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媽媽」李紹華:為大陸聽障兒童搭「彩虹橋」

2020-12-20 央視網

臺灣「媽媽」李紹華:為大陸聽障兒童搭「彩虹橋」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陳旭 季小波)她曾是一名職場白領,現在選擇做一名志願者,成為近30個大陸聽障孩子的「媽媽」,她就是來自臺灣的李紹華。在北京通州區,李紹華創立了「彩虹天使咖啡屋」,凝聚社會各界愛心,為聽障兒童提供幫助。

  從小在高雄長大的李紹華,是臺灣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研究生,從事基金工作10年,握有美國財務分析師執照。7年前,她隨丈夫來到北京定居,「意外」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帶孩子過程中,李紹華成立了一個公益劇場,自己當導演,編排兒童節目,在周邊學校等地進行公益演出。這本是帶孩子一起玩耍的事情,卻因一次演出發生了變化。

  2016年暑假,李紹華一行來到位於北京海澱區的天雲聾兒康復中心表演。「演出結束後,校長問我能否留下來,教教那些有聽力障礙的孩子演出音樂劇?」李紹華回憶說,當時她也希望用音樂劇為聽障孩子的康復提供幫助,便答應下來。

  不久,天雲聽障學校搬到六環邊上的通州校區。「新的地方要有新的希望,學校教室變得又大又新,正好適合舉辦新的活動來激勵孩子。」李紹華說。

  北京天雲聾兒康復中心校長全貴雲說,音樂劇圓了聽障孩子們的「主角夢」,但比聽力康復更艱難的,是讓大齡孩子們掌握職業技能,從而能夠走出學校,融入社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紹華借鑑了臺灣經驗。「臺灣有『喜憨兒烘焙坊』,我們也可以有『聽障兒咖啡屋』。」李紹華重新拾起大學知識,寫好企劃書。她把咖啡屋描繪給孩子們聽,孩子們高興得直拍手。

  然而,夢想變為現實的道路並不平坦。李紹華拿著企劃書一家一家找投資,全部吃了閉門羹。「那時內心的焦慮和壓力很大,也曾想過放棄,但一回到學校,看到孩子們滿是期待的眼神,我就告訴自己要堅持下去。」

  終於有一天,來自遼寧的企業家、天雲學校長期志願者王月女士在看完聽障孩子們表演的音樂劇後,資助了一筆資金,聽障兒咖啡屋得以啟動。

  有了設備、場地,如何培訓?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每天早晨,李紹華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後,得乘2小時公共運輸到達咖啡屋,開始一天的工作。孩子們一個詞語聽不懂,李紹華就像樹懶般拉長音慢慢讀;一個動作看不清,她就手把手、一對一教;糕點工藝複雜,她就從相對簡單的手工餅乾開始教。

  「教孩子做點心難,沒想到賣點心更難。」李紹華說,微店開賣第一個月,她和團隊自掏腰包,奔走親友間尋找訂單;開賣第二個月,眼看快要撐不住的時候,平臺上出現了第一筆「續命」訂單。

  「上海的郭女士訂了1200元的寶貝蛋糕,她留言『請多給我一些廣告單,我想推薦給同事吃』。那個時候我們才知道要做廣告單。」李紹華說著眼中泛起了淚光。

  李紹華回到咖啡屋告訴孩子們這個「大單」的消息,孩子們聽到消息,面面相覷,相互用手比畫,突然歡呼鼓掌。孩子們非常在意這個訂單,不停有孩子來問李紹華:「我們會不會做不出來?」

  藉助人工耳蝸、助聽器等設備,孩子們的聽力會得到一定提升,但心理障礙仍需要專門引導。與正常孩子相比,聽障孩子融入社會,需要克服的另一個困難是心理障礙。

  為此,彩虹天使咖啡屋開設了專門的客服電話,由聽障孩子們接聽。她們還組織了多場現場義賣,讓孩子們從勞動中找回自信、融入社會。

  一年來,彩虹天使咖啡屋組織了12次培訓,教近30個聽障孩子學會5種糕點的製作方法,訂單收入22萬元,給孩子們發放獎勵金4萬元。此外,孩子們還成功接聽了近百次客服電話。

  小學員的媽媽張寶俠說:「糕點培訓課程改變了我的孩子,孩子可以理解父母的難處,回家主動做家務;未來希望不只是甜品培訓,更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份有尊嚴的工作。」

  全貴雲感慨地說,一些家庭為了幫助孩子康復傾家蕩產,而孩子們也希望能自食其力,贍養父母。現在,很多愛心人士會通過平臺購買咖啡屋的點心,孩子們也有了自己的獎勵金,在實現夢想的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是否可以辦一個對外營業的咖啡廳?或者通過一些餐廳把我們的孩子推薦過去?」李紹華說,她將沿著這條愛心之路繼續走下去,這個故事永遠沒有結束。

相關焦點

  • 為大陸聽障兒童搭一座「彩虹橋」——記臺灣「媽媽」李紹華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陳旭 季小波)她曾是一名職場白領,現在選擇做一名志願者,成為近30個大陸聽障孩子的「媽媽」,她就是來自臺灣的李紹華。在北京通州區,李紹華創立了「彩虹天使咖啡屋」,凝聚社會各界愛心,為聽障兒童提供幫助。
  • 通訊:臺灣媽媽助聽障少年自立逐夢
    中新社北京4月16日電 題:臺灣媽媽助聽障少年自立逐夢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路梅位於北京遠郊的彩虹天使咖啡屋近日迎來「一周歲生日」。這裡提供的烘焙點心,是30多位聽障少年與咖啡屋創始人李紹嬅手工製作的。數年前,李紹嬅與同為金融從業者的丈夫一起自臺灣來到北京發展,為照顧家庭,她成為全職媽媽。2016年初的一次公益表演中,她與天雲聾兒康復中心校長全貴雲相識,應邀擔任這家機構的表演指導。當年10月從海澱區遷至通州區,康復中心遭遇經營困境,李紹嬅與全貴雲商議,在校內開設咖啡屋,收入可補貼辦學,也傳授聽障少年一技之長。
  • 烏魯木齊市質監局搭「彩虹橋」 給留守兒童溫暖的「家」
    烏魯木齊市質監局搭「彩虹橋」 給留守兒童溫暖的「家」 2015-04-09 21:30: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13名留守兒童進入南彩門社區紅太陽幼兒園接受教育。  4月9日一大早,汪秀蘭就帶著三歲的雙胞胎姐妹馬怡悅與馬怡荷來到開發區南彩門社區,參加孩子入園前「彩虹橋」愛心資助活動的啟動儀式。兩姐們開心的手舞足蹈,不停的說著悄悄話。  汪秀蘭,甘肅臨夏人。一家五口住在開發區南彩門社區內,與丈夫經營著一家小切麵店。家裡有三個孩子,6歲的兒子已經上學,可是兩個三歲的女兒卻沒人照顧。
  • 張定涵:為聽障兒童融入社會應該多做一點事情
    十多年來,「美麗童行」已經走向國際,幫助了許多兒童,為社會做出了貢獻。我覺得鳳凰網「美麗童行」就像一個大家庭,匯聚了很多愛心人士,今天來到這裡覺得特別親切。記者:您一直致力於聽障兒童的公益項目,「涵愛飛揚」是什麼時候啟動的,是什麼契機促使您創辦了這個項目?
  • 七夕過了,今早的彩虹橋又為誰而搭?
    七夕過了,今早的彩虹橋又為誰而搭?早上,網友「唐6053」發了一條朋友圈「七夕過了,彩虹橋又為誰而搭?早安!全世界」,還配了幾張彩虹的照片:高樓上方,兩道纖細優美的彩虹高掛天空,在夏日的清晨呈現別樣風景。
  • 特殊的畢業典禮 濟寧32名聽障兒童順利畢業
    原標題:32名聽障兒童順利畢業畢業典禮  「今天,我們站在畢業典禮的舞臺上,感謝老師、媽媽的辛勤培育,我愛你們!」7月30日上午,在濟寧市兒童康復中心,一場特殊而精彩的畢業典禮正在上演。  7月30日上午9點半,動聽的音樂在濟寧市兒童康復中心會議室響起,老師和小朋友們準備了精彩的演出,為今年畢業的孩子們舉行歡送會。三句半、舞蹈等精彩的節目贏來臺下觀眾和家長們的陣陣掌聲。孩子們穿著小博士服、戴著小博士帽在臺上做畢業感言,聽到他們在臺上大聲地說出「我們會說話啦!感謝你們讓我們聽到世上最美的聲音」等話語,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 重報零距離攜手豪客來牛排關愛聽障兒童
    重報零距離『為孩子添樂』平臺今天攜手豪客來牛排,走進南岸區向陽花聽障康復中心,共同舉辦「關愛聽障兒童·寒冬送溫暖」公益活動。一同參與的還有重報30組愛心家庭,讓孩子們在這個冬季,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親切關愛。
  • 凱德北京開啟綠色騎行 助力聽障兒童康復
    同一天,凱德聯合商戶發起成立「凱德MALL關愛聽障兒童商戶聯盟」。凱德位於北京的購物中心將以聯盟為平臺,聯合旗下商場租戶品牌開展聽障兒童公益活動,定期為孩子們定製寓教於樂的互動體驗,幫助孩子重返多姿多彩的有聲世界。作為連結社區和社群的公共空間,購物中心正在從傳統的零售空間,轉為承載社交、文化等更多社會功能的線下體驗空間。
  • 14年守候用愛讓聽障兒童學說話,蘭陵縣這位女子不簡單
    而劉相英,卻在14年時間裡,走進聽障患者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1982年,劉相英出生於蘭陵縣,2006年畢業於濰坊學院特殊教育專業。其實,在她考大學報考志願時,她完全可以報考一些熱門專業,但是善良的劉相英了解了「特殊教育」專業時,她果斷報名。「走進特殊群體,關愛殘疾人,為殘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她最大的心願。
  • 「高調少年」走進聽障兒童康復中心,以音樂打破「無聲世界」
    近日,抖音攜手大學生音樂大賽選手方志軒等4位參賽學子,共同參與公益機構「愛的分貝」聽障兒童幫扶項目。在聽障兒童康復中心,參賽選手們通過多樣有趣的互動活動,幫助聽障兒童接觸聲音、感受音樂,為他們帶來陪伴與幫助,並帶動社會圈層積極關注聽障兒童群體,助力這些兒童早日回歸有聲世界。
  • 抖音大學生音樂大賽走近聽障兒童,以音樂溫暖「無聲世界」
    近日,抖音攜手大學生音樂大賽選手方志軒等4位參賽學子,共同參與公益機構"愛的分貝"聽障兒童幫扶項目。在聽障兒童康復中心,參賽選手們通過多樣有趣的互動活動,幫助聽障兒童接觸聲音、感受音樂,為他們帶來陪伴與幫助,並帶動社會圈層積極關注聽障兒童群體,助力這些兒童早日回歸有聲世界。
  • 聽障兒童暢遊水世界 愛心微行動公益活動
    聽障兒童暢遊水世界 愛心微行動公益活動(資料圖)2013年7月6日,摩銳水世界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兒童,他們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但我們可以聽到他們戲水時的歡笑聲。這些兒童,與別的兒童一樣可愛,一樣天真無邪的笑臉;他們又與別的兒童不太一樣,平時都要在耳朵上戴著助聽設備,他們是聽障兒童,他們對聲音不夠敏感,很少接觸水,更無法在水裡玩,為了讓孩子盡情的釋放童性,愛心微行動舉行了這次公益活動——「暢遊水世界,放飛童心」。
  • 聽障兒童一生都不能擁有語言?未必,還得看聽障語言訓練
    但小編要告訴大家,聽力障礙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越長,受損程度越大,對兒童智力的影響也就越明顯。不信?《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期刊在《聽力障礙兒童智力發展研究》這篇學術論文中明確指出,聽力障礙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認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思維邏輯的變化。聽力障礙存在的時間越久,兒童越得不到信息的補充,那他們的智力發展就會變得相當有限。
  • 來自臺灣的她,在大陸開起了公益咖啡屋……
    圖為李紹嬅(左三)與咖啡屋聽障師傅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趙維,棒!」操著儂儂軟語,說話的同時,向遠遠走來比她高一頭的店員小夥子,打著手語。 「登陸」9年,她不僅陪伴自己的兩個女兒長大,還陪伴了幾十位來自大陸貧困地區失去最佳聽力恢復期的聽障孩子長大立業,最終有4位聽障青年成為她創立的彩虹天使公益咖啡屋常駐甜品師傅。
  • 五彩餃子「點綴」聽障兒童康復夢
    10月24日,太原市扶弱幫困協會的志願者們走進太原小桔燈兒童康復中心,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包餃子、手繪畫。活動當天恰逢太原市扶弱幫困協會成立六周年,志願者和孩子們彩繪了一個大蛋糕,蛋糕旁是用五彩餃子擺出的大桃心造型,寓意協會「六歲生日」。
  • 臺灣聽障青年到鄭州市開展慈善交流
    日前,臺灣30名聽障青年到鄭州市金水區開展慈善交流,首次開啟了鄭臺兩地聽障青年交流的大門。  兩地聽障青年們舉行了主題為「藝術無界 美麗無聲」的系列活動,採取「1+1」結伴、同吃、同行、集體活動等形式,開展傳統手工藝培訓、創業實踐基地遊學、中原文化體驗等活動。兩岸聽障青年在互幫互助、團隊合作的氛圍中提升了創業就業技能,增強了情感認同。
  • 利用音樂獨有的特點對聽障兒童進行發音、語言和呼吸器官的訓練
    發音訓練的目的在於,訓練聽障兒童發音和呼吸器官的靈活性,使聽障兒童在發音時,口型、舌位和呼吸方法正確,發音清晰、洪亮,為語言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運用音樂來充實課堂,讓聽障兒童在唱中學聽,在唱中學說,對於學生的嗓音訓練、聽力訓練、呼吸訓練、語調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聽障兒童聽各種樂器打擊時發出的聲音。如打鼓發出的 「咚咚咚」,敲鑼發出的「嚓嚓嚓」,邊聽邊分辨,還可以要求聽障兒童說出或做出聽到打擊多少次等。
  • 「橙色書包」火了,聽障兒童家長卻有話說 我們不想孩子「被特殊化」
    早發現,早治療,是幫助聽障兒童融入社會的必要方法。此時,作為聽障孩子家長和多年從事聽障兒童康復工作的公益人,洪浩猛卻有些尷尬,很多親朋好友轉發了上述信息,還悄悄發私信問他:「聽障孩子真的聽不到嗎?」在洪浩猛成立的一個500人聽障兒童家長群中,相關討論一刻也沒有停息:家長們費心勞力、花重金給孩子治病,不就是希望他們可以恢復聽力、早日融入健聽人的社會嗎?如此「區別對待」豈非讓多年來提倡「去除特殊化」的努力付之東流?
  • 央視影音觀影團公益主題觀影 為聽障兒童送出專屬六一歡樂
    央視影音觀影團公益主題觀影 為聽障兒童送出專屬六一歡樂 娛樂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04日 13:13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在兒童節到來之際,央視影音觀影團聯手華策傳媒為聽障兒童公益救助聯盟的孩子們打造專屬福利
  • 2020年全園聽障兒童家長聽能管理及康復技巧培訓班圓滿結束
    為做好在園聽障兒童家長培訓指導工作、全面提高聽障兒童家庭康復質量,自10月至12月,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舉辦了「2020年全園聽障兒童家長聽能管理及康復技巧培訓班」,150餘名在園聽障兒童家長參加。該培訓班分為兩期,每期分為3個班,均在周末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