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城市歷史,留住城市記憶!泉州鯉城區3個文保建築動工維護!

2020-12-19 夢想的划水者

泉州鯉城區,一座承載了歷史的城區,城區內分布著眾多的歷史建築,據統計,鯉城轄區內分布著各級各類文保單位81個,它們是古城傳統歷史的遺存。由於這些文保單位多為木石結構,且年代久遠,部分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日前,鯉城區文旅局啟動施琅故宅、王順興信局舊址、蔡清故居維護加固方案,通過搶險加固,確保文物安全,一起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據工作人員介紹,奇園洋樓三層屋頂的圍牆、陽臺地面等處,草木肆意生長,植物根系對建築物造成破壞,出現牆體開裂、屋簷斜板脫落等情況,牆體脫落不僅損壞歷史建築主體,一旦坍塌砸到過往人員,後果不堪設想。

不少植物根系已與牆體融為一體,該舊址維護加固工作於4天前啟動,主要是清理雜草、樹木,施工中不採用機械剷除或火焰噴燒等方法,而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人工整治或化學處理方法,確保文物不被破壞,待清理完成後,施工方還將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屋頂防草。

據了解,王順興信局舊址由奇園、書房和船樓三棟主體建築組成,在船樓和奇園洋樓的附屬樓,木結構築件均出現不同程度槽朽,現場施工人員正使用鋼製材料對其進行加固。待搶險加固完成後,工作人員將向上級部門提交修繕報告,爭取早日對其進行整體性修繕。

在施琅故宅維護加固現場,前期已對建築的承重木結構、木材材質等進行勘察,發現屋內存在多處不同程度的自然損毀。該故居已出現屋頂瓦片、屋梁脫落等現象,存在坍塌風險。為避免出現坍塌,已組織施工人員使用鋼製材料對建築進行結構性加固。

區文物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施琅故宅的初步修繕方案已經提交上級相關部門,方案一經批准,鯉城區將繼續督促業主單位履行文物保護職責,及時對該故宅進行修繕。

此外,鯉城區也已啟動蔡清故居維護加固工作,預計本月底,蔡清故居、王順興信局舊址、施琅故宅將同時完成維護加固工作。此外,為做好文保單位安全保護工作,目前區文旅局已對全區文保單位進行滅火器更換、增配、檢測,共新增配置全新滅火器156具,檢測更換158具;需進行電線線路套管的文保單位44個,目前已完成31個;需安裝智慧用電系統44個,目前已安裝27個。

對此,不知道各位看官對於這些歷史建築的保護有何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泉州市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城市記憶
    泉州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城市,宋元時期更是享有「東方第一大港」的歷史地位,境內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全市上下長期以來堅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圍繞「找出來、亮出來、保下來、用起來」,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傳承泉州城市記憶,還原歷史風貌,既能留住「鄉愁」,也能留住「城愁」。2017年,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全國「城市雙修」試點,隨著泉州「古城雙修」試點工作的推進,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 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福州城市記憶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在已有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已確定和公布的歷史建築共4批654處,依法劃定的歷史地段19片。它們是福州城市的「DNA」,飄逸著獨特的福州韻味,承載著福州的歷史文脈與城市記憶。
  • 泉州加強歷史建築保護 利用舊城要改造 建築先甄別
    泉州網3月26日訊 (記者謝曦)歷史建築是城市的有形記憶,傳承著城市的文脈和底蘊。開展測繪建檔方面,以2020年6月底、12月底和2021年12月底三個時間節點為限,應分別完成30%以上、50%和所有已公布歷史建築的簡略測繪建檔。其中,需遷移與復建的歷史建築和瀕危歷史建築必須開展全面測繪,並選取重點部位進行典型測繪。需修繕維護和活化利用的歷史建築應開展典型測繪。
  • 留住城市記憶 政協委員建議為歷史建築「立法」
    留住城市記憶 政協委員建議為歷史建築「立法」 2018-01-26「重慶擁有1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74個中國傳統村落、5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8處優秀歷史建築、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9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積澱深厚。」
  • 「活」在城市更新之中,是對歷史建築最好的保護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做好歷史建築的保護工作?這個話題在學界引起了極大關注。  專家認為,文物的核心價值不是器物或建築本身,而是文化價值。保護利用優秀歷史建築要充分發掘其承載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讓它們「活」在當下。
  • 源和1916保護歷史記憶傳承城市工業文明
    > 已獲批國家工業遺產的源和堂蜜餞廠和現有的麵粉廠、麻紡織廠三大廠房集群共同組成源和1916工業遺產項目,坐落在泉州鯉城區龍頭山片區,均建設於上世紀50年代。源和1916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幫助後人更好地理解泉州這一時期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具有重要社會教育與宣傳意義。
  • 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是城市無價之寶
    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昨天用一整天時間調研本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應勇指出,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歷經歲月沉澱,是凝固的藝術,是城市的無價之寶。要尊重歷史、尊重原貌,修舊如舊,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要加強系統規劃,加大開放力度,創新方式手段,讓市民更好地了解優秀歷史保護建築的文化內涵,讓更多的歷史建築可閱讀、可親近。
  • 泉州市轄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公布 鯉城區13處建築入選
    昨天上午,從泉州市鯉城區住建局獲悉,為加大歷史名城保護力度,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工作,傳承城市歷史文化,保留城市歷史記憶,彰顯城市人文特色,日前,泉州市公布市轄區第二批25處歷史建築名單,其中鯉城區傅厝巷5號民居、桂香宮、朝天門等13處歷史建築名列其中。
  • 留住城市的記憶 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歷史建築風景油畫...
    繪畫與建築藝術相交融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在其發展歷史進程中,匯集了一大批近代歷史建築,其中包括許多在中國城市發展史和近代建築史上有一定地位和有代表性的優秀歷史建築。這些建築歷經歲月沉澱,是凝固的藝術,是城市的無價之寶,人們更能從中「閱讀」到這座城市的歷史沿革、精神內涵和人文氣質。
  • 分類施策留住鄉愁 泉州加強閩南傳統建築保護
    閩南傳統建築是城市記憶的延續,承載著無數遊子的鄉愁。在全市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動中,面對星羅棋布的傳統民居、建築,如何有效加以保護,延續文脈,留住鄉愁?自3月中旬以來,泉州市在排查整治中嚴禁「一拆了之」等做法,各地因地制宜,根據實際分類施策,為保護傳統建築探索出不少好辦法。
  • 我市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利用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謝曦)歷史建築是城市的有形記憶,傳承著城市的文脈和底蘊。為進一步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市住建局、市文旅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加快轄區內歷史建築的普查、認定,年底前基本完成認定公布,對列入縣級歷史建築預備名錄庫的建(構)築物,採取措施先予保護。
  • 莆田北岸經開區: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傳承城市歷史文脈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月6日訊 據湄洲日報報導 筆者昨獲悉,北岸經開區新增了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為:港裡受符井、港裡造像塔、莆禧八卦井、梯亭石塔、西埭鄭氏民居、大參將胡公遺愛碑、西龍寺碑刻。昨日,筆者來到忠門社區西埭鄭氏民居。
  • 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弘揚城市記憶
    廣州市人民政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要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廣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老城市」,歷史文化遺存豐富。以白雲山、珠江和歷史城區為歷史文化遺產的地域空間框架,塑造「山、江、林、城、田、花、海」並存、特色鮮明的城市風貌,建立起層次清晰的保護體系,形成了包括1個歷史城區、26片歷史文化街區、19片歷史風貌區、7處名鎮名村、91處傳統村落、3839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17處歷史建築、7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一大批傳統風貌建築在內的保護名錄,實行全要素保護。
  • 鯉城區全面加強古街區、古建築保護利用
    近年來,鯉城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通過「U」形面整體保護提升、引入多元文旅業態、舉辦系列文旅活動、開啟古城「夜經濟」模式等,用心用情,致力於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新門街、西街、金魚巷等一批特色街區運營出效、盡顯魅力,成為網紅旅遊點、引流新爆點。今年,鯉城區啟動中山路及周邊商圈業態提升工程,將通過分片區提升、景觀式修復、新業態調整等方式,讓老街古巷煥發生機。
  • 樂清非文保歷史古建築的保護困境
    背景:文保單位的分類文物保護單位是經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和市縣級人民政府審核、批准並公布要實施認真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對於目前業已公布了的文物保護單位,原則上應加以維護,不可輕易更改。一般來說,能夠能被登記在冊的文保單位和文保點,可以說是有了「免死金牌」,而不是文保單位的歷史古建築的命運就難講了。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定義,歷史建築是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由於相關立法和觀念上的落後,此類建築正不斷地消失中。
  • 留住城市記憶 傳承歷史文脈
    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實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堅決制止破壞行為,莆田市仙遊縣自12月5日至2021年2月5日,全面開展歷史文化遺產普查認定,明確落實9項保護工作機制,強化傳統建築保護利用,全面推動城市功能和品質大提升。
  • 無文保單位身份歷史建築頻被拆 文保界泰鬥怒斥
    當地官方回應,開元寺在歷史上屢毀屢建,現存建築系民國時期重建的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不在文物保護單位之列,保護價值不大。  沒有「文保單位」的身份,也不是近千年的古建,但在從民國至今近百年的歷史中,它所見證的歷史風雲和所保留的城市記憶,也足以讓老市民們留戀。而且,在該地塊概念性規劃方案和土地出讓條件書裡,開元寺也被明確列為保留建築。
  • 繼鯉城區之後,泉州又迎來一員「猛將」,花崗巖儲量30億立方米
    泉州是福建中東部沿海的一個地級市,同時也是海峽兩岸的經濟中心城市,經濟發展還是非常給力的。泉州雖然是東南部的沿海城市,但是其實城市的發展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早在周朝時期海邊就有漁民生活,三國時期設縣,在宋元時期達到鼎盛,但是泉州可是世界第一大港口,海上貿易極度的繁榮。
  • 阮儀三:城市特色與歷史建築保護
    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主要著作有《護城紀實》、《城市遺產保護論》、《古城筆記》、《阮儀三與江南水鄉古鎮》等。
  • 人民日報:建築是活著的城市歷史
    世界著名建築師艾裡爾·沙裡寧說,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文化的呈現方式本來是多彩多樣的,但如今,城市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小。對更多城市而言,追求大一統的混凝土森林風格反而成為一種時尚。地域特色和歷史記憶,逐漸淹沒在風起雲湧的造城運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