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長五送嫦五,只是「送」這麼簡單嗎

2020-12-10 澎湃新聞

原創 鄭恩紅 中國航天報

11月24日凌晨,萬眾矚目中,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託舉下飛越椰林和大海,奔向月球。

歷經波折,長徵五號不負眾望,終於在此刻兌現與嫦娥五號的「約定」。這意味著,火箭與「初戀」嫦娥五號探測器遲到3年的浪漫傳奇赴約故事,迎來了圓滿結局。

「初戀」:眾裡尋她 緣定嫦五

長五火箭與嫦五探測器的特殊「緣分」需要回溯到10多年前。

2006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立項,2009年轉入初樣階段。該型火箭最初研製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國家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但並沒有明確的發射任務需求。

2009年,嫦娥五號恰好開始論證,目標是實現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由於一次發射需要承擔多項工程任務,嫦娥五號的重量急劇增大到8.2噸重,只能由大推力的火箭來實施發射。因此,長五火箭擁有了首個明確的應用對象:嫦娥五號。

「從那年開始,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嫦娥五號牽引了長徵五號的一些研製工作。」長五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平岐介紹,因為嫦娥五號對運載能力要求比較高,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對長五火箭進行了優化,其中整流罩的長度變化尤為典型。

整流罩就像一件巨大的人工「羽衣」,為探測器披上堅固鎧甲。從方案階段一直到初樣初期,長五火箭的整流罩一直都保持在18.5米的狀態。

但該長度的整流罩更多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載荷,速度要求比較低;而月球探測任務速度要求比較高,載荷的重量減小,對整流罩的空間需求有所下降。

結合這些因素,研製團隊將長五火箭的整流罩長度由原來的18.5米調整到12.267米,直到現在依舊保持著這個標準。

「這個長度的整流罩相當於為嫦娥五號量身定做,當然也可以適應其他的一些載荷。」長五火箭01指揮、總體主任設計師黃兵表示。

黃兵從2006年加入長五火箭團隊,恰逢研製任務剛剛起步,全程見證了「長五」與「嫦五」的緣起。這也成為了他心中頗具羅曼蒂克色彩的「初戀」與「初心」的故事。

「遲到」:穿越山海 一波三折

「嫦娥五號的研製任務進展非常順利,將於2017年前後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2015年5月,海南省海口市舉行「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現場表示。

2017年1月,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推進子系統正樣熱試車取得圓滿成功。研製者們正如火如荼進行嫦娥五號正樣階段的最後衝刺。

那時,嫦娥五號發射任務成為國內外關注焦點,經歷過首飛成功的長五火箭也意氣風發,一切似乎正朝著預期順利推進。

然而,2017年7月2日,「不少人的心突然在黑夜中急速墜落,甚至有十幾秒都停止了呼吸,傻了。」19時23分,長五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後,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長五火箭地面發射支持系統型號主管孫振蓮回憶起來依舊心有餘悸。

失利消息一出,中國航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黑雲重重地壓在了長五研製團隊每個人的心口。

幾個月後,失利故障原因基本查明,故障出自火箭的芯一級YF-77發動機。長徵五號工程研製團隊開始在一望無際的黑暗中摸索。

這意味著長五火箭發射嫦娥五號的任務被推遲,時間未知。

經歷了908天的漫長歸零後,2019年12月,長五火箭再次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五火箭團隊走出至暗時刻。

這次具有重要意義的勝利為中國航天「超級2020」打下了堅實基礎,以嫦娥五號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為代表的「三大戰役」引發公眾極大關注。這其中,天問一號和嫦娥五號為長五火箭的兩次應用性發射。

「因為火星任務的周期就剛好在7月23日到8月5日的區間內,兩年才有這樣一個機會,所以天問一號搶在嫦娥五號之前成為了長五火箭的首個應用性發射。但是,這絲毫不改變嫦娥五號在長五研製團隊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說嫦娥五號任務是初心之戰,也是圓夢之戰。」黃兵表示。

面對時間節點緊湊的「三大戰役」,長五火箭副總設計師賀建華一直都在發射現場,各個任務期間從未離開過。

5月5日傍晚,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著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起飛,當大家都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賀建華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帶領團隊快速恢復地面設備,使其具備執行下一次發射任務的條件。

當時距離7月23日的火星發射窗口僅有70多天時間。按照程序,必須要等到地面設備恢復之後,長五火箭才能開始後續發射場測發流程。

據了解,地面發射支持系統包括發射設備、吊裝設備、運輸和轉載設備、氣液連接器、供氣設備等,發射時設備處於高溫及強烈的振動中,發射後必須重新檢修調試一遍,恢復設備的功能特性。因此,工作非常繁雜。

時間節點被一再壓縮,由原計劃的45天縮短到35天。依靠充足的資源保障、精心策劃和合理安排,一些工作人員提前進場做好準備,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系統儘量並行開展,不能並行的工作就通過加班加點來實施。

夏日的文昌,必須「看天吃飯」,隨時可能因為颱風、下雨而不得不停止工作。團隊在酷暑中揮汗如雨、爭分奪秒,最終只用了31天就完成全部任務,比原本已經壓縮的計劃還提前了4天,使「天問一號」發射正好趕上7月23日的前沿窗口,火箭也打出了超高精度。

「赴約」:不忘初心 贏得芳心

為了這場跨越3年的「赴約」,長五火箭在發射試驗隊的精心呵護下精神抖擻,以帥氣的姿態震撼亮相,在龐大「親友團」一步步護送下,完成了垂直轉運,為即將來臨的出徵做最後的準備。

對於火箭而言,執行不同的任務,助推、芯級產品等都能夠實現通用。但因為不同載荷對整流罩的開口要求不同,有效載荷的支架以及整流罩並不通用。

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的整流罩和載荷支架,同嫦娥五號探測器一樣,也經過了3年的貯存期。據了解,作為嫦娥五號護身鎧甲的整流罩早在2017年就已經準備就緒,之後一直停放在一院211廠天津火箭公司的車間,於沉寂中靜靜等待。

鑑於整流罩原本整體上比較軟,如果停放時間長,就更加容易變形。為了把它保養好,天津火箭公司57車間裝備測試二組組長李萌和團隊花費了比以往更多的心血。

「如果它自身變形量比較大,那麼進行合罩工作難度會加大。除了定期為其測量尺寸,進行清潔等日常保養外,後來我們又進行局部補漆,把標識也重新貼了一遍。」李萌說道。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在長五火箭進入文昌發射場前,試驗隊對整個載荷支架又重新進行了無損檢測,確保其狀態和質量滿足嫦娥五號任務的需求。

「對長五火箭來說,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是全新的。為了這個任務,我們開展了全新的設計,所有設計工作都經過了嚴格縝密的地面試驗驗證,保證我們能將探測器準確送入軌道。」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曲以廣表示。

與發射火星探測器任務相比,因為涉及2020年地月關係的限制,探月任務的窗口更顯珍貴。對於火星探測任務,窗口大約是14天,每天30分鐘;而嫦娥五號任務在今年的窗口總共只有3天,11月有2天,12月有1天,每天50分鐘。

「為了提高發射概率,我們採用了窄窗口多軌道的方案,每天設計5條軌道,覆蓋50分鐘的窗口寬度。同時在彈道設計上採用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思路,儘量讓整個軌道更加優化、運載能力更大,最終確保整個任務的實施有更大的餘量。」李平岐解釋說。

據李平岐介紹,長五火箭之前的幾次發射,也都為嫦娥五號任務進行了一些驗證工作,包括窄窗口多軌道、長滑行時間等。這些都是嫦娥五號任務所特有的一些需求。

「逐夢」:塑造完美 志存高遠

長五火箭從來沒有放棄對於完美的追求。

從首飛到當下,長五火箭始終在不斷改進優化。「尤其是從遙二失利之後,我們改了200多個大項,小項就不計其數了,目標就是想把長五火箭逐步改成我們心目中最理想、最完美的那種樣子。」黃兵說道。

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團隊,長五火箭的創新加快了步伐。以前,大貯箱封箱時主要靠照相機拍,但是否能夠拍到需要的角度並無法得到保證。隨著VR技術的快速發展,試驗隊積極主動加以引進,在封箱一剎那就能夠輕鬆關注到所有狀態,記錄保存下來便於追溯。

「長五火箭從來不排斥使用一些新技術獲得進步,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隨著火箭技術狀態的穩定,火箭本身實現了更大的可靠性,因此箭體上能夠改變的硬體會越來越少。但我們步履不停,一直在關注能夠為我們所用的一些新技術。」黃兵表示。

去年長五遙三以來,截至目前,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共執行了4次飛行任務,工作量十分飽滿。對於一枚長五系列火箭來說,總裝時間大概需要3個月,總測時間1個月,進入發射場以後,整個流程還需2個月。這意味著,一發火箭所需時間大概是6個月。

為了實現一年內4次飛行試驗任務,長五火箭試驗隊基本上將幾次任務並行開展。當這一發火箭在發射場進行發射準備的同時,另一發火箭開展總裝總測相關工作。隊伍分成幾撥,分別在北京、天津、文昌等地同步開展工作。通過這種並行的方式,最終才確保了目前一年四發的任務。

長五火箭團隊普遍感知到「長五火箭在發射場的工作越來越順」,工作流程精細完善,技術狀態深化,一切逐漸走向穩定,整個節奏感也把握得越來越好。

波瀾不驚的背後,是無數人經年累月的默默付出、充足的準備與永不褪色的初心。

文/中國航天報記者 鄭恩紅

圖/中國航天報

原標題:《都說長五送嫦五,只是「送」這麼簡單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來源:中新視頻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發射瞬間。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將開展為期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發射瞬間。駱雲飛 攝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首次月面起飛上升。
  • 長五遙五送嫦五,開啟探月新徵程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升空(圖片來源於孫霈源)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重8.2噸,共配置了6臺有效載荷和一臺載荷管理器。6臺有效載荷分別為降落相機、全景相機、全景相機轉臺、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和國旗展示系統。
  • 長五遙五送嫦五
    來源:央視直播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個個不簡單!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日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胖五」送「嫦五」出徵,真正進入倒計時!
  • 迎新年,「嫦五」凱歸捷報傳(詩詞五首)
    田園/韓忠芳/李輝民/萬希文一、七絕 賀「嫦五」勝利返回文/田園嫦五攜捎特產歸,上天攬月顯神威。目標圓滿喜來賀,科技興華煅錦輝。二、七絕 祝賀嫦娥五號凱旋文/善澤九天攬月圓成夢,嫦五蟾宮畫彩虹。攜帶星辰回大地,返程巧遇兔兒萌。2020/12/17——作者善澤(韓忠芳),黑龍江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月退役後到吉林一汽輕型車廠工作,現退休居吉林市。
  • 原來「嫦五」探月背後,還有這麼可愛的「她們」
    在動力系統的隊伍裡周承鈺是目前為止換崗位最頻繁的一個人到單位的兩年半時間裡她一共參加了5次測發任務可是由於任務需要她在每次任務中的定崗都不一樣這就是文昌航天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員周承鈺的真實寫照「大姐」不大,但「大姐」很強長五送嫦五,「嫦娥」伴嫦娥
  • 威武|長五遙五送嫦五!北航人,再立新功!航天人,自立自強!
    來源 | 新浪微博@太空精釀02 中國的探月之路 長五遙五送嫦五,冬月奔月去探月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五戰五捷,碩果纍纍到嫦娥五號任務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即將收官為世界航天做出中國貢獻嫦娥探月,北航人立新功助力「嫦娥」奔月,等待「嫦娥」
  • 偶遇「玉兔」、貼暖寶寶、換迷彩服 「嫦五」返程「萌點」多
    從降落到被送離著陸區,細心的網友在「嫦五」返程中發現許多「萌點」,在17日「刷屏」中國社交網絡。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作業。  畫面中,這隻動物身型小巧,動作敏捷,雖然只是與「嫦五」幾秒鐘的擦肩而過,卻成功吸引網友的注意。大家紛紛猜測,這個身影到底是哪個小動物。是小狐狸?是田鼠?「難不成是玉兔?」  在眾多猜測中,兔子莫過於網友心中最期待的答案,因為在中國神話中,確有一隻白兔在月亮上陪伴著嫦娥。
  • 「長五」飛天,「嫦五」奔月!
    「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嫦娥五號任務過程演示動畫——首次月面自動採樣。
  • 「嫦五」回家 火了一隻搶鏡的小狐狸
    【1】「嫦五」的客人 有人說這是兔子,有隻玉兔才能配嫦娥, 其實不是,兔子沒那麼長和蓬鬆的尾巴。 「嫦五」是在內蒙的四王子旗著落的,大概率來說,是只狐狸。
  • 嫦五回來了,嫦六嫦七有新任務了,「兩姐妹」將先後奔赴月球南極
    嫦五回來了,嫦六、嫦七又要開始了——嫦娥六號本是嫦娥五號的備份,現在嫦娥五號圓滿成功,嫦娥六號就得開始新的使命和擔當了。國家航天局已經宣布:嫦娥六號將在月球南極區域實施採樣返回,而且有可能是在月背著陸。
  • 嫦五小姐姐「月宮」挖寶滿載而歸,四個激情時分,精彩不容錯過
    TOP1:起航11月24日凌晨四點三十分,伴隨著一陣煙霧升騰,嫦五小姐姐就搭乘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了。這一去,中國航天就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還記得那升騰的煙霧嗎?還記得划過天際的那道金光嗎?沒錯,那就是嫦娥五號的出徵進行曲。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 為什麼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 嫦娥攬月|長五送「嫦五」,揭秘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三大看點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一院黨委書記李明華介紹說。此次發射的「分量」還體現在長徵五號火箭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上。
  • 44年全球首次 「長五」送嫦五奔月 為何去月球「挖土...
    長城五號運載火箭由此被譽為「天選之箭」。  據長五團隊介紹,「十四五」期間,長五火箭已經非常確定的發射任務大約有10發,都是國家重大航天工程(603698),包括明年長徵五號B火箭將執行空間站建設的發射任務。那麼,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是不是意味著又有一個大風口誕生呢?
  • 多軌道保障「嫦五」奔月,中國有望成第三個「上天挖土帶回」強國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說。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五」伴「嫦五」開啟奔月之旅。作為「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最難最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大看點。「長五」將「嫦五」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火箭需要在太空中長時間滑行。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五」要選在凌晨?看完你就懂了→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為了盡全力保障本次任務,中國航天名副其實的「夢想號」、運載能力最強的「胖五」——長徵五號親自上陣,護送最複雜的航天探測器——嫦娥五號,力圖保證「嫦五」順利落月,帶回月球第一抔土。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
  • 嫦五奔月|九天攬月,築夢蒼穹
    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次發射,2200多個動作都準確無誤!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壤歸來。
  • 第一個找到「嫦五」的小動物是啥?專家:像是狐狸
    此次嫦娥五號著陸還出現了神奇一幕——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一隻小動物從嫦五返回器前跑過,成為「最靚的仔」。紅外影像顯示,這隻從嫦五跟前跑過的小動物成為第一個「捕獲」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大佬,比搜救隊伍到得還早。有網友笑稱,這是「玉兔」跟著嫦娥下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