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文保單位身份歷史建築頻被拆 文保界泰鬥怒斥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關注消失中的歷史建築之三

  紹興古城,有「千年古寺」之名的開元寺大殿,只剩下一副稜角分明的骨架,以一具化石的形態,孤零零地立在廢墟之中,讓過往市民為之扼腕嘆息。

  不久前,一組開元寺被拆成骨架的照片被發到網上,引起輿論譁然,指責之聲潮起。當地官方回應,開元寺在歷史上屢毀屢建,現存建築系民國時期重建的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不在文物保護單位之列,保護價值不大。

  沒有「文保單位」的身份,也不是近千年的古建,但在從民國至今近百年的歷史中,它所見證的歷史風雲和所保留的城市記憶,也足以讓老市民們留戀。而且,在該地塊概念性規劃方案和土地出讓條件書裡,開元寺也被明確列為保留建築。

  保留建築、近現代優秀歷史建築以及一大批在開發中被新發現但還來不及登錄的優秀文物,在各大城市頻頻上演被拆慘劇,文物部門的回覆往往都是「它們不在文保單位之列」。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曾主持起草文物保護法的文保界泰鬥謝辰生對這一現象倍感憂心:「只要是歷史文物就應該保護,文物保護法,不是文物保護單位法!」

  紹興開元寺被拆風波

  開元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城區東街,原為五代董昌故宅。始建於後唐長興元年,舊時各朝代雖然屢毀屢建,但香火旺盛不衰。

  抗日戰爭期間汪精衛偽政府佔領該寺,寺僧星散,佛像、僧舍被毀。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寺廟所在地建省立紹興醫院,後改建為紹興市人民醫院。幸運的是古開元寺大殿留下來了,後人為保護石柱在外面加了水泥鋼筋。

  2007年,紹興人民醫院從舊址搬遷,該地塊被列入公開拍賣計劃。

  2008年5月9日,當地媒體以「市人民醫院原址規劃搞休閒商業」為題,質疑該地塊規劃。次日,紹興市規劃局即在其官網上掛出一篇文章解釋,稱要「在充分保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布業會館的基礎上」,進行規劃。

  幾天以後,紹興市規劃局就該地塊概念性規劃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該徵求意見通告中明確寫道:「該地塊位於紹興城市商業核心地段,商業發展潛力巨大,地塊周邊有布業會館、開元寺、真神堂、古樹名木等歷史古蹟。規劃要求在保護好這些古蹟的前提下,向市民提供開放空間……」

  但這仍然消除不了人們對開元寺等建築的擔心。2009年,原人民醫院舊址地塊被以9億元高價拍下,開元寺大殿周邊建築被拆除乾淨,僅留大殿一處。

  在拿下該地塊後,開發商紹興國商大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孫永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該地塊「裡面還有古老的房子,正因為如此,規劃要求,地塊內原市人民醫院行政辦公樓(即開元寺,記者注)要完整保留,允許通過內部裝修外部整修調整其使用功能為商業。」

  孫永明還向媒體表示:「毫無疑問,『國商』將會嚴格按照規劃要求來做的」。

  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紹興市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開元寺並非文物保護單位,不屬於他們管理的範圍,不應該找他們。而紹興市規劃局回應記者,他們已向媒體確認開元寺系保留建築,開發商未辦理相關拆除手續,不再做其他解釋。

  而國商大廈公司辦公室主任潘董告訴記者,他們只是在颱風之前,對寺廟進行了整修,並不是拆除。而針對尚未辦理手續就開始施工,他表示,還未收到相關部門的處罰要求,「而且我們也並沒有違法」。

  古建築無身份頻頻被拆

  據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學者姚遠介紹,文物保護有多種類別,首先是文物法規定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再往下是登記在冊的、尚未定級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之下還有由規劃和文物部門共同負責保護的歷史建築。

  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定義,歷史建築是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姚遠稱,此類建築在規劃中,就應該被列為保留建築。開元寺就是此類。

  然而,由於相關立法和觀念上的落後,此類建築正不斷地消失在各類商業開發項目中。

  2012年5月初,蘇州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整治保護利用工程在治理過程中拆遷了部分老建築,一些設計師和相關專家將拆遷現場的照片發布到微博上,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其中位於打鐵弄4號的楠木廳爭議最大。

  8月6日下午,有關楠木廳的拆遷行政裁決聽證會,在平江區人民法院舉行。聽證會現場,楠木廳所有者、訴訟代理人及第三人蘇州桃花塢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委託人三方,就有關事宜展開了整整4個小時的激烈辯論。

  第三人表示,蘇州市文物局委託市區文物保護管理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對打鐵弄4號進行建築評估,經現場勘查,該建築為清代民居,評定打鐵弄4號未列入各級文保、控保以及歷史建築名錄。

  但楠木廳所有者認為:「未列入各級文保、控保以及歷史建築名錄的建築,並不一定就不是古建築。從楠木廳上世紀80年代的房契等各項資料上看,楠木廳屬於未經登記造冊的新發現,本身已具有文物的特性,應屬古建築文物。」

  最先在微博上呼籲「救救桃花塢」的「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副理事長宋微建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蘇州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整治保護利用項目將保護集中到了432處文保和控保範圍的文化遺存上,對於可以原址修復的非文保單位拆舊建新,並致百年老建築的珍貴構件被販賣,這顯然是錯誤的。」

  引入公眾參與避免文保爭議

  「文物保護法不是文物保護單位法。除了文物保護單位外,還有其他的歷史文物,只要是歷史文物就應該保護,國外有一些地方50年的建築就不許動了。」謝辰生說。

  「歷史在不斷延伸的過程中,不斷會有一些具備價值的建築遞補進來,它們是後備的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文保專家馬自樹也認為,還沒有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具有文物價值的建築也應該受到保護。

  杭州市不久前向社會公布了《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草案)》,其中規定,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中發現可能有保護價值的建築時,應當立即採取臨時保護措施並向主管部門報告。經評估論證具有保護價值的,要採取保護措施。對於擅自拆除的,最高可罰50萬元。

  這被認為是對拆遷中的「疑似歷史建築」予以保護的一個範例。

  相關專家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在全國層面,我們的文物登錄製度還不完善,這是導致歷史建築、無身份建築頻頻被毀的一大原因。

  「除非像杭州一樣進行立法,否則按照現有法律,對於那些擅拆、搶拆疑似歷史建築的行為,懲處起來相對還是比較困難的,文物執法只能對確定是文物身份的進行執法。」姚遠認為,面對這種狀況,需要一套更加靈活的文物登錄製度來解決。

  「按照文化部2009年發布的文物認定管理辦法,公民是有權利向文物部門提出認定申請,文物部門要通過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如果有爭議可以向上一級的部門申請仲裁。」姚遠說,如果實現這種良性互動,地方的文物保護部門應當建立起一套受理、論證、不定期公布等一整套登錄保護機制。

  他還提出,文物之所以要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普查,就是因為文物是需要不斷地被發現的。發揮行政和民間的合力,更多地引入公眾參與因素,這是避免頻頻發生文保爭議的關鍵手段。

  (範傳貴)

相關焦點

  • 濟南一文保單位要改燒烤店?專家:這是褻瀆歷史建築
    原標題:濟南一文保單位要改燒烤店?專家:這是褻瀆歷史建築近日,位於濟南寬厚裡商業區內的文保單位金家大院掛上了燒烤店的牌子,雖然尚未開業,卻引得不少人討論這種老建築商用模式是否合適,建築專家認為這是對歷史建築的褻瀆。據了解,濟南的老建築目前許多都為民宅或商業用途,但改造為博物館對外開放的卻佔少數。
  • 樂清非文保歷史古建築的保護困境
    一般來說,能夠能被登記在冊的文保單位和文保點,可以說是有了「免死金牌」,而不是文保單位的歷史古建築的命運就難講了。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定義,歷史建築是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由於相關立法和觀念上的落後,此類建築正不斷地消失中。
  • 國家文物局稱文保單位維修應上報批准
    「北京康有為故居要拆嗎?」昨天,政協文藝界聯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提出疑問。國家文物局長勵小捷立即與北京市文物局核實,當場回復「康有為故居不會拆」。勵小捷還表示,市級文保單位維修也要報國家文物局批准。     質疑: 騰退為何開發商出面?
  • 溫州將分級保護歷史建築 一級可申報文保單位
    2017-12-28 11:09 | 新浪網市區白塔巷13號民居正在修繕中,預計春節前完工工人正在修繕白塔巷13號中的精美灰雕構件溫州將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歷史建築採取分級保護的辦法。市規劃局昨天透露,目前已經完成歷史建築分級保護的標準設定。
  • 北京文保單位法華寺名存實亡
    原標題:文保單位法華寺名存實亡   北京文保單位法華寺名存實亡   北京文保單位法華寺名存實亡   雖然門口掛著「文物暫保單位」的牌子,但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法華寺街的法華寺如今已淹沒在私搭亂建中。不過早被拆了,新中國成立後就一直供居民居住。」   曾想復建最終放棄   針對法華寺的現狀,記者採訪了東城區文委文物科,工作人員表示,法華寺確實是文物保護單位,「但裡面有許多自建房,有一部分建築屬於文物保護範疇,有一部分不屬於,具體情況需要到現場查看。」
  • 杭州市485處文保單位和124處歷史建築內「智慧消防」系統完成建設
    近日,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在西湖景區組織召開全市文保和歷保建築「智慧消防」系統建設第四季度工作例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文物處、杭州市文物遺產與歷史建築保護中心、十三個縣市區和西湖景區管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共計30餘人參加此次會議。
  • 溫州49處文保單位上榜
    溫州49處文保單位上榜 2011/02/11 10:15 來源:溫州日報 瀏覽:3274
  • 保護城市歷史,留住城市記憶!泉州鯉城區3個文保建築動工維護!
    泉州鯉城區,一座承載了歷史的城區,城區內分布著眾多的歷史建築,據統計,鯉城轄區內分布著各級各類文保單位81個,它們是古城傳統歷史的遺存。由於這些文保單位多為木石結構,且年代久遠,部分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
  • 雷州三元宮晉升省級文保單位
    記者李忠 攝1月11日,雷州三元塔下的靈山村鑼鼓喧天、喜氣洋洋,該村文化建設迎來一件大喜事——雷州三元宮晉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揭牌儀式舉行,鄉鄰歡聚一堂,暢談文化建設,一同慶祝雷州三元宮晉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雷州三元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雷州三元宮的前身是始建於唐代的開元寺,是具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名勝古蹟。
  • 香港文保官員談香港歷史建築的「活化」
    信息 香港文保官員談香港歷史建築的「活化」 201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香港文保官員談香港歷史建築的
  • 文保建築裡驚現碩大馬蜂窩
    入夜蜂歸巢,消防隊員全副武裝巧摘除  本報訊(記者 嚴松 通訊員 周沁)當文保建築遇上馬蜂窩,怎麼才能安全摘除?10月21日晚上7點,在姑蘇區滄浪街道西大街社區萬麗花園小區內,消防隊員在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開元寺無梁殿中摘除一個直徑約50釐米的碩大馬蜂窩,既消除了隱患又保障了文保建築的安全。
  • 「千年唐塔佛龕門被盜摔毀」追蹤:佛龕門復位 等來文保牌
    千年唐塔佛龕門被盜前後對比圖(圖片來源:視頻截屏)千龍-法晚聯合報導,房山區張坊鎮下寺村一座有千年歷史的唐代佛塔,被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已有30年,但現場不僅未設置防護設施,連最基本的文保牌都沒掛事件回顧唐塔佛龕門被偷走找到後已摔成三段房山區的下寺村古塔,是北京現存的八座唐代佛塔之一,建成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今年9月,法晚記者到下寺村探訪時發現,這座千年唐塔上精美的漢白玉佛龕門被盜,盜賊只留下根木樁支撐塔身一側。此外,雖然30年前下寺村古塔就被確定為區級文保單位,但一直未掛設文保牌,現場也沒有任何防護設施。
  • 專家稱北京名人故居保護不到位 文保面臨三大困境
    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題:專家稱北京名人故居保護不到位 文保面臨三大困境  記者 張中江  「梁林故居」最終難逃被拆命運,該事件也引發公眾對名人故居保護的新思考。究竟什麼樣的故居值得保護?北京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王崗認為,凡是在歷史上產生過一定影響的,都應算作歷史名人。只要能夠保護的,都應該保護起來。
  • 市級文保單位蘇式糧倉群何時搖身變成倉庫和廠房
    「中國浴霸之鄉」王店,有曝書亭、沈曾植墓等多處省、市文保單位,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最近,王店卻曝出消息,這裡一處市級文保單位,被出租當廠房、倉庫。圓筒糧倉是文保單位不假,但跟你沒關係,要追究起來,那是追究出租的人,你又沒錯。」  蘇式糧倉群的「前世今生」  嘉興市文保所提供的資料顯示,王店蘇式圓筒糧倉群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為國家所有,是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要發現。建築佔地面積5700餘平方米。
  • 國家級文保單位20年失修 工作人員月工資300元
    謝元卿是雷州市雷祖祠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他是一名管著幾十名員工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一把手。  至今,謝元卿已在雷祖祠文保所工作了10多年。讓他著急的是,近20年來,雷祖祠幾乎沒有任何文保經費投入。如今,祠堂裡佛像身上已積滿灰塵,一些精美的木雕已經被白蟻吃空,牆壁上出現了裂痕。  其實,三年前,一筆高達數百萬元的文保經費已經下撥,用於雷祖祠維修。
  • 跟著省文保專家,體驗一把「文保」驗收過程
    其中前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6月起,「芝罘仙境」中的朝陽街、所城裡兩大歷史街區院落修繕先後啟動,過去的半年時間內,一棟棟沉睡於煙臺「城心」的老建築,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逐漸褪去歲月斑駁,重煥昔日光彩。眼下,朝陽街大規模修繕工程中的一期工程即將完工,區域內的文物建築修繕情況怎樣?
  • 西板橋等8處老建築躋身西城「文保」
    隨著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深入推進,一批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從大雜院中突圍,向世人展露真容。近日,記者從西城區文化委獲悉,該區有8處歷史建築被新認定為區級文保單位。加上這新增的8處區級文保單位,西城區級及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到189處,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數達到388處。西城也成為本市近年來唯一文物資源增加的區。這8處新增文物的發現,最富戲劇性的是西板橋。這座古橋是2017年8月什剎海街道在拆違過程中發現的。
  • 北京宣西北5個文保單位啟動騰退 楊椒山祠將開放
    宣西北5個文保單位啟動騰退  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等將在十三五期間修繕完工,對市民開放  (記者馬力通訊員 劉辰 丁曉辰)記者從昨天召開的西城區2015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年會上了解到,今年啟動的宣西北院落保護修繕項目中,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會館、東莞會館、龔自珍故居這
  • 新增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揭牌
    圖說: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成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今天下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紅太陽廣場舉行揭牌儀式。
  • 市文物消防部門完成文保單位安全檢查
    為深入落實全國文物火災隱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根據《全市文物建築消防安全三年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文件要求。近日,市文保所聯合各級文物、消防及供電等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對全市市級以上、涉及消防和電力的古建築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檢查,歷時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