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堡街道老舊小區「改」出居民幸福感

2020-12-23 北京豐臺官方發布

1998年建成的嘉園二裡社區地處南三環、南四環之間,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備,可居民的訴求量卻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源於物業的缺失。都說老舊小區管理難,沒有物業的失管樓管理更是難上加難。如何讓失管樓不再失管?讓居民的盼望成為現實?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嘉園二裡社區通過把脈問診、小事自管、大事共管等法子,讓馬家堡街道的老舊小區「改」出居民幸福感。

區委、街道工委與社區黨委三級合力 把脈問診開良方

由於嘉園二裡小區的原產權單位超過了十年合約期未與物業公司進行續籤,自此以後,這兩棟樓的居民就生活在無物業管理的老樓裡,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與不堪重負問題重重的老樓之間,矛盾就像理不清的毛線,越纏越緊,越滾越大。

為破解失管樓的管理難題,區委、街道工委與社區黨委三級合力,把脈問診逐步理順街道、社區、物業、居民四者之間的關係,釐清權責,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激發社區活力實現互相嵌入互相聯繫,物業矛盾、居民矛盾有所緩解。在探索參與式治理過程中採用先共識後共建、先自治後整治的良方,促進人人參與、改變人人的工作方法,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集中民智,推進治理成果人人共享。

社區啟動「我嘉門前從我做起——輕整治計劃」,在吹哨拆除公共裸地違建後,社區把議事廳「搬」到空地,通過樓下會議、先後建起了「睦鄰園、黨群園、艾月園、群議園」等裸地花園,利用 「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社區與街道綜合執法隊、職能科室、訴求中心、轄區物業企業和單位密切協同,按照「一件多派、主辦牽動、執法保障」的方式,快速響應群眾訴求。

在區、街指導下探索失管樓「樓委會」自治模式,搭建政府、社區與居民之間的對話平臺,建立社區居民議事廳,推進物業管理及議事協商工作,形成「我愛我嘉」治理共同體。區委與街道工委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積極為社區整治立項提供支持,為輕整治計劃撥以資金500萬解決失管樓頂防水和內外環路步行路面鋪設訴求,為打造社區治理新格局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群眾反映的基礎設施、環境、安全建設等訴求,由社區精準吹哨,多方聯動區房管、住建、應急、規劃、人防等部門,解決路面塌陷、房頂2300平方米防水鋪設修整、違建拆除等問題。街道先後投入170餘萬完成1800平方米的中心花壇改造、620米的圍牆整修完畢及垃圾分類硬體配套提升。

小事自管 走上失管小區居民自治的路子

家住嘉園二裡39號樓一單元的姜爺爺今年79歲了,即將耄耋之年的他卻像年輕人一樣低頭「玩兒」起了手機。原來是姜爺爺給自己所住的單元門的住戶建起了微信群,群裡的內容除了鄰裡守望,還有如何共同維護單元門的小環境。說起建立微信群的初衷,姜爺爺十分感慨:「今年4月底,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只好在家樓下遛遛彎兒,小區裡環境不好,沒轉兩圈我就回來了,一進單元門,看著樓道裡滿牆面的小廣告和壞了的聲控燈,我更鬧心了。」因此,姜爺爺下決心不等不靠物業,自己著手開始整治居住的環境。

眾人拾柴火焰高。姜爺爺把自己的想法和鄰居一說,得到了大傢伙兒的一致認同。為了方便溝通,就這樣微信群建立起來了,大家在群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先要把樓道粉刷一遍,可是,刷過的牆又被蓋上了小廣告可怎麼辦呢?於是大家商量著,再裝個門禁系統。但錢從哪兒來呢?粉刷牆面加上安裝門禁系統,算下來一家需要掏將近800元錢。姜爺爺心裡有點打鼓,擔心要交這麼多錢,會有鄰居不答應。

沒想到的是,剛剛在群裡說完,大家馬上贊成響應,沒有一家提出反對意見,錢款很快就收齊了。不到一個月,39號樓一單元的樓道煥然一新,乾乾淨淨的牆面,亮堂堂的照明,沒有堆物的樓道,還有安裝了門禁的單元門。

環境整潔了,誰也不願意去破壞它。於是,一單元的居民自發編寫了居民公約,規範自身的行為,形成共識。如大掃除制度,物業缺位,居民就自己動手。六層的居民從六樓掃到五樓,五層的居民從五樓掃到四樓,以此類推,一層的居民負責清掃至單元門門口。這一系列的做法,引來了旁邊單元門居民的羨慕,有的也開始紛紛效仿,搞起了民意調查,同樣走上失管小區居民自治的路子。

回想起嘉園二裡社區初建成的時候,姜爺爺的臉上有藏不住的驕傲與幸福:「過去,嘉園二裡可是第一代北京市花園小區的先進典型,現在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嘉園二裡小區能恢復到過去宜居綠色的樣子。」現在,嘉園二裡的居民離這個願望越來越近了,驕傲和幸福的神情又重新洋溢在姜爺爺的臉上。

來源 《豐臺報》 豐臺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 李冉

編輯 林瑤

相關焦點

  • 宜興市官林鎮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居民幸福感
    原標題:官林老舊小區改造 「改」出居民幸福感   11月15日下午,宜興市官林鎮儲巷新村小區沐浴在秋日的暖陽下,居住在此的幾位老人正帶著孩子們在新修的廣場上溜達玩耍,目之所及儘是一派嶄新模樣。原來,不久前,官林鎮對該小區進行了修補綠化帶「瘌痢頭」、新鋪瀝青路面等改造。
  • 衡陽市石鼓區舊院變新居 青山街道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老舊小區改造是事關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的大事。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石鼓區青山街道辦事處充分調動居民積極性,怎麼改、如何改,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建議,努力做到改造效果讓群眾滿意。目前,青山街道青山街社區青山片區和西湖二村社區易賴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有序地推進。
  • 文山街道:「改」出幸福感,老舊小區展新顏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惠民工程 惠及千家萬戶 改善老舊小區的生活環境 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今年以來,文山街道加快推進 老舊小區整治提升改造步伐 努力把老舊小區整治為環境整潔、功能完善、 管護到位、業主滿意的社區 小區舊貌換新顏
  • 渭城區新興街道老舊小區改造讓居民共享創文成果
    今年以來,渭城區新興街道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優化城區人居環境、提升城市文明的重點工程,突出「為民靠民惠民」理念,下力氣、出實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切實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助力創文鞏固提升工作。
  • 豐臺老舊小區整治、棚改拆遷!這一波官方回復,你要看嗎?
    老舊小區改造二期即將啟動棚改安置房正在進展...咱豐臺人關注的這些事有了回應!並且我看之前領導回復顯示嘉園二裡小區按年代和能源消耗高於50%,屬於老舊樓體。在2020年北京老舊小區改造名單中,也不在改造計劃當中。近日不知是否是疫情原因,小區內外綠地沒有定期噴藥防蟲處理,小區內外草履蚧蟲害嚴重,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請問,嘉園二裡小區近期是否有改造整治計劃。望回復,謝謝。
  • 自貢市大安區老舊小區怎麼改?居民來「點單」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千頭萬緒,居民訴求多、施工難度高,老舊小區怎麼改,不僅關乎民生民意,更是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切入口。5月20日,自貢市大安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莉召集區委政法委、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民政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相關部門,在周家衝小區召開院壩會,現場聽取、收集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意見建議。
  • 青島城陽創新老舊小區改造打法 讓居民改得心順住得順心
    中國山東網7月27日訊 (記者 楊廣科 通訊員 王曉順) 為什麼要改?小區老化已成居民「心病」。怎麼改?尊重居民意願,激發居民積極參與。日前,城陽區夏莊街道一片由8個零星樓座構成的老舊小區,告別舊日「衰老」的容顏,以更為時尚美觀的樣貌,「搭配」便捷舒適的生活設施煥新登場。
  • 老舊小區怎麼改,居民說了算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田沛 記者 葛小林)老舊小區改造是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常州麗寶第花苑被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同時啟動省級宜居住區建設工作。和以往不同的是,麗寶第花苑在改造的過程中,將決策權與監督權交給了居民,以「心」換「新」,破解老舊小區改造難。
  • 「建築界」「好看好住又好用」,老舊小區這樣改造讓居民幸福感爆棚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政府的一項惠民工程,也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是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身邊」工程、「暖心」工程,社區將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讓居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管道改造、地面硬化、停車位增設……隨著這些工程的開展,我相信,我們的小區環境會越來越好,大家的心情會越來越舒暢。」9月15日,剡湖街道龍會社區橋東新村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正如火如荼開展,在這個小區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周樟海難掩激動的心情。
  • 老舊小區環境整治,如何讓居民滿意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不斷加大老舊小區的改造、整治力度,助力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為城市發展補短板、添動力,使發展更平衡更充分,也讓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發展成果。但「新裝」是換上了,可誰來對它們進行長效管理,使小區內在品質和外在「顏值」一樣得到提升呢?
  • 「四問」破題 開創居民新生活——江西南昌老舊小區改造透視
    公共設施老化,高樓危房難爬,垃圾汙水外溢……這是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痼疾。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南昌,何以讓舊城共享城市發展新成果,抑或通過改造給居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南昌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四問」破題,探索開創出老舊小區居民的新生活。改什麼?
  • 南陽市宛城區五裡堡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幸福生活如蜜甜
    南陽市宛城區五裡堡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幸福生活如蜜甜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袁永強 周欣「如今我們小區裡外真是大變樣,環境漂亮了,停車規範了,走在小區,心情舒暢。我退休了閒來無事愛養點花草,小區改造後社區還幫我弄了花架,生活幸福感越來越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四平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見聞:「改」出滿滿...
    老舊小區改造,與民生福祉相連,與城市發展相系。一方面,改造老舊小區有助於促進產業投資,改善人居環境,優化城市功能,是一舉多得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另一方面,老舊小區情況各異,改什麼,眾口難調,怎麼改,棘手問題多,又讓改造成為不折不扣的城市發展之「癢」。
  • 讓居民體驗破舊立新的喜悅——我市紮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綜述
    現在門禁系統有了,路燈、監控攝像頭安上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這裡的環境脫胎換骨。」居民劉書芹欣喜地說。住房是民生之要,改造老舊小區事關百姓福祉。我市連續三年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重點民心工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今年年初,市住建局制定《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今年全市計劃投資改造老舊小區41個,其中主城區33個。
  • 陽信24個老舊住宅小區改造竣工「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尊重...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今年以來,陽信縣科學謀劃、加快推進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工作。目前,列入今年計劃的24個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工作全部提前竣工。老舊小區改造,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陽信縣按照國家、省市老舊住宅小區改造相關政策,對基礎設施薄弱、配套設施不完善、智能化程度不高的老舊住宅小區,依照民意問卷調查,進行規劃設計,實行「一區一策」「一樓一策」改造,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堅持居民自願、尊重居民意願;改得「好不好」由居民來評價;改後「怎麼管」仍需居民協商確定。
  • 哈密市伊州區:小區整合提升居民幸福感
    今年,哈密市伊州區毛紡廠小區、光明花園、同和苑、領先花園 4個小區整合為一個小區後,居民出行繞路等問題得到了解決,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基礎設施設備更加完善、小區公共資源實現有效共享。  談起小區整合後的新變化時,家住毛紡廠小區的劉翠蓮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小區整合後綠地、休閒空間增多了,小區環境更美了。」劉翠蓮說。
  • 安寧市金方街道朝陽後山老舊小區改造 嘗試居民「點菜」式改造...
    最近,安寧市金方街道朝陽後山老舊小區變了樣,原先小區內道路坑窪不平、車輛管理混亂、電動車私拉電線充電……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今,長滿青苔的溝蓋板鋪上了防滑網,電動車整齊的停放在便民服務「加油站」內集中充電,私家車整齊的停放在統一規劃的車位裡,小區的衛生死角變身多肉植物景觀臺,花壇新修建了原木色的柵欄,還增設紅色長廊為小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居民作主「微改造」 老舊小區煥新顏
    過去,在一些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失養失修失管,居住環境差,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大困擾。近五年來,青雲譜區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裡子「好住」了、面子「好看」了,煥然一新的家園透出濃濃的幸福味道。
  • 良渚街道:推動全域美麗 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12月7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孫雲開)冬日寒風驟起,良渚街道花苑新村小區的工地上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們正加緊拆除外牆上的腳手架,經過為期2個月的緊張工期,首棟房屋外立面改造更新正式完工。這座建於1994的老舊小區華麗轉身,正煥發出全新的時代風採。
  • 鶴壁:老舊小區重新煥發青春
    20多年過去,老舊小區功能退化,樓院破敗不堪,加上配套設施老化,居民生活非常不便。為提升城市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鶴壁市對老舊小區實施改造。翻修道路、治理排水、新增停車、改善綠化、增加照明……小區改造還與背街小巷整治、智慧社區建設等結合,堅持改管並重,探索建立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物業管理、居民參與的長效機制,老舊小區重新煥發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