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佔山將軍香菸」的來歷,原來還和一段抵抗日本侵略的歷史有關

2021-01-08 我想去瞅瞅

因為客戶的雞場在江橋鎮,在去年夏天去了一趟。

江橋蒙古族鎮位於泰來縣北部,最早叫做哈拉爾戈鎮。哈拉爾戈是蒙古語,意為黑色的崖子,後因在境內的娕江上建造了通火車(洮昂線))的江橋 ,故改名」江橋鎮」。小鎮不大卻是交通要衝,除了現在的平齊線(四平至齊齊哈爾)還有國道G111、省道S19都從這裡經過。

臨走前,客戶熱情的領我去當地著名的「江橋抗戰」紀念館參觀。

紀念館是為了紀念1931年馬佔山將軍奮起抵抗日軍侵略「打響抗戰第一槍」而建的,另外鎮裡還有江橋抗戰紀念碑、馬佔山將軍銅像以及江橋抗戰遺址等。

馬佔山於1885年生於吉林省懷德縣(今公主嶺市),自小家境貧賽,七八歲起給地主牧馬,練就一身騎術。因被誣告盜馬,憤而離家出走並落草為寇,後被奉系軍隊收編,屢立戰功一路升遷。1930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他被派往黑河擔任警備司令,統轄沿江10餘縣防務。

1931年「九.一八」後日軍攻佔遼、吉,並大舉謀划進犯黑龍江,而洮(洮南)昂(昂昂溪)鐵路上的嫩江橋是進攻當時的省會齊齊哈爾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剛上任的黑龍江省代主席兼軍事指揮馬佔山聞訊後,馬上布防扼守嫩。

此時,親日派勸馬佔山投降,馬堅拒,並表示「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不能為降將軍。」

館內藏品豐富,這是馬佔山將軍手書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想當時將軍決定抵抗時,心中定然浮現出嶽飛的形象。雖然字寫得不是太好,但卻豪氣沖天!

11月4日中午,日軍開始向我方發起進攻,馬佔山當即下令抵抗,全體將士同敵人血戰三天二夜,擊退了敵人多次進犯,這就是馳名中外的「江橋抗戰」。

這是中國軍隊「九.一八」後對日軍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抵抗,表達了國人不屈之心,全國各地民眾紛紛自發慰問、捐錢捐物,上海、哈爾濱等地青年學生也紛紛組織「援馬抗日團」,參加抗日隊伍。

當時上海有家菸草公司叫福昌菸草,別出心裁地出了一款以馬佔山將軍命名的「馬佔山香菸」,足見江橋抗戰在當時的影響。

將軍牌香菸設計的極其精美,煙盒的圖案是威武的馬佔山將軍的半身像,很好的結合了抗日的熱潮,宣稱「願人人都學馬將軍」「全國一致景仰馬佔山將軍」,並把每一盒香菸的利潤拿出一部分用來當抗日軍隊的慰勞金。

可惜的是,雖然我軍頑強抵抗,但終因敵強我弱,加之陣地被敵飛機摧毀,18日下午,馬不得不下令撤出戰鬥。

19日日軍攻佔齊齊哈爾,馬被迫將省會遷至海倫。

雖然江橋抗戰以失敗告終,但這是中國軍隊有組織、有領導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在當時環境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因而留名青史!

而這款「馬佔山將軍香菸」也因此被後人牢記!

相關焦點

  • 他是東北著名抗日將軍,為掩護馬佔山撤退被日軍圍剿,誓死不降
    文/馮玄一 01、江橋之戰,馬佔山領導的抗日隊伍失利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撤出東北。但是,還有一些愛國將領,他們不願意放棄東北,仍舊留在東北堅持抵抗日軍的侵略。這其中的傑出代表便是馬佔山和他領導的抗日隊伍。
  • 馬佔山:還我河山撥劍徵
    說起抗戰第一槍,大多數的中國人一定會想到「盧溝橋事變」,「江橋抗戰」和馬佔山的名字或許並不廣為人知。 1931年11月4日,「九一八」事變後的第47天,遼、吉二省已相繼淪陷,日本侵略軍進犯黑龍江時,卻在齊齊哈爾以南的嫩江江橋遇到中國軍隊的激烈抵抗。
  • 馬佔山將軍紀念館邀您穿越歷史...
    今天,請讀者諸君隨封面記者一起,將時光回溯至近百年前,去看看在黑河通電全國、打響「抗戰第一槍」的馬佔山將軍:視頻時長1'44" 無wifi亦可觀看據悉,馬佔山將軍紀念館的建造,系參照原有馬佔山故居的建築的照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進行設計營建。施工方為了更好還原歷史,去多個城市收集了無數上百年「老磚」,回到黑河之後再進行加工、打磨,精細化施工。
  • 馬佔山將軍紀念館邀您穿越歷史免費參觀
    在黑河市愛輝區王肅街219號,有這樣一幢由青磚砌築、古色古香的建築靜靜佇立於黑龍江畔,它就是馬佔山將軍紀念館。作為黑河重要的觀光地點,它肩負著向八方來賓展示黑河的歷史與文化的職責。據悉,馬佔山將軍紀念館的建造,系參照原有馬佔山故居的建築的照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進行設計營建。
  • 抗日將領馬佔山7幅書作展,鐵骨錚錚氣勢浩蕩,網友:浩然正氣
    馬佔山將軍馬佔山是抗日英雄,現在能找的筆跡簡直比找三條腿的青蛙還難,現在存下的也只有4幅。我們還是從照片上說起吧。照片上的這個人叫馬佔山,是他打響了中國抗日的第一槍。鐵骨錚錚、照片看起來都殺氣騰騰算個中國爺們丶比張少帥強一萬倍、可惜當年不是他主宰東三省、他如果是張學良、憑手下幾十萬大軍、加兵工廠飛機大炮和東北魚米之鄉、日本侵略中國歷史只好重寫了。小編有點感情用事的認為,馬佔山比他老大張學良有骨氣的多,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易幟沒多長時間,蔣介石對東北軍的影響力沒多大,還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張身背國讎家狠怎能不和日本人殊死一搏。
  • 馬佔山將軍堅守府谷哈鎮抗戰八年紀實
    這個名不見經傳,只在本縣地圖上才有的小鎮,60多年前,國民黨愛國將領馬佔山將軍曾率部在這裡駐防,經歷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戎馬生涯。「九·一八」事變後,日寇日漸猖獗。1931年11月4日,借端尋釁,悍然向我江橋守軍陣地發起進攻。在愛國軍民抗日熱情的激勵下,身為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東北邊防軍黑龍江省副司令的馬佔山將軍,衝破蔣介石的禁令,下令還擊。
  • 馬佔山將軍紀念館邀您穿越歷史...
    今天,請讀者諸君隨封面記者一起,將時光回溯至近百年前,去看看在黑河通電全國、打響「抗戰第一槍」的馬佔山將軍:視頻時長1'44" 無wifi亦可觀看據悉,馬佔山將軍紀念館的建造,系參照原有馬佔山故居的建築的照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進行設計營建。施工方為了更好還原歷史,去多個城市收集了無數上百年「老磚」,回到黑河之後再進行加工、打磨,精細化施工。
  • 馬佔山——白山黑水的驕傲,抗日戰爭的英雄!
    所向披靡的關東軍一直認為黑省中國軍裝備低劣,絕難抗衡,見馬佔山硬著脖梗就是不服,遂定下了武力解決黑省武裝的決心。馬佔山既不買南京國民政府的帳,更不買日本人的帳。只要日本人有種來,他馬佔山就有種打以他的話說:戰是亡,不戰也是亡,同樣是亡還不如拼盡而亡。話說得雖粗,但不乏錚錚鐵骨腔血性。馬佔山早已把自己看做哀兵,但哀兵更能創造奇蹟。
  • 抗戰殉國第一位將領,誓死不降,氣壯河山,曾被敵認作馬佔山將軍
    馬佔山出身於綠林,發跡於奉軍,有氣節,明大義,畢生以嶽飛為偶像,追求「精忠報國」。日軍於皇姑屯炸死奉軍大帥張作霖和他的老長官吳俊升時,他朝天鳴槍立誓:「公仇私恨,必報復之」。「九一八事變」後,馬佔山接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率部一萬多人由黑河抵省城齊齊哈爾。
  • 電視劇決戰江橋馬佔山歷史原型介紹 馬佔山結局揭曉
    ­  《決戰江橋》電視劇正在熱播中,該劇是一部抗戰劇,由李幼斌、施京明、劉金山、劉威等領銜主演,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後在黑龍江省主席馬佔山的帶領下,黑龍江省軍民同仇敵愾,齊心協力打響抗日第一槍的故事,自從播出以來就引起網友們的喜愛,最讓大家關注的是馬佔山這個角色,馬佔山才是抗日中喊麥的戰鬥機,很多網友想知道馬佔山有歷史原型嗎?在大結局裡馬佔山最後怎樣?
  • 百歲老人口述:我是馬佔山將軍的軍需官
    來源|《書屋》 2011年04期   作者|丁品   原題《「我是馬佔山將軍的軍需官」——百歲老人林秀衡談訪錄》
  • 王建中:神武將軍天上來——馬佔山
    他為人仗義、生性豪爽,其時剛就任黑龍江省代主席,就在日軍企圖侵犯黑龍江之時,馬佔山奮起抵抗,江橋一戰,遂使他一舉成名,名垂青史。當年上海的《生活周刊》在給馬佔山的專電中稱:「奮勇抗戰,義薄雲霄,全國感泣,人心振奮。」著名教育家、詩人陶行知曾寫了一首《敬贈馬佔山主席》的詩:「神武將軍天上來,浩然正氣系興衰;手拋日球歸常軌;十二金牌召不回。」
  • 抗日英雄馬佔山,唯一存世的7幅書法作品欣賞,網友:正氣凜然
    馬佔山 馬佔山是抗日英雄,現在能找的筆跡簡直比找三條腿的青蛙還難照片上的這個人叫馬佔山,是他打響了中國抗日的第一槍。鐵骨錚錚、照片看起來都殺氣騰騰算個中國爺們丶比張少帥強一萬倍、可惜當年不是他主宰東三省、他如果是張學良、憑手下幾十萬大軍、加兵工廠飛機大炮和東北魚米之鄉、日本侵略中國歷史只好重寫了。
  • 他打響抗日第一槍,曾是黑虎山大當家,以其命名的香菸曾暢銷全國
    1931年,因為一道「不抵抗」的命令,遼寧、吉林兩省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落入日軍之手。張學良將軍見事態嚴重,特令時任步兵第三旅旅長的馬佔山代理黑龍江省政府主席,負責全省軍務,令謝珂將軍為參謀長,並叮囑只能對偽軍進行打擊,必須避免與日軍發生直接衝突。可是,馬佔山將軍另有一番打算!
  • 這位抗日將軍,殉國戰死後慘遭斬首,後來頭顱在日本被展覽!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提起「西安事變」人們只知張學良與楊虎城,其實還有這麼一位將軍功勞之大並不在他們之下!,藉此削弱張系奉軍,但是深有民族大義的張學良將軍並沒有聽取蔣介石的命令而是虛與委蛇無心剿共,也就是在此時一個叫「劉桂五」將軍的人跳了出來,他向張學良表達了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強烈不滿,請求率領500士兵打回熱河抗擊日寇!
  • 江橋抗戰的歷史作用和時代價值
    王翠榮臧東娥 1931年11月,以馬佔山將軍為首的愛國官兵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嫩江橋附近,進行了一場持續半個月有組織、有規模的抗戰救國戰役,首次給氣勢洶洶、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以有效抗擊,點燃了東北廣大軍民踴躍抗戰的燎原之勢,極大鼓舞了舉國上下的禦敵鬥志和信心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究竟是不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誰才是不抵抗將軍?
    下達不抵抗命令的人是張學良,因此他獲得了「不抵抗將軍」的稱號,一度被義憤填膺的中國人口誅筆伐,然而後來坊間傳聞張學良之所以不抵抗,是因為遠在南京的蔣介石嚴令他不許和日本人發生衝突。那麼到底是張學良不抵抗,還是蔣介石不抵抗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張學良本人晚年的回憶以及一些史實來解開這個歷史的謎團。
  • 這位抗日將軍,殉國戰死後慘遭斬首,後來頭顱在日本被展覽!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提起「西安事變」人們只知張學良與楊虎城,其實還有這麼一位將軍功勞之大並不在他們之下!,也就是在此時一個叫「劉桂五」將軍的人跳了出來,他向張學良表達了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強烈不滿,請求率領500士兵打回熱河抗擊日寇!
  • 馬佔山:識大體知進退的抗戰先驅
    從山大王到奉軍將領馬佔山出生於1885年11月30日。自幼體質瘦弱,由於長年經受困苦生活的磨鍊,養成了剛毅倔強的性格,而且膽量過人。七八歲時,他為本屯地主放牧,習練騎馬,很快成為一個精於騎術的出色牧童。 1903年,19歲的馬佔山為了多賺點錢,到大地主姜大牙家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