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 董科娜 周雪妮 通訊員 鍾方憶
8月1日,在浙江省龍泉市竹垟畲族鄉,一年一度的潑水狂歡節如期而至。橫溪水上梯田人流如潮,潑水狂歡、趣味比賽、篝火晚會……各種極具特色的畲鄉風情體驗活動,吸引了上萬名遊客來此遊玩,將這個隱匿在青山秀水裡的小鄉村變成了一個「狂歡場」。
圖:潑水節現場 供圖:沈志遠
然而就在十三年前,竹垟鄉還是全省重點扶持的「211」欠發達鄉鎮之一。2007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一行來到竹垟鄉調研,提出「加快欠發達鄉鎮的發展要立足山區資源優勢,走特色產業發展道路」的理念。
彈指數年,畲鄉巨變。近年來,竹垟鄉謹記總書記叮囑,依託當地生態稟賦,加快推進農業主導產業轉型發展,並依託畲族文化優勢,推動「旅遊+農業」「旅遊+文化」等「旅遊+N」產業扶貧與旅遊發展深度融合模式,走出了一跳頗具特色的「兩山」轉化通道,村民年收入更是翻了五番,「好風景」成為了竹垟鄉致富奔小康的「好錢景」。
振興有瓶頸 竹垟歷經重重突圍
在竹垟畲族鄉黨委書記楊惠民的記憶裡,曾經的竹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鄉,窄窄的道路兩旁,老舊的灰寮、豬欄隨處可見,人居環境較差。「村民大多務農,收入不高。很多年輕人也都外出打工,竹垟漸漸『空』了。」楊惠民告訴記者。
但與此同時,竹垟也有著原生態的青山、碧水和藍天,因著佔比高達1/3的畲族人口,竹垟獨特的畲鄉風情更是別有韻味,是龍泉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也是浙江省18個民族鄉鎮之一。這裡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民俗風情絢麗多彩,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國家級生態鄉鎮」等。
「畲族是一個民風淳樸、勤勞善良、熱情好客、極具文化特色的民族。」楊惠民介紹,竹垟是生態綠谷、紅色熱土、風情畲鄉,省級文保單位坤德橋屹立在橫溪,元代大儒王毅在竹垟教書育人,元代銅山源孝義夫人廟幾百年香火不斷,畲族的「過油火」「火爐塘」還入選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圖:畲鄉一角
如此優質的資源稟賦不該埋沒在大山,但如何才能依託這些資源讓村民增收致富?「首先得讓竹垟美起來。」自2017年以來,竹垟全方位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對老舊房屋進行提升改造,對道路、綠化等開展了大力度建設。當然,手握「畲鄉風情」這張王牌的竹垟在整治過程中保留了很多畲鄉原味:300年歷史的葫蘆門,老底子的夯土屋,精美的梁枋構件,還有大型的照壁……
不僅如此,走在橫溪蓋竹段兩岸,10公裡沿溪休閒遊步道可以閱盡畲鄉美景,10餘處「親水平臺」可以讓遊客與自然山水親密接觸,「鳳凰圖騰」「水上梯田」「水上鋼琴浮橋」等網紅打卡點頗具創意,竹垟還利用村民們捐出的石臼、石磨、石條等「古董」,在沿溪遊步道上巧妙造景,並鼓勵村民種花美化環境,曾經灰濛濛的竹垟儼然變成了一個「小雲南」。「我們投入了1000餘萬元的資金打造了親水平臺、水上梯田、鋼琴浮橋等頗具畲族風情的『橫溪十景』,就是為了將遊客『引進來』,通過各種鄉創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竹垟鄉的鄉村旅遊產業,為當地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副書記嶽建說道。
但問題也使之而來,投入了大力度、大資金的提升改造,竹垟的遊客增量卻不大;畲鄉風景固然美麗,但是沒有真正吸引消費,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一直隔著一道屏障。「就拿住宿來說,竹垟離市區駕車僅需30多分鐘,再加上竹垟沒幾家民宿,很多遊客都不在竹垟住宿,與此同時竹垟的業態也不夠豐富,旅遊消費基本為零。留不住遊客、產生不了經濟效益,是當時竹垟面臨的一大難題。」嶽建告訴記者。
「掘金」鄉村旅遊 畲鄉風情打造「好錢景」
依託特色節慶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是竹垟畲族鄉近年來實現「兩山」轉換的重要「著力點」。
「潑水節就是我們一次成功的嘗試。竹垟鄉水資源豐富,畲族更是有『洗井節』的古老傳統,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演變成了十分具有畲族特色的『潑水節』。到現在為止,潑水節已經連續舉辦三屆了,名氣打出來後,遊客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來。」據主要責任人介紹,潑水節當天還舉辦了篝火晚會,能歌善舞的畲族姑娘挽著遊客一起唱歌跳舞,萬人狂歡的場面常常會持續到深夜。
圖:篝火晚會現場
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潑水節也給當地居民帶來了「致富通道」。「今年的攤位更是早早就被預定滿了,每次節慶期間,至少能為當地村民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收入。」蓋竹村負責人告訴記者。就在風情廣場邊上,忙著招呼遊客的孫女士告訴記者,為了這次的潑水節,她很早之前就開始準備食材,烘焙蛋糕、奶茶、果汁飲料……不大的攤位上,擺滿了孫女士的自製甜品。「去年的潑水節的生意特別好,所以這次我專程從縣城趕過來,借了大伯家場地來出攤。今年的遊客比去年更多,才一個早上就已經回本了。」孫女士表示。
事實上,除了潑水狂歡節,竹垟鄉還形成了更多的常態化節慶活動。美不過畲鄉「三月三」,甜不過畲家冬白酒,「三月三」作為畲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成為各地遊客前來竹垟鄉體驗畲族風情的「打卡」好去處。
從中國臺灣來到竹垟鄉的鄭志誠,已經是第二次專程跑來打卡畲族特色「三月三」節日了。早上,他跟隨畲鄉竹竿舞方陣、腰鼓方陣、紅軍方陣等近十個獨具畲族風情的方陣走過感恩坊,穿過古色古香的羅黃古道,踏過同心園;晌午,在千人長桌宴上,熱情的畲鄉姑娘以畲家開宴待客的最高禮儀的招待了他;午休過後,他還參加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押加大賽」等趣味活動……「我很喜歡這裡,每次來到畲鄉,都有不一樣的體驗,這是一個風景秀美、又十分有民族特色的村落。」鄭志誠說道。
多年探索 竹垟發展之路前景可期
走進如今的竹垟鄉,整潔的村道、精緻的農家別墅以及富有畲漢文化特色的長廊,儼然一個頗具少數民族風情的詩意田園。「我採購了12條遊船,一條遊船可容納兩人。」蓋竹村村民王傳紅經營著橫溪的遊船生意,隨著竹垟鄉村旅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遊船生意也越來越好。「平時生意就挺好,碰到節假日、節慶活動就更好了。」她笑著說。
除了遊船項目,民宿、農家樂也在竹垟漸漸興起並保持了畲鄉特色,目前已有「畲園田居」、「醉臥橫溪」、「富桂人家」等一批星級農家樂開業,有餐位數900多個,床位數100多張,接待遊客人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60%,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我外出打工的女兒、女婿回來將自家老房子改造成了土色土香的農家樂,原來破舊的老房子變成了時髦的畲鄉小館,吸引了很多遊客。」「畲園田居」農家樂業主張子如笑著說。
「為了讓遊客們住得更有品位,我們的強村公司還斥資近300萬元打造一棟精品民宿,目前民宿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中。」楊惠民說道。楊惠民口中的強村公司,是竹垟鄉於2018年聯合10個行政村共同出資設立的,通過抱團發展,盤活竹垟各方資源。「鄉、村單打獨鬥不成規模,而且發力點散,容易東打一拳、西出一招。成立強村公司後,就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盤活了鄉村資源,從而致富增收。」
圖:發布「畲小妹」文創產品公用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潑水狂歡節的開幕式上,竹垟鄉強村公司還發布了「畲小妹」文創產品公用品牌,畲鄉筍乾、畲鄉米酒等農特產品以及一系列文創產品均與遊客見面。畲鄉竹垟負責人介紹,「畲小妹」文創品牌,旨在依託畲族文化優勢,推進竹垟農特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並設計了系列文創產品並開設展覽,充分展示了畲族風情和豐富內涵,讓畲族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成為「帶得走的竹垟畲韻」,為竹垟「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讓遊客可以全景賞風景、聊故事、品文創,也進一步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我們還設計了好幾個包裝,分別用於畲鄉冬白酒、山茶油、茶葉的包裝中,提升我們農產品的辨識度,也進一步宣傳鄉畲族文化品牌。」該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