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

2020-12-08 澎湃新聞

【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居民都點讚!

2020-03-02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走進位於鼓樓區黃樓街道永康社區內的永康小區,嶄新的道閘、智能化的門禁系統、平整的水泥路面……和諧有序的小區環境讓人耳目一新,昔日的散片區已然成為人們交口稱讚的幸福大家園。這些都離不開黃樓街道「紅色物業」的落地。

近年來,黃樓街道不斷探索社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新方法,通過發揮黨組織優勢和集聚效應,激活黨建神經末梢,逐步探索形成「網格+警格+紅色物業」的社會治理模式。

「中心思想在於將黨建引領作為根本保障,以『紅色引擎』驅動基層自治,以黨員為骨幹,組建服務群眾的『紅色隊伍』,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通過共建共治共享,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著力解決老舊小區治理難,打造具有黃樓特色的基層綜合治理新模式。」黃樓街道黨委書記蔣蓓說。

組建為民服務隊伍

「紅色力量」滿足「民之所需」

黃樓街道地處市區繁華的中心商圈板塊,下轄7個社區,共52個小區,目前有物業小區16個、無物業小區36個,此外還有18個散片區,共計260棟樓。轄區居住著13666戶居民,共39557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老舊小區受硬體設施缺失等因素制約,防控封閉管理問題較多,疫情防控壓力較大。」蔣蓓告訴記者,為了補齊無物業老舊小區疫情防控期間封閉管理短板,破解老舊小區的管理難題,當前,黃樓街道集中力量,按照「黨建引領、社區主導、多方參與、共商共治」的原則,把基層黨建與社區物業管理、社會網格化治理相結合,把黨員、網格書記、黨員中心戶、網格員、社區民警、志願者等變為黨在小區聯繫服務群眾的物業服務人員,與居民多樣化、精細化、個性化的需求對接,以「紅色力量」滿足「民之所需」。

事實上,黃樓街道轄區內每個社區都包含有無物業小區、散片區。各社區分類管理、精準施策,組建為民服務的「紅色隊伍」,分別掛牌成立由社區黨委主導、小區居民自治的「紅色物業管理服務站」,並登記註冊社會組織。其中,服務站站長由黨員志願者或社區工作人員兼任,物業從業人員同樣從本社區內選聘老黨員、志願者及困難群眾,共同做好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從而形成「低成本、高品質」的運營模式。

目前,黃樓街道的7個社區全部成立了「紅色物業服務站」,把黨建引領作為根本保障,服務群眾作為第一追求,發動黨員群眾志願者,組建服務群眾的物業管理隊伍,落實24小時長效管理。此外,每個社區把有特長的志願者召集起來,發揮其優長,及時做好下水道疏通、用水用電等問題,幫助居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的社會化治理水平。

黨員、志願者、居民

同頻共振激活基層「紅色細胞」

從疫情防控期間的人員排查到門崗執勤,從小區路面的修繕到居民家用電器的維修,在黃樓街道的「紅色隊伍」中,居民黨員、志願者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頻共振激活基層「紅色細胞」。

永康社區擁有居民3346戶、人口9391人,共40棟居民樓,14個居民小區。由於原因歷史,僅有6個物業管理小區,其他8個老舊小區長期是無人管理狀態。紅色物業在黃樓街道全面覆蓋後,永康社區黨委召集小區的黨員集中討論,實行「黨員中心戶+樓棟長+志願者」管理制度,拉起了一支紅色物業隊伍管理隊伍。居民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紛紛感慨:「自從有了紅物業,老舊小區、散片樓也變成了幸福高地。」永康社區的志願者、居民代表紛紛報名參加執勤,形成了居民主動參與社會治理的良好局面。

眼下,黃樓街道各社區將參與到社會治理隊伍的網格書記、黨員中心戶、樓棟長、志願者、社區各類組織骨幹納入到紅色物業服務隊伍中。為了更加專業性地為轄區居民開展各類物業服務,各社區黨委還加強對物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和考評,開展針對性的培訓,使隊伍強起來,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讓物業管理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隊伍」轉變成「社區治理的參與者」,讓「紅色物業」遍地開花。

紅色驛站、紅色信箱

創新打造基層「紅色陣地」

為了保障「紅色物業」長效常態化運行,黃樓街道各社區還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紅色驛站」,發揮驛站聯繫服務群眾的紐帶作用,進一步為小區業主辦實事、解難題。並在驛站設立「紅色物業信箱」,集中解決居民在物業服務中遇到的各類疑惑,並由相應的物業管理隊伍答覆,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

搭建物業聯席會議制度,結合基層政治民主協商會議制度,形成社區書記、業主委員會負責人、物業管理負責人、「兩代表一委員」、網格員、社區民警多方聯動。每月定期召開議事會議,共同討論、溝通小區居民最關心、最棘手的問題,交流管理心得。通過黨建引領、多方介入,大力緩解以往物業與業主兩方溝通易產生矛盾和衝突的問題,有效促進「疑難雜症」的解決,提升物業管理水平。

在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群眾、志願者聯防聯控的同時,黃樓街道還將「美好鼓樓、精治共造」智能平臺、大數據和屬地網格化監管體系等運用到社會治理工作之中。前期投入近50萬元資金,在各老舊小區安裝道閘、可視化智能化系統,在散片區安置單元門禁等,將科技手段與傳統方法並舉,「技防+人防」強強聯合,實現進出小區人員和車輛有智能識別,監控設備全覆蓋,24小時實時檢測,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圍繞提升城市基層黨建的整體效應,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據介紹,黃樓街道通過推行「紅色物業」,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優化協商共治平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促進更多資源、更多力量向基層匯聚、在基層發力,進一步將網格內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激活老舊小區「造血功能」。以「紅色物業」作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推進社會治理大格局。

來源:今日徐州

原標題:《【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居民都點讚!》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安丘市興安街道「紅色物業」破解居民「老大難題」
    安丘市興安街道城區區域內共有127個居住小區、127個企事業單位家屬院、95個三無小區,共45936戶、139653人。為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近年來,興安街道圍繞「服務居民、化解積案」的目標,堅持源頭預防、關口前移,以構建城市社區 「紅色物業」為抓手,通過發揮「紅色堡壘」模範帶頭作用、「紅小二」代辦跑腿服務、「紅袖章」暢通問題解決渠道等,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把好基層信訪工作「關口」。
  • 北京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 推行「職業經理人」模式
    清源街道棗園尚城回遷社區2011年投入使用,共有20棟居民樓,居民2154戶,大部分以小營村回遷居民為主。由於原物業公司服務質量不高,小區配套設施老化,綠地損毀嚴重,各類舉報、投訴時有發生,2016年度物業費收繳率不足20%,物業服務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原物業公司合同到期後退出,小區管理一度處於無序狀態。
  • 深化物業黨建「五聯五建」,破解老舊小區綜合治理難題
    塘橋街道位於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南端。作為城市化較早的區域,街道老舊小區佔比超過40%,人口密度大,老齡化程度高,普遍存在停車位不足、安防監控措施缺乏、綠化景觀面積偏小、無障礙和養老服務設施缺乏等物業問題,「老、舊、小、雜」特徵明顯。面對這一棘手情況,作為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的朱洪明又是怎樣思考和行動的?
  • 和平街街道成立首個物管會 破解物業管理難題
    5月30日,朝陽區和平街街道首個物業管理委員會成立。這是自5月1日《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施行以來,和平街街道構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框架下物業管理體系的一個新嘗試。 5月2日、10日、16日,社區黨委召開三次座談會,面對面聽取小區黨員、業主、物業使用人、產權單位、自管會成員、在職黨員對成立物管會的意見建議、小區在物業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和難點及小區物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人員的推薦。 據悉,和平街街道共有小區82個,其中老舊小區近70%,涉及68家物業服務企業。
  • 「建築界」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專業化物業管理破解北京失管老舊小區...
    專業化之中的特色化讓祿長街頭條19號院成為破解失管老舊小區難題的樣本以及北京老舊小區精細化治理的代表之一,40年房齡的小區終於摘掉了「三不管」的帽子。「那個時候呀,家家都裝個地鎖,小汽車亂停,下水道堵了都沒人管。年輕時樓裡樓外的事兒還可以找單位解決,但職工們老了,企業也沒了,小區可以說是『三不管』。」
  • 漯河源匯區:「紅色物業」破解基層民生難題
    東安街地處該區老街街道辦事處轄區,該辦事處是典型的老城區商業街區,遍布大型農貿市場、商超、核心商業街區,商戶多、流動人口多、商販多、街道建築老舊等現狀成為文明創建、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凸顯出的商戶糾紛、社會治安、火災防控、基礎設施改造等也成為困擾基層政府的民生焦點問題。
  • ...治理難題如何破解?2020年「公房小區治理聯盟」覆蓋老西門街道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姚麗萍)2020年,黃浦區老西門街道「公房小區治理聯盟」將全覆蓋所有具備條件的公房小區。今天,記者從老西門街道法治建設委員會獲悉,目前老西門街道已經在小西門社區、龍門村、普育裡、景德裡、安瀾、陸興等6個公房小區廣泛推廣這一治理模式。
  • 馬家堡街道老舊小區「改」出居民幸福感
    1998年建成的嘉園二裡社區地處南三環、南四環之間,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備,可居民的訴求量卻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源於物業的缺失。都說老舊小區管理難,沒有物業的失管樓管理更是難上加難。如何讓失管樓不再失管?讓居民的盼望成為現實?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 大興黃村西裡「黨建物業聯合體」破解老舊小區垃圾分類「老大難」
    大興黃村西裡「黨建物業聯合體」破解老舊小區垃圾分類「老大難」
  • 【街道動態】黃樓街道|開啟社會治理改革工作新篇章
    【街道動態】黃樓街道|開啟社會治理改革工作新篇章 2020-08-31 2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裡莊老舊小區實現專業物業服務管理 居民可「先嘗後買」
    面對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服務問題,八裡莊街道將著眼點放在了老舊小區引入專業物業管理上,在轄區範圍內逐步推行「大小物業綜合服務」,進而破解老舊小區居民的民生服務問題,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大小物業綜合服務不屬於任何一家小區,是一種面向所有老舊小區服務的模式。這就猶如是在做「鐘點工」。
  • 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_2020年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資料下載_築龍...
    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專題為您提供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目錄: 第一章、編制依據及原則 第二章、工程概況 第三章、施工目標 第四章、施工準備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案 第六章、冬、雨期施工措施 第七章、質量目標和質量保證措施 第八章、安全防護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第九章、環境保護措施 第十章、成本降低措施&n 立即下載
  • 【城市黨建】長春市英俊社區創設「紅色物業聯盟」破解治理難題 讓...
    【城市黨建】長春市英俊社區創設「紅色物業聯盟」破解治理難題 讓居民小區更有「溫度」 2020-08-07 10: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老舊小區地下室還能這麼用?普陀區石泉路街道居民儲物難題迎刃而解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 通訊員 韓鴻偉 趙健)石泉路街道石泉六村的王先生家最近開始裝修,但家具等物品沒地方存放,很是無奈。前不久,隨著小區便民儲物間的建成並交付使用,王先生的物品有了臨時「落腳點」,他不禁讚嘆道:「這下真是解決了我家一大難題了!」
  • 宜賓臨港白沙灣街道「四招」破解就業實名制網格化動態管理信息...
    宜賓臨港白沙灣街道「四招」破解就業實名制網格化動態管理信息採集難題 2020-03-05 16:29 來源:四川新聞網 編輯:本網編輯 四川新聞網宜賓3月5日訊(段婉立 楊靜 王耀蘋)
  • 黃樓街道:黨員走在前 助力「雙城創建」
    黨旗豎起來7月7日上午,香榭麗小區內黨旗飄飄,黃樓街道第二黨支部聯合白雲社區黨委開展「雙城創建」黨員志願者活動,活動中,社區第一書記孫堯帶領全體黨員宣誓:要向十亂現象宣戰,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職責,為「雙城創建」助力!
  • 北集坡街道: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提升商住小區社會治理服務水平
    由於對新劃入管轄的50餘個村居及小區情況不熟悉,同時面臨著居住人口密集,人員成分複雜、人手嚴重不足、部分小區物業不配合、居民不理解等諸多問題造成的嚴峻形勢,北集坡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阻力巨大。在這種時候,街道黨工委深入調研、果斷決策,提出「支部建在『疫』線」上的工作思路,迅速在各個小區成立23個臨時黨支部及2個臨時工作委員會,同步設立檢測點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通過將「戰鬥堡壘」建在戰「疫」一線,將周邊村、社區、物業以及小區居民黨員等一線力量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形成強大戰鬥力,填補商住小區防控力量薄弱點位,一舉扭轉前期「一盤散沙」似的防疫局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 下花園:「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用於老舊小區改造管理
    記者劉雅靜 通訊員尹輝攝下花園區作為一個老工業區,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其中就包括諸多老舊住宅小區無人管理、設施損壞嚴重等。為了使老舊小區煥發生機,下花園區發揮黨組織作用,設立了「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用於老舊小區的改造和管理。
  • 福州市臺江區探索推廣「家園事務服務中心」參與老舊小區長效管理...
    摘要:近年來,福州市臺江區針對老舊小區、拆遷安置房等無物業小區物業管理混亂問題,探索建立非營利的民辦非企業組織——「家園事務服務中心」參與老舊小區長效管理的「臺江模式」,實現「以民管民、自主管理」,有效解決無物業小區「無人管」、「髒亂差」、傳統管理模式「推不開」等問題,使社區的管理工作更趨和諧、更具活力。
  • 長江路街道:因地制宜,讓老舊小區「逆生長」
    本報訊 「讓群眾在老房子裡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老舊小區改造的目的所在。為確保這項民心工程落到實處,長江路街道近期在「服務」上做足功夫,在改造內容上因地制宜,更好解決老舊小區民生「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