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客戶的雞場在江橋鎮,在去年夏天去了一趟。
江橋蒙古族鎮位於泰來縣北部,最早叫做哈拉爾戈鎮。哈拉爾戈是蒙古語,意為黑色的崖子,後因在境內的娕江上建造了通火車(洮昂線))的江橋 ,故改名」江橋鎮」。小鎮不大卻是交通要衝,除了現在的平齊線(四平至齊齊哈爾)還有國道G111、省道S19都從這裡經過。
臨走前,客戶熱情的領我去當地著名的「江橋抗戰」紀念館參觀。
紀念館是為了紀念1931年馬佔山將軍奮起抵抗日軍侵略「打響抗戰第一槍」而建的,另外鎮裡還有江橋抗戰紀念碑、馬佔山將軍銅像以及江橋抗戰遺址等。
馬佔山於1885年生於吉林省懷德縣(今公主嶺市),自小家境貧賽,七八歲起給地主牧馬,練就一身騎術。因被誣告盜馬,憤而離家出走並落草為寇,後被奉系軍隊收編,屢立戰功一路升遷。1930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他被派往黑河擔任警備司令,統轄沿江10餘縣防務。
1931年「九.一八」後日軍攻佔遼、吉,並大舉謀划進犯黑龍江,而洮(洮南)昂(昂昂溪)鐵路上的嫩江橋是進攻當時的省會齊齊哈爾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剛上任的黑龍江省代主席兼軍事指揮馬佔山聞訊後,馬上布防扼守嫩。
此時,親日派勸馬佔山投降,馬堅拒,並表示「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不能為降將軍。」
館內藏品豐富,這是馬佔山將軍手書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想當時將軍決定抵抗時,心中定然浮現出嶽飛的形象。雖然字寫得不是太好,但卻豪氣沖天!
11月4日中午,日軍開始向我方發起進攻,馬佔山當即下令抵抗,全體將士同敵人血戰三天二夜,擊退了敵人多次進犯,這就是馳名中外的「江橋抗戰」。
這是中國軍隊「九.一八」後對日軍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抵抗,表達了國人不屈之心,全國各地民眾紛紛自發慰問、捐錢捐物,上海、哈爾濱等地青年學生也紛紛組織「援馬抗日團」,參加抗日隊伍。
當時上海有家菸草公司叫福昌菸草,別出心裁地出了一款以馬佔山將軍命名的「馬佔山香菸」,足見江橋抗戰在當時的影響。
將軍牌香菸設計的極其精美,煙盒的圖案是威武的馬佔山將軍的半身像,很好的結合了抗日的熱潮,宣稱「願人人都學馬將軍」「全國一致景仰馬佔山將軍」,並把每一盒香菸的利潤拿出一部分用來當抗日軍隊的慰勞金。
可惜的是,雖然我軍頑強抵抗,但終因敵強我弱,加之陣地被敵飛機摧毀,18日下午,馬不得不下令撤出戰鬥。
19日日軍攻佔齊齊哈爾,馬被迫將省會遷至海倫。
雖然江橋抗戰以失敗告終,但這是中國軍隊有組織、有領導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在當時環境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因而留名青史!
而這款「馬佔山將軍香菸」也因此被後人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