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為什麼詩人會說家書能抵萬金?

2020-12-19 凱紫的詩詞之美

你也曾經懷念過什麼嗎?

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寫了一篇文章。

就有很多人評論,說特別懷念過去的日子。

的確,雖然從前通訊不便,戀人之間常常一別就是永遠。

但也正因為如此,

才有了那句驚豔世人的一回眸,「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才有了木心的從前慢,「從前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才有了魯迅甜甜的情話,「我寄給你的信,總是送往郵局,而不是信箱。因為,我總疑心那裡會慢一點。」

真心覺得,那個時候的愛情真美。

有時候會想,如果過去的這些才子佳人,活在今天,還會有這麼多的惆悵和失落尋覓嗎?他們的情絲還會如此綿長嗎?

或許不會。

畢竟我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動動手指頭,按下語音鍵就能聯繫,根本沒有失聯的煩惱。

而在古代,他們的聯絡方式只有書信。

紙短情長,有些深情,只有筆端懂得。

而晏殊所寫詞《清平樂·紅箋小字》,就是書信傳情的經典之作。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詩中的「鴻雁在雲魚在水」,寫的就是兩種書信的傳遞形式。

一種是我們熟悉的,飛鴿傳書。

閨中女子,日日盼望鴻雁帶回遠方的戀人的消息。

或是歸期,或是身在何處,過的如何。又或者,是他們還活著的消息。

那時候沒有一秒鐘就可以到達的電郵,等一封信,漫長如一生。

但是慢一點,才能寫出優雅浪漫的話語,慢一點,才能仔細尋覓盼望的愛情。

而另一種比較特別,叫做「魚傳尺素」

漢末的《飲馬長城窟行》一詩,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等待丈夫歸來的妻子。

丈夫久久不歸家,妻子便終日思念,連在夢裡都是他的身影。

看著同鄉的遊子們各自回家,和親人團聚,她的心一點點涼了。

何時才能等到他歸來的消息呢?

就這樣,她日復一日地等待......

終於,被她等來了希望。

一位客人突然來訪,說帶來了丈夫的消息。

她四處張望,望不見丈夫的身影。

卻只見客人掏出一個鯉魚形狀的木盒,漂亮極了。

她連忙命僕人打開木盒子,裡面裝著一封用一尺來長的素帛寫成的書信。

果然,這封信來自她的丈夫。

在信中,綿長的思念,化作一句,按時吃飯。

婦人的淚水瞬間沾溼衣襟。

看到他的字,就像見到本人一樣,身體因激動而顫抖不停。

積攢已久的離愁別恨,那一刻全都煙消雲散了。

在她眼裡,全世界的「我愛你」加起來,都比不上這短短一句吧!

全世界的情話加起來,都比不上這一封家書的重量吧!

這一封家書,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確實令人動容。

可見,那個時代的感情,在紙張裡,在字句中。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難買的珍貴;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溫情與真摯;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是生怕出錯的殷切;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是天遙地遠,卻怕紙短情長。

三尺素筏,承載著望穿秋水的等待。

那個時候的信件,真的是意義重大。

許久謀面之後,看到字跡,也算是見到音容了;讀過文字之後,也算是促膝長談了;以後,也就憑藉著信筏,能睹物思人了。

所以古人寫信,總喜歡在信的開頭寫:見字如晤。

見字如面,沒有萬卷情書,卻有千古的思念。

不得不說,當時的人和人之間距離更近,當時的愛情更忠貞。

在後臺,看到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留言:

我想回到過去。夏天熱的時候,一根冰棍就很幸福,冬天凍得腳都沒有知覺時,一根快要沒糖的糖葫蘆就會讓人覺得很幸福。從前的一切都是那麼慢,慢的一生只夠看一個人……

而如今的我們,不會再去費力費時手寫一封信,我們早已遺忘那些橫豎撇捺裡的情懷,我們習慣了滑鼠鍵盤,習慣了微信扣扣,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再難體會「鴻雁傳書」的忐忑和等待,不知不覺中,就與這份浪漫漸行漸遠。

或許,動動手指頭,按下語音鍵,就能聯絡的時代,是比以前快捷很多。

但是,還有幾個會在夜半聆聽遠寺傳來的鐘聲?還有多少人能在悠然地凝望那薄雲輕霧?

是否,浮躁的世界塵封了我們的本真,快捷的便利磨損了我們的才情?

所以,我們格外懷念那個淳樸年代。

那些書信中所流淌的掛念,深深淺淺,都擊中了人們的心。

或許,「等待」來的愛情,有時候比「秒回」來的更加珍貴。

一封信,可以折得整整齊齊放進信封,收藏起來;而一個微信,幾年的記錄一個刪除就沒了。

人為什麼會懷念從前呢?

有人說,是因為失去過。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

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跟從前的不一樣了。

在那從前的時光裡,有過幸福,但也有過痛;有過感動,但也有過苦澀。

可不管怎麼樣,那些回憶都隨著風,一起飄去了從前。翻越過回憶的你,會成為更好的你,也會看到更美的風景。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古人已遠去,空留下了許許多多精緻雋永的美妙詩篇,至今讓我們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讚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詩詞攝影: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出自於兩漢一首名為《飲馬長城窟行》的詩詞,作者不詳。「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這兩句是在借景抒情。意思是說,河邊的春草青青,連綿不絕地延伸向遠方,讓人想起來遠行的親人。拍攝思路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拍攝時間是春天;拍攝地點在沿河兩岸;拍攝主體是河邊的青草。根據詩詞所表達的意思,「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既可以拍攝遠景,也可以拍攝中景,還可以拍攝近景。攝影主體可以是一株青草,也可以是一叢青草,還可以是一大片青草。取景範圍不一樣,拍攝出來的意境就完全不同。
  • 名句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出自漢代的《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這首詩寫的是現實還是夢境?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 陳情令|「青青河邊草」的下一句真的是「綿綿思遠道」嗎?
    魏無羨跑去找蘭陵金氏的綿綿姑娘通融時,綿綿問他姓名,魏無羨假稱「遠道」來調戲人家小姑娘。這裡用到的耿便是那句「綿綿思遠道」了。然而,「青青河邊草」的下一句真的是「綿綿思遠道」嗎?《陳情令》截圖漢樂府民歌《古詩十九首》其二中的確有「綿綿思遠道」一句,不過原句應該是「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 陳情令魏無羨搭訕綿綿,說自己叫魏遠道,綿綿思遠道什麼來歷
    魏無羨 《陳情令》劇照大丈夫行不更名,魏無羨為什麼稱自己叫「遠道」?因為一句詩——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第一部分:相距甚遠,相聚難期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 每天學點國學: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原文】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出處】漢·《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 終於知道「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的出處了,源自蔡文姬之父
    今年夏天,電視劇《陳情令》可以說是非常火了,劇裡的一句詩「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也因此被人們熟知,那麼,你知道這句詩的出處和作者到底是誰嗎?先來看一下全詩: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這首《飲馬長城窟行》,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位女子思念之人不在身旁的憂愁,春光明媚,草長鶯飛,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裡,一位獨居深閨的女子卻在思念著自己的心上人,那思念隨著那河畔的青草,隨風飄到遠方。或許是那個他感受到了思念,夜晚潛進了她的夢中與她相會。夢裡他守在她的身邊,輕聲低語,下一段夢裡,她又追隨著他去了許多地方,一路相伴。只是,夢裡的甜蜜只會讓醒後更加孤寂。
  • 世人只知「青青河畔草」是歌,卻不知一直是用來描寫愛情和思君的
    那個曾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歌詞就」青青河邊草「就是摘抄了兩首詩,合成歌曲,琅琅上口。一首是兩漢佚名的:《青青河畔草 》,另一首就是白居易那傳唱千古的《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也許你並不知道這個青青河畔草從兩漢起是經常是使用在描寫妻子思念丈夫的詩歌中。
  • 《陳情令》: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相對這些女性角色的結局,羅青羊也就是綿綿的結局就顯得特別的美滿了,遠離了勾心鬥角,換來了現世安穩,有相愛的伴侶和可愛的女兒,可謂是人生大贏家了。說到綿綿,整部劇中一共也就出現了那麼幾個場景,但也就是這麼為數不多的場景,卻演繹出了一個美麗善良,心思敏捷,知恩圖報,恩怨分明的江湖兒女形象。
  •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那些年被魏無羨撩過的女子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那些年被魏無羨撩過的女子魏無羨夷陵老祖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這個名字沒有聽說過,那麼肖戰這個名字呢?近期最有熱議的名字非肖戰莫屬了,有顏又有才,可鹽又可甜,著實讓人眼前一亮,肖戰主演的《陳情令》正在熱播中,他也憑藉《陳情令》中魏無羨一角圈粉無數。
  • 最美的《青青河畔草》,不是古詩19首中的,你看一眼就會喜歡
    「離離萬丈松,青青河畔草。結髮與君知,相要以終老。何堪一分手,棄置在遠道。」古詩19首有一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嫦娥紅粉妝,先先出素手,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這首詩寫了漢末的女子,空有青春,卻因為生活,到處飄零。開始是做歌女,後來嫁給了良人,但是兩個人為了生活一去不返,只剩下她獨守高樓。
  • 魔道祖師:綿綿思遠道?可憐的藍採之連後腦勺都透露著寂寞和醋意
    魔道祖師:綿綿思遠道?可憐的藍採之連後腦勺都透露著寂寞和醋意   本文由百家號「動漫研究院」原創首發,禁止未經許可轉載到其他媒體平臺,一經發現必定舉報維權。
  • 「青青河畔草」下一句不是「悠悠天不老」,原句更美,驚豔兩千年
    兩位女主角分別叫青青和小草,她們構成了電視劇的名字——《青青河邊草》。這部劇是根據瓊瑤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而瓊瑤則是借鑑了漢代《古詩十九首》裡的句子:「青青河畔草。」為了加深這一廠牌的影響力,瓊瑤還為該劇創作了同名主題曲,其中開頭就唱道:「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燒不盡,風雨吹不倒。」
  •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一不小心,含光君又生氣了
    《成美5》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含光君又生氣了陳情未絕,忘機尤響。點擊關注,解鎖更多精彩,共浮生大夢一場。某人繼續不依不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藍忘機無奈,輕嘆一口氣,緩緩道:「沒有,你最好看了。」魏無羨有些尷尬的笑道:「哈哈,隨口一說,不必當真不必當真。」雲深不知處男修和女修是不在一處的,連下山夜獵也各自分開。怪不得聽我這樣說不贊成,這個「小古板」,魏無羨內心腹誹。「店家,這麼多年來就沒有發生過一件怪事嗎?」「沒有。」
  • 孫承安 | 家書抵萬金
    ■家書抵萬金面對批評,我又嬉皮笑臉地回應說,「沒信,說明兒子一切安好啊!你們大可不必掛念。」然而,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父親每月照例都會來信。雖然大多只是噓寒問暖、叮嚀囑咐,但有時也會談論處世之道,談論對時事的看法,思路清晰,見解獨到,連我這個年輕人都自愧不如。字裡行間,有嘮叨,有牽掛,也有期盼,更有濃濃的情!1998年年底,父親駕鶴西去,享年86歲。
  • 陳情令之綿綿:綿綿思遠道,那個被魏無羨調戲的女子後來怎麼樣了
    陳情令裡的綿綿是一個善良純真的女孩,剛出場時一襲白衣,嬌俏可愛,一雙大眼睛閃著光,她自小在蘭陵金氏長大,一直跟隨金子軒。身為世家子弟的綿綿機靈嬌俏,是個有情有義的性情中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守護自己的原則,有著滿滿的正能量,非常的討人喜歡。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 浣碧的娘為啥叫何綿綿?和甄父脫不了干係,真相讓甄母無比噁心!
    偏偏還要嫉妒甄嬛,暗害甄嬛,最後以殉情的悲劇收場,何必呢在劇中,浣碧的母親似乎叫何綿綿,其實浣碧母親並不叫何綿綿,而是叫碧珠兒,何綿綿是後來改過來的名字,那麼,浣碧的母親為什麼要改名呢?為什麼要改成何綿綿呢?
  • 陳情令番外一百六十一: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叔父每日都會來給藍湛把脈,與所有家長一樣,自家孩子病了,他是希望藍湛身邊能有一個人貼心照顧的,而魏嬰從前在他心目中,還真是不太滿足「能照顧好藍湛的貼心人」這個標準,只是叔父作為一個開明的長輩,不想過多插手侄子兩人的事情,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他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