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福薄的人,會有這三個「特點」,有一個也要警惕了

2021-01-09 李大新的歷史課

我堅信全部的人都是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突然之間感覺自己非常背,事事不順心,工作被領導幹部說,回家被老婆埋怨,在路上走著還有路人給你臉色。這種情況大多數是犯太歲,人犯太歲不恐怖,總是會撐過去的,可是假如一個人沒有福氣,那麼就是一生的事了!近代中國的人道典範曾國藩,他的為人處世一直被人讚嘆不已,他也是近代中國為數不多的有福氣的人。曾國藩以前表明,越是福薄的人,越會出現這三個「特點」,人生道路越走越不如意!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

「刻薄」和「福氣」是相生相剋存在,越是刻薄的人,越是沒有福氣,越是沒有福氣的人越是刻薄。刻薄的人會為了更好地呈口舌之快,蠻橫無理乃至是死皮賴臉,當然沒有人喜歡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也是天理,這樣的人當然沒有福氣!

小時候我住在農村裡,屋後的大娘屬於天生刻薄的人。鄉村裡誰都都是在自己的院子裡種上幾行菜,也有些人選擇在院子裡養幾隻小笨雞。此外一戶人家家中侍養十多隻小笨雞,我大娘家是在院子裡種菜。有一天此外一戶人家的小笨雞跑出來把大娘家的青菜糟蹋了,這個時候大娘絮絮叨叨,哭爹喊娘的。

越是福薄的人,越會出現這三個「特點」,人生道路越走越不如意

這戶人家選擇賠償,大娘一邊拿著錢一邊問候了別人祖宗十八代,還惡語中傷。就是這樣,大娘在我們村子裡名聲壞極了,誰也不願意和她往來,看到了也躲得遠遠的。大娘只有一個女兒,在城裡打工,她和女兒的關係也不好,現在年老多病,依舊孤單單一個人。

刻薄的人終會被自己的「刻薄」刻薄到,只有寬容大度的人方能感受人世間的溫暖。

「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要想幹出一番事業,始終也別想自己一個人孤軍作戰,直到有了名聲以後也不要自己獨佔,只有分享方能持久。

中國第一個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一生科學研究青蒿素,其中投入的辛苦可能只有她知道,可是在舉起諾貝爾獎的時候,她告知全世界,他們是一個團隊,是團隊拿到了諾貝爾獎,也是中國古代醫學一起拿到的諾貝爾獎!多麼的高尚的精神!這種才算是真正的偉人!

「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過盛者福淺」

才氣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假如才氣始終外漏那麼就不見的是好事情了。實際上每個人心中都是會有一顆妒忌的心,一天天在外漏自己的才氣,非常容易造成他人妒忌。這樣子在今後的為人處世中便會讓自己處在一個十分被動的狀態。

做人要懂為人處世的智慧,福氣是修來的,不是一天兩天就會落到頭上。一個人若想福氣滿滿,必要有厚德載物之心,修身養性,避免去做以上三點薄福之事,否則即使有了福氣,也會被耗盡!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當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告訴你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再如《小蓄》卦為你指引了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

與人交往時,《周易》表揚為主的方法,啟示你高情商說話的藝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將《易經》奉為第一經典。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發個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64塊錢,就是一場電影的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忠告:福薄的人,身上往往有這三個特徵,遇到還是遠離吧
    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難如登天,這個社會人心難測,老祖宗的告誡:人到六十,這三種話儘量少說,容易招惹麻煩。遇到這喜歡說這種話的人,亦要遠離。一、愛責人之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不犯錯誤的,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失誤,然後才會有經驗和經歷,讓自己有能力去承擔所有的未來,一帆風順不會帶來任何的好處,只會帶來更多的隱患。
  • 老祖宗的識人術:「嘴薄無福,眼斜必孤」,遇到這種人儘早遠離
    老祖宗在生活中總結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在我們老家就有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嘴薄無福,眼斜必孤」。這句話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識人術,他們認為嘴巴薄的人,通常不容易相處,沒有什麼朋友,生活中一定也是無福之人;斜著眼睛看人的人,是不禮貌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以德報怨,人家既然看不起你,你還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幹嘛,所以,眼睛斜著看人的人,必定沒有什麼朋友,註定孤獨。老祖宗說的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 福薄之人都有這兩個特徵,一旦發現其中一個,就要警惕了
    ——歐陽修俗話說「福禍無門,唯人自招」,指的是禍福是不會自己上門的,都是人為所做之事引來的。俗話說因果報應,也就是為善得福,為惡致禍。禍事常常是由於微小的疏忽造成的。而福薄之人都有這兩個特徵,有的話就要注意了。
  • 民間俗語「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
    民間俗語「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人們在「下意識」的時候會做出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情,什麼是下意識?下意識在潛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在一些下意識的舉動中,做出一些事情,而這句「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與「下意識」就有關係了,老祖宗想根據自己的觀察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樹搖葉落」。女怕三撩,樹怕三搖。在搖動樹幹時,一是怕傷了根系,恐怕會讓樹的壽命因此受到影響會掉葉子,二是怕受到外力的影響,而導致葉子落下來。
  • 關於「福禍」,老祖宗的這3句忠告,不可不知
    其實,我們不妨來聆聽一下老祖宗的忠告。比如說,老祖宗的以下3句忠告,可以幫我們識破「福與禍」的真相,不可不知!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福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有時候,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 職場上,記住老祖宗的這兩條忠告,可以積德又積福
    文章作者:琢磨君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紛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但人又是感情動物,因此為人處世的時候要懂得「人情世故」,而這便是我們常說的「高情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早就將人性分析得很透徹,總結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我們不妨多學習借鑑古人的大智慧,繼而學以致用。職場上,熟記老祖宗的這兩條忠告,可以積德又積福。人際交往中,熟記住老祖宗的這兩句教誨,好福氣會不請自來。1、與人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
  • 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女人,逃不開這三個特點,有一個就要警惕
    自述人:劉女士55歲我跟老公結婚27年,一直過得很憋屈,他性格很好,好到打他罵他都嬉皮笑臉,我有時會懷疑他腦子是不是有問題?跟他結婚並非我所願,若不是初戀情人的母親以死相逼,愣是把我們拆散,也輪不到他。
  • 老祖宗的提醒:福薄的人,謹記這二句話,福氣不請自來
    人好萬事好,福氣自相保。」心好則貴,人好則順,這就是弘一大師這位老祖宗的提醒:福薄的人,謹記這二句話,福氣不請自來。一、心好什麼是心好?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說一個人的內心非常善良。但是有人會說,老實善良的人,因為心思簡單,不懂得人心算計,所以很容易誤信別人,讓自己上當受騙。
  • 老祖宗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三大喜是不祥之兆,要警惕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災禍和幸福不是註定的,他們都是人自己招來的,善和惡的報跟影子一樣會永遠在跟隨著一個人。其實,老祖宗的這句話,主要是提醒我們要多做善事,別做不善之事,才能擁有好的福報。而在生活中,一些喜事,往往也暗藏隱患,特別是這三大喜事,往往是不祥之兆,我們要一定要警惕,只有審慎對待才能及時避禍啊。
  • 自古就有「奸者不離三」,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要注意,小心小人當家
    歷史上有很多英雄豪傑的故事,如精忠報國的嶽飛和自投羅網的屈原等等,然而有好人也有壞人,有些名人珍視歷史,有些人長期聲名狼藉。當人們讚美英雄時,他們自然會唾棄壞人。人們害怕當權的惡棍,俗話說:「寧願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壞人,你會不知所措,後果將非常嚴重。那麼惡棍有什麼共同點呢?老祖宗為我們提供了高招:「奸者不離三」來識別惡棍,只要他們具有以下三個特徵,他們就需要「敬而遠之」。
  • 佛說:福分越來薄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
    俗話說得好:「不怕福分不來,就怕無福消受!」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福分很深的人,他的福報遲早會有到來的時候。但是福報來的時候,如果你無福消受,照樣會活得苦不堪言,這就是無福消受的一種表現。福分越來越薄的人,往往都會出現這三個特徵!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
  • 人生在世「福禍」相隨,老祖宗告誡的3句忠告,我們要重視起來
    福氣和災禍也是如此,福氣和禍患相伴人生,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麼人的福禍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聽聽老祖宗是怎麼告誡我們的,這樣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福與禍」的真相,我們要重視起來,爭取多享福報,少惹禍端。
  • 福薄之人,往往都會有這2個特徵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們再來看什麼人福氣深厚,什麼人福氣淺薄。綜合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琢磨君認為:福薄之人,往往會有以下這2個特徵。 就是這一件小事,彰顯出了韓信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爭強好勝的一面,引得劉邦心中非常不愉快。沒多久,韓信就被誅滅三族了,而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因為他的言行舉止已經偏離「道」,也再次論證了「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的道理!
  • 老人言:有福之人生六月,無福之人生臘月,老祖宗的智慧有道理嗎
    >老人言,就好比陳年佳釀,飄香持久在老人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有福之人生六月,無福之人生臘月」,老祖宗的智慧有道理嗎?在以前農村的時候,饑荒的現象非常的普遍,在六月的時候萬物生長,各種糧食作物都是豐收的季節,所以在六月出生的時候,不用擔心會餓肚子,更不用擔心會鬧饑荒的問題。只要不餓肚子,那麼這孩子出生之後,能夠茁壯成長,所以說有「福之人六月生」。
  • 老祖宗提醒:有這2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最好敬而遠之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長時間接近好人,我們會變好;長時間接近品行不端的人,我們也會變壞。人際交往中,有些人值得我們深交,但是有些人剛交往便要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了凡四訓》:福薄的人,常會有這六種表現
    《了凡四訓》:福薄的人,常會有這六種表現這裡是悅讀國學。在上一期,咱們說到:了凡先生雖然被孔先生用邵雍的皇級數算定了一生的走勢,且逐一應驗,令了凡心如死灰,也是機緣巧合,了凡先生遇到一位得道高僧——雲谷禪師。
  • 曾國藩:越沒福氣的人,身上往往有這三個毛病,有一個,也要注意
    所以曾國藩說:越沒福氣的人,身上往往有這三個毛病,有一個,也要注意第一: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什麼是「薄福之人」?其實就是指那些言行尖酸刻薄,品德修為不端正的人。所以有古人云:「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比如"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這樣的話,可能很多人聽過"有錢不進三地",但更加經典的下半句"沒錢莫近兩人"卻有很多人沒聽過。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錢不進三地"有錢不進三地"這句話非常好理解,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擁有比較多財富的人,有三種地方你是不能去的。
  • 易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當身邊有這幾件「怪事」,要警惕
    易經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句話有何深意?想表達的就是災禍和幸福不是註定的,都是自己招來的,善報和惡報就好像影子會一直跟著一個人。老祖宗說的這句話,主要是為了提醒我們要多做一些善事,才能有福報。而在生活中,一些喜事,往往也暗藏隱患,特別是這三大喜事,往往是不祥之兆,我們要一定要警惕,只有審慎對待才能及時避禍啊。
  •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六十,這二件事儘量少做,或會消耗福氣
    很多人難逃欲望的驅使,因為有野心,所以不停奮鬥,積極進取。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到了60歲,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那些努力拼搏的年紀,已經過去了。到了這個年紀,就不該為了金錢財富去奔波勞苦,而是應該追求寧靜致遠,安享晚年。老祖宗深知這裡面的利害,勸誡後人,到了晚年越要清心寡欲,避免因為貪慾太盛而晚節不保。