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熱的沙灘、碧藍的天空、來來往往的比基尼美女,這可能是大部分人對於大海的想像。其實在海洋文明尚未到來時,人類對於大海有種天然的恐懼,無邊無際的大海仿佛一個未知的黑洞,能把人的一切吞噬掉。
正是由於人類這種對未知的天然恐懼,在大海中馳騁往往象徵著人的勇氣、對未知的渴望以及對自由的嚮往,而衝浪運動則是其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電影《鯊灘》的女主角南希不遠千裡來一處未知的海灘衝浪,就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的瑣事,找一個足夠安寧的地方放鬆。
(PS:電影女主一系列衝浪動作,因有替身參與,接近於專業水準)
她塗好防曬霜、安裝上衝浪板、系好綁腳繩,專業的防護服、電子手錶一應俱全,南希帶著對未知的嚮往衝進了大海。
衝浪最基礎條件是划水。南希身體趴在衝浪板上,儘可能抬頭挺胸,用腹部稱其上半身,雙手分列衝浪板兩側,有節奏地自上而下地交替划水,朝著目的地駛去。
當浪提前打過來時,南希將身子潛入水中,抓緊衝浪板再向上遊出水面,這就是所謂的潛越。
接著就是起乘環節,南希背對著打過來的浪向前划水,等到適當的時候用雙手將身體撐起,雙腳一前一後站上衝浪板,雙膝微屈。
然後迎著海浪利用腰部的力量進行轉向,在浪頭之間輾轉騰挪,越浪、潛越、過浪,盡情享受海洋帶來的自由。
然而危險也在不知不覺中臨近,南希在衝浪時遭到鯊魚的攻擊,還沒完全反應過來就被咬傷了大腿,勉強遊到一處石礁才保全性命。
之後的24小時內,她一邊跟鯊魚作鬥爭,另一邊還要忍受傷痛和飢餓。
最終在強烈求生欲的指引下,南希用一步步的計劃跟死亡搏鬥,最終將鯊魚一擊斃命,自己也等到了救援,撿回一條命。
近距離觀摩了死亡後,之前十分抗拒去當護士的南希似乎尋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父親重歸於好,在電影結束又出現在一片新的海灘上。
史丹福大學鯊魚研究所對加州地區的衝浪事故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因為衝浪而被鯊魚咬傷的機率是1700萬分之一,大概和中彩票頭等獎的機率相當。在過去60年,在衝浪時被鯊魚攻擊的機率下降了91%,這主要是教育的功勞。
衝浪雖然作為一項極限運動有著極強的感官刺激性,但它的危險主要來自於對衝浪板的控制和溺水的風險,鯊魚攻擊衝浪者的可能性其實是非常低的。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像南希一樣喜歡衝浪的金髮女郎,不過她們玩得更加專業,卡瑞薩-摩爾(Carissa Moore)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4屆女子世界衝浪冠軍)。
卡瑞莎於1992年夏天出生於夏威夷火奴魯魯(檀香山),作為夏威夷州的首府,這裡四季都有著溫暖宜人的氣候,再加上漫長的海岸線,為卡瑞莎日後投身衝浪運動提供了最基礎的條件。在她5歲那年,卡瑞莎已經開始跟她爸爸一起在當地的懷基基海灘練習衝浪。
「我非常幸運,父親對於海洋有著無限的愛與熱情,他一直特別喜歡衝浪,而且在我和妹妹都還很小的時候就把這些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了我們。」
卡瑞莎在日後回憶時說道,「在我5歲時,他第一次把我推進海浪裡,這就是我最開始接觸的衝浪。」
卡瑞莎的父親很快便發現了大女兒在衝浪運動上的天賦,這個小女生能夠遊刃有餘地在海浪中穿行,好像天生就是要做這一行的。父母在卡瑞莎10歲那年離婚,而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跟隨父親,因為他更加重要,而且兩人有更多可以分享的話題。
卡瑞莎表示,父親的支持和鼓勵對她有著重大的意義。每當自己灰心喪氣時,父親總是會展示出更加強烈的自信,正是這種信心支撐著她不斷前行。
在卡瑞莎10歲到12歲這段時間,父親反覆跟她確認是否真的想要從事衝浪運動。而女兒的話讓這位父親感到安心:「我清楚這會很辛苦,但也知道這會非常有趣。」
但12歲的卡瑞莎仍然不是很自信,雖然贏得世界冠軍一直是她的夢想,但她從來不敢想像自己能成為凱利-斯雷特、史蒂芬-吉爾摩、萊恩-比齊利這樣的衝浪高手。
天才是藏不住的,在一次次的勝利中,卡瑞莎也不斷刷新著對自己的認知。
15歲那年,卡瑞莎正式成為一名職業衝浪選手,她以外卡運動員的身份參加了ISA女子世界巡迴賽Roxy Pro衝浪賽的決賽,成為有史以來參加這項賽事最年輕的運動員。
一年後,卡瑞莎在六星級頂級衝浪賽事「礁石夏威夷職業賽」中奪得冠軍,成為這項賽事中最年輕的贏家,自此正式踏上了自己的傳奇之路。
ASP世界巡迴賽(現為全球衝浪聯盟,簡稱WSL)是衝浪界的最高賽事,它由十個不同地方舉行的世界級計分賽事組合而成,同時也是職業衝浪協會賽事中級別最高的比賽。ASP世界巡迴賽對於參賽者有著很高的要求,每年只有排名最高的前45位男選手和前17位女選手有資格參加比賽。因此,參加這項賽事是很多職業衝浪選手的終極夢想。
卡瑞莎在17歲時便在ASP女子世界巡迴賽中亮相,並贏得了兩站比賽的冠軍,在那年的ASP的總排名中,卡瑞莎直接衝到第3,榮獲了ASP年度女子世界巡迴賽最佳新秀獎,這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是非常優秀的成績。
「第一年參賽時我有點被嚇到了。」卡瑞莎說道,「我沒想過會面臨如此多的挑戰,自己也很難適應新的海浪,這需要從頭開始訓練,但我開始找到一些感覺了。」
卡瑞莎比所有人想像的都要強得多,這個年輕姑娘一年後便衝上世界之巔,她在2011年的ASP巡迴賽中斬獲三站比賽冠軍,並多次擊敗衛冕冠軍史蒂芬妮-吉爾摩,最終以18歲的年齡成為衝浪界最年輕的世界冠軍,是不折不扣的天才衝浪選手。
卡瑞莎的傳奇故事吸引了大量媒體的關注報導,她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2012年度冒險家。在2013年的ASP巡迴賽中,她拿了4站比賽冠軍,並生涯第二次成為世界冠軍,還被英國高端女性時尚周刊《Glamour》評選為年度最佳女性。《衝浪者》雜誌更是多次授予她「頂級女性衝浪者」的榮譽稱號。
到了2014年,年僅22歲的卡瑞莎入選了衝浪名人堂,幾乎是以火箭般的速度飆升。2015年,她斬獲個人第三個世界冠軍,但伴隨榮耀而來的卻是巨大的壓力,以及勝利帶來的疲倦感。
「過去五年我贏得了三個冠軍,接著我好像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卡瑞莎說道,「原來我也會輸比賽,之後我就想著怎麼去提高,從過去的比賽中吸取教訓。但當時我對自己的狀態很滿意,所以遭遇低谷時,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再次找到狀態,這似乎就是人生必經的旅程。」
在經歷了兩個失意的賽季後,卡瑞莎在2017年與多年男友盧克-恩特曼結束了愛情長跑,步入婚姻殿堂。婚姻並沒有改變她的職業追求,但卻從另一個層面給了她全新的人生體驗和滿足感。
Riss和丈夫衝浪
卡瑞莎確立了新的目標,她不但要在巡迴賽中取得好成績,還要學會在比賽中掌控自己的情緒,在事情不順利時學會接受失敗,並重新振作起來。
2019年卡瑞莎回歸到了最佳狀態,在時隔四年後再次獲得世界冠軍,但重登巔峰的她卻選擇休整一年,把時間放在比賽以外的事情上。
在宣布自己休戰的通告中,卡瑞莎寫道:「如果要說我在過去幾年內收穫了什麼,那就是認識到自己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在最近十年,我一直致力於在最高水平的舞臺競爭,希望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能繼續做好這項工作。我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幸運,每天都能做喜歡的事,並把它發展為一種職業。這次休息是一次調整,這樣我可以在2021年以一種更快樂、更興奮的姿態重新投身衝浪比賽。」
過去幾年,卡瑞莎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沒有贏得世界冠軍,我究竟是誰?」
現在她似乎找到了答案,她是女兒、朋友、妻子、姐姐。衝浪不再是證明她存在價值的證據,而只是一個分享自我、激勵他人的平臺,她參加比賽也不僅僅是為了冠軍,而是向世界傳播善意與愛心。
卡瑞莎成立了一個慈善機構,專門為女孩們提供學習衝浪的機會,並把自己的故事拍成紀錄片,希望它能激勵更多的人從事衝浪這項運動:
我喜歡衝浪並且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但我同時也經歷了很多挑戰。
我認為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我想讓其他女孩們清楚,我理解她們的遭遇,我想賦予女性力量,讓她們變得自信,能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我能做到這點,那我又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卡瑞莎在最後笑著說道。
或許這就是衝浪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