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街街道成立首個物管會 破解物業管理難題

2020-12-19 人民網北京頻道

5月30日,朝陽區和平街街道首個物業管理委員會成立。這是自5月1日《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施行以來,和平街街道構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框架下物業管理體系的一個新嘗試。

當天,物管會成立後召開了第一次委員會議,就小區居民通過共商共治,反映小區停車管理問題,與停車公司共同研討小區停車管理方案,將停車管理作為物管會成立後,首破的小區治理難題。

堅持黨建引領 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小區治理優勢

新施行的物業管理條例,最突出的特點是構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框架下的物業管理體系。磚角樓南裡7、8號樓小區成立的物業管理委員會由磚角樓社區工作者張靜,小區自管會主任、業主代表楊家麟等9人組成。其中,委員7人,候補委員2人。根據《條例》規定,社區工作者張靜擔任物管會主任,業主代表楊家麟擔任物管會副主任。

磚角樓南裡7、8號樓小區物管會9名委員中黨員佔委員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雙報到在職黨員4人,在物管會成立的同時,也建立了黨支部。為強化黨組織在小區治理中的領導作用,由社區工作者、物管會主任張靜擔任黨支部書記。同時,支部中還有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和群團委員。

為了對磚角樓南裡7、8號樓小區物管會成立提供制度保障,街道成立了物業管理綜合協調聯席會,由街道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為組長,處級領導為副組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及相關科室科長為成員,抽調一名二級調研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黨群辦、城管辦、社建辦相關同志組成工作專班,指導小區物管會組建。

堅持試點先行 集中優勢、壓薦推進、邊試點邊總結

磚角樓南裡7、8號樓小區作為街道首個物管會試點小區,街道按照集中優勢、壓薦推進、邊試點邊總結的思路加以推進。5月2日、10日、16日,社區黨委召開三次座談會,面對面聽取小區黨員、業主、物業使用人、產權單位、自管會成員、在職黨員對成立物管會的意見建議、小區在物業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和難點及小區物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人員的推薦。

據悉,和平街街道共有小區82個,其中老舊小區近70%,涉及68家物業服務企業。街道存在著居民小區多、物業服務企業多、老舊小區佔比高,以及一個小區甚至一棟居民樓多家物業服務企業的情況,通過對小區總體情況的摸排,採取「抓兩頭帶中間」的方式,選取4個試點小區。試點小區既有磚角樓南裡7、8號樓小區黨組織發揮作用突出、群眾基礎較好、物業服務企業健全的,又有東土城路9號院產權單位多、物業服務企業未全覆蓋、居民訴求強烈的。街道在推進磚角樓南裡7、8號樓試點小區工作的同時,也啟動了東土城路9號院小區物管會的組建工作,目前已完成致小區業主一封信、徵集成立物管會的意見建議工作,正在招募業主代表,預計6月中旬完成組建工作。

堅持多方參與 把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

磚角樓南裡7、8號小區物管會9名委員構成廣泛,他們來自不同的職業,既有社區工作者、記者、公務員、教師,也有民營企業職工、自由職業者;既有退休後積極參與小區公益活動的自管會主任、老黨員,也有雙報到的在職黨員;既有業主代表,也有社區居委會代表和物業使用人代表。他們平均年齡49歲,年齡最小的31歲,年齡最大的72歲。委員構成的廣泛性,便於物管會在今後工作中,可以多層面、多角度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反映業主的多元訴求,尋找最大公約數。

這些熱心業主都是在廣泛動員的基礎上參與進來的。此前街道通過張貼《致小區業主的一封信》、招募業主代表、向產權單位發函、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發動業主、小區黨員、樓門長、志願者、雙報到黨員、產權單位等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物管會組建工作。在組織推薦和確定委員時,除參照《條例》第39條規定委員的任職條件外,還從年齡、職業、性別、學歷、經歷等方面,對委員結構進一步優化,增強委員的代表性。

堅持問題導向 發揮「吹哨報到」、共商共治機製作用

磚角樓南裡7、8號樓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屬於老舊小區,由東西兩棟塔樓組成,居民308戶,人口約800人,佔地面積10343平方米。雖然近兩年從環境建設、小區治理、物業管理、文化建設四個方面進行了提升,環境整體上有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停車管理難、樓道堆物堆料、物業費收取等問題。

和平街街道老舊街區集中,由於建設時間早,公共基礎設施老化,物業服務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供暖供水管道破裂、小區衛生保潔不到位、電梯維保不及時、停車難等問題時常出現,由物業服務引發的社會管理問題日益凸顯。在組建物管會的過程中,街道通過組織座談會,辦理接訴即辦案件,梳理居民反映突出的問題,並以「吹哨報到」、共商共治等形式,協調解決。

堅持統籌推進 確保物管工作落實落細

和平街地區有107個小區,按照地理位置鄰近、便於資源整合、就近開展物業服務的方式,探索「1+1大於2」的片區整體物業服務形態,將107個小區調整為70餘個小區,並排出各小區成立物管會的時間表。根據物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條例,結合試點小區組建物管會的具體做法,制定物管會議事規則,總結出可複製的方式方法,形成《和平街街道試點小區物管會工作指導手冊》,建立健全聯席會辦公室雙周例會機制,共同學習研討,協調推進物管會的組建。同時,召開物業聯盟理事長會議,研討物業管理工作難題,充分發揮物業聯盟的龍頭帶動作用,協助街道解決應急物業服務。

磚角樓南裡7、8號樓小區成立物管會後,物管會將從停車管理、垃圾分類、樓道堆物堆料的治理、物業費收取標準等方面,主動了解居民訴求,及時反饋意見,監督物業公司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物管會的作用。物管會委員王小偉說,「我們小區成立物管會後,將從垃圾分類、停車管理、物業收費等方面,切切實實推進小區規範化管理工作。」他覺得這幾個方面都是打造小區規範化、現代化治理的一項重要維度。

(責編:高星、鮑聰穎)

相關焦點

  • 北京市首個物業管理委員會西城區廣內成立
    5月30日,本市首個物業管理委員會在西城區廣安門北街20號院成立。物管會梳理了小區「問題清單」,並將對照清單,發動廣大居民共同破解物業管理難題,逐項解決。  5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首次提出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幫助小區破解物業管理難題。
  • 東鐵匠營街道16家物管會同期成立
    《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推行兩月有餘,豐臺區東鐵匠營街道結合轄區實際,堅持黨建引領、試點先行,成功推進首批16個物業管理委員會同期成立。7月22日,木樨園第一社區西木樨園2號樓及平房區物管會、蒲安裡第一社區蒲安裡小區物管會分別組建功能型黨支部,其他14個物管會黨支部也將於近期亮相,為街道物業管理體系加速構建再添紅色新動力。
  • 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難題如何破解——「社區+物管公司」給出答案
    安置房小區面臨著共同的困境,即物業管理難、物業收費難。為破解這一難題,無錫安置房小區都引入了專業的物業公司進行管理。不過,能從收不到物業費到業主積極主動繳納物業費,兩年時間就具備申報無錫市優秀住宅管理項目資格的安置房小區鳳毛麟角,惠山區的長寧苑就是這樣的小區。
  • 【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
    【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居民都點讚!蔣蓓告訴記者,為了補齊無物業老舊小區疫情防控期間封閉管理短板,破解老舊小區的管理難題,當前,黃樓街道集中力量,按照「黨建引領、社區主導、多方參與、共商共治」的原則,把基層黨建與社區物業管理、社會網格化治理相結合,把黨員、網格書記、黨員中心戶、網格員、社區民警、志願者等變為黨在小區聯繫服務群眾的物業服務人員,與居民多樣化、精細化、個性化的需求對接,以「紅色力量」滿足「民之所需」。
  • 安吉縣九成村莊用上城市物業 有效破解美麗鄉村管理難題
    昨天上午,在安吉經濟開發區招投標中心, 4家物業公司競標遞鋪街道義士塔村「城市物業進農村」項目。最終,安吉金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3年59.85萬元價格中標。在安吉縣188個行政村中,義士塔村成為第170個用上城市物業的行政村。至此,該縣90.4%的行政村有了環境管理的「專業管家」。「安吉縣推行城市物業進農村,讓專業人做專業事,有效破解了美麗鄉村的長效管理難題。
  • 今年以來多地密集修訂物業管理條例 破解管理難題
    「當年如果有物業管理委員會制度,我們就直接找街道辦事處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也不用費工夫成立業委會了。」7月12日,陳寒松拿著剛列印出來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邊勾畫邊說。  陳寒松是北京市朝陽區利澤西園一區業委會副主任。在她看來,5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創設的新制度解決了居民小區物業管理諸多難題。
  • 解物業管理難題 多地密集修訂物業管理條例
    「當年如果有物業管理委員會制度,我們就直接找街道辦事處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也不用費工夫成立業委會了。」7月12日,陳寒松拿著剛列印出來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邊勾畫邊說。陳寒松是北京市朝陽區利澤西園一區業委會副主任。在她看來,5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創設的新制度解決了居民小區物業管理諸多難題。
  • 方莊地區芳群園三區成立了豐臺區的第一個物管會
    12月4日上午,豐臺區的第一個物管會在方莊地區芳群園三區成立。一個近乎失管的小院落,曾經破敗不堪,經過一群人共同努力,一年之後,小院重新煥發生機,正在孕育更多的美麗夢想。在通過全體業主表決後,芳群園三區9號院物管會是豐臺區成立的第一個物管會,也是第一個通過「先嘗後買」方式正式引進物業公司的物管會。
  • 安丘市興安街道「紅色物業」破解居民「老大難題」
    安丘市興安街道城區區域內共有127個居住小區、127個企事業單位家屬院、95個三無小區,共45936戶、139653人。為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近年來,興安街道圍繞「服務居民、化解積案」的目標,堅持源頭預防、關口前移,以構建城市社區 「紅色物業」為抓手,通過發揮「紅色堡壘」模範帶頭作用、「紅小二」代辦跑腿服務、「紅袖章」暢通問題解決渠道等,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把好基層信訪工作「關口」。
  • 物業典型案例分析之分屬不同街鎮管理小區如何成立物管會
    物業典型案例分析之分屬不同街鎮管理小區如何成立物管會 2020-10-13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實現三個100%!延慶物業管理又上「新臺階」~
    標誌著延慶區率先實現了居住小區物管會(業委會)物業服務和黨組織100%覆蓋提前完成三年任務↓↓↓博園雅居社區物管會成立後,自從社區有了物管會後,為我們引進了新的物業,昨天剛修好了路燈,今天又來疏通化糞池了,真好!」
  • 「建築界」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專業化物業管理破解北京失管老舊小區...
    專業化之中的特色化讓祿長街頭條19號院成為破解失管老舊小區難題的樣本以及北京老舊小區精細化治理的代表之一,40年房齡的小區終於摘掉了「三不管」的帽子。「那個時候呀,家家都裝個地鎖,小汽車亂停,下水道堵了都沒人管。年輕時樓裡樓外的事兒還可以找單位解決,但職工們老了,企業也沒了,小區可以說是『三不管』。」
  • 北京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 推行「職業經理人」模式
    清源街道棗園尚城回遷社區2011年投入使用,共有20棟居民樓,居民2154戶,大部分以小營村回遷居民為主。由於原物業公司服務質量不高,小區配套設施老化,綠地損毀嚴重,各類舉報、投訴時有發生,2016年度物業費收繳率不足20%,物業服務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原物業公司合同到期後退出,小區管理一度處於無序狀態。
  • 東城:春秀路小區全力打造物業管理「新名片」
    2020年物業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東直門街道持續做好街道三個物業管理改革市級試點小區工作,積極探索非經資產移交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改革路徑,構建起「黨建先行、機制保障、多方聯動」的小區物業管理創新體系,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北京成立首個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
    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18日電(記者 李逸萌)2018年底,在海澱區房管局的帶領下,中關村街道希格瑪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了北京首個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環物會」)。「環物會」的成立進一步規範了社區環境與物業管理秩序,也成為了轄區內居民和物業溝通的橋梁。
  • 北太平莊街道握緊共治共享共建「金鑰匙」做好居民貼心人
    薊門裡社區薊門裡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成員、彩虹服務隊隊長馬勤告訴記者,自7月6日薊門裡社區薊門裡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成立以來,已經為社區居民解決了不少問題。7月17日,北太平莊街道為首批成立的薊門裡社區薊門裡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等18個物業管理委員會和索家墳社區物業管理委員會黨支部等13個物業管理委員會黨支部授牌。
  • 破解「城市之癢」——四平市創新物業管理紀實
    原標題:破解「城市之癢」小區物管是城市管理的熱點和難點,堪稱「城市之癢」。如何破解?四平給出的答案是:創新管理,以執行力換取滿意度。看到記者疑惑的眼神,宋劍解釋說,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物業管理中的問題,四平市責成市住建局牽頭起草了《物業服務分級收費及規範管理規定》,在徵求各方面意見後,於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規定》明確了物業服務的5個等級及相應的收費標準,使質價相符有了政策性依據。
  • 黨組織領導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建設 杭州這樣破解小區治理難題--黨建...
    原標題:杭州這樣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近年來,伴隨經濟的發展、住房商品化的推進和群眾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物業行業逐步發展壯大,但也出現小區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物業公司與業委會產生矛盾時,社區不敢理直氣壯管等問題。
  • 香港中路街道破解三難題 落實落細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守住社區防疫先鋒哨,破解開放式樓院管理難題。多措並舉升級開放式樓院管控力度,嚴防疫情輸入。對轄區24處開放式樓院全面實施封閉管理,關閉部分出入口並設置相關提示,主出入口安排人員24小時不間斷管控。
  • 漯河源匯區:「紅色物業」破解基層民生難題
    東安街地處該區老街街道辦事處轄區,該辦事處是典型的老城區商業街區,遍布大型農貿市場、商超、核心商業街區,商戶多、流動人口多、商販多、街道建築老舊等現狀成為文明創建、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凸顯出的商戶糾紛、社會治安、火災防控、基礎設施改造等也成為困擾基層政府的民生焦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