務隊,採取「物業管理+志願服務」的方式,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小區創建新模式。2021年1月5日,丁家社區盛世御景苑小區在街道、社區的指導下,自發組織成立了愛心公益志願服務隊,吸納首批志願者10餘人,該服務隊全部由小區熱心居民組成。當天成立儀式上,熱心居民陶相群為小區捐贈了500個燈籠,他表示希望用自己的一點愛心為小區打造貢獻一份力量。成立儀式後,志願者們同物業一起參觀了小區各功能活動室,並一同在樓道內掛起了燈籠、福字、綠植和書畫作品。
  • 北侖這個城中村,探索農村物業服務新模式!
    日前,新碶街道備碶村發生了一件新鮮事:村民們可以通過微信群、電話、上門走訪等方式,隨時隨地向村裡的備碶物業管理站反映問題。這是今年備碶村探索構建的農村物業服務新模式。據了解,該模式基於備碶村作為城中村的實際情況,將基層黨建與物業管理相結合,通過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紅領新鋒志願服務隊等多方聯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星級物業服務。
  • 松江車墩物業打造優質黨建品牌「紅領好管家」
    據松江區消息:在松江區車墩鎮,說起「紅領好管家」,不少居民都會豎起大拇指。這是由車墩物業公司打造的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物業服務水平提升,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在這其中,「啄木鳥」團隊、巾幗團隊、青年先鋒隊這三個團隊,為「紅領好管家」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 物業典型案例分析之無物業小區如何引入優質物業服務
    本期案例中的通州區玉橋南裡小區,從最開始的無專業物業服務,到引入物業服務,再到享受優質的物業服務,這一變化過程中有什麼創新舉措,又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可喜變化,快來一起看看吧!新冠疫情爆發後,願景和家物業與街道、社區、下沉幹部、居民志願者一道,共同參與疫情防控,在抗疫期間調撥口罩1000個、84消毒液30桶、酒精30桶等防疫物資,協助社區居委會發放人員出入證4000餘張、登記返京人員600餘人,有效的分擔了街道社區的防疫壓力,保障玉橋南裡小區居民的健康安全,獲得了居民廣泛認可,建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 小區服務別再擔心,大興「物業超市」來啦!
    為推進《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落地落細,有效破解物業服務不到位、基礎設施老化、居民投訴率高等社區物業問題。大興區堅持「黨建引領、民生導向、分類指導」原則,針對「三無」社區、回遷小區、多產權單位小區、超大社區等不同類型小區,積極探索區域化、多元化物業管理模式,打造「物業超市」。
  • 探索拆遷安置小區物業管理新模式
    2013年1月麗園佳城物業入駐後,充分運用資源,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從注重服務細節、構建綠色園區、豐富社區文化等方面入手,街道、社區、業主委員會、業主等「多位一體」,分工明確,形成物業、業主一家親的和諧幸福局面,探索出具有其特色安置小區管理新模式。
  • 可供300多人同時用餐,嶽陽街道社區食堂來了!
    在家門口就能方便享用價平味美的餐點,老年人用餐還有補貼優惠,廣受居民歡迎的社區食堂,你家附近有嗎?小鬆了解到,作為嶽陽街道重點實事工程之一,居民們期盼已久的社區食堂項目已正式啟動,預計2021年5月進行試運營。
  • 武漢市江岸區臺北街道創新社區主題日 推動「五治與服務一體化」
    人民網武漢7月27日電 26日,武漢市臺北街道花蓮社區聯合桃源社區、寶島社區、雲林社區、和美社區,以「推動『五治與服務一體化』,共建幸福美麗江岸」為主題,共同舉辦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社區主題活動日。武漢大學「青馬班」學員,臺北街道各社區居民近200人參加。
  • 北集坡街道: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提升商住小區社會治理服務水平
    在這種時候,街道黨工委深入調研、果斷決策,提出「支部建在『疫』線」上的工作思路,迅速在各個小區成立23個臨時黨支部及2個臨時工作委員會,同步設立檢測點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通過將「戰鬥堡壘」建在戰「疫」一線,將周邊村、社區、物業以及小區居民黨員等一線力量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形成強大戰鬥力,填補商住小區防控力量薄弱點位,一舉扭轉前期「一盤散沙」似的防疫局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 德城區廣川街道創新實施「黨建+物業」管理模式「紅色物業」讓幸福...
    車輛亂停亂放、小區綠化不完善、噪音擾民……這些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煩心事,連日來,在德城區廣川街道東方明珠小區居民的身邊悄然消失,可喜的變化得益於社區「紅色物業」的功勞。「通過黨建引領,發揮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推動物業服務提檔升級,切實解決居民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增強居民幸福感。」東方家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劉兵說。今年以來,廣川街道以城市基層黨建提升工作為重點,大力實施「紅色引領工程」,把「紅色物業」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打造東方家園社區東方明珠小區「紅色物業」示範點。
  • 構建「城中村」治理樣本,北侖新碶備碶村探索農村物業服務新模式
    日前,新碶街道備碶村發生了一件新鮮事:村民們可以通過微信、電話、上門走訪等方式,隨時隨地向村裡的備碶物業管理站反映問題。這是今年備碶村探索構建的農村物業服務新模式。據了解,該模式基於備碶村作為城中村的實際情況,將基層黨建與物業管理相結合,通過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紅領新鋒志願服務隊等多方聯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星級物業服務。
  • 徐州市街道社區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的基層治理
    社區工作者不足,如何形成合力助力社區治理水平提升?協商議事、志願服務、創新網格化……我市一些街道、社區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環城街道華康社區久隆小區,「紅管家」在商量如何進行小區整治。遂及時安裝道閘門,杜絕非本小區車輛進入,併合理施劃停車位,徹底解決了問題。據了解,環城街道共有老舊小區59個,無物業管理小區45個,佔比76.3%。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深化老舊小區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在11個社區全面實施「1+3+4」黨建工作法後,環城街道的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越來越宜居。
  • 日照嵐山頭街道:「黨建+物業」讓社區管理更精細
    整個小區環境整潔,車輛停放有序,給人溫馨舒適的感覺。「現在有物業和社區共同治理,操場有健身設施,鄰居們一起跳舞健身,路面也保持得比較衛生,很不錯!」小區居民劉霞分享著自己的喜悅。山海家園社區是嵐山頭街道聖嵐、海州、嵐陽三個村居的拆遷安置小區,共有居民1120戶、4500口人。由於社區居民主要由安置拆遷居民和外來租戶組成,管理難度相對較大。
  • 福州市臺江區探索推廣「家園事務服務中心」參與老舊小區長效管理...
    摘要:近年來,福州市臺江區針對老舊小區、拆遷安置房等無物業小區物業管理混亂問題,探索建立非營利的民辦非企業組織——「家園事務服務中心」參與老舊小區長效管理的「臺江模式」,實現「以民管民、自主管理」,有效解決無物業小區「無人管」、「髒亂差」、傳統管理模式「推不開」等問題,使社區的管理工作更趨和諧、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