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走進位於鼓樓區黃樓街道永康社區內的永康小區,嶄新的道閘、智能化的門禁系統、平整的水泥路面……和諧有序的小區環境讓人耳目一新,昔日的散片區已然成為人們交口稱讚的幸福大家園。這些都離不開黃樓街道「紅色物業」的落地。
近年來,黃樓街道不斷探索社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新方法,通過發揮黨組織優勢和集聚效應,激活黨建神經末梢,逐步探索形成「網格+警格+紅色物業」的社會治理模式。
「中心思想在於將黨建引領作為根本保障,以『紅色引擎』驅動基層自治,以黨員為骨幹,組建服務群眾的『紅色隊伍』,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通過共建共治共享,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著力解決老舊小區治理難,打造具有黃樓特色的基層綜合治理新模式。」黃樓街道黨委書記蔣蓓說。
組建為民服務隊伍
「紅色力量」滿足「民之所需」
黃樓街道地處市區繁華的中心商圈板塊,下轄7個社區,共52個小區,目前有物業小區16個、無物業小區36個,此外還有18個散片區,共計260棟樓。轄區居住著13666戶居民,共39557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老舊小區受硬體設施缺失等因素制約,防控封閉管理問題較多,疫情防控壓力較大。」蔣蓓告訴記者,為了補齊無物業老舊小區疫情防控期間封閉管理短板,破解老舊小區的管理難題,當前,黃樓街道集中力量,按照「黨建引領、社區主導、多方參與、共商共治」的原則,把基層黨建與社區物業管理、社會網格化治理相結合,把黨員、網格書記、黨員中心戶、網格員、社區民警、志願者等變為黨在小區聯繫服務群眾的物業服務人員,與居民多樣化、精細化、個性化的需求對接,以「紅色力量」滿足「民之所需」。
事實上,黃樓街道轄區內每個社區都包含有無物業小區、散片區。各社區分類管理、精準施策,組建為民服務的「紅色隊伍」,分別掛牌成立由社區黨委主導、小區居民自治的「紅色物業管理服務站」,並登記註冊社會組織。其中,服務站站長由黨員志願者或社區工作人員兼任,物業從業人員同樣從本社區內選聘老黨員、志願者及困難群眾,共同做好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從而形成「低成本、高品質」的運營模式。
目前,黃樓街道的7個社區全部成立了「紅色物業服務站」,把黨建引領作為根本保障,服務群眾作為第一追求,發動黨員群眾志願者,組建服務群眾的物業管理隊伍,落實24小時長效管理。此外,每個社區把有特長的志願者召集起來,發揮其優長,及時做好下水道疏通、用水用電等問題,幫助居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的社會化治理水平。
黨員、志願者、居民
同頻共振激活基層「紅色細胞」
從疫情防控期間的人員排查到門崗執勤,從小區路面的修繕到居民家用電器的維修,在黃樓街道的「紅色隊伍」中,居民黨員、志願者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頻共振激活基層「紅色細胞」。
永康社區擁有居民3346戶、人口9391人,共40棟居民樓,14個居民小區。由於原因歷史,僅有6個物業管理小區,其他8個老舊小區長期是無人管理狀態。紅色物業在黃樓街道全面覆蓋後,永康社區黨委召集小區的黨員集中討論,實行「黨員中心戶+樓棟長+志願者」管理制度,拉起了一支紅色物業隊伍管理隊伍。居民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紛紛感慨:「自從有了紅物業,老舊小區、散片樓也變成了幸福高地。」永康社區的志願者、居民代表紛紛報名參加執勤,形成了居民主動參與社會治理的良好局面。
眼下,黃樓街道各社區將參與到社會治理隊伍的網格書記、黨員中心戶、樓棟長、志願者、社區各類組織骨幹納入到紅色物業服務隊伍中。為了更加專業性地為轄區居民開展各類物業服務,各社區黨委還加強對物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和考評,開展針對性的培訓,使隊伍強起來,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讓物業管理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隊伍」轉變成「社區治理的參與者」,讓「紅色物業」遍地開花。
紅色驛站、紅色信箱
創新打造基層「紅色陣地」
為了保障「紅色物業」長效常態化運行,黃樓街道各社區還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紅色驛站」,發揮驛站聯繫服務群眾的紐帶作用,進一步為小區業主辦實事、解難題。並在驛站設立「紅色物業信箱」,集中解決居民在物業服務中遇到的各類疑惑,並由相應的物業管理隊伍答覆,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
搭建物業聯席會議制度,結合基層政治民主協商會議制度,形成社區書記、業主委員會負責人、物業管理負責人、「兩代表一委員」、網格員、社區民警多方聯動。每月定期召開議事會議,共同討論、溝通小區居民最關心、最棘手的問題,交流管理心得。通過黨建引領、多方介入,大力緩解以往物業與業主兩方溝通易產生矛盾和衝突的問題,有效促進「疑難雜症」的解決,提升物業管理水平。
在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群眾、志願者聯防聯控的同時,黃樓街道還將「美好鼓樓、精治共造」智能平臺、大數據和屬地網格化監管體系等運用到社會治理工作之中。前期投入近50萬元資金,在各老舊小區安裝道閘、可視化智能化系統,在散片區安置單元門禁等,將科技手段與傳統方法並舉,「技防+人防」強強聯合,實現進出小區人員和車輛有智能識別,監控設備全覆蓋,24小時實時檢測,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圍繞提升城市基層黨建的整體效應,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據介紹,黃樓街道通過推行「紅色物業」,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優化協商共治平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促進更多資源、更多力量向基層匯聚、在基層發力,進一步將網格內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激活老舊小區「造血功能」。以「紅色物業」作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推進社會治理大格局。
來源:今日徐州
原標題:《【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居民都點讚!》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