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去酒吧的後浪就不是後浪了

2020-12-16 品質中國

帥呆的sixgod六神磊磊讀金庸

文/六神磊磊

以前聽說過人們苛求「完美受害者」的,現在一些人仿佛開始苛求「完美新冠患者」了,一個女生得新冠,非追問人家去酒吧幹嘛,不澄清還不行。

今年5月份的時候有個片子火了一把,叫做《後浪》,對年輕人掏心掏肺,歡喜讚嘆得不行,說「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剛播的時候許多人都很感動,紛紛表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一定要多給後浪們加油點讚,上上下下,仿佛掀起了一股關心年輕人、疼愛後浪的熱潮。這回可好,愛去酒吧的後浪就不是後浪了,開除浪籍。

《後浪》這個片子,一直覺得沒有合適的時機來說說。這裡順帶稍微說一句。不知道你細看了沒有,它名義上是寫給後浪的,其實是恭維前浪的。「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句子中間用了一個「但」,仿佛強調的是後半句,可事實上它的發力在前半句——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這時代是誰創造的?是前浪創造的,所以還是在偷偷地恭維前浪。

此處不多展開。總之,讚美後浪,關心後浪,善待後浪,那當然很好,但別忘了一件事,「後浪」是一個集體名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熱愛一個抽象的集體是很容易的,不要半毛錢,人人都可以喊得出。醫護光榮,教師偉大,工人叔叔辛苦了,知識分子了不起,話說出來都很容易,人人都覺得自己是真心的,發自肺腑。可是一旦集體變成了個體,活生生站在你面前,那可就難了,經常關懷不起來,挑剔得很。

比如對待後浪。後浪愛去酒吧,就不是後浪,就不妨網暴,人人喊打。倘如後浪還是一晚上去了好幾個酒吧呢?那一定私生活混亂,說不定於男女之事上很隨便,搞不好還是「外圍女」,不妨一口痰吐上去,奧利給。畢竟羞辱蕩婦是吃瓜群眾最大的快樂,自古如此,遇到機會千萬不可錯過。

我們一些吃瓜群眾的愛,就總是這樣狹隘,他說他愛什麼東西,那往往不可信的,就跟小林子說他愛嶽靈珊一樣不可信。比如說自己愛科學家,口口聲聲「大師貧寒無人問,戲子無功進鬥金」,仿佛很為科學家委屈。但科學家一旦有錢,就不是科學家了,就不大愛得起來了。要是科學家再住個別墅什麼的,就簡直成了公敵,恨不得組團去強拆。最後你發現他們不是愛科學家,只是愛很窮的科學家。

又比如說愛醫學專家,一口一個敬仰、敬佩,可是醫學專家一旦說建議早餐少吃粥,就不是醫學專家了,搞了半天他們只愛讓你清宿便排腸毒健脾補腎的醫學專家。又比如他們說愛作家,最後發現就只知道愛魯迅,因為中學課本告訴了他們魯迅很好,別的作家好不好中學課本沒說,一概搞不清楚了。

我不去夜店,更不會蹦迪,我是個無趣的人,長到三十多歲,蹦迪不超過三次。但是我不覺得去夜店就怎麼了,合法經營的場所怎麼不能去?反之你們去的地方就好健康嗎,大爺的學唐詩你們怎麼不來?

感染新冠,本身就是不幸的。倘如說成都那個女生有什麼沒做好的地方,大概就是沒有處處戴口罩。現在國內城市許多人都有點鬆懈,不戴口罩,只不過聚光燈恰好打在她身上,她為這枚口罩承受一些東西,包括批評,以提醒大家注意防護,也不能說啥。如果將來發現她有什麼真能稱得上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之後再來說,再來口誅筆伐不晚。至於別的,什麼感染了新冠到處跑,她又不知道她感染了,怎麼不能到處跑呢。就你沒跑?

每一個後浪都是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後浪有後浪的生活,有他們去消遣的地方,有他們營生的職業。常去酒吧的後浪也是後浪,做氛圍組的後浪也是後浪,感染了新冠的後浪也是後浪,只要遵紀守法不違背公序良俗,怎麼就忽然從後浪裡除名了呢。去酒吧不違法,反而是洩漏公民隱私信息違法,成都警方不是已經給力地證明了麼,怎麼那些違法的人有資格群嘲守法的人了呢。

後來聽說這個女生在壓力下道歉了,還澄清了,說自己去酒吧不是去玩,而是工作。我們有些人就是這樣,不但要讓人證明澄清自己守紀守法,還非得要人家澄清證明自己是他們想像中的「道德完全體」,就好像非得張文宏澄清自己沒有大別墅一樣。現在一些人苛求「完美新冠患者」也是,仿佛在工作崗位上感染的才值得關心,娛樂場所染上的就要另類相待。這是病。新冠要治,這種病也要治。

還有一些人,倒是真真實實因為這個女生而生活受了影響的。比如能開的館子現在不能開了,能出入的場所現在不方便出去了,心裡有氣。有氣就想找出氣筒。也理解。我有氣的時候也會想找出氣筒。

但是有一位叫田靜的作者說得很好,畢竟這個女生不是病毒,她只是倒黴版的你我。實在大家需要出氣筒,還可以罵川普嘛。

相關焦點

  • 後浪旅行圖鑑,你是哪種「浪」?
    「後浪」一夜之間成為年輕人的代名詞,而熱愛旅行的「後浪不斷探索自我,活成不同的「後浪快來查看這份後浪旅行圖鑑,「後浪」,快來和純電MPV先驅菱智M5EV一起,出發旅行,保持熱愛!
  • 「後浪」與「前浪」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唐 ·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急灘未到先聞浪,枯樹遙看只見巢。—— 宋 · 楊萬裡《二月二十三日南雄解舟二首其一》粵海重關二虎尊,萬龍轟鬥事何存。 至今遺壘餘殘石,白浪如山過虎門。
  • 後浪札記②|騎著單車去逛SKP:這屆95後不愛被叫「後浪」
    不是「精緻窮」,只為活在當下但欣欣也承認,如果碰到她喜歡的新款包包或者鞋子,她還是會花上幾個月的工資「絕不手軟」。畢竟,「有錢難買我開心嘛!」欣欣笑了。在Lisa同事眼裡,Lisa是一個很敢花錢的95後。Lisa的80後同事曾向她拋出一個戳人靈魂的拷問:你為什麼會拿所有的錢去買一件奢侈品而不是想辦法存錢買房?Lisa承認,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直播帶貨、微博、小紅書的每日穿搭分享風盛行,花錢是件最容易的事情。
  • 無論前浪後浪,我只想去西藏浪一浪
    在西藏放飛自我,追尋心中所愛「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一場旅行其實無所謂後浪、前浪撕去所謂的標籤人生,就該一直浪向前,衝開礁石與阻礙向上,捲起更多能量這是每一個想去西藏的人心中一大疑問?網上大多數人說7、8月份是最好的時間?其實6月進藏,才是最美最安全的時候。
  • 專訪|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上場」的「後浪」
    其中,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作為青年代表在《2020青年聯議會》節目中發表關於環境保護的主題演講,這也是網絡文學作家首次登上聯合國舞臺,與當代青年代表共話可持續發展議題。就此契機,澎湃新聞記者邀請到了這位正在行動的「後浪」與我們共同討論當代年輕人的格局與使命。
  • 麥當勞出《後浪》續集了,新一代後浪炸雞登場!
    近日,麥當勞就借著後浪的餘溫,為宣傳新品拍攝了一支《後浪》的續集片,不過這次的主角就讓人大呼意想不到!同樣的場景、舞臺和燈光,以及何冰老師的正派形象,一下子把人拉回到《後浪》演講的記憶中。麥當勞為麥麥脆汁雞冠名後浪炸雞,也賦予了一定的趣味性,與後浪的嚴肅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營造出強烈的認知反差。 這也凸顯了麥當勞的小心思。
  • 日本年輕人下班後都去哪裡浪?
    那麼日本人下班後都去哪裡浪呢?這些人會在周五下班後直奔健身房或瑜伽館,盡情地運動出一身汗後,就好像收穫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一般(我想像的,沒體驗過)。於是周六早上精神充沛,想去哪玩去哪玩,也是另一種幸福的呢。
  • 麥當勞版的《後浪》,又翻車了!
    但就像「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這句話說的那樣,很多品牌在借勢營銷中因為過於盲目的為了蹭熱點而去蹭熱點,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對品牌也造成了傷害,可謂得不償失。這不就在國慶期間,麥當勞推出了一支炸雞版的《後浪》,再一次上演翻車戲碼。
  • 嗶哩嗶哩演講《後浪》視頻完整版 後浪作者是誰寫的
    @人民日報:【奔湧吧,後浪!這是獻給年輕一代的演講】近日,嗶哩嗶哩發布一段演講視頻,認可、讚美、寄語年輕一代:「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表達自我,擁抱世界,青年節將至,一起追夢青春!
  • 丁俊傑:中國廣告業的前浪與後浪
    最近有一個詞組很火,就是前浪和後浪。前浪和後浪的意思原本是從年齡上對人群做了一個劃分,前浪是指80後以及之前的「60後」和「70後」,而後浪則是指「90後」與「00後」。我們今天嘗試把前浪與後浪這個說法套用在廣告業,看看能產生多少新的東西來。
  • 這些後浪,是真的浪
    接著就是起乘環節,南希背對著打過來的浪向前划水,等到適當的時候用雙手將身體撐起,雙腳一前一後站上衝浪板,雙膝微屈。近距離觀摩了死亡後,之前十分抗拒去當護士的南希似乎尋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父親重歸於好,在電影結束又出現在一片新的海灘上。
  • 80後的茶叔,模仿〈後浪〉,吐槽一篇
    房貸、車貸 帶來的陣痛不光要多喝熱水還要微笑著面對 全社會對我們這群35歲以上的中年人滿滿的惡意即使被這 操 蛋的生活以愛的名義我們一邊默默的看著你們迷茫躁鬱 各種折騰一邊默默的嘬著門牙上的韭菜花兒既心懷憐憫仿佛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又心下釋然誰……特麼不是這麼過來的
  • 去甲米浪浪浪浪
    最佳遊玩季節11月-次年4月籤證落地籤,也可事先辦理泰國籤,要找【雨馨1815014834】哦匯率1RMB=5.44B(約)必遊景點小皮皮島、瑪雅灣、萊利海灘、 蚊子島(不是蚊子多哦)、猴島……必吃美食咖喱炒蟹、菠蘿炒飯、冬蔭湯、泰式炒河粉、青木瓜沙拉……上周看了小夥伴的泰國遊記,小編想要分分鐘到那裡去,但是,偶米有假期,偶不行說走就走/(ㄒoㄒ)/~~特意送上12月份【甲米6天5晚自由行】特價,有時間滴小夥伴記得替我去浪……浪……浪……浪……
  • 《後浪》出續集《後腿》了!
    國慶假期結束之際,麥當勞推出了一支「後浪炸雞」廣告片。儘管何冰老師激情演說、親自站臺打CALL,但是看完後,心裡不免五味雜陳。,後浪炸雞 麥麥脆汁雞,我為你打CALL 總覺得,怪怪的。
  • 刷屏的《後浪》被翻譯成英文了!
    5月4日,B站發布了一個名為《後浪》的演講視頻,相信小夥伴們都看了吧?視頻上線後,很快便刷遍了朋友圈,那對這個影響力如此大的演講,它的英文版本又是怎樣的呢?大家好不好奇「後浪」怎麼用英文說?中文原詞中不管是「後」浪還是「前」浪,側重時間先後順序,強調結果狀態,是結束性靜態哲學思維。什麼年齡段算是青年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隨著我國乃至全球人均壽命不斷增長,在中年人甚至更年長的人心中,勢必對青年這一概念有著另一方解讀。他們始終還駐守著一顆年輕的心,認為自己或許不是前浪,也不會甘心作為前浪而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 後浪書訊丨2019.09
    水墨音韻李梁晨後浪丨湖南美術出版社🔳文學鵝張羞後浪丨四川文藝出版社在鵝群中,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一隻鵝?   影視鏡頭創作劉永泗、劉建鵬後浪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張藝謀、顧長衛的老師,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金牌名師 繼經典暢銷教科書《影視光線創作》後全新力作 從「會看電影
  • 致「後浪」們的天高地廣
    而今,「後浪」們面臨的時代是多麼陌生,全球化、數位化、類像化、城市化、中產化、夜經濟、殺豬盤、996、斷舍離、槓精、佛系……亞文化到N文化,二次元到N次元,既是「層層打開」,更是五色迷眼,誰能一語妙解?誰能微笑拈花?「後浪」們的思維方式、感受方式、行為方式、遊戲規則、價值觀念全部都要新建,那份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獨,「前浪」能不能體會?
  • 2021,「後浪」可期
    半月談評論員 張婉禕2020年,「後浪而時代的浪潮,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找尋方向的機遇與契機,無形中決定著「後浪」的模樣。青年是成長中、活躍著的群體,抽象的概念無法概括生氣勃勃的青年,要了解青年必須走近青年,看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如何詮釋青春。 那是一張張堅定的臉龐,正向社會訴說著何謂理想。張騰是一名鐵路工人。
  • 《後浪》惹怒90後?看完文案後覺得不夠接地氣
    5月4日,B站推出的《後浪》視頻,主講人演員何冰投入演出,儼然一副師尊在諄諄教誨。論演講功力,何冰也算實力派演員,演講功力非同一般。搞個什麼詩歌朗誦,TED演講應該不算話下。為什麼選擇何冰?按B站官方解釋是「有不少年輕人是喜歡何冰的。
  • 《後浪》與《看見》,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態度
    6月5日,快手推出了對標《後浪》的宣傳視頻《看見》,引發了無數的關注和討論。有人說「這才是後浪」、也有人說「這就是赤裸裸的抄襲」、還有人說「兩者所展現的不同人生,凸顯了當代社會的焦慮與割裂」……大多數人都在表態、在站隊、在找不同。然而,它們真的完全不同嗎?我不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