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地圖,往往會被山東半島如巨獸探頭的地理地形所吸引,特別是膠東半島,伸向了大海深處。早有自駕威海最美海岸公裡的念頭,一直未成行,近日來連續高溫,想膠東半島受地理位置和海洋的影響,是國內炎炎夏日難得的清涼海岸線,於是就有此煙臺沿海自駕遊行程。
關於威海,雖然沒有來過,但是並不陌生,且心儀已久,因為家姐十幾年前就在威海買了海濱房,這些年每年夏季總要來避暑小住,家姐多次給我們講威海的藍天白雲、沙灘、礁石岸,還有夏季清爽的氣候,動員我們有時間也來住一段,我總是說「有機會去有機會」,卻一直未成行。此行自駕遊,來到了傳說中的威海,家姐形容的不誇張,這裡的山、海、城相融,風光優美,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濱海城鎮建設都很驚豔,而且氣候的確很涼爽。
威海的臨海公路是我自駕過的最美海岸公路。來到威海,雖然趕上據說是威海史上夏季最多雨天,陰雨或雨霧的海濱風光是大打折扣了,沒有藍天和多姿白雲的遠處大海顏色也變成灰色,但是自駕臨海路,在細雨中的環翠段,霧氣瀰漫、山、海、城相依相環繞,飄蕩海上仙山似夢幻,別有感覺;蜿蜒盤山路上,停車俯瞰蒼翠植被、陡峭山崖下的海岸,海浪翻滾、海水清澈深藍;駛出市區,往成山頭去的海濱路,一邊是大海一邊是連綿青山,視線開闊,一路秀美青山、一道道海灣,一排風車與周邊環境協調,景色迤迤、風光壯美,自駕行駛其間感覺妙不可言。
威海環海路北線(環翠段)山下海邊有座英式古典老洋房,因為頂樓兩側房間各有兩個圓窗而得名「四眼樓」。這洋房別墅修建的別致,面海,看起來很舒服,威海人稱之為「四眼樓」,名字俗氣了點,倒也貼切好記,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管戴眼鏡的,不管是同學還是老師,統稱外號「四眼」,區別就是這個張四眼那個王四眼的,那個年代的孩子喜歡給人起外號,現在起外號少,也沒人叫誰「四眼」了,現在,戴眼鏡的人太多了。
一路向東,自駕來到位於山東威海榮成的中國陸海最東端——成山頭,重要地理地標位置上果然有奇景。成山頭景區三面臨海、秀峰連綿,海岸線峭壁巍然、巨浪飛雪,海蝕地貌景色壯麗、氣勢恢宏;成山頭恰似巨龍伸進大海,浩潮碧藍的天海間有奇特陡峭巨石山峰聳立,上書石刻「天盡頭」,秦始皇東遊巡海曾兩次駕臨此地,稱這裡為:「天之盡頭!」。據說,因為忌諱,景區名改過幾次了。
成山頭是中國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有「太陽啟升之地」讚譽,漢武帝劉徹東巡至此地,感嘆「成山頭日出」奇觀,下令在成山頭修拜日臺,後歷代帝王多有成山頭拜「日神」之舉。成山頭遺留有「始皇廟」、「秦代立石」、「射鮫臺」等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天盡頭」下面海岸的「天涯棧道」,驚濤拍岸、怪石嶙峋,最美海岸棧道景色令人印象深刻。
成山頭景區地理位置偏僻,開發有海岸主景區、摩天輪、索道等多個景點,門票略貴,遊人相對國內其他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少了許多。景區的人造景觀按說也是氣勢恢宏,投資不少,但是總感覺不是很高級,也別是海岸邊的,破壞了礁石自然景觀。「成山頭」景區地處海疆邊陲,海岸風光大氣磅礴,奇特壯美,入選了國家地理名片,國家級重點風景區,總體來說從地理地標名片及海岸風光特色來說值得一遊。
成山頭南邊十幾公裡,有個海濱漁村-煙墩村。「一方水土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膠東半島的海邊人靠海吃海,智慧地運用海帶草鋪房頂,建築了極具地域特色的「海草房」。
自駕來到煙墩村,只見」海草房」磚石牆壁,蓬鬆的海帶草墊鋪就高高隆起的房頂,原始古拙而童話般的存在,令人詫異、驚喜。冬天大批天鵝到這裡過冬,煙墩村海灣是看天鵝的好地方,這個季節煙墩村遊客不多,轉了轉只看見些寫生的學生,旅遊開發痕跡很多,四處修整的整潔,海灣景色也很漂亮。
找了一家海草房農家客棧住下,只有我們一行,沒有其他遊客。晚餐點了些蝦和貝類海鮮,價格不貴,蝦湯三十貝殼二十元,很新鮮可口。晚上村裡靜悄悄的,連個蟲叫聲都沒有,夏日裡從沒有過這樣靜寂的體驗。這裡是真正深入到海洋深處的陸地,夜晚氣溫低,不用開空調,要蓋著被子睡覺。早上醒來,海濱小村有薄霧匍匐,一片寧靜,草叢層層疊疊的蜘蛛網上鋪滿水銀一樣亮晶晶的小水珠,令人驚奇,可以想像昨夜裡的海風吹來了怎樣濃重的溼潤水汽。
膠東半島東北部海岸公路自駕遊,來去匆匆,沒有下海暢遊,沒有時間細細體驗膠東地域特色風情,無緣到小石島去趕海,挖貝殼挖挖蟶子、抽皮皮蝦...期待有機會重返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